智能手机取证(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

智能手机取证(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玉海,孙弈 编
图书标签:
  • 智能手机取证
  • 移动安全
  • 信息安全
  • 数字取证
  • 取证技术
  • 安卓取证
  • iOS取证
  • 法务取证
  • 信息安全专业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571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92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为智能手机取证领域经典教材,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资助项目”、“辽宁省网络安全执法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和辽宁省“网络安全执法与视频侦查”重点实验室成果,多所高校用作专业课教材。

本书从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入手,从流程规范、基本原理和分析实践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智能手机取证行业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智能手机取证的工具应用,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将本书内容与实际办案工作紧密结合。本书既可作为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全书从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入手,从流程规范、基本原理和分析实践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智能手机取证行业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智能手机取证的工具应用,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将本书内容与实际办案工作紧密结合。
  本书即可作为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秦玉海、孙奕主编的《智能手机取证》从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入手,从流程规范、基本原理和分析实践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智能手机取证行业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智能手机取证的工具应用,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将本书内容与实际办案工作紧密结合。
本书即可作为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手机取证概论1

1.1手机取证的定义1

1.2手机取证和计算机取证的相关性1

1.3手机取证关注的内容2

1.3.1手机可视化取证2

1.3.2逻辑数据3

1.3.3物理获取(内存转储)4

1.3.4基站和网络信息7

1.4手机取证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8


第2章移动通信技术与手机操作系统10

2.1移动通信基础10

2.1.1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在中国的发展10

2.1.2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4

2.1.3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14

2.1.4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16

2.1.5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16

2.2手机的操作系统18

2.2.1手机的操作系统概述18

2.2.2手机的识别24


第3章手机取证的流程和规范27

3.1流程与规范概述27

3.2手机取证流程与规范概述33

3.2.1手机取证的基本流程33

3.2.2手机取证的规范和原则35

3.2.3手机取证中电子证据和传统证据并存的探讨36

3.3手机证据的保存37

3.4手机证据的获取38智能手机取证目录3.4.1介质复制和镜像39

3.4.2拍照获取40

3.4.3逻辑获取43

3.4.4物理获取44


第4章SIM/USIM/UIM卡和可移动介质取证46

4.1SIM/USIM/UIM卡简介46

4.1.1SIM卡46

4.1.2USIM卡47

4.1.3UIM卡48

4.2SIM/USIM/UIM取证50


第5章iPhone智能手机的取证55

5.1iPhone智能手机简介55

5.1.1iPhone手机的发展55

5.1.2iOS57

5.2iPhone手机取证61

5.2.1备份文件取证61

5.2.2逻辑取证61

5.2.3物理取证62

5.3常用iPhone取证工具62

5.4iPhone备份文件取证63

5.4.1关于iPhone的备份文件63

5.4.2iPhone备份文件的结构分析66

5.4.3提取iPhone备份数据中的信息71

5.4.4iPhone加密备份数据的破解和提取72

5.4.5iCloud备份数据的提取75

5.5iPhone逻辑数据的提取和分析80

5.5.1短信/彩信的提取和分析80

5.5.2通话记录的提取和分析84

5.5.3联系人的提取和分析86

5.5.4Safari浏览器痕迹分析93

5.5.5iPhone地理位置信息取证96

5.6iPhone智能手机取证的相关技巧与注意事项99


