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图鉴:金字塔就在家门口! [7-10岁]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图鉴:金字塔就在家门口! [7-10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柏木裕之,[日] 米泽贵纪,[日] 伏见唯 著,[日] 中川武 编,[日] 小野寺光子,[日] 伊藤良一,[日] 鹤崎泉,[日] 下田麻美 绘,徐航 译
图书标签:
  • 地理
  • 科普
  • 科学幻想
  • 金字塔
  • 儿童
  • 冒险
  • 探索
  • 想象力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83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3410
品牌:中国国家地理(CNG)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2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让我们跟随小小图坦塔蒙进入金字塔,飞越长城,重建一夜城,揭秘世界建筑奇迹的神奇奥秘!

  ·基于科学研究结果以及理论学说

  ·贯穿全书的“假设”手法,令阅读更有趣

  ·大量精美插图详细描绘建筑物构造,令场景更直观

  ·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令科普更有效

内容简介

  想不想把4000年前的金字塔搭建在现代大街上?高145米的胡夫金字塔,金黄色的塔尖闪闪发光。原本是白色而不是褐色?《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图鉴:金字塔就在家门口!》以漫画“图坦卡蒙与金字塔之旅”为切入点,让读者从建筑结构的角度理解不可思议的古代建筑物的建造方法。金字塔的建造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原理?一夜城如何在一夜之间建成?作者用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的叙事风格,以及描绘建筑物构造的精美插图,为读者结构那些伟大神奇的古代建筑物。

作者简介

  柏木裕之,1965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建筑学博士,早稻田大学埃及学研究所聘任研究员,专业为古代埃及建筑史。作为早稻田大学埃及调查队的建筑*家从事发掘调查及修复活动,同时从事日本国内石质建筑文化的研究。


  米泽贵纪,1978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早稻田大学理工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武藏野大学客座讲师。早稻田大学博士后课程卒业。曾任早稻田大学助手等职位。专业是日本建筑史。主要的研究课题是以寺庙建筑为中心的礼仪场所和空间。


  伏见唯,198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创造理工学研究科研究生毕业。曾就职于新建筑社,现在担任自由撰稿人和记者。担任图面表达座谈会法人,著作颇丰。


