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i Linux渗透测试技术详解

Kali Linux渗透测试技术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波 著
图书标签:
  • Kali Linux
  • 渗透测试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漏洞利用
  • 攻防技术
  • 实战
  • Linux
  • 安全工具
  • 黑客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896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0760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1
字数:5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网络管理员、对网络安全和渗透测试感兴趣的人员
  

基于39款专用工具和38个实例,详细介绍了Kali Linux渗透测试的各种核心技术

涵盖从安装配置,到信息收集和漏洞扫描及利用,再到权限提升及各种渗透测试等技术

基于流行的Kali Linux系统,全面展现渗透测试的各种核心技术
  

涉及渗透测试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社会工程学等诸多领域

结合Wireshark等工具,以直观的形式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网络渗透的奥秘

遵循渗透测试的基本流程,重点介绍了渗透测试的4个大环节及其相关技术

注重操作,避免纯理论讲解,让读者可以轻松掌握渗透测试的实施方法

内容简介

  《Kali Linux渗透测试技术详解》由浅入深地介绍了Kali Linux的各种渗透测试技术。书中选取了zui核心和zui基础的内容进行讲解,让读者能够掌握渗透测试的流程,而不会被高难度的内容所淹没。本书涉及面广,从基本的知识介绍、安装及配置Kali Linux,到信息收集和漏洞扫描及利用,再到权限提升及各种渗透测试,均有涉及。
  本书共9章,分为3篇。第1篇为Linux安全渗透测试基础,介绍了Linux安全渗透简介、安装及配置Kali Linux操作系统、配置目标测试系统;第2篇为信息的收集及利用,介绍了信息收集、漏洞扫描、漏洞利用等技术;第3篇为各种渗透测试,介绍了权限提升、密码攻击、无线网络攻击、渗透测试等 技术。
  本书适合使用Linux各个层次的人员作为学习渗透测试技术的基础读物,也适合对安全、渗透感兴趣的人、网络管理员及专门从事搞安全的人员等阅读。

  本书精华内容
  搭建Kali Linux环境
  VMware Workstation
  信息收集
  枚举服务
  测试网络范围
  端口扫描
  指纹识别
  漏洞扫描
  Nessus
  OpenVAS
  漏洞利用
  Metasploit
  权限提升
  社会工程学工具包SET
  密码攻击
  无线网络渗透测试

作者简介

  杨波,现就职于兰州文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科研工作16年。熟悉Linix操作系统及相关开发,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的研究。参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

