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尹锡南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01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79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61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6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作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重磅推出的《中印关系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对各时期印度中国观进行了考察、分析及探讨,对于研究中印关系的学者及爱好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邻国外交或曰周边外交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邻国中国观的历史演变遂为急务。与此同时,印度在21世纪的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印关系也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点。对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而言,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尹锡南,1966年生,土家族,文学博士,历史学硕士,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3期南亚与当代国际问研究创新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于2004—2005年、2011—2012年两度留学印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国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究意义和方法
第四节 本结构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度中国观的美好与朦胧期(1840-1949年)
第一节 代印度的中国幻想
第二节 现代印度眼中的中国社会与政治风云
一、同情与揭露:对中国悲惨境遇的反应
二、尊崇与期望: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利用
三、精神视角与政治视角:辩喜与康有为的认知错位
四、从理解到非议:对国民党的政治观察
五、从理解到疑惧:对共产党的政治观察
第三节 史与现实的交汇:M�盢�甭抟椎闹泄�观
一、罗易的中国历史观
二、罗易对中国现实政治的观察
三、"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缠绕罗易的重重迷雾
第四节 现代印度眼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一、梅农笔下的中国古代文学
二、两大文明的融合:印度的中印交流观
三、儒家佛教与"道奥义书":印度的中国宗教哲学观
(一)印度学者眼中的儒家思想
(二)印度学者眼中的道家思想
(三)印度学者眼中的中国佛教
第五节从想象与崇敬到批评与展望:泰戈尔的中国观
一、关于中国文明的整体观察
二、关于中国命运与中印合作的思考


第二章 度中国观的升华与转型期(1949-1988年)
第一节 蜜月期"印度中国观的主流
(1949-1959年)
一、概述
二、中国社会面面观
三、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观
第二节 蜜月期"印度中国观的支流
(1949-1959年)
一、印度中国观的第一、二派支流
二、印度中国观的第三派支流
第三节 慕、警觉、"惊醒":尼赫鲁的中国观演变
一、语带敬慕看中国
二、心生警觉看中国
三、"惊醒"以后看中国
第四节 度主流中国观的大转型(1959-1988年)
一、中印边界相关问题
二、"中国的背叛":中国观转型的心理前提
三、中国观转型的逻辑展开
第五节 度非主流中国观的形象反拨
(1959-1988年)
一、中印关系低潮中的谨慎展望
二、历史研究领域的中国形象反拨
三、边界争端起源和"中国威胁论"揭秘
四、亲历中国者的中国印象


第三章 度中国观的混杂与激荡期(1988年至今)
第一节 度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一、定位中国形象的不同声音
二、中国经济发展观
三、中国军事发展观
四、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观
第二节 年来印度英文媒体的对华报道
一、2004-2010年印度对华报道的基本脉络
二、近期印度媒体对华报道的基本动向
三、印度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原因和中国的对策
第三节 hindia:21世纪的"中印大同"
一、"中印大同"的滥觞和演变
二、从"中印大同"到中印"地缘文明范式"
三、"中印大同"的是是非非
第四节 度作家和记者的中国观
一、印度之眼看中国:普兰·苏里的中国观
(一)中国魂:寻找之旅的主题
(二)佛道儒:对文化中国的思考
(三)"咄咄逼人的本性":对现实中国的观察
二、"雾里看花":印度记者艾蓓的中国观
(一)政治优先:意识形态的中国观察
(二)孰优孰劣:艰难痛苦的中印比较
(三)文化疏离:淡而无味的中国体验


