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贵祥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698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3568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广泛的宗教之一,佛教与建筑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佛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着重探讨了自隋唐至宋、明佛教建筑中,对于寺院建造史、重要佛教寺院历史原状探究、重要寺塔建筑,或文献中记录的重要殿堂建筑的复原研究、文献中记载较为详细的寺院复原研究等内容,也涉及了不同历史时代佛教寺院的布局配置与建筑规制问题的探讨。

作者简介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院分委会主席,并兼任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出版大量专著和译著,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目录

前言
寺院建造历史
王贵祥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历史概览
王贵祥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寺院概说
谢鸿权天台宗佛寺溯源——以智顗相关史料为中心

寺院原状探讨
王贵祥唐长安靖善坊大兴善寺大殿及寺院布局初探
王贵祥北宋汴京大相国寺寺院空间研究及其明代大殿的可能原状初探
王贵祥、胡南斯、李德华普陀山明代“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复原研究

佛塔建筑研究
王贵祥关于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复原的再研究
王贵祥、李德华河南武陟古怀州妙乐寺塔研究
王贵祥隋大兴(唐长安)禅定寺高层木塔形式探

楼阁建筑研究
王贵祥唐五台山金阁寺金阁可能原状初探
贺从容陵川崇安寺西插花楼探析
李若水唐长安大兴善寺文殊阁营建工程复原研究
李德华北宋东京大相国寺三门阁与资圣阁复原探讨

殿堂建筑研究
王贵祥明代文献中所载大相国寺大殿原状探讨
敖仕恒田字五百罗汉堂建筑形制及源流略考
谢鸿权十六观堂与宋代天台宗的净土信仰建筑探微

院落与建筑形制
李德华唐代佛教寺院中的子院浅析——以《酉阳杂俎》为例
赵娜冬敦煌莫高窟初唐石窟所反映的佛寺核心院落主题
敖仕恒唐道宣关中戒坛建筑形制及其历史影响初考

寺院格局探讨
贺从容山西陵川崇安寺格局初探
玄盛旭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双塔布局研究
尚晋宋代禅寺布局特征简说