目录

第1篇 Linux安全渗透测试基础
第1章 Linux安全渗透简介
1.1 什么是安全渗透
1.2 安全渗透所需的工具
1.3 Kali Linux简介
1.4 安装Kali Linux
1.4.1 安装至硬盘
1.4.2 安装至USB驱动器
1.4.3 安装至树莓派
1.4.4 安装至VMware Workstation
1.4.5 安装VMware Tools
1.5 Kali更新与升级
1.6 基本设置
1.6.1 启动默认的服务
1.6.2 设置无线网络
第2章 配置Kali Linux
2.1 准备内核头文件
2.2 安装并配置NVIDIA显卡驱动
2.3 应用更新和配置额外安全工具
2.4 设置ProxyChains
2.5 目录加密
2.5.1 创建加密目录
2.5.2 文件夹解密
第3章 高级测试实验室
3.1 使用VMwareWorkstation
3.2 攻击WordPress和其他应用程序
3.2.1 获取WordPress应用程序
3.2.2 安装WordPress Turnkey Linux
3.2.3 攻击WordPress应用程序
第2篇 信息的收集及利用
第4章 信息收集
4.1 枚举服务
4.1.1 DNS枚举工具DNSenum
4.1.2 DNS枚举工具fierce
4.1.3 SNMP枚举工具Snmpwalk
4.1.4 SNMP枚举工具Snmpcheck
4.1.5 SMTP枚举工具smtp-user-enum
4.2 测试网络范围
4.2.1 域名查询工具DMitry
4.2.2 跟踪路由工具Scapy
4.3 识别活跃的主机
4.3.1 网络映射器工具Nmap
4.3.2 使用Nmap识别活跃主机
4.4 查看打开的端口
4.4.1 TCP端口扫描工具Nmap
4.4.2 图形化TCP端口扫描工具Zenmap
4.5 系统指纹识别
4.5.1 使用Nmap工具识别系统指纹信息
4.5.2 指纹识别工具p0f
4.6 服务的指纹识别
4.6.1 使用Nmap工具识别服务指纹信息
4.6.2 服务枚举工具Amap
4.7 其他信息收集手段
4.7.1 Recon-NG框架
4.7.2 ARP侦查工具Netdiscover
4.7.3 搜索引擎工具Shodan
4.8 使用Maltego收集信息
4.8.1 准备工作
4.8.2 使用Maltego工具
4.9 绘制网络结构图
第5章 漏洞扫描
5.1 使用Nessus
5.1.1 安装和配置Nessus
5.1.2 扫描本地漏洞
5.1.3 扫描网络漏洞
5.1.4 扫描指定Linux的系统漏洞
5.1.5 扫描指定Windows的系统漏洞
5.2 使用OpenVAS
5.2.1 配置OpenVAS
5.2.2 创建Scan Config和扫描任务
5.2.3 扫描本地漏洞
5.2.4 扫描网络漏洞
5.2.5 扫描指定Linux系统漏洞
5.2.6 扫描指定Windows系统漏洞
第6章 漏洞利用
6.1 Metasploitable操作系统
6.2 Metasploit基础
6.2.1 Metasploit的图形管理工具Armitage
6.2.2 控制Metasploit终端(MSFCONSOLE)
6.2.3 控制Metasploit命令行接口(MSFCLI)
6.3 控制Meterpreter
6.4 渗透攻击应用
6.4.1 渗透攻击MySQL数据库服务
6.4.2 渗透攻击PostgreSQL数据库服务
6.4.3 渗透攻击Tomcat服务
6.4.4 渗透攻击Telnet服务
6.4.5 渗透攻击Samba服务
6.4.6 PDF文件攻击
6.4.7 使用browser_autopwn模块渗透攻击浏览器6
6.4.8 在Metasploit中捕获包
6.5 免杀Payload生成工具Vei
第3篇 各种渗透测试
第7章 权限提升
7.1 使用假冒令牌
7.1.1 工作机制
7.1.2 使用假冒令牌
7.2 本地权限提升
7.3 使用社会工程学工具包(SET)
7.3.1 启动社会工程学工具包
7.3.2 传递攻击载荷给目标系统
7.3.3 收集目标系统数据
7.3.4 清除踪迹
7.3.5 创建持久后门
7.3.6 中间人攻击(MITM)
7.4 使用SET实施攻击
7.4.1 针对性钓鱼攻击向量
7.4.2 Web攻击向量
7.4.3 PowerShell攻击向量
7.4.4 自动化中间人攻击工具Subterfuge
第8章 密码攻击
8.1 密码在线破解
8.1.1 Hydra工具
8.1.2 Medusa工具
8.2 分析密码
8.2.1 Ettercap工具
8.2.2 使用MSFCONSOLE分析密码
8.2.3 哈希值识别工具Hash Identifier
8.3 破解LM Hashes密码
8.4 绕过Utilman登录
8.5 破解纯文本密码工具mimikatz
8.6 破解操作系统用户密码
8.6.1 破解Windows用户密码
8.6.2 破解Linux用户密码
8.7 创建密码字典
8.7.1 Crunch工具
8.7.2 rtgen工具
8.8 使用NVIDIA计算机统一设备架构(CUDA)
8.9 物理访问攻击
第9章 无线网络渗透测试
9.1 无线网络嗅探工具Kismet
9.2 使用Aircrack-ng工具破解无线网络
9.2.1 破解WEP加密的无线网络
9.2.2 破解WPA/WPA2无线网络
9.2.3 攻击WPS(Wi-Fi Proteced Setup)
9.3 Gerix Wifi Cracker破解无线网络
9.3.1 Gerix破解WEP加密的无线网络
9.3.2 使用Gerix创建假的接入点
9.4 使用Wifite破解无线网络
9.5 使用Easy-Creds工具攻击无线网络
9.6 在树莓派上破解无线网络
9.7 攻击路由器
9.8 Arpspoof工
9.8.1 URL流量操纵攻击
9.8.2 端口重定向攻击
9.8.3 捕获并监视无线网络数据

