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6
1.著名作傢周國平五大名作精粹本,精選其中廣有影響的作品。
2.書寫人生哲學,體悟善良豐富高貴,普通讀者的人生哲理書。
3.全新改版,精裝收藏。
《周國平散文精粹:各自的朝聖路》是著名學者周國平的散文精粹本的全新精裝版之一。
收集瞭作者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書中作者由讀書而闡發感想,在讀書中仿佛結識瞭一個個不同的朝聖者,他們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在寫作時,作者心中懸著的對象也常是隱藏在人群裏的今日的朝聖者,倡導在淡漠中追求,於絢爛中歸於平淡,讓經過省察的人生充滿價值。不管世風如何浮躁,朝聖者依然存在。每個人正是靠自己孤獨的追求加入人類精神傳統的,隻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周國平,哲學傢、作傢。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
著有紀實作品《妞妞》、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等,人生哲學書《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幸福的哲學》等。
第一輯 朝聖的心路
苦難的精神價值?
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在黑暗中並肩行走?
精神生活的哲學?
孤獨的價值?
勇氣證明信仰?
第二輯 守望者語
守望的角度?
被廢黜的國王?
在沉默中麵對?
有所敬畏?
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
哲學的命運?
名人和明星?
讀書的癖好?
為孩子們寫書?
哲學與精神生活?
都市裏的外鄉人?
記住迴傢的路?
愉快是基本標準?
第三輯 文學的安靜
私人寫作?
小說的智慧?
哲學與文學批評(論綱)?
第四輯 不時髦的讀書
人不隻屬於曆史?
給成人讀的童話?
臨終的蘇格拉底?
《李白與杜甫》內外?
簡潔的力量?
世上本無奇跡?
第五輯 愛者的反思
愛:從癡迷到依戀?
婚姻反思錄?
嫉妒的權利?
點與麵?
男子漢形象?
生命中的無奈?
婚姻中的愛情?
人人都是孤兒?
愛的反義詞?
情人節?
第六輯 科學與人文
天人閤一與生態學?
現代技術的危險何在??
人是地球的客人?
醫學的人文品格?
第七輯 閑文或時文
侯傢路?
小散文模式?
報應?
己所欲,勿施於人?
不敢善良?
生病與覺悟?
老同學相聚?
另一個韓愈?
樹下的老人?
論自卑?
杞人是一位哲學傢?
議論傢?
第八輯 序評無類
純真的心性?
自由的靈魂?
不尋常的《遺棄》?
作為讀者的批評傢?
散文這一種作物?
第九輯 精神的故鄉
開場白?
靈魂是一個遊子?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夢並不虛幻?
精神棲身於茅屋?
生命樹上的果子?
人所能及的神聖?
信仰之光?
誰是最智慧的人?
智慧和童心?
成為你自己?
獨處的充實?
自己的園地?
幸福是靈魂的事?
有愛心的人有福瞭?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麵對苦難?
真?善?美?
懷念土地?
讀永恒的書?
度一個創造的人生?
《周國平散文精粹:各自的朝聖路》:
苦難的精神價值
維剋多·弗蘭剋是意義治療法的創立者,他的理論已成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後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的第三學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受盡非人的摺磨,九死一生,隻是僥幸地活瞭下來。在《活齣意義來》這本小書中,他迴顧瞭當時的經曆。作為一名心理學傢,他並非像一般受難者那樣流於控訴納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細緻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內心體驗以及其他受難者的心理現象,許多章節讀來饒有趣味,為研究受難心理學提供瞭極為生動的材料。不過,我在這裏想著重談的是這本書的另一個精彩之處,便是對苦難的哲學思考。
對意義的尋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當這種需要找不到明確的指嚮時,人就會感到精神空虛,弗蘭剋稱之為“存在的空虛”。這種情形普遍地存在於當今西方的“富裕社會”。當這種需要有明確的指嚮卻不可能實現時,人就會有受挫之感,弗蘭剋稱之為“存在的挫摺”。這種情形發生在人生的各種逆境或睏境之中。
尋求生命意義有各種途徑,通常認為,歸結起來無非一是創造,以實現內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價值,二是體驗,藉愛情、友誼、沉思、對大自然和藝術的欣賞等美好經曆獲得心靈的愉悅。那麼,倘若一個人落入瞭某種不幸的境遇,基本上失去瞭積極創造和正麵體驗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還有一種意義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一般是靠希望活著的,即相信或至少說服自己相信厄運終將過去,然後又能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會有一種可以稱作絕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難是緻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復有未來,不復有希望。這正是弗蘭剋曾經陷入的境遇,因為對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戰俘來說,煤氣室和焚屍爐幾乎是不可逃脫的結局。我們還可以舉齣絕癥患者,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相關例子。如果苦難本身毫無價值,則一旦陷入此種境遇,我們就隻好承認生活沒有任何意義瞭。第二,不論苦難是否暫時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難生活僅僅當做一種虛幻不實的生活,就會如弗蘭剋所說忽略瞭苦難本身所提供的機會。他以獄中親曆指齣,這種態度是使大多數俘虜喪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們正因此而放棄瞭內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實自我,意誌消沉,一蹶不振,徹底成為苦難環境的犧牲品。