第6章Android智能手机取证103

6.1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简介103

6.1.1Android的发展历程103

6.1.2Android的功能特点104

6.2Android手机取证106

6.2.1Android Debug Bridge106

6.2.2逻辑取证107

6.2.3root及物理取证108

6.3Android取证常用工具109

6.4Android逻辑数据提取和分析110

6.4.1Android操作系统的连接和数据获取110

6.4.2短信/彩信的提取和分析115

6.4.3通话记录的提取和分析118

6.4.4联系人的提取和分析119

6.4.5Android地理位置取证122

6.4.6Android智能手机屏幕锁定的加解密原理及绕过124

6.4.7Android智能手机取证的相关技巧与注意事项131


第7章常见手机取证工具132

7.1常见手机取证工具简介132

7.2Cellebrite UFED Classic/Cellebrite UFED Touch142

7.2.1操作和使用UFED142

7.2.2UFED Physical Analyzer143

7.3Oxygen Forensic Suite148

7.4美亚柏科DC��4500手机取证系统159


参考文献172


前言/序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手机这些信息时代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据有关机构统计,国内目前有接近6亿网民以及超过12亿的手机用户,可以说,计算机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日用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从10年前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到如今无处不在的高速移动通信网络;从浏览静态的网页,到各种新颖的多媒体互动资源;从简单的文字聊天,到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即时通信与社交网络……信息技术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时代在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双刃剑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传统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将主要阵地转移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上,同时,一些新的违法犯罪手段和形式也日益增多,这已成为摆在广大执法部门调查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及时、有效地应对和打击新形势下的涉及计算机、互联网的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

自电子数据取证调查在中国落地伊始,至今已约十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电子数据取证,尤其是计算机取证已经被政府执法部门、法律界从业人员和广大执法人员认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内许多公安政法类院校已开设了计算机侦查和计算机取证专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由最早的全部使用国外产品和技术,逐渐涌现出一批符合国内计算机取证调查实际的具备自主产权的取证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调查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调查和内部IT审计;可以说,计算机取证在中国正像初升的朝阳,有着广阔而宏伟的发展前景。

而同样属于电子数据取证范畴内的手机取证,不仅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也不过3~5年;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取证将成为电子数据取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这就要求从事电子数据取证的调查人员尽早掌握和了解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并及时掌握手机取证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和面对日益重要的手机取证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尽快填补国内计算机取证类书籍,尤其是手机取证类书籍的空白,为电子数据取证调查人员提供最新、最完善的取证技术,作者在近两年来对国内外手机取证和计算机取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子数据取证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于手机取证技术的基础,涵盖了电子数据取证理论基础、移动通信基础、手机取证基础原理、实践技巧以及面向实战的取证方法,力图使读者能够对于手机取证,尤其是智能手机取证形成全面、完整的系统性认识,理解手机取证的基本思想和技术原理,并结合取证实践,熟悉取证实践中常见的手机取证方法以及手机取证工具的使用,从而基本具备手机取证的调查分析能力。

由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瞬息万变,加之本书篇幅有限,难免未能及时囊括各类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产品,请读者谅解。