前言/序言

  由于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大众关注。在此背景下,Kali Linux于2013年发布。Kali Linux的前身为网络安全业界知名的BackTrack。Kali Linux集成了海量的渗透测试工具,如nmap、Wireshark、John the Ripper和Airecrack-ng等。
  渗透测试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评估方法。这个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任何弱点、技术缺陷或漏洞的主动分析。这个分析是从一个攻击者可能存在的位置来进行的,并且从这个位置有条件主动利用安全漏洞。
  本书选取了Kali Linux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内容进行了讲解,让读者能够掌握渗透测试的流程,并使用Wireshark工具,通过分析捕获的数据包,详细介绍了攻击的实现方式。学习完本书后,读者应该可以具备独立进行一些基本渗透测试的能力。
  本书特色
  1.基于最新的渗透测试系统Kali Linux
  BackTrack曾是安全领域最知名的测试专用Linux系统,但是由于其已经停止更新,而全面转向Kali Linux,所以Kali将成为安全人士的不二选择。本书基于Kali Linux来展现渗透测试的各项内容。
  2.内容难度适当
  本书介绍了Linux安全渗透测试的基础知识及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社会工程学等诸多领域,最后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渗透测试无线网络。
  3.理论和操作结合讲解
  本书没有枯燥的罗列理论,也没有一味的讲解操作,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让读者明白测试所基于的理论,以及从中衍生出的测试攻击手段。这样,读者可以更为清楚地掌握书中的内容。
  4.更直观的讲述方式
  由于网络协议工作在底层,并且渗透工具将功能封装,读者很难看到攻击的实现方式。为了让读者更直观的理解,本书采用Wireshark抓包和分析包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攻击过程中实现的各个细节。这样,读者既可以掌握理论,也可以避免成为只会使用工具的初级技术工。
  5.提供多种学习和交流的方式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我们提供了多种方式供读者交流。读者可以在论坛上发帖讨论,也可以通过QQ群转入对应的技术群;还可以就图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致信,以获得帮助。另外,本书涉及的工具也可以在论坛的相关版块获取。
  本书内容及体系结构
  第1篇 Linux安全渗透测试基础(第1~3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Linux安全渗透简介、配置Kali Linux和高级测试实验室。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安全渗透测试的概念及所需的工具、在各种设备上安装Kali Linux操作系统、配置目标系统等。
  第2篇 信息的收集及利用(第4~6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收集、漏洞扫描和漏洞利用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收集大量目标主机的信息、扫描目标主机存在的漏洞及利用这些漏洞,为后续渗透攻击做好准备。
  第3篇 各种渗透测试(第7~9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提升用户权限、密码攻击和无线网络渗透测试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权限,实现各种密码攻击,如获取目标主机上各种服务的用户名、密码和无线网络的登录密码等。
  学习建议
  * 掌握基本的网络协议。通常攻击目标主机,需要了解其存在的漏洞或开放的端口,但是这些端口都对应有一个网络协议,了解对应的网络协议和工作机制,可以更好地收集信息和寻找漏洞。
  * 一定要有耐心。渗透测试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例如通常在破解密码时,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密码字典,会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再比如要抓取理想的数据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然后从海量数据包中寻找需要的信息。
  本书读者对象
  * Linux初学者;
  * 想成为安全渗透测试人员;
  * 渗透测试兴趣爱好者;
  * 网络管理员;
  * 专业的安全渗透测试人员;
  *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 社会培训班学员;
  * 需要一本案头必备手册的程序员。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发邮件或者在论坛和QQ群里提问,会有专人为您解答。最后顺祝各位读者读书快乐!
  编者


