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誰忘記曆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
——德國前總理 勃蘭特
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28日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上的講演中引用瞭這句話。
德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曆史,本書提供瞭經典的範例。
1980年代,在當時的聯邦德國發生瞭一場著名的爭論,後來被稱為“德國曆史學傢之爭”。爭論圍繞納粹罪行的獨特性、如何評價第三帝國在德國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評價和書寫曆史等問題展開。參加爭論的有著名哲學傢哈貝馬斯和德國一大批著名的曆史學傢,如恩斯特?諾爾特等人。爭論並不局限於學術圈和思想界,而是在德國的報紙、期刊等公共媒體上展開,因而在公眾中産生瞭廣泛的影響,並且在西方世界引起重視。參與論戰的各方,雖然也有言辭激烈之處,但總體上而言,較好地遵守瞭學術討論或者思想論爭的基本規則,力爭以邏輯力量闡明自己的觀點,取得上風。
雖然這場爭論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提齣的問題是整個德國社會二戰以後雖未明言卻普遍關心的,參與爭論的學者從曆史和現實的多個角度進入,沒有使用過多的學術語言,公眾理解起來沒有障礙,各方的觀點也得到瞭充分的展開,各自的邏輯非常清晰,因此,對整個社會開放數十年以來的思想禁區,加深關於德意誌第三帝國曆史的思考,確認德國在曆史和世界中的位置,有很大的推進作用。瞭解這場爭論,中國的讀者解讀東亞的曆史和自己的當代史,都很有藉鑒作用。
作者簡介
尤爾根·哈貝馬斯(Juergenhabermas),是當代西方 最重要的思想傢之一,德國法蘭剋福學派的第二代領袖,“批判理論” 和新馬剋思主義的代錶人物。威爾比把他稱作“當代的黑格爾”和“ 後工業革命的最偉大的哲學傢。”
目錄
1.曆史傳奇和修正主義之間?2.沒有曆史的國度中的曆史3.不願過去的過去4.譴責與理解5.一種損害賠償方式6.新的東部戰綫國傢神話7.暴政的時代8.緻《時代周刊))編輯的信,1986年8月1日9.緻《法蘭剋福匯報》編輯的信,1986年8月11日10.緻《法蘭剋福匯報》編輯的信,1986年8月16日11.虧欠的記憶12.緻《法蘭剋福匯報》編輯的信,1986年9月6日13.強加的糟糕實踐14.曆史的道德15.不可用斯大林和波爾布特抑製希特勒16.我們必須麵對的問題17.曆史的猜謎圖18.尋找“遺失的曆史”?19.新的曆史意識和對國傢社會主義的相對化20.在思想分歧之處21.新的奧斯維辛謊言22.特裏爾第36屆德國曆史學傢大會開幕演講,1986年10月23.在懷疑的統治下24.緻《明鏡》編輯的信,198611.110月20日25.被顛倒的是非26.研究無禁區27.論曆史學的公用28.永遠在希特勒的陰影之下嗎?29.並非結語30.化妝師們正在粉飾一種新的身份認同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2.曆史分量幾何?33.緻《法蘭剋福匯報》編輯的信,1986年11月29日34.緻《法蘭剋福匯報》編輯的信,1986年11月29日35.否認和遺忘都無法將我們從曆史中解放36.不能如此,也不允許如此37.尤爾根·哈貝馬斯、卡爾一海因茨·揚森和1986年的啓濛38.納粹統治——一種正常的暴政?39.緻《法蘭剋福匯報》編輯的信,1986年12月6日40.唯有直麵過去,我們纔能自由41.誰否認曆史,誰就是背叛自己的國傢42.論“曆史學傢之爭”
精彩書摘
3.不願過去的過去 ——一個可以寫就、卻無法發錶的演說 在“不願過去的過去”這一標題下所意指的,僅僅隻能是德國人或者德國的那一段國傢社會主義的曆史。這一主題隱含著這樣一種觀點,一般來說每一段曆史總要過去,而恰恰是這一不願過去的過去,意味著一種完全的特例。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說,我們也不能將一般意義上曆史的逝去看作是消失。比如說,拿破侖一世時代就一直在曆史研究中被不斷提及,奧古斯都時代同樣也是如此。但很顯然的,這些曆史都沒有給同時代人投下那種壓抑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纔可以任由曆史學傢們擺布。然而,最近赫爾曼·呂倍(HemannLube)指齣,國傢社會主義的曆史與上述情況恰恰相反,它非但沒有消逝或者衰弱下去,反而愈加鮮活、愈加充滿力量一當然它的這一形象並非榜樣形象,而是一個恐阼形象。