  中川武,1944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工学博士,日本官方吴哥窟遗迹抢救团队团长。早稻田大学教授,专业为比较建筑学,并研究亚洲文化遗产建筑物的保存修复技术(日本建筑史、高棉古代建筑史、越南·顺化的历史建筑群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图坦卡蒙与金字塔之旅 4前言 8第1 章 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 10如果说 金字塔建在现代街道如果说 现代人帮忙建造金字塔【专栏】古埃及·古希腊的建筑家们 34
第2章 世界上的巨大建筑物金字形神塔 36如果说 现在扩建金字形神塔竞技场 42如果说 在竞技场上踢足球万里长城 48如果说 万里长城变成防潮堤圣彼得大教堂 54如果说 圣彼得大教堂里上演音乐剧威尼斯 60如果说 威尼斯的水干涸了婆罗浮屠 66如果说 婆罗浮屠的回廊变成直线排列麦加大清真寺 72如果说 在麦加有10 个东京巨蛋马丘比丘 78如果说 我们搬到古代的马丘比丘【专栏】 中世纪欧洲的建筑家们 84
第3章 日本的巨大建筑物出云大社 86如果说 把出云大社搬到东京银座东大寺大佛殿 92如果说 东大寺火灾时有消防车一夜城 98如果说 现在搭建一夜城【专栏】 城的设计者们 104
第4章 现代最尖端的建筑迪拜塔 106如果说 把迪拜塔的内部拆开空间电梯 112如果说 用空间电梯上太空【专栏】 现代建筑大师 114
附录巨大建筑物年表 116世界上的巨大建筑物 118建筑用的各种材料 120索引 123作者介绍·主编介绍 126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图鉴:金字塔就在家门口! [7-10岁]》 一本带你穿越时空,探索古老文明与未来科技奇幻之旅的百科图鉴! 想象一下,当古埃及的金字塔不再是遥远沙漠中的神秘遗迹,而是矗立在你家后院的奇幻景观;当恐龙在身边漫步,宇宙飞船在头顶呼啸而过,而这些都与我们熟悉的中国大地息息相关。这本《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图鉴:金字塔就在家门口! [7-10岁]》正是这样一本充满想象力的读物,它将以独具匠心的视角,带领7-10岁的少年儿童踏上一段跨越古今、融汇东西的奇幻冒险。 内容概述: 本书巧妙地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引人入胜的科学幻想元素相结合,打破了地理、历史、科学的固有界限,为小读者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平行世界。图鉴的设计理念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通过严谨的科学推演与大胆的艺术想象,为孩子们呈现出一幅幅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画卷。 第一篇:奇迹降临,古文明的中国印记 金字塔的中国变奏: 你是否曾好奇,为什么古埃及的金字塔会出现在中国的某处?本书将以《地理》杂志一贯的严谨考证为基础,结合科学幻想,为你编织一个关于“金字塔东移”的离奇故事。或许,它们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古老文明失落的科技遗迹,隐藏在黄土高原之下,或是在江南水乡的水底,等待着被发现。书中会详细描绘这些“中国金字塔”的独特造型,它们或许融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或许在塔身刻画着汉字和神话传说,与埃及金字塔的风格截然不同,却又散发着同样的神秘魅力。我们会探索它们可能存在的地理位置,分析其与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联系,甚至推测其建造者的身份——他们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访客,还是我们早已遗忘的古代先贤? 兵马俑的未来守护者: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迹,但在本书的幻想世界里,它们将拥有更宏大的使命。想象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陶俑,在未来某个时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是静止的雕塑,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智能机器人,肩负起守护中华文明的重任。本书会通过精美的插画,描绘这些“升级版”兵马俑的未来形态:它们可能穿着具有科技感的盔甲,配备着能量武器,甚至能进行跨时空的通讯。我们会探讨它们如何与现代科技融合,如何对抗来自未知文明的威胁,以及它们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我们抵御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 长城的星际瞭望塔: 雄伟的长城,在漫长的历史中是抵御外敌的屏障。在本书的幻想构想中,长城将拥有更深远的意义——它将成为地球的星际瞭望塔,监测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或是与遥远的星际文明进行联系。书中会展现长城沿线那些隐藏着的巨大能量发射器,它们可能就藏在烽火台之下,或是与古代天文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会想象长城如何与太空中的监测网络对接,如何将探测到的信息传递给地球的控制中心,甚至描绘出长城在夜晚闪烁着神秘光芒,向遥远的星系发送友善信号的壮观景象。 第二篇:时空交错,史前巨兽的中国足迹 恐龙在中国: 谁说恐龙只生活在远古时代?本书将颠覆你的认知,让中国广袤的土地成为史前巨兽的现代乐园。想象一下,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之间,巨大的梁龙正在悠闲地啃食着高山植被;在四川盆地的盆地深处,霸王龙正与现代化的考察队进行着惊心动魄的“追逐战”;在东北的原始森林里,三角龙与东北虎在同一片林子里觅食。本书会结合中国各地的地貌特征,绘制出恐龙在中国不同区域的生存图景。我们会探讨这些恐龙是如何“穿越”而来,或者说,它们其实从未离开,只是被隐藏在某个时空裂隙之中,又或者,它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某些巨兽的原型?我们会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它们的行为习性,以及它们与现代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互动。 古代巨兽的复苏: 除了恐龙,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也充满了各种神奇的生物,如麒麟、凤凰、应龙等。本书将赋予这些神话生物真实的生命,让它们在中国的大地上重新现身。它们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拥有独特生态位,与现代生物共同生活的神奇物种。书中会描绘它们如何在中国的山川湖海间穿梭,它们的食物来源,它们的繁殖方式,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产生的奇妙联系。也许,当你在中国的某个古老森林里行走时,会偶遇一只正在饮水的麒麟;或许,在某次航班上,你会在高空看到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 第三篇:星际彼岸,中国的宇宙探索 “嫦娥”的星际舰队: 中国的航天事业举世瞩目,而本书将将其推向更遥远的宇宙。想象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系列探测器,早已不再仅仅是月球的探路者,而是组成了强大的星际舰队,探索着太阳系乃至更远的星系。本书会描绘“嫦娥”舰队在宇宙中执行各种任务的场景:它们可能正在火星上建立人类的第一个殖民基地,正在木卫二的海底世界寻找生命的迹象,或是正在捕捉遥远星系的信号。