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費希納(1801—1887),德國近代著名科學傢和哲學傢。33歲就擔任萊比锡大學教授,幾年後因病辭職,成為一位自由學者。他在學術上是個高産的學者,也是個多麵手。一生發錶論文183篇,齣版著作81部。2009年以來他的著作重版多達近40種。他在自然科學涉足醫學、藥物學、生理學、物理學、電學、化學、數學、統計學等領域,在人文社會涉足哲學、美學、詩歌、諷刺文學、宗教、倫理學、邏輯學、百科全書等領域。他翻譯和修訂法國的物理學和化學教科書,改變瞭當時德國科學界落後的局麵。他創辦的《重要藥物學報》至今仍存在,他還創建瞭德國物理學研究所,他也是實驗美學的創立者。他於1860年齣版的《心理物理學綱要》為實驗心理學這門新學科瞭奠定基礎。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迫使我重新思考“測量”這個動作本身的哲學含義。我們現在習慣瞭使用復雜的量錶、神經影像設備,將心理狀態編碼成數字,然後輸入到統計軟件裏。但在這本綱要裏,測量是一種更直接、更原初的互動——它涉及的是“告訴我,這個聲音比剛纔的那個響瞭多少?”或者“告訴我,你看到光亮增強的那個瞬間是什麼時候?”。這種對經驗的直接捕獲,雖然在準確性上無法與現代技術相比,卻蘊含著一種質樸的真誠。我一直在想,現代心理學在追求復雜性的同時,是否丟失瞭對這種“初體驗”的敬畏?翻閱這些早期的實驗記錄,我仿佛聽到瞭那些先驅者們在昏暗的實驗室裏,對著滴答作響的計時器,試圖捕捉人類意識邊緣信號時的那種激動與睏惑。這本書簡直就是一部關於“如何科學地聆聽內心聲音”的古老聖經,充滿瞭對未知領域的拓荒精神。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考驗耐心的。我不是指翻譯質量(翻譯得相當紮實,術語處理得也很到位),而是指內容本身的密度。它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礦石,你需要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金子。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種流暢的、講故事式的心理學導讀,那你可能會很快就放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古典和學術化,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那種對嚴謹性的偏執。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差彆閾限”那一節,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討論如何控製無關變量,如何確保受試者的狀態一緻性,甚至連記錄員的筆跡對結果的影響他都有所提及。這種近乎苛刻的細節描述,雖然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看似基礎,但在當時卻是開天闢地的工作。我必須承認,我不得不經常停下來,對照著我手邊的另一本關於實驗設計原理的書來輔助理解,纔能跟上作者的邏輯鏈條。它更像是一本給同行看的操作手冊,而不是給大眾普及的讀物,但恰恰是這種“不妥協”,讓它曆久彌新。
評分與其他心理學經典相比,這本《綱要》在文本結構上顯得尤為“模塊化”。它不是一個連續的論述,而是一係列緊密連接、相互驗證的實驗模塊的集閤。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巧的機械裝置,你隻有完全理解瞭前一個齒輪的運作方式,纔能理解下一個齒輪如何轉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入數學模型時那種“先描述現象,再建立對應關係”的遞進方式。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公式,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涉及視覺和聽覺的例子來鋪墊,讓讀者自己“感受到”為什麼需要這個公式。我個人對其中關於“韋伯-費希納定律”的探討特彆感興趣,作者詳細分析瞭早期實驗中那些不一緻的結果,並試圖解釋環境溫度、疲勞程度如何微妙地影響瞭主觀反應。這種對實驗噪音和局限性的坦誠,讓我感到非常真實,仿佛作者正在我的旁邊,手把手地指導我如何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觀察。
評分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心理學”這個詞匯的理解發生瞭一次結構性的重塑。如果說後來的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代錶瞭對心理現象的不同側麵或不同研究路徑的探索,那麼這本《心理物理學綱要》則清晰地勾勒齣瞭這條學科之路的起點——它堅定地認為,心理是可以通過物理世界的刺激來建立橋梁的。這本書所蘊含的樂觀主義精神,即認為人類的感知和判斷是可以被納入科學範疇的,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盡管書中的很多實驗結論可能已經被更精確的模型所取代,但其背後的科學精神和對測量範式的構建,構成瞭整個心理學大廈不可動搖的地基。每次當我思考現代認知科學中那些復雜的計算模型時,我都會迴想起這本書裏那些簡潔而有力的圖錶和數據,提醒我一切復雜的理論最終都必須迴歸到對最基本感覺經驗的準確捕捉上。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時常迴味纔能體會其深意的裏程碑式著作。
評分這本《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叢:心理物理學綱要》的譯本,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瞭。那種厚重、沉靜的藍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學術嚴謹的年代。我個人對早期心理學,尤其是那些奠基性的工作特彆感興趣,總覺得那是思維科學的源頭活水。我記得我翻開第一章時,就被作者那種近乎幾何學般的精確描述給鎮住瞭。他處理感覺閾限、辨彆力這些概念的方式,完全不像我們現在這種偏嚮於認知模型和神經科學的敘事,而是充滿瞭實驗數據和精妙的數學推導。我花瞭很長時間纔理解他如何構建那個量錶,試圖將主觀感受與客觀刺激進行對等轉換,這簡直就是一場智力上的探險。這本書的價值,我覺得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哪些實驗結果,更在於它展示瞭一種看待人類心智的初始視角——即心智是可以被係統地、量化地測量的。這種對早期科學方法的緻敬,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瞭一種曆史迴溯,讓人對後來那些紛繁復雜的心理學流派的齣現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內容不錯,值得看一下。
評分6.同一訂單或相隔15日內不同訂單中的相同商品,隻能評價一次;
評分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從,心理物理學綱要。好評!
評分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從,心理物理學綱要。好評!
評分2.如訂單中包含可安裝商品,可以進行安裝服務評價;
評分跟風買的,沒認真看,還沒看完
評分7.退換貨訂單産生的商品評價將會被刪除,且會扣除相應的京豆;
評分內容不錯,值得看一下。
評分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從,心理物理學綱要。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