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第二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建筑材料(第二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亚玲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材料
  • 高职高专
  • 规划教材
  • 第二版
  • 建筑工程
  • 材料科学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教材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4378
版次:2
商品编码:116154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7
字数: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材料(第二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共分十三章。主要阐述了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构造、特性、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测定方法、应用、储存与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材料(第二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应用为重点,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实用性,每章所涉及的建筑材料试验均编在各章之后,以便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为了便于能力训练,各章都配有能力训练题。
  《建筑材料(第二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土建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成人教育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概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等职业的岗位培训、自学自考用书。

作者简介

  曹亚玲,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曹亚玲老师从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主要从事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施工一线的岗位培训教学工作。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成果如下:参加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一项已通过省级鉴定,并于05年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它项目也已经结题并通过评审验收。
  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篇,其中2篇已被ISTP检索,2篇核心期刊。

内页插图

目录

1 绪论
1.1 我国建筑材料的发展状况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1.2 建筑材料的检验与技术标准
1.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任务

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1 材料的物理性质
2.1.1 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2.1.2 与疏密程度有关的性质
2.1.3 与水有关的性质
2.1.4 与热有关的性质
2.2 材料的力学性质
2.2.1 材料的强度
2.2.2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2.2.3 材料的脆性与韧性
2.3 材料的耐久性
2.4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实训项目
2.4.1 密度测定
2.4.2 表观密度测定
2.4.3 堆积密度测定(石子堆积密度的测定)
2.4.4 吸水率测定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3 气硬性胶凝材料
3.1 石灰
3.1.1 石灰的生产
3.1.2 石灰的熟化与硬化
3.1.3 石灰的技术性能及标准
3.1.4 石灰的特性
3.1.5 石灰的应用
3.1.6 石灰的验收、储运及保管
3.2 石膏
3.2.1 建筑石膏的生产
3.2.2 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
3.2.3 建筑石膏的技术要求
3.2.4 建筑石膏的特性
3.2.5 建筑石膏的应用
3.2.6 石膏的验收与储运
3.3 水玻璃
3.3.1 水玻璃的生产
3.3.2 水玻璃的硬化
3.3.3 水玻璃的性质
3.3.4 水玻璃的应用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4 水泥
4.1 硅酸盐水泥
4.1.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及矿物组成
4.1.2 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4.1.3 水泥石的结构
4.1.4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4.1.5 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
4.1.6 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4.2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4.2.1 混合材料
4.2.2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通用水泥)
4.2.3 通用水泥的特性及应用
4.2.4 水泥的保管与验收
4.3 其它品种水泥
4.3.1 快硬硅酸盐水泥
4.3.2 膨胀水泥
4.3.3 白色与彩色硅酸盐水泥
4.3.4 道路水泥
4.3.5 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4.3.6 砌筑水泥
4.4 水泥实训项目
4.4.1 水泥试验的一般规定
4.4.2 水泥细度测定
4.4.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4.4.4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测定
4.4.5 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测定
4.4.6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ISO法)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5 混凝土
5.1 混凝土概述
5.1.1 水泥混凝土的分类
5.1.2 混凝土优缺点
5.2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2.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作用
5.2.2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5.3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3.1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概念
5.3.2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评定
5.3.3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5.3.4 提高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
5.4 混凝土的强度
5.4.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
5.4.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5.4.3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5.4.4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5.4.5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5.5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5.1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5.5.2 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5.6 混凝土的耐久性