编者2014年5月



智能手机取证(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 概述 本书旨在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智能手机取证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随着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的普及,其已成为网络犯罪、信息泄露、隐私侵犯等案件中至关重要的证据载体。然而,智能手机设备的多样性、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级的复杂性,以及不断演进的安全机制,都给传统的数字取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编写,力求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实用的技术方法,培养独立解决复杂取证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覆盖了智能手机取证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基础概念的介绍,到数据获取、解析、分析,再到报告撰写和法律合规,力求全面而深入。我们特别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解核心概念的同时,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本书的编写遵循了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的特点,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内容的系统性以及教学的实用性。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智能手机取证基础 第一章:智能手机取证概述 1.1 智能手机在数字取证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智能手机作为个人信息、通信记录、位置信息、社交互动、支付交易等核心数据的载体。 智能手机在各类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敲诈勒索、隐私窃取、身份盗用)中扮演的角色。 司法实践中对智能手机取证证据的依赖度不断提升。 智能手机取证面临的挑战:设备碎片化、加密技术、反取证技术、数据量爆炸式增长。 1.2 智能手机取证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数字取证的基本流程:识别、保存、获取、分析、报告。 智能手机取证的特有考量:设备状态(开机/关机)、SIM卡、SD卡、数据备份。 取证的完整性、合法性、可靠性原则。 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与证据链的构建。 1.3 智能手机硬件与操作系统基础 智能手机硬件构成:CPU、内存、存储(NAND Flash)、传感器、通信模块(Wi-Fi, Bluetooth, Cellular)。 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iOS(苹果)、Android(谷歌)的架构、文件系统(APFS, ext4, F2FS等)、进程管理、沙盒机制。 操作系统版本、安全补丁对取证的影响。 不同硬件厂商的定制化UI和系统特性。 第二章:智能手机取证法律与伦理 2.1 数字证据的法律采信要求 证据的相关性、合法性、真实性。 《刑事诉讼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取证中的应用。 证据保全和固定时的法律程序。 搜查令、冻结令等法律文书的获取与应用。 2.2 智能手机取证的伦理考量 保护隐私权与搜集证据的平衡。 避免过度取证和不当使用。 数据加密和脱敏处理。 取证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 2.3 证据链的构建与维护 什么是证据链?为何重要? 如何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防止篡改、丢失)。 记录取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时间、人员、工具、方法)。 第三方验证和监督。 第二部分:智能手机数据获取技术 第三章:智能手机数据获取方法 3.1 逻辑取证 概念: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或应用接口获取数据。 适用场景:非破坏性,适用于设备可正常开机,数据未被深度加密的情况。 常用工具:Android Debug Bridge (ADB), iTunes Backup, 第三方备份工具。 数据类型: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应用数据(部分)、文件系统结构。 局限性:无法获取已删除数据、部分受保护数据、设备锁屏状态下的限制。 3.2 文件系统取证 概念:直接访问存储介质的文件系统,复制整个文件系统镜像。 适用场景:需要获取更底层的、未被操作系统过滤的数据,包括已删除数据。 文件系统解析:理解不同文件系统的结构、元数据、文件分配表。 常用方法:root/越狱后挂载存储,ADB `dd` 命令,JTAG/ISP 接口。 挑战:复杂的加密、SELinux/DM-Verity 等安全机制。 3.3 物理取证 概念:直接从存储芯片中读取数据,不依赖于操作系统。 适用场景:设备损坏、无法正常启动、高级加密、安全擦除后的数据恢复。 硬件接口:JTAG (Joint Test Action Group), ISP (In-System Programming), Chip-off (芯片物理移除)。 高级技术:UART/Serial Console, Glitching, Side-channel attacks (介绍性)。 设备:数据提取器、EEPROM编程器、显微镜等。 高风险性:可能对设备造成永久性损坏。 3.4 内存取证 概念:获取设备运行时内存中的数据。 重要性:获取加密密钥、进程间通信数据、动态加载的恶意代码。 方法:通过JTAG、Root/越狱后使用特定工具。 挑战:数据易失性,内存结构的复杂性,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差异。 第四章:Android 取证技术详解 4.1 Android 文件系统结构与存储 `/data` 分区、`/system` 分区、`/cache` 分区等。 SQLite 数据库在应用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Shared Preferences, Files, Internal/External Storage。 4.2 Android 数据获取工具与技术 ADB (Android Debug Bridge) 的高级用法:shell 命令、文件传输、adb backup/restore。 Rooting/Jailbreaking 的必要性与风险。 第三方取证工具介绍:Cellebrite UFED, MSAB XRY, Oxygen Forensic Detective (演示和原理介绍)。 Android 10+ 的 scoped storage 和其他隐私保护机制的影响。 4.3 Android 应用数据取证 常见应用数据存储位置:微信、QQ、支付宝、社交媒体应用。 数据库解析:SQLite Expert, DB Browser for SQLite。 属性列表 (Plist) 和 XML 文件解析。 WebView 缓存和 Cookies。 4.4 Android 碎片数据恢复 已删除短信、联系人、照片、视频的恢复。 文件系统的空闲空间、日志文件分析。 SQLite 数据库的 WAL (Write-Ahead Logging) 文件。 第五章:iOS 取证技术详解 5.1 iOS 文件系统结构与存储 APFS (Apple File System) 文件系统。 沙盒机制下的应用数据隔离。 Keychain (钥匙串) 的重要性与保护。 iCloud 同步数据的影响。 5.2 iOS 数据获取工具与技术 iTunes 备份的原理与分析。 Apple Configurator 2。 第三方取证工具介绍。 iOS 10+ 的加密增强对取证的影响。 越狱 (Jailbreaking) 的作用和风险。 