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宋拓淳化阁帖卷六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宋拓淳化阁帖卷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绪全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30519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26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精选历代名碑名帖,集合诸体代表范本,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使用。该书特点在内容的选取上大限度还原作者具有特色、高水平真迹,选取尽量清晰的原作,高品质,低定价,是一套很好的原碑帖丛书。

内容简介

  

  《淳化阁帖》是公元992年中国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组织编集刊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编刻于淳化三年,故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流传至今年代久远的一部丛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
  《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宋拓淳化阁帖卷六》精选宋代书法名家经典《淳化阁帖》第六卷,大限度还原作者具有特色、高水平真迹。

作者简介

  秦绪全,1976年生,祖籍山东五莲县,号困雪斋、困雪等。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金石典籍专业,精于书法、碑帖、书画鉴定等,对中国古代金石、历代碑帖拓本及伊秉绶资料之收集用功尤勤。出版图书《中国书法典籍》共50册,每本5000册全部售罄。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怡情可用而已

评分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精选历代名碑名帖,集合诸体代表范本,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使用。该书最大特点在内容的选取上最大限度还原作者最具特色、最高水平真迹,选取尽量清晰的原作,高品质,低定价,是一套性价比很好的原碑帖丛书。

评分

满意

评分

潘祖纯本,挺不错的,收了6-10二王

评分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

评分

   《淳化阁帖》的刊刻是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书法艺术普及运动。它第一次大规模地将国宝般的古代真迹普及、输入到民间,壮大了书法爱好者的队伍,对宋代书法开创新气象、增添新活力,促进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赵孟頫所云:“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同时,《阁帖》还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绝迹屡经聚散,佚多存少。例如:王羲之真迹在唐太宗时尚存千纸,到宋太宗刊刻《阁帖》是仅有一百五六十件(其中还含有大量摹仿本),沧桑变迁后的今日王羲之真迹已荡然无存,即便是那些“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临仿本也稀若星凤,屈指算来,数十而已。如若中国书法史的缺少一部《淳化阁帖》的话,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宝库将损失一大笔宝贵财富。

评分

  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互相翻印,没什么新意,而且真伪杂糅。“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是最大限度还原作者最具特色、最高水平真迹——选取尽量清晰的原作,唐摹本或最佳拓本,最大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最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评分

此本为宋刻宋拓,后有明代潘祖纯万历丙午(一六〇六)题跋,述其当年在潘家之传承大略:“向为余伯祖天泉翁家物。亡伯凤洲罹清河绿林之变,帖几煨烬。侍御姚罗浮为之捕治,而此帖得无恙。后为先太常所宝,今不知何以流落人间。余夙慕是帖,幸获展视,若故人重逢,恍然梦寐矣。”中经万历庚申(一六二〇)吴兴方仁宇重装,署有题记。至清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查升作跋时,帖主已成其友“卓子蔗老”。后入以鉴藏碑帖著名的临川李氏,历经李宗瀚、李联琇、李翊煌三代守藏,并于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付诸石印。民国丙寅(一九二六),许汉卿(福昺)从李氏购得,又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以珂罗版精印,且有长跋。然以上诸家各跋,均未及此本在明代潘家以前之任何收藏情况或线索。

评分

做资料聊可备存,印刷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