5.6.1 抗渗性
5.6.2 抗冻性
5.6.3 耐蚀性
5.6.4 抗碳化性
5.6.5 抗碱�补橇戏从�
5.6.6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5.7 混凝土的外加剂
5.7.1 外加剂的分类
5.7.2 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
5.7.3 外加剂的选用及储存
5.8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5.8.1 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因素
5.8.2 混凝土强度的质量控制
5.8.3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5.9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9.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5.9.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重要参数
5.9.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资料准备
5.9.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5.9.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5.10 混凝土掺合料
5.10.1 粉煤灰
5.10.2 硅灰
5.10.3 磨细沸石粉
5.10.4 磨细矿渣粉
5.10.5 其它掺合料
5.11 轻混凝土
5.11.1 轻骨料混凝土
5.11.2 大孔混凝土
5.11.3 多孔混凝土
5.12 其它品种混凝土
5.12.1 抗渗混凝土
5.12.2 高强混凝土
5.12.3 大体积混凝土
5.12.4 泵送混凝土
5.12.5 纤维混凝土
5.12.6 防辐射混凝土
5.13 混凝土实训项目
5.13.1 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5.13.2 普通混凝土试验(实训)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6 建筑砂浆
6.1 砌筑砂浆
6.1.1 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6.1.2 砌筑砂浆的技术性质
6.1.3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6.2 抹面砂浆
6.2.1 普通抹面砂浆
6.2.2 装饰砂浆
6.2.3 特种砂浆
6.3 建筑砂浆实训项目
6.3.1 试样制备
6.3.2 砂浆的稠度检验(实训)
6.3.3 建筑砂浆分层度检验(实训)
6.3.4 建筑砂浆抗压强度检验(实训)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7 墙体材料
7.1 砌墙砖
7.1.1 烧结砖
7.1.2 非烧结砖
7.2 墙用砌块
7.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代号ACB)
7.2.2 蒸养粉煤灰砌块(代号FB)
7.2.3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代号NHB)
7.2.4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代号LHB)
7.2.5 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
7.3 墙用板材
7.3.1 水泥类墙用板材
7.3.2 石膏类墙用板材
7.3.3 复合墙体板材
7.3.4 轻型夹心板
7.4 墙体材料实训项目
7.4.1 烧结普通砖检验(实训)
7.4.2 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8 建筑钢材
8.1 钢的冶炼与分类
8.1.1 钢的冶炼
8.1.2 钢的分类
8.2 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8.2.1 力学性能
8.2.2 工艺性能
8.2.3 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8.3 建筑钢材的标准与选用
8.3.1 钢结构用钢
8.3.2 钢筋混凝土用钢
8.3.3 钢丝与钢绞线
8.4 钢材的锈蚀与防止
8.4.1 钢材的锈蚀
8.4.2 钢材的防锈
8.5 建筑钢材的实训项目
8.5.1 一般规定
8.5.2 钢材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检验
8.5.3 钢材的冷弯性能检验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9 木材
9.1 木材的分类及构造
9.1.1 木材的分类与特性
9.1.2 木材的构造
9.2 木材的主要性质
9.2.1 木材的物理性质
9.2.2 木材的力学性质
9.3 木材的防护与应用
9.3.1 木材防护
9.3.2 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10 建筑塑料与胶黏剂
10.1 建筑塑料
10.1.1 塑料的主要特性
10.1.2 塑料的组成
10.1.3 常用建筑塑料
10.2 胶黏剂
10.2.1 胶黏剂的组成
10.2.2 胶黏剂的分类
10.2.3 建筑上常用的胶黏剂
10.2.4 胶黏剂的使用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11 防水材料
11.1 沥青
11.1.1 石油沥青
11.1.2 改性沥青
11.2 防水卷材
11.2.1 石油沥青防水卷材
11.2.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1.2.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11.3 防水涂料
11.3.1 沥青类防水涂料
11.3.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11.3.3 屋面防水材料的应用
11.4 石油沥青实训项目
11.4.1 取样方法及一般规定
11.4.2 沥青材料试验(实训)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12 建筑装饰材料
12.1 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及选用
12.1.1 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
12.1.2 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
12.2 建筑装饰面砖
12.2.1 陶瓷类装饰面砖
12.2.2 玻璃类装饰砖
12.2.3 地面用装饰砖
12.3 金属材料类装饰板材
12.3.1 铝合金装饰板材
12.3.2 装饰用钢板
12.4 有机材料类装饰板材
12.4.1 聚氯乙烯塑料装饰板
12.4.2 塑料贴面装饰板
12.4.3 覆塑装饰板
12.4.4 防火板
12.4.5 有机玻璃板
12.5 无机材料类装饰板材
12.5.1 天然石材饰面板
12.5.2 人造石材饰面板
12.6 建筑玻璃
12.6.1 平板玻璃
12.6.2 安全玻璃
12.6.3 节能装饰玻璃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13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13.1 绝热材料
13.1.1 绝热材料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13.1.2 影响材料绝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13.1.3 常用的绝热材料
13.2 吸声材料
13.2.1 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13.2.2 多孔吸声材料的分类
小结
能力训练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建筑材料(第二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简介 一、教材定位与目标 《建筑材料(第二版)》是面向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精心编写的规划教材,旨在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实践技能的建筑材料应用型人才提供关键支撑。本教材在继承第一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内容深度、广度、案例的典型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方面均进行了全面升级。 