精彩书摘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一、大兴善寺始创沿革
  位于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东侧靖善坊内占有一坊之地的大兴善寺,是隋唐两代的国家寺院。据清代方志的说法,寺初创于西晋武帝时,隋代建大兴城,将寺移至皇城之南,改称大兴善寺。又有一说,认为寺曾初名遵善寺。史料中还透露出,这座寺院历史上似亦曾称过陟岵寺、舍卫寺、酆国寺等。
  关于寺史沿革,相关史料极少,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云:“初日遵善寺。隋文承周武之后,大崇释氏,以收人望。移都先置此寺,以其本封名焉。神龙中、韦庶人追赠父贞为邓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复旧。”可知在徐松看来,寺在隋代之前曾称遵善寺,隋代因隋文帝为北周所封大兴公,故以其本封之名而改称“大兴善寺”。唐神龙中曾一度改为鄷国寺,后来又改回大兴善寺名:但这两条资料,都出自晚近的清代,这些果真是大兴善寺始创与沿革的大略史实吗?我们不妨再做一点梳理。
  1.关于寺之始创年代
  关于寺始创于西晋武帝之时的说法,仅见于《陕西通志》的一条描述:“兴善寺,在永宁门外五里,今靖善坊。创自晋武。初名遵善寺。隋开皇间额日大兴善寺,诏僧徒二十余万实之。”这里提到了寺初创于西晋武帝(265-290年)时。然而,这是一条较晚出现的资料,并不足以为据。结合《唐两京城坊考》的说法,两者的共同点是,在隋初,该寺改名为“大兴善寺”。而这一时期,寺院中的僧人甚至达到了20万人。当然,这条记载,也颇令人质疑。因为隋初整个大兴城中的人口也只能以10万为一个基数来统计,全城总人口也不过数十万,一个寺院中如何能有20万僧人之众?但据此描述,大兴善寺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却是可以推知的。
  关于该寺曾称“舍卫寺”的说法,也仅见于《大宋高僧传》中的一条记录:“又长安大兴善寺,本隋舍卫寺也,至唐先天中火灾,殿宇荡然,唯遗基耳。”这一说法,似与其他资料中一致认为的,隋时寺称“大兴善寺”,唐代亦沿用此名的说法相左。或只是隋时该寺寺名的一种别称,亦未可知。至于寺名曾称酆国寺,很可能是因为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的驸马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曾封酆国公,故中宗后韦氏改其寺名为酆国寺。这应该是曾经使用得十分短暂的一个寺名。
  ……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前半期与后半期两个阶段,前半期如果从东汉末年的3世纪算起,大约延伸到唐代灭亡的1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佛教的蓬勃发展期,繁荣鼎盛期。或者,换句话说,自4世纪至10世纪,可以将中国社会看作是佛教社会。而中国佛教发展的后半期,大约从10世纪中叶开始,直至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也就是说,从北宋时代直至晚清时代。这一时期,佛教逐渐走向平俗,走向衰微,南北朝与隋唐时期那种自统治者至普通民众,对于佛教的痴迷与癫狂的景象,已经不大出现了。
  从建筑史的角度观察,自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大规模兴造佛教寺塔与石窟的风潮,在北宋以后也已经风光不再。宋人在宗教上表现得较为理性与温和。寺院、塔阁的规模与尺度,也渐渐归于平淡、随宜。佛教,与道教,或其他民间信仰一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再也不见那种为宗教而疯狂,以举国之力,或抛尽家财而建造佛寺塔幢的疯狂之举。如宋代之前常常出现的那种“舍宅为寺”的做法,也渐渐不那么多见了。
  重要的是,由于宗教所具有的超越当时政治与现实生活的本质,因而较少受到现实政治变迁与社会纷争的影响。因为改朝换代而出现大规模毁坏的现象,在宗教建筑中也相对比较少见。故现存中国古代木构建筑遗存中,跨越时代最长,保存状态最好者,主要是宗教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
  中国汉地佛教建筑的遗存,覆盖了从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大部分历史时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早期佛教建筑之遗存,多为散落在深山僻壤中的偏远寺院。且作为中国佛教发展鼎盛期的4至10世纪的佛教建筑,由于时代久远,从保存数量上看,也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所以,我们很难透过这些建筑遗存,真正建构起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建筑史。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说中国佛教的鼎盛期是4至10世纪,另外一个方面,这一时期建造的佛教寺院,却几乎没有一座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个别这一时期建造的寺塔殿阁,多也成为后世寺院中的空间点缀。客观上说,较为完整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几乎全是明清以来的建筑遗存。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历史上的名寺、大寺,其寺院中所存建筑物的年代,距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越近,也就是说,其寺院建筑的历史价值,也相对比较低。原因很简单,因为,正是由于这是一些历史名寺,其寺院中的香火就一直十分旺盛,因而,也更容易被不同时代的人们,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动辄重塑金身,再创伽蓝,从而轻易地抹去了这些名噪一时伟大寺院在其辉煌之时的历史建筑痕迹。