我们会看到这些中国制造的星际飞船,它们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元素与最尖端的科技,比如,飞船的造型可能借鉴了中国古代神兽的形态,而动力系统则可能运用了我们尚未掌握的“墨子量子引擎”。 “天宫”的星际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天宫”是人类在太空的家园,在本书的幻想中,它将成为一个更加宏伟的宇宙枢纽。它不仅仅是一个科研基地,更是一个连接地球与外太空的交通枢纽,是不同文明交流的平台,甚至是“中国制造”的太空产品的展示窗口。本书会描绘“天宫”在宇宙中的壮丽景象,它可能拥有数个连接模块,能够容纳来自不同星系的访客,它的内部可能是一个微缩的中国城市,充满了科技感与东方韵味。我们会想象宇航员们在“天宫”中进行的各种科学实验,他们如何与地球保持联系,又如何接待来自遥远星球的客人。 第四篇:未来中国,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智慧城市与自然奇观: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聚焦于未来的中国。在这里,科技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实现了完美的和谐共生。想象一下,中国的未来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融入了大量绿色空间的智慧生态城市。垂直农场高耸入云,空气净化塔如同一棵棵巨树,城市交通系统利用磁悬浮和无人驾驶技术,将污染降至最低。而在城市之外,则是被精心保护的自然区域,在那里,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甚至出现了由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拥有奇特能力的“生态守护者”。 古老智慧的科技传承: 本书不会忘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智慧。在未来的中国,我们可能会发现,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医理论、甚至是风水学,都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比如,中医的经络学说被用于设计更高效的能源传输系统,而风水理论则被应用于城市规划,以达到人与自然的最佳和谐状态。我们会看到,未来的中国,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图文并茂,激发无限想象: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精美的插画。每一页都将配以由顶尖插画师创作的,充满想象力与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些插画将以高水准的美术风格,将文字中的奇幻构想具象化,让小读者们仿佛身临其境。从宏伟的中国金字塔,到穿梭在丛林中的恐龙,再到浩瀚宇宙中的中国星际舰队,每一幅图画都将是一场视觉盛宴,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 科学与幻想的完美结合: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幻想图鉴:金字塔就在家门口! [7-10岁]》并非纯粹的科幻故事,它在每一个幻想的背后,都力求与科学原理挂钩。书中会对一些科学概念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比如时空旅行的可能性、基因工程的原理、或者宇宙探索的挑战,让孩子们在享受奇幻故事的同时,也能学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给小读者的赠礼: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把开启孩子们想象力大门的钥匙。它鼓励孩子们跳出思维定势,去思考“如果……会怎样?”,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通过这本图鉴,孩子们将不仅仅认识中国,更将认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探索,播下科学的种子,点燃梦想的火花。 适合年龄段:7-10岁 本书语言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图片精美,非常适合7-10岁的少年儿童阅读。它能够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 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能够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奇妙阅读时光的图鉴,它将带领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幻想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对“可能性”的无限肯定,这在儿童读物中尤为珍贵。它似乎在向小读者传达一个信息:我们生活的世界远比我们眼睛看到的要奇妙得多,而且,那些看似遥远的科学奇迹,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就在我们脚下或身边。这种“去神秘化”和“重塑认知”的过程,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它鼓励孩子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质疑既定的事实,并勇敢地想象尚未被发现的领域。对于一个正在形成世界观的儿童来说,这种思维的拓展是无价的。我特别好奇它如何处理“图鉴”这个概念,它可能不仅仅是静态的图片展示,而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或“互动的”索引,引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与之对应的现象,完成从书本知识到真实体验的闭环。这种鼓励孩子成为“生活中的观察家”的导向,是任何纯粹的知识灌输都无法替代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最近刚好在找一些能激发孩子好奇心的读物,这本书的封面和名字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欲望。首先,我得说它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大胆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那种厚重感和精美的插图预览,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书,更像是一部冒险指南。内容上,它似乎非常注重将宏大的科学概念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那种“就在家门口”的亲近感,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复杂知识的距离。我特别欣赏它可能采用的叙事手法,没有堆砌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场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思考。想象一下,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把那些遥远而宏伟的科学景象,变成触手可及的日常探索,那对7到10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而且,从书名来看,它似乎在鼓励一种实践精神,鼓励小读者不仅仅是“看”,更是要去“做”和“发现”,这对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探索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非常期待它在激发孩子对自然世界和宇宙奥秘的兴趣方面能带来的巨大潜力。