這一段曆史直接落戶在當下,並如同一把行刑刀時刻高懸於當代人的頭頂。非黑即白的形象 這一點並非偶然。聯邦德國和西方國傢越是堅定地朝著“福利社會”的方嚮發展,人們就越是討厭第三帝國的形象以及其時刻準備充當戰爭犧牲者的意識形態,——“大炮代替黃油”是其準則;學校慶典時閤唱隊高唱的“我們的死亡是一場盛宴”(unserTodwirdeinFest)等埃達名言今天所有人都是思想上的和平主義者,但是他們卻無法為自己找到一個穩妥的距離來看待第三帝國之好戰。因為他們知道,兩大強權一年到頭的軍備開銷比希特勒1933年到1939年花費的還要多,於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仍然梗在我們心裏,它希望我們以明確的立場來譴責敵人,而不是一味陷在當下的混亂局勢中。 這也適用於女性主義:在國傢社會主義那裏,“擁有男子氣概的幻想”(Miinnlichkeitswahn)是一種充滿挑釁的自我意識。但現在,人們傾嚮於否認和隱藏這種男子氣概。這樣,國傢社會主義就成瞭當下敵人最後而十分顯明的錶現形式。我們越是清楚地強調,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中聯邦德國至多隻能扮演一個中等國傢的角色,希特勒“統治世界”的要求在我們看來就越是匪夷所思——然而,其“無害性”依舊無法被證明,因此擔憂在許多地方仍揮之不去,這種擔憂雖然不會成為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理由,卻可能成為其起點。而最重要的是,“最終解決”給我們留下的迴憶使得過去無法成為過去,因為自從聯邦德國通過立法使自己躋身人道國傢的行列,大規模消滅數百萬人生命的暴行就更顯得不可思議。人們的懷疑就此産生瞭,而且難以計數的外國人也像德國人一樣,過去不相信、現在也不會相信現在的這個“法律國傢”與曆史上的那個“軍事國傢”竟然是同一個國傢。 德國人不想讓過去揮之不去,並且希望在過去上畫上“最後一筆”(SchluBstrich),讓德國的過去看起來和其他民族的過去沒有什麼根本的不同,這難道僅僅是齣於“軍事國傢”中極為常見的頑固不化嗎? 這諸多論據和問題在我們麵前竪起瞭一堵牆,擋住瞭我們持續不停地“討論”國傢社會主義的渴望。但是,在這諸多論據和問題中難道沒有一個正確的核心嗎?在此,我將舉齣這些論據和問題中的一部分,並提齣一個我認為最具決定意義,並且能夠終止各種“討論”的“過錯”的概念。它既非“最後一筆”,亦與不時煩擾我們的“擺脫”(Bewaltigung)無關。 恰恰是最經常以最消極視角提到“利益”的人,最無法容忍這樣一個問題:在這不可過去的過去中,利益是否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如年輕一代與“父輩”不休鬥爭中的利益,或者是被迫害者後代所享有的永久特權地位的利益。 “德國人的罪責”這個話題故意忽略瞭與“猶太人的罪責”這個話題的相似性,後者曾是國傢社會主義者的爭論要點。由德國人發齣的所有針對“德國人”的罪行指責都不是真誠的,因為控訴者沒有將自己或其所代錶的集團包括進來,並且實際上他們隻是想給老對手以緻命一擊。 ……
前言/序言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陰雲?:德國曆史學傢之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1930年,***
評分
☆☆☆☆☆
有一定的深度,挺值得讀一下
評分
☆☆☆☆☆
《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
評分
☆☆☆☆☆
非常好122112222211212
評分
☆☆☆☆☆
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
書很好看,值得一讀。
評分
☆☆☆☆☆
本篇文章的主要貢獻是指齣瞭強迫重復原則的存在,第一次把本能概括成兩大類且指齣它們的對立作用。
評分
☆☆☆☆☆
很實用,是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評分
☆☆☆☆☆
還提到瞭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是精神分析理論認識到的一人與另一人有情感聯係的最早的錶現形式。我覺得在把自居作用和俄狄浦斯情結聯係起來的論述中,關於男同性戀的論述非常有意思:一個男童在俄狄浦斯情結的意義上一直不尋常地、長期強烈地顧戀著他的母親。在青春期結束時,他開始用另外一個性的對象來代替他的母親。他已母親自居,將自己變成瞭他的母親,並開始尋找能取代他的自我的對象,以便能將自己從母親哪裏體驗到的愛和關懷給予這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