《网络空间防御实战指南:从基础到高级的系统安全加固与入侵检测》 引言:数字时代的基石与挑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政府乃至个人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空间中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从零日漏洞的利用到复杂的社会工程学攻击,攻击者总是在不断进化其手段。传统的“筑墙”式防御策略已然力不从心。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旨在为网络安全专业人士、系统管理员以及对信息安全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战化的防御体系构建与威胁应对指南。 我们深知,防御并非单纯的软件安装或策略配置,它是一种贯穿于系统生命周期、融合了技术、流程与人员素养的系统工程。本书避开了纯粹的攻击性技术探讨,将焦点完全集中于如何有效地保护信息资产、如何构建弹性防御体系,以及在事件发生时如何快速、精准地响应和恢复。 第一部分:安全基石的构建——操作系统与网络架构的纵深防御 本部分着重于构建坚不可摧的安全基础。有效的防御始于对底层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严格的控制。 第一章:现代操作系统安全强化 操作系统是所有应用和服务的载体,其安全性是整个信息安全链条中最薄弱也最关键的一环。本章将深入探讨主流操作系统(如强化版Windows Server系列与定制化Linux发行版)的内核安全机制。 最小权限原则的实现与审计: 详细解析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用户权限管理(RBAC/ABAC),限制服务账户与管理账户的活动范围。我们将探讨`sudo`的精细配置、Windows服务账户的委派限制,以及如何使用工具定期审计权限漂移。 内核级保护机制的深入应用: 介绍和实践SELinux/AppArmor的强制访问控制(MAC)模型,不仅仅是启用,更是定制策略以适应特定业务场景。对比分析KASLR、Stack Canaries、DEP/NX位等内存保护机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架构上的部署差异。 补丁管理与漏洞生命周期控制: 构建一个自动化、可验证的补丁部署流程。重点讨论如何评估补丁的风险与收益比,以及如何应对“幽灵补丁”和延迟更新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二章:网络边界与内部段的零信任重塑 传统的“边界安全”模型已然失效。本书强调向“零信任”(Zero Trust Architecture, ZTA)的全面转型。 微分段与微隔离技术实战: 探讨如何使用VLAN、VRF、以及更先进的基于主机的防火墙或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技术,将庞大的网络解耦为独立的安全区域。详细演示如何在虚拟化和容器环境中实现工作负载间的强制性、基于身份的通信策略。 下一代防火墙(NGFW)的高级策略部署: 超越简单的端口/协议过滤,聚焦于应用层可见性、深度包检测(DPI)的应用,以及如何配置入侵防御系统(IPS)规则集,使其精确匹配当前威胁态势,减少误报率。 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的初步概念与部署考量: 介绍将广域网(WAN)功能与安全功能(如云端防火墙、零信任网络访问ZTN/ZTNA)集成的前沿架构,为远程和移动办公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部分:主动防御体系——威胁检测与持续监控 防御的有效性体现在对未知威胁的识别速度和准确性上。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能够“看得见”攻击、并且能够快速响应的监控体系。 第三章: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的效能最大化 SIEM是现代安全运营中心(SOC)的大脑。本章的重点是如何将原始日志转化为可执行的情报。 高效日志源的采集与规范化: 详述如何从关键设备(如身份验证服务器、数据库、虚拟化平台)采集高质量、可信赖的日志。重点讲解日志解析(Parsing)和数据规范化(Normalization)的最佳实践,确保不同厂商的数据能在同一标准下被分析。 威胁建模驱动的关联规则编写: 介绍如何基于MITRE ATT&CK框架,设计和实现具有高查准率的关联规则(Correlation Rules)。案例分析包括“横向移动链条检测”、“权限提升尝试序列”等复杂场景的建模。 SIEM的调优与性能管理: 探讨如何管理数据保留策略、优化索引结构,以确保在海量数据流中,关键事件的查询和响应时间依然能满足SLA要求。 第四章:端点检测与响应(EDR)的实战部署 端点是攻击者最常驻留和发起后续攻击的区域。EDR技术已成为必须品,而非可选项。 EDR代理的透明化部署与行为监控: 讲解如何在不显著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部署和配置EDR解决方案。深入分析EDR如何捕获进程注入、API Hooking、恶意宏执行等高隐蔽性行为。 威胁狩猎(Threat Hunting)的流程化: 将威胁狩猎从“灵感驱动”转变为“流程驱动”。介绍如何利用已知的IoC(Indicators of Compromise)和TTPs(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来主动搜索潜伏的威胁,并提供结构化的狩猎报告框架。 自动化响应机制的设计与沙盒验证: 讨论如何安全地设计和实施自动化的端点隔离、恶意文件清除、以及进程终止等响应动作。强调在自动化响应前进行充分的“试运行”和影响评估。 第三部分:身份、数据与应用的安全加固 在企业运营中,身份是新的边界,数据是核心资产,应用是业务的载体。本部分侧重于对这三大关键领域的深度防护。 第五章:身份与访问管理(IAM)的强化实践 身份泄露是数据泄露的首要原因。本章专注于身份认证的强度与授权的精确性。 多因素认证(MFA)的全面推广与绕过防御: 探讨从硬件令牌到生物识别,再到FIDO2标准的MFA部署路径。重点分析针对MFA的会话劫持、SIM卡交换等攻击手段,并介绍相应的防御措施(如条件访问策略)。 特权访问管理(PAM)的生命周期控制: 深入讲解特权凭证的集中管理、即时发放与即时回收机制。如何对高危账户的每一次操作进行录屏和审计,确保“零信任”原则在特权操作中得到严格执行。 无密码化与生物识别技术的集成挑战与机遇: 展望未来身份验证趋势,并探讨现有系统向更现代、更安全的身份验证协议迁移的可行性方案。 第六章:数据安全治理与分类保护 数据安全的核心在于“知道你有什么、它们在哪里、谁有权访问它们”。 数据丢失防护(DLP)的策略设计与误报控制: 详细解析如何通过上下文分析、内容指纹匹配等技术,构建精准的DLP策略,以保护敏感信息(如PII、知识产权)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静态数据加密与密钥管理的最佳实践(KMS): 讨论数据库透明数据加密(TDE)、文件系统级加密的部署,并重点介绍如何安全地管理和轮换加密密钥,确保密钥本身的安全性高于被保护的数据。 