教材的编写遵循“能力为本、工学结合、面向生产一线”的原则,力求让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原理、性能、分类、生产与应用等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具备材料的选用、检测、质量控制和成本分析等职业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胜任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建材生产与销售、装饰装修等岗位的工作,成为建筑行业急需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内容体系与结构 本教材构建了系统、完整、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共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篇 建筑材料总论 第一章 建筑材料概述 本章首先介绍建筑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其发展历程,并引出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认识。 详细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性能、用途、加工方法等多种维度,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阐述建筑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力学性能(强度、刚度、韧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密度、吸水性、导热性、耐火性等)、耐久性(抗冻融、抗侵蚀、耐老化等)以及环境适应性(环保性、放射性等),并简要介绍这些性能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包括满足使用要求、经济合理性、环保可持续性以及施工可行性等,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和综合判断能力。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检验与检测 本章侧重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介绍常用的建筑材料检验方法和检测设备。 详细讲解材料的取样要求、试验方法(如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密度测定、含水率测定等),并解释各项检测指标的意义。 介绍常用检测仪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如万能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回弹仪、超声波检测仪等。 强调标准规范在材料检测中的重要性,介绍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查阅与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材料检测在工程质量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二篇 主要建筑材料 第三章 胶凝材料 本章重点介绍水泥、石灰、石膏等主要的胶凝材料。 水泥: 详细介绍水泥的种类(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及其特性,阐述水泥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细度、凝结时间、强度、安定性等)和检验方法。重点介绍水泥在混凝土、砂浆等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水泥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 石灰: 介绍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生产方法和用途,重点讲解其在砂浆、抹灰层等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的特点。 石膏: 介绍天然石膏和化学石膏的性能、种类和用途,重点讲解其在预制构件、装饰板材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 骨料与混凝土 骨料: 详细介绍砂、石等骨料的种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强调骨料的级配、粒形、洁净度等关键因素。 混凝土: 本章的核心内容。从混凝土的组成(水泥、骨料、水、外加剂)入手,系统讲解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工艺流程。深入阐述混凝土的性能,包括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强度、耐久性、抗渗性、抗裂性等)。介绍各种类型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早强混凝土、抗裂混凝土等)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 砂浆 本章介绍砂浆的组成、分类(如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等)及其技术要求。 详细讲解砂浆的性能(和易性、粘结性、强度、抗裂性等)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介绍砂浆在砌筑、抹灰、地面铺装等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砂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第六章 砌体材料 砖: 详细介绍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砌块等各类砌体材料的性能、规格、技术要求和应用。重点讲解砖的吸水性、强度、耐久性等关键指标,以及不同类型砖在建筑中的适用性。 石材: 介绍天然石材(如花岗岩、大理石、砂岩等)的种类、性能、加工方法和应用,以及人造石材的发展。重点讲解石材的装饰性和耐久性。 第七章 钢材 本章介绍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重点讲解钢材的种类(如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等)、牌号、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性能要求、验收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 介绍钢结构用钢材的特点和应用。 第八章 木材与竹材 介绍木材的种类、结构、性能(强度、耐久性、防腐防潮等)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讲解木材的加工、防腐处理方法。 介绍竹材作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潜力。 第九章 建筑防水材料 本章介绍各类防水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包括沥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等。 讲解防水材料的选择原则、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要点。 第十章 建筑隔热、隔声与保温材料 介绍各类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讲解隔热、隔声材料在提高建筑舒适度、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 介绍新型复合保温材料和节能墙体材料。 第十一章 装饰装修材料 本章内容较为广泛,介绍各类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包括涂料、油漆、壁纸、瓷砖、石材、木地板、金属装饰板、玻璃等。 重点讲解各类材料的性能(美观性、耐久性、环保性、防火性等)、施工工艺和选用原则。 介绍绿色环保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三篇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第十二章 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重点探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介绍可再生材料、可回收材料、低能耗材料等绿色建材的理念和应用。 阐述建筑材料在实现建筑节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和评价标准。 第十三章 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 介绍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材料、光催化材料、3D打印建筑材料等。 展望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前沿动态。 三、特色与亮点 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材内容既有严谨的理论阐述,又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包含大量典型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高职特色鲜明: 紧扣高职教育“面向生产一线”的培养目标,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3.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流程图,形象生动地展示材料的性能、结构、生产和应用过程,降低了学习难度。 