  因此,我们很难仅仅透过现存的佛寺与塔殿建筑,来全面透视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历史。因为,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视角。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建筑史,特别是汉地佛教建筑的发展历史,必须要回到历代历史文献中所记录,所描述的寺院中去。同时,要结合现代考古学的发现,加以缜密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较为接近真实地还原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概略面貌。这就如同如果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宫殿建筑史,若仅仅依赖现存的城市空间模式,或现存的清代宫殿建筑形态,很难对于中国古代城市与宫殿建筑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一样。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论文集,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隋唐、两宋、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佛教寺院与建筑上了。当然,个别的建筑案例,也涉及到明代时的寺院与建筑。关于这一时期的佛教寺院建筑发展,及建筑案例研究,主要依赖的是佛教史传资料,与地方文献史料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寺院与建筑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寺院或建筑物的基本空间与造型形态,为我们了解其中的历史变迁,从而,对于中国佛教建筑发展历史上的一些空白点,多少起到了一点弥补的作用,同时为人们了解历史上的佛教寺院及其建筑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点由研究与推测而得出的形象资料的支持。
  这是一个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课题。围绕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先后申请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个是《5-15世纪古代汉地佛教寺院内的殿阁配置、空间格局与发展演变》,项目批准号是51078220;另外一个是《文字与绘画史料中所见唐宋、辽金与元明木构建筑的空间、结构、造型与装饰研究》,项目批准号是51378276。前一个课题已经进入尾声,课题时间始自2011年初,应该于2013年末结束。后一个课题刚刚获得批准与资助。本论文集主要是对前一个课题中部分研究内容的总结。也多少涉及了后一个课题的部分内容。因此,本论文集,又是对于后一个课题的启动与推进。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都应该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给予的充分支持。
  这本文集中,既集中了笔者近几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融入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些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甚至硕士研究生们的学位论文成果。笔者对于他们的研究十分看重,因为,笔者的每一个研究课题的展开,及其相应成果的取得,如果没有这些勤奋而刻苦的建筑历史学科的研究生的参与,都是不可能的。
  有关前一个佛教寺院研究课题的更大成果,是由笔者独立进行的,已经初步架构出了一本书的轮廓,这就是将要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汉地佛教建筑史——从汉末至清初》。清华大学出版社对于这本书,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需要特别提出感谢的是,这本尚未完成的书稿,已经被清华大学出版社申请列入了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系列之中,初步计划在2014年底付梓。当然,那是一本更偏重“史”之叙述层面的著述。而本文集则更偏重于基于史料的建筑案例性研究。
  既是研究论文集,其系统性与完整性上,就很难有划一的要求。这里只是将近几年笔者完成或与笔者合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们已经完成,并发表了的论文中,摘取了一部分较为有特点的论文,加以结集。其中有些十分有趣的,过去没有被人们所关注的题目,如对于五百罗汉堂建筑形制,对于戒坛建筑形制,或对于曾经在北宋时期流行的十六观堂之建筑形制的研究。此外,文集中也包括了一些历史线索的梳理,但着重点在于历史上之寺院的建造与寺院中建筑配置格局的变迁。
  此外,基于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文集中也收入了几篇复原性研究的文字。如对于一些历史上重要佛教寺院的空间格局复原,对于一些重要佛塔、殿堂,及楼阁建筑的复原。这些复原研究,可能只是一孔之见,一窥之得,但也为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依据当时建筑与结构逻辑推测出来的建筑形态,或也可以对这一时期建筑历史发展的了解有所助益。
  见于历史文献记录的大量佛教寺院、塔阁、殿堂,曾经彪炳史册,其建筑物之华丽瑰美,可谓七宝合成,其曾经建造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或可以用佛教中经常形容的如“恒河沙”之谓。然而,这一切却都是在轰轰烈烈、美轮美奂之后,最终归于平淡,归于静谧,甚至归于沉寂。其历史发展的逻辑本身,就应验或暗喻了佛教哲学的本质内涵。故这本文集用了如佛教偈语之“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的书名。意欲以精美绝伦之“七宝”,对应寂静、纯粹之“清净”;以数量极多之“恒沙”,对应单纯、唯一之“一”;以佛教实相之佛“塔”,对应虽为佛教虚相,却无所不包之“菩提”。
  “恒沙塔”者,历史上的曾经建造过的无数佛教建筑也;“一菩提”者,佛教哲学之真谛,中国佛教文化之内蕴也。如若这本文集,对于各位读者,特别是佛教信仰者们了解中国古代佛教建筑所蕴涵的哲学精神与宗教真谛,亦能有所助益,则是本书作者们所衷心期待之事。
  2013年11月2日
  笔者识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评分

包装挺好的………………………………………………………………

评分

挺丰富的

评分

还没看,但是对于建筑学学者和对古建感兴趣的同仁肯定帮助很大

评分

有活动有活动有活动有活动

评分

随笔集,不是特别喜欢看。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不是建筑专业,有些看着不太懂,慢慢来吧

评分

南方建筑多!!!!!!!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南方建筑多!!!!!!!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七宝恒沙塔·清净一菩提: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研究论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