数据脱敏、假名化与隐私计算基础: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合规性要求,介绍在非生产环境中使用合成数据、数据遮蔽等技术,确保开发和测试活动的安全性。 第七章:安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SDLC)的内建防御 将安全植入到软件构建的早期阶段,远比事后修补更为经济高效。 静态分析(SAST)与动态分析(DAST)的集成运用: 介绍如何在CI/CD流水线中无缝集成SAST工具对源代码的扫描,以及DAST工具对运行中应用的安全测试。重点是评估扫描结果的优先级和修复效率。 开源组件安全管理(SCA): 鉴于现代应用对第三方库的依赖性,详细阐述如何使用SCA工具持续监控依赖项中的已知漏洞,并建立紧急响应流程以应对新的供应链攻击。 容器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安全基线: 探讨Dockerfile、Kubernetes清单文件(YAML)中的安全配置审查,确保部署环境本身没有引入不必要的攻击面。 结论:构建面向未来的弹性安全文化 网络安全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防御工具集,而是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实战方法论。成功构建弹性防御体系的关键在于:持续的教育投入、定期的演练(桌面推演与红蓝对抗的防御视角)、以及将安全融入业务流程的文化建设。通过本书所阐述的技术与流程,读者将能够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真正掌握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保护核心资产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进行实战演练。作者对于安全攻防的哲学思考贯穿始终,不仅仅是罗列工具和技巧,更注重培养读者的逻辑思维和攻击链条的完整性。我发现书中对“信息收集”和“漏洞挖掘”的篇幅投入非常大,而且讲解的角度非常新颖,突破了我以往的固有思维定式。它强调的不是如何运行某个工具的默认参数,而是如何根据目标环境的特殊性来定制化自己的信息收集策略。这一点极其宝贵,因为现实中的测试环境远比教科书上的靶场复杂得多。此外,作者在探讨“横向移动”和“权限维持”时,展示了极其成熟和隐蔽的手段,这些内容在其他面向初学者的书籍中是很难见到的,真正体现了“深度解析”这个定位。读完相关章节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难以察觉的渗透流程有了脱胎换骨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水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就很专业。我尤其欣赏它对复杂概念的视觉化处理,图示清晰得令人感动,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朋友,也能通过那些精心设计的流程图和架构图迅速把握住核心要点。书中对实验环境搭建的步骤描述得极其详尽,每一步都配有截图和详细的命令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亲自动手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过去看过的很多教程,在环境配置这一块总是含糊其辞,导致我光是搭环境就耗费了大量时间。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歧义,作者显然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到了各种潜在的坑点并提前做了预警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虚拟机快照的运用,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和高效的管理方法,让我能够反复试验而不必担心破坏基础环境,这对于深度学习和对比不同攻击手法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的理论介绍部分也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实战案例,让你在理解“是什么”的同时,立刻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后渗透阶段”的安全议题时,展示了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覆盖了传统的内核提权和持久化技术,还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针对现代防御机制,例如EDR(端点检测与响应)和高级沙箱环境下的规避策略。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实战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安全人员部署的防御措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书中对内存操作和进程注入技术的讲解尤其精妙,它清晰地阐述了不同注入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针对特定操作系统版本进行适配和优化。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规避”时所持的审慎态度,他明确指出了某些技术可能带来的法律和道德风险,提醒读者必须在合法授权的框架内进行操作。这种对行业规范的强调,使得整本书在传授强大技术的同时,也树立了负责任的安全实践标准。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本书在代码示例和脚本的提供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每一个关键步骤都附带有可直接运行的代码片段,并且这些代码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优化,确保了在主流环境下的兼容性和执行效率。更赞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黑盒”式的代码,而是对核心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某些自定义脚本的内部工作原理、数据包构造的依据等等。这对于想要从“使用者”蜕变为“开发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一些书籍,它们要么代码过时,要么缺乏注释,直接导致复制粘贴后错误百出。这本书则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它鼓励读者去理解代码背后的编程思想,真正掌握工具的原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这种深度的技术揭示,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安全编程和自动化渗透的理解边界。