4. 案例丰富,贴近实际: 收集了大量来自不同类型建筑工程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建筑材料在真实工程中的使用情况,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5. 关注行业发展前沿: 增加了绿色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章节,反映了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6. 注重能力培养: 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都设置了思考题、练习题和实践环节建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教学资源支持: 配套提供教学PPT、习题解答、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四、学习方法建议 重视基础理论: 扎实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检验方法,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实际案例: 仔细研读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思考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理解其设计和选用的依据。 积极参与实践: 认真完成教材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的理解。 主动查阅资料: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技术文献,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加强交流与讨论: 与同学和老师积极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建筑材料(第二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是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理想选择。相信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深刻理解建筑材料的奥秘,为未来投身建筑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建筑行业的优秀建设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理论知识点后面,都紧跟着“现场应用解析”或者“常见问题排查”这样的小栏目,这些内容对我这种实操经验相对薄弱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举个例子,在讲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书中不仅仅提供了理论公式,还详细描述了在不同气候条件和骨料质量波动下的调整策略,甚至配上了小型试验的步骤图解。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理论书,而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此外,书中的术语解释做得非常到位,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作者都会用脚注或者旁栏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辨析,避免了初学者掉入文字陷阱。这种亦学亦用的编写风格,无疑是高职教育最需要的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它没有上来就堆砌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采取了一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基础材料力学性能介绍的那一章,作者首先从宏观的工程需求入手,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性能,然后才慢慢剖析到微观的分子结构层面。这种“目标先行”的教学策略,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内驱力,让我明白了每一个知识点存在的实际意义。相比我之前看过的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在案例的选择上也显得更为接地气和前沿。它不仅仅罗列了传统的水泥、钢材,还花了相当篇幅去介绍新型复合材料和环保建材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们这些面向未来施工现场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及时的信息补充。总而言之,它的内容组织结构清晰得如同一个精密的建筑蓝图,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顺畅,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几乎没有断裂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牛皮纸质感,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本来以为高职高专的教材,可能会比较板正刻板,但这本书在视觉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亮白纸,而是略带米黄色的哑光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排版上,作者和编者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章节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图文混排的地方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拼凑感。特别是那些关键概念的插图和流程图,线条清晰,逻辑明确,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我对教材的审美要求其实挺高的,因为我觉得好的设计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的体验和对专业的尊重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想立刻翻开研读的冲动,绝对是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专业深度和广度拿捏得非常精准,可以说是完美适配了高职高专的教学定位。它既保证了足够的专业性,确保我们掌握行业内的核心标准和规范,又避免了陷入纯理论研究的泥潭。我特别欣赏它对“标准解读”这块的处理。在介绍国家或行业标准时,作者没有简单地摘抄条文,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阐释了标准的制定背景和核心目的,这对于理解标准的内在逻辑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在内容更新上看得出是紧跟时代的,里面涉及到的新工艺和新材料,明显是近几年行业内才开始普及的内容,这让我的知识体系不会停留在过时的信息上。对于未来想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与时俱进的知识框架,是迈向专业人士的可靠阶梯。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和鼓舞人心,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耳边传授经验。作者在关键部分使用的比喻和类比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将材料的耐久性比作人体的免疫系统,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概念的核心要义。即便是一些相对抽象的物理或化学反应,通过生动的描述,也变得直观可感。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对于那些对理工科有畏惧心理的同学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学习建筑材料并非遥不可及的艰深学问,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并应用于实践的实用技能。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流畅、愉悦且充满启发性的,让人在知识获取的同时,也收获了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热情。

评分

我觉得还可以,比较适合我

评分

不错的书籍,很喜欢!

评分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还没看 希望对我有用

评分

还没看 希望对我有用

评分

书是新的恩

评分

适合初学者及在校学生阅读

评分

适合初学者及在校学生阅读

评分

书是新的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