5.3 iOS 应用数据取证 Messages (iMessage/SMS) 的解析。 Call History (通话记录)。 Photos, Videos, Notes, Calendar。 Safari 浏览器历史记录、Cookies, Cache。 第三方应用数据(如WhatsApp, LINE)的加密与备份。 5.4 iOS 碎片数据恢复 已删除数据的恢复策略。 备份文件中的数据恢复。 分析 Keychain 中的敏感信息。 第三部分:智能手机数据分析与报告 第六章:智能手机数据分析技术 6.1 时间线分析 构建设备上发生的所有事件的时间顺序。 关联不同来源的数据(通话、短信、应用活动、地理位置)。 识别异常活动和行为模式。 6.2 通信记录分析 电话号码、联系人信息、通话时长、通话时间。 短信、彩信、即时通讯消息(微信、QQ、Telegram等)。 社交媒体互动记录(发帖、评论、点赞、私信)。 6.3 地理位置信息分析 GPS 数据、Wi-Fi 定位、基站定位。 地图应用历史记录、位置标记。 照片的 EXIF 信息。 构建用户活动轨迹。 6.4 网络活动分析 Wi-Fi 连接记录(SSID, MAC 地址, 连接时间)。 浏览器历史记录、Cookies, Cache。 应用程序的网络通信日志。 6.5 账户信息与凭证分析 登录过的账户、用户名、加密的密码(通过 Keychain 或其他方式)。 支付平台的交易记录。 应用的 API 密钥和访问令牌。 6.6 恶意软件与安全威胁分析 识别可疑的应用、进程、文件。 分析应用程序权限和行为。 查找网络钓鱼、恶意链接的证据。 反取证技术检测。 第七章:智能手机取证报告撰写 7.1 报告的重要性与要求 清晰、准确、完整、客观。 可读性强,面向不同受众(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管理层)。 支持证据的有效呈现。 7.2 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卷首语/摘要。 委托方信息与委托事项。 检查对象(设备信息)。 检查人员与检查时间。 检查方法与所用工具。 检查过程记录(详细描述操作步骤)。 检查发现(详细列出所有关键证据)。 分析与结论(基于证据的判断)。 附录(原始数据、图表、截屏等)。 7.3 证据呈现与可视化 如何清晰地展示关键证据。 使用图表、时间线、地图等可视化手段。 解释证据的含义和重要性。 7.4 法律合规性与语言表述 确保报告中的表述符合法律要求。 避免主观臆断和推测。 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 第四部分:进阶主题与未来发展 第八章:智能手机取证的进阶议题 8.1 云端数据与同步的取证 iCloud, Google Drive, OneDrive 等云存储。 App 内部的云同步数据。 云端取证的挑战与方法。 8.2 物联网 (IoT) 设备取证的关联 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的联动。 跨设备取证的复杂性。 8.3 加密技术与取证的攻防 全盘加密、文件加密、应用级加密。 弱密码破解、暴力破解、字典攻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硬件加速解密技术。 8.4 反取证技术与应对策略 数据擦除、文件隐藏、隐写术。 虚拟机、沙盒环境的利用。 检测和绕过反取证技术。 第九章:智能手机取证工具与未来趋势 9.1 主流商用取证工具深入剖析 Cellebrite UFED, MSAB XRY, Oxygen Forensic Detective, Magnet Forensics AXIOM 等。 各工具的优势、劣势、适用场景。 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9.2 开源取证工具与社区贡献 Autopsy, Volatility, SikuliX 等。 社区开发和维护的重要性。 9.3 智能手机取证的未来发展方向 AI 与机器学习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自动化识别、模式挖掘)。 自动化取证流程。 对新兴技术(如 5G, AR/VR, 区块链)的取证挑战。 跨平台、跨设备取证的集成化。 更强的隐私保护技术与合规性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理解智能手机在数字取证中的关键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掌握智能手机取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熟悉和掌握逻辑取证、文件系统取证、物理取证等多种数据获取技术。 深入理解 Android 和 iOS 操作系统下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获取方法。 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对智能手机数据进行提取、解析和分析。 能够独立构建完整的智能手机取证证据链。 撰写专业、规范、具有法律效力的智能手机取证报告。 了解智能手机取证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未来趋势。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侧重网络犯罪侦查)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字取证、司法鉴定、公安侦查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 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技术、实践与法律。 理论与实践并重: 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提供了大量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 前沿技术: 涵盖了当前智能手机取证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教学导向: 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易于教学和自学。 实战价值: 旨在培养读者解决实际智能手机取证问题的能力。 结语 智能手机取证是一个快速发展且至关重要的领域。本书的编写力求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该领域的专业之门,帮助他们在数字时代筑牢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并在法律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学习和研究智能手机取证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智能手机取证(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我最近刚入手,读完之后真的感觉收获颇丰。虽然我并非专业的信息安全领域人士,但出于对科技的好奇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智能手机背后的秘密,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数据丢失或者安全事件的时候,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取证和分析。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块知识空白。 首先,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聚焦在智能手机取证这个细分领域。作者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智能手机的存储介质、文件系统结构、数据加密机制等等,这些内容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手机数据运作方式的理解。