评分

从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成功地将渗透测试的各个环节——从最初的侦查到最终的报告撰写——编织成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知识网络。尤其是它在“报告撰写”这一环节的处理,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在实操层面戛然而止,忽略了渗透测试的最终交付物——那份高质量的报告。这本书却用专门的章节详细指导了如何清晰、有说服力地向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呈现发现的风险,如何量化影响,并提供切实可行的修复建议。这种对“流程闭环”的关注,体现了作者不仅仅是技术专家,更是深谙安全服务交付流程的行家。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如何攻击”,更明白了“如何专业地展示和推动安全改进”,这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纯粹的技术手册范畴。

评分

很基础,很全面,很实用,很漂亮。

评分

京东正品图书,促销买的,很不错,开心

评分

书背面有点破损,不影响使用哈,很厚实一本书,慢慢来看吧!

评分

给老公买的,买了很多书,开卷有益吧,书的质量挺好的

评分

很厚哦,发货速度快,质量很好,

评分

工作中有用到的地方,对于初学者正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小心脏有点受不了,不到10天价格掉了接近*块,现在*块了。鉴于书籍已做笔记,影响二次销售,就没退了,书籍价格波动太大了。

评分

搞活动的时候买的书,还不错,纸质很好,印刷清晰。要开启学霸模式好好学习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