第四章 度中国观演变特征与中印重新认识对方
第一节 度中国观演变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印如何重新认识对方
一、当代印度中国观的消极影响
二、印度如何培育成熟的中国观
三、中国如何认识印度的中国观
四、中国如何培育成熟的印度观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绪论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第一节中国观的基本内涵
  进入本书即近代以来印度中国观演变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中国观”这一概念进行辨析,以厘清研究思路。
  分析中国观这一概念,还得先对其中的“观”字进行说明。《现代汉语词典》对该字的释义为:“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63页。因此,中国观中的“观”便与“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或“景象或样子”(即“形象”)这些含义相对应。
  再看英语中对“观”的相近表达。从下边一段关于印度中国观的引文中不难看出,与“观”相近的词语似乎应该包括image,perception,approach和view等。这是当代印度汉学家K�盤�惫牌账�(Krishna Prakash Gupta)于1972年发表的《从社会历史视角分析印度的现代中国观》一文的英文摘要:
  Dominant Indian approaches to China have been marked by empathy emanating from visions of Asian unity and resurgence�盇t no stage has this been reciprocated by China�盩his paper surveys Sino�睮ndian images at various periods in the last seventy years�盜ndia�餾 initial quest for a united spiritual front,subsequently transformed into the ideal of political co�瞖xistence,is contrasted with China�餾 Sinocentric images of cultural superiority and indifference to Indian values�盩his remained true even at the apex of the Bhai�瞓hai period when Indians spontaneously accepted China as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development,but China continued to reject the Indian experiment,notwithstanding certain deceptive gestures of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mes�盋hina�餾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1962 war have not affected this fundamental asymmetry�盩he latest evidence is also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Sino�睮ndian perceptions of each other during the Bangladesh liberation movement�盞rishna Prakash Gupta,“Indian Approaches to Modern China�睮:A Social�睭istorical Analysis,”China Report,Vol��8,No��4,July�睞ugust,1972,p��29�保ㄏ禄�线为笔者所加)
  作为名词,image有“心象、意象、形象、观念”等意思,perception表示“感觉、知觉、了解、领悟力和理解力”等意思,view则有“个人的意见,对某事的态度,对某一问题的想法或见解”等意思。上述三词的释义分别参见《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567、830和1282页。approach表示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认识事物的态度,也可表示对事物的认识或理解。
  仔细阅读古普塔的文章,可以发现很多包含image,perception和view等词以表述中印相互认知的短语,例如:Indian perception,shared and reciprocal images,India�餾 favourable images of China,images of China,India�餾 China image,Sinocentric image,Nehru�餾 image of China,Nehru�餾 view of China,perceptions of China,India�餾 mainstream perception of China,Indianized image of China,dominant Indian image of China,unfavorable image of India等等。这些例子说明,古普塔基本是在同义或近义的基础上运用image,perception或view三个英语词汇来表达印度与中国的相互认知。这种相互认知可以顺理成章地分解为印度的中国观或中国的印度观。再看一例,另一位印度学者在研究中印关系史的著作中有这样一句话:“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image or perception of India among the Chinese�薄盡adhavi Thampi,Indians in China:1800-1949,New Delhi:Manohar Publishers,2005,p��221�闭馑得鳎琲mage和perception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等值看待。再看西方学者研究西方中国观的著作名称也可知道,例如:Harold R�盜saacs,Image of Asia:American Views of China and India,New York:Harper Torchbooks,1972(1958)�盋olin Mackerras,Western Images of China,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彼�们与古普塔等印度学者的思路一致,或者说古普塔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表述经验。有趣的是,西方学者H�盧�币寥�克斯(Harold R�盜saacs,有人译为“哈罗德·伊罗生”)著作的正标题是Image of Asia,而副标题则是American Views of China and India,这说明image和view均可联系其他词一道表示西方的亚洲观。换句话说,image,view和perception等英语中的名词均可表示一种动态的跨文化认知,其作用相当于动词,因此它们译为“观”似乎也无甚不妥。approach一词也可译为“观”,例如中国学者林同奇便将美国汉学家书中出现的英语词组China�瞔entered approach译为“中国中心观”。[美]柯文,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页。许多学者无一例外地将image译为“形象”本身无可非议,但却在无形中省略了该词在英语语境中所表达的动态含义。“形象”在汉语中的意思和文化认知这一过程的表达毕竟有些距离。如此说来,将Western images of China和India�餾 China image分别译为“西方的中国观”和“印度的中国观”并无不妥,当然译为“西方的中国形象”与“印度的中国形象”也没错,但不同译法的背后包含着作者或译者的深层逻辑判断。例如,在某些西方学者看来,image一词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Image可以是观念性的、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形象,也可以是这些感觉的一种融合。”Colin Mackerras,Western Images of China,p��9��
  与“中国观”一词相近的正是目前中国学者更喜采纳的一词,即“中国形象”。关于中国观与中国形象的区别,目前学界的探索并不多见。有的学者指出,中国形象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想象的操作,不仅是一个基于现实的直接反应,更是以挖掘这一直接反应所带来的结果与影响为目的”。没有必要刻意区分中国体验、中国认识、中国形象等概念与中国观之间的细微差异。吴光辉:《日本的中国形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页。在另一位学者看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的本质不在于中国这一心理投射的客体,而在于西方这一心理认知的主体。“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与自我书写的方式,表现了西方文化潜意识的欲望与恐怖,指向西方文化‘他者’的想象与意识形态空间。”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说中国形象与西方人的主体反思有关,但它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对象认知或观念建构的过程。因此,中国观与中国形象、中国认识、中国认知等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换使用。
  一般而言,中国观主要表示东方国家或西方国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当然,从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他们对于国外中国观的思考有时更为偏重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维度,对于世界的中国形象的探索则更偏向于文学与文化维度。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探索世界的中国形象时,似乎将其研究触角伸向了政治、社会、文学、宗教、民俗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换句话说,目前的中国形象研究基本上是世界的中国观研究的代名词而已。因此,本书对印度中国观的历史探索也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学、宗教文化等各个层面展开。当然,由于现当代印度作家的中国题材创作相比西方作家来说少得多,也由于印度的主流中国观并非突出地表现在印度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因此笔者将思考的笔触主要集中在印度对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上。
……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