接着,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主流智能手机(如iOS和Android)的取证流程,从物理提取到逻辑提取,再到文件系统层面的分析,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并且配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看到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各种取证工具和技术,比如 Cellebrite UFED、XRY 等,虽然我暂时无法亲自操作这些专业工具,但通过书中的介绍,我对其功能和使用场景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对我将来可能需要接触相关领域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少,但内容的高度浓缩和专业性让我觉得非常值得。它系统地梳理了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和实践方法,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取证场景的划分和讲解,无论是对于个人用户的数据恢复,还是在司法案件中作为证据的提取,作者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例如,在数据擦除和恢复的章节,作者详细解释了数据删除的原理,以及不同擦除算法的有效性,这对于理解数据恢复的可能性和难度至关重要。 另外,书中关于移动取证中常见的陷阱和误区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我们在进行取证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避免证据被污染,以及如何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提升取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非常有帮助。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手机安全和数据隐私的认识,更让我了解了在数据安全领域,有这样一群专业人士,他们在幕后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数字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像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路线图,让读者能够一步步深入。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和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取证环节时,都会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和潜在的难点,这让我明白,智能手机取证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结合对手机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对各种文件格式的熟悉,以及对数据隐藏和加密技术的洞察。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也做了详细的阐述,例如通信记录(短信、通话记录、即时通讯应用)、位置信息、照片和视频、浏览器历史记录、应用程序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取证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信息,而作者的讲解不仅限于如何提取,更重要的是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找出有价值的线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在取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确保取证过程的合法性和证据的有效性。这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毕竟技术操作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手机取证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讲解了如何使用工具去获取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数据分析和解读的重要性。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数据格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通过逻辑推理和关联分析,找出关键证据。对于像我这样对信息安全有浓厚兴趣但缺乏系统性训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起点。 书中对手机取证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讲解,也让我认识到,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受到约束,并符合社会规范。这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信息安全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在看到技术魅力的同时,也意识到责任的重大。总而言之,《智能手机取证》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并且对其中蕴含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智能手机里隐藏着如此丰富和复杂的数据,而提取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过程,更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用词专业且准确,但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对于我这样有一定技术背景但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恰到好处。作者在讲解具体取证方法时,会深入剖析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潜在的影响,让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更是“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 特别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智能手机取证的挑战和局限性。例如,对于加密数据的处理,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的数据差异,以及如何应对最新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思路。这让我意识到,智能手机取证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领域,需要从业者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启发性,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取证技术的应用,以及从中挖掘信息的技巧。这本书确实是一本非常扎实的专业教材,对于有志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取证方向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教材,好

评分

还可以!用着还行!!!!

评分

学无止境啊

评分

非常实用 比较喜欢这个 送货也快

评分

东西很不错 用起来很方便 点个赞

评分

。。。。。。。。。。

评分

就是看看 还是不错的

评分

刚送到手,翻阅了一下,觉得内容还行吧,先看看了!

评分

还可以!用着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