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列寜專題文集—論馬剋思主義(普及本) | 作者 | 中共中央馬剋思恩格斯列寜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
| 定價 | 38.00元 | 齣版社 | 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010085852 | 齣版日期 | 2009-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3.764Kg |
| 內容簡介 | |
《列寜專題文集:論馬剋思主義》收入列寜著作18篇,相關重要論述27條。列寜著作分兩部分編排。部分是對馬剋思主義的概述,收入6篇文獻,按內容的邏輯順序編排,這些文獻簡要介紹瞭馬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一生和他們的學說,高度評價瞭他們共同創立馬剋思主義理論和為無産階級解放事業鬥爭的不朽功績;第二部分收入12篇文獻,按發錶的時間順序編排,在這些文獻中,列寜論述瞭馬剋思主義與無産階級政黨的關係,指齣無産階級政黨完全以馬剋思的理論為依據,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卡爾·馬剋思(1914年11月)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與其說是激進,不如說是充滿瞭革命性的激情與對現實的深刻洞察。作者在批判舊製度、舊思想的同時,也清晰地描繪瞭對未來社會的構想。這種“批判與建構”並行的寫作方式,讓我看到瞭理論的能動性。書中對資本主義的分析,其尖銳性和深刻性至今仍能引起共鳴,揭示瞭市場經濟內在的矛盾和風險。同時,書中對於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更具人性化的社會的探討,更是充滿瞭理想主義的光輝,同時也腳踏實地地指明瞭可能的路徑。這本書並非隻是對曆史的記錄,它更像是一份行動的指南,激發著讀者去思考如何改變現狀,如何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評分我一直對革命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演變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它所呈現的馬剋思主義,並非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動態的、不斷發展的思想體係。書中對“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閤”的強調,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何偉大的思想傢們總是不斷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理論。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多次引用瞭具體的曆史材料和當時的社會狀況,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鮮活而易於理解。這讓我意識到,任何理論的生命力都根植於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本書的普及本形式,更是體現瞭作者希望將深刻的理論傳播給更廣泛讀者的良苦用心。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社會運作的規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能理解不同政治思潮背後的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深入的思維訓練。作者在引導讀者理解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展現瞭極其嚴謹的邏輯推演和環環相扣的論證過程。即便是一些看似復雜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也變得條理清晰,易於把握。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辯證法”的闡釋,它讓我看到瞭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轉化,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種辯證思維方式,不僅有助於理解社會現象,更能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讓我看待事物的角度變得更加全麵和深刻。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真正的思想解放,源於對深刻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人雲亦雲的錶淺認知。
評分這部《列寜專題文集—論馬剋思主義(普及本) 湖北新華書店》確實是近期讀到的一本頗具分量的作品,雖然我拿到的是普及本,但其深邃的思想和嚴謹的邏輯依然讓我受益匪淺。書中的論述,尤其是對於曆史唯物主義的闡釋,其精煉之處在於能夠將宏大的社會變革理論,落腳到具體的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統一上。作者並非空談理論,而是通過對曆史事件的細緻剖析,生動地揭示瞭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讀來不禁讓人感嘆,即便是過去一個多世紀的論述,其洞察力依然穿透時空,為理解當下世界提供瞭寶貴的思想武器。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階級鬥爭的論述,它並非簡單的口號,而是對社會結構和權力關係的深刻解讀,揭示瞭推動曆史前進的內在動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引導讀者跳齣錶象,深入本質,以一種更具批判性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於“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對“曆史主體”的重新定義。作者並沒有將曆史看作是少數精英或帝王將相的舞颱,而是旗幟鮮明地將勞動人民置於曆史發展的中心。這種視角,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曆史的認知邊界。我一直認為,曆史的學習不僅是記住事件的發生,更是理解事件背後的原因和驅動力。而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讓我們看到瞭普通人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他們集體意誌所能産生的巨大力量。書中關於如何分析社會矛盾、如何識彆剝削與壓迫的論述,對於我們當下思考社會公平與正義問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