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采用量化内容分析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软实力”和新闻架构分析为主要理论视角,对1998年以来美国“两刊”(《 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中有关中国“软实力”的报道进行了多维的分析。这不仅可以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寻求积极有效的形象传播策略提供思路,也是洞察美国如何借塑造别国形象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合法性的材料来源。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采用量化内容分析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软实力”和新闻架构分析为主要理论视角,选取美国销量和声誉排名前列的《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为样本来源,对1001个样本采取普查的形式,对近11年来美国“两刊”中有关中国6个方面(经济、人力资本/技术知识、文化、外交、政治和社会)的报道进行了多维的分析,旨在梳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框架,并探讨数据呈现出来的规律背后的意义,进而获得国家形象以多样性对外传播的启示。
作者简介
焦妹,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研究专长为国际传播、公共关系。已出版专(译)著4本,包括《国富论》选译本(亚当?斯密著)、 《美国公共关系》、 《中国公共关系报告(2006-2010)》、 《国外英语考试词典》。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十余项。
精彩书评
★中国要赢得世界的人心与头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全球扫描”董事长米勒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家形象上升为战略
第二节 客观?主观?——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二章 《时代周刊》眼中的中国
第一节 《时代周刊》:中国的老相识
第二节 《时代周刊》对中国“软实力”报道之量化分析
第三节 以内容构成为考量的《时代周刊》之各年内容分析
第三章 《新闻周刊》眼中的中国
第一节 《新闻周刊》:与《时代周刊》步伐一致
第二节 《新闻周刊》对中国报道之量化分析
第三节 以内容构成为考量的《新闻周刊》之各年内容分析
第四章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框架
第一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两刊”内容分析联动考察
第二节 中国报道的框架何在
第三节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之总体走向
第五章 美国“两刊”中国报道的背后
第一节 美国主流媒体之中国报道的结构因
第二节 “妖魔化”中国抑或新闻专业主义
第三节 对国家形象多样性传播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中国越强大,形象越复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诸多研究报告也呈现出中国软硬实力增长的喜势。然而随着世界对中国越来越关注,中国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在世界面前。美国参议院外国关系委员会主席贝登在2008年5月举行的一场名为“全球化时代的美中关系”的听证会上说,虽然中国运用软实力来加强其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影响,其影响还是存在严重的局限2。2008年初,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和韩国东亚学会的一项名为《亚洲软实力:2008多国民意调查》的报告指出,尽管中国日益崛起为全球实力大国,其在东亚的地区影响力依然落在美国之后。美国民众给中国软实力的打分是0.47(在0-1的量表中),而给日本的打分是0.67,给南朝鲜的打分则是0.493。2008年春季皮尤公司的一项全球24国态度调查报告称,对中国50%以上的方面持“坏”印象的国家有8个,35-49%的国家8个,0-34%的国家7个4。2008年4月BBC 世界服务(World Service)发布的一项全球34个国家的民意测验显示,对中国总体持正面态度的占47%,负面态度占32%,“不知道”的占21%5。2009年2月6日全球民意调查机构“全球扫描”(GlobeSca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项目部联合发布的一项民调表明,认为中国总体形象为负面的人数比例达40%,比去年上升7个百分点,认为中国形象为正面的人数比例退至39%,下降6个百分点。而在一年前的类似调查中,人们倾向于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我们的调查结果现实,中国要赢得世界的人心与头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看起来,办一场成功的奥运会并不足以打消人们的其他担忧,”“全球扫描”董事长米勒表示6。这些都是不容乐观的数据。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二十年前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并逐渐将之发展完善为一套理论体系,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学术以及商业领域产生了无穷的启发意义。1997年,中国向世界展现软实力之窗开启了。是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拒绝人民币贬值以维护东南亚国家的利益,这使亚洲对中国的看法大大改观。危机过后,东盟秘书长对中国的做法不乏溢美之词,许多精英人士和民众开始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地区强国。有学者指出中国软实力的改变是从美国的失误中获得了机遇,如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反应过慢和“911”反恐怖主义中的短视1。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 一词首次被写入党的报告,“软实力”成为中国新的战略着眼点和国家发展的新维度。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领导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领导人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考虑到我国的“硬实力”建设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规模、能源供应等因素的制约,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是保证国家实力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埋头发展经济并不能带来“软实力”的天然增长。美国学者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主要是由在发展中国家的建树而来7,那么中国的软实力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眼中是怎样的?如果要了解中国的国际形象如何,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软实力”报道入手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
……
前言/序言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之权力地位的重要思路,现在"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新的战略着眼点和国家发展的新维度。本书根据"软实力"的六个考量维度(经济、人力资本/技术知识、文化、外交、政治和社会)梳理中国国家形象分别在这六方面在美国主流媒体有怎样的呈现,是近几年该命题唯一的量化研究。
本书采用量化内容分析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软实力"和新闻架构分析为主要理论视角,对1998年以来美国"两刊"(《 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中有关中国"软实力"的报道进行了多维的分析,旨在梳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六个方面的报道框架,并探讨数据呈现而来的规律背后的意义,进而获得不同方面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启示。这不仅可以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寻求积极有效的形象传播策略提供思路,也是洞察美国如何借塑造别国形象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合法性的材料来源。
本书选取美国销量和声誉排名前列的《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为样本来源,对1001个样本采取普查的形式,且以篇为编码单位。样本时间跨度共11年,自中国软实力初登世界历史舞台的1998年至2008年。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起源、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本章提出两大研究假设,每一研究假设下面各提出两个子假设。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编码数据进行了统计,按照年份、篇幅、基调、图片、数据、消息源、栏目等几大项进行了描述。
第四章从微观层面梳理了六方面报道的变动轨迹。一方面将"两刊"量化统计数据合并考察,一方面进行了质化的分析,梳理了11年间报道关键词的变化,发现了4类或显性或隐性的框架。框架机制主要体现为选取、重组、引导。最后从报道数量、基调、消息源三方面勾勒了11年间报道走势图。
第五章是针对第四章微观内容分析结果在中观和宏观上的思考。
新闻是新闻生产者与不同消息来源根据各自认定之社区利益,所共同建构的符号真实。虽然我们无力改变美国媒体的报道框架,但是作为消息来源,可以在了解这些框架的基础上,更积极有效地选择我们要传播的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和互动。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