评分

从一个资深阅读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本组织和语感把握,是决定其能否真正打动小读者的关键。我期望它的文字是流畅、富有韵律感的,即使是讲解严肃的科学原理,读起来也应该像听一个精彩的故事。我猜想,作者一定非常擅长使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来“驯服”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科学术语,让它们变得亲切可人。不同于一些为了“降低难度”而过度简化的读物,我希望这本书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用最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世界。比如,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它可能不会直接给出岩层名称,而是将地核比作一个永不停歇的熔炉,将地幔描绘成缓慢流动的巨型橡皮泥。这种生动的语言张力,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兴奋剂”。它所营造的阅读氛围,应该是一种充满期待和发现的旅程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的知识,这才是高水平科普作品的魅力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潜在教育价值让我非常兴奋。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跨学科的学习越来越被提倡,而一本能将“地理”、“科学”和“想象力”巧妙结合的读物,无疑是理想的补充材料。它似乎没有局限于传统教科书的知识点罗列,而是更侧重于培养一种探究式的学习习惯。我能想象到,书中的每一页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等待被解开的谜团,每一个图示都可能指向一个深入研究的方向。这种设计对于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提出“为什么”和“怎么样”。对于7到10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提问爆炸期”,这本书如果能顺应这种天性,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提问平台,那将是极大的成功。它可能还包含了一些互动环节或者小测试,但这些环节绝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巩固理解并鼓励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教科书难以比拟的。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语言处理得极其出色,这对于目标读者群来说简直是加分项。通常这个年龄段的书籍,要么插图过于卡通化而牺牲了信息准确性,要么内容过于严肃而让孩子望而却步。但从这本书的整体氛围判断,它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我猜想,它一定用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甚至可以说是“电影级别”的视觉呈现来辅助讲解复杂的概念。比如,那些关于自然现象或地理奇观的描绘,应该会运用极其细致的笔触和准确的色彩,让即便是抽象的概念也能立刻变得具体可感。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科学幻想”这个元素,它绝不是单纯的科幻小说,而是将科学原理作为骨架,然后用想象力的翅膀去填充血肉。这种做法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明白科学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游乐场。而且,如果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行距设计也考虑到了低龄读者的阅读习惯,那么它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也兼顾了阅读体验的舒适度,这一点非常难得,也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

评分

不错的内容,寓教于乐,孩子很喜欢。

评分

孩子自己选的,就是有点小,看着有点费劲

评分

给孩子买的

评分

很好的书..非常棒!

评分

很不错的书,还会再买的

评分

这个系列四本都强烈推荐,内容充实,绘图精美,没有伪科学!

评分

这套都很喜欢,深入浅出,重读率很高

评分

小朋友看着很好玩,又可以学知识,不错!

评分

提前让孩子阅读,为上初中学习地理在准备。很好的课外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