所以,在創造和體驗之外,有必要為生命意義的尋求指齣第三種途徑,即肯定苦難本身在人生中的意義。一切宗教都很重視苦難的價值,但認為這種價值僅在於引人齣世,通過受苦,人得以救贖原罪,進入天國(基督教),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佛教)。與它們不同,弗蘭剋的思路屬於古希臘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場上來發現苦難的意義的。他指齣,即使處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擁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選擇承受苦難的方式。一個人不放棄他的這種“最後的內在自由”,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所顯示的不隻是一種個人品質,而且是整個人性的高貴和尊嚴,證明瞭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人類曆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說齣瞭這句耐人尋味的話:“我隻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
我無意頌揚苦難。如果允許選擇,我寜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創造和享受。但是,我贊同弗蘭剋的見解,相信苦難的確是人生的必含內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瞭一種機會。人性的某些特質,唯有藉此機會纔能得到考驗和提高。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於它來之不易,就決不會輕易喪失。而且我相信,當他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
1996.10
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對於各種不殺生、動物保護、素食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過去我都不甚看重,不承認它們具有真正的倫理意義,隻承認有生態的意義。在我眼裏,凡是把這些東西當做一種道德信念遵奉的人都未免小題大做,不適當地擴大瞭倫理的範圍。我認為倫理僅僅與人類有關,在人類對自然界其他物種的態度上不存在精神性的倫理問題,隻存在利益問題,生態保護也無非是要為人類的長遠利益考慮罷瞭。我還認為若把這類理論倫理學化,在實踐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徹底不殺生隻會導緻人類滅絕。可是,在瞭解瞭史懷澤所創立的“敬畏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內容之後,我的看法有瞭很大改變。
史懷澤是本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之一,也是動物保護運動的早期倡導者。他明確地提齣:“隻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聖的時候,他纔是倫理的。”他的齣發點不是簡單的惻隱之心,而是由生命的神聖性所喚起的敬畏之心。何以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呢?對此他並未加以論證,事實上也是無法論證的。他承認敬畏生命的世界觀是一種“倫理神秘主義”,也就是說,它基於我們的內心體驗,而非對世界過程的完整認識。世界的精神本質是神秘的,我們不能認識它,隻能懷著敬畏之心愛它、相信它。一切生命都源自它,“敬畏生命”的命題因此而成立。這是一個基本的信念,也許可以從道教、印度教、基督教中尋求其思想資源,對於史懷澤來說,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基本的信念,人就可以與世界建立一種精神關係。
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提法,它簡潔地說明瞭信仰的實質。任何人活在世上,總是和世界建立瞭某種關係。但是,認真說來,人的物質活動、認知活動和社會活動僅是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而非與世界整體的關係。在每一個人身上,隨著肉體以及作為肉體之一部分的大腦死亡,這類活動都將徹底終止。唯有人的信仰生活是指嚮世界整體的。所謂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種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靈。一個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著走,而總是想為自己的生命確定一個具有恒久價值的目標,他便是一個有信仰生活的人。因為當他這樣做時,他實際上對世界整體有所關切,相信它具有一種超越的精神本質,並且努力與這種本質建立聯係。史懷澤非常欣賞羅馬的斯多葛學派和中國的老子,因為他們都使人通過一種簡單的思想而與世界建立瞭精神關係。的確,作為信仰生活的支點的那一個基本信念無須復雜,相反往往是簡單的,但必須是真誠的。人活一世,有沒有這樣的支點,人生內涵便大不一樣。當然,信仰生活也不能使人逃脫肉體的死亡,但它本身具有超越死亡的品格,因為世界整體的精神本質藉它而得到瞭顯現。在這個意義上,史懷澤宣稱,甚至將來必定會到來的人類毀滅也不能損害它的價值。
我的印象是,史懷澤是在為失去信仰的現代人重新尋找一種精神生活的支點。他的確說:真誠是精神生活的基礎,而現代人已經失去瞭對真誠的信念,應該幫助他們重新走上思想之路。他之所以創立敬畏生命的倫理學,用意蓋在於此。可以想象,一個敬畏一切生命的人對於人類的生命是會更珍惜,對於自己的生命是會更負責的。史懷澤本人就是懷著這一信念,幾乎畢生聖徒般地在非洲一個小地方行醫。相反,那種見死不救、草菅人命的醫生,其冷酷的行徑恰恰暴露瞭內心的毫無信仰。我相信人們可由不同的途徑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敬畏生命的世界觀並非現代人唯一可能的選擇。但是,一切簡單而偉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盡頭,它們殊途而同歸。說到底,人們隻是用不同的名稱稱呼同一個光源罷瞭,受此光源照耀的人都走在同一條道路上。
1997.3
在黑暗中並肩行走
人們常常說,人與人之間,尤其相愛的人之間,應該互相瞭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懷澤卻在《我的青少年時代》中說,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無權對彆人提齣這種要求。“不僅存在著肉體上的羞恥,而且還存在著精神上的羞恥,我們應該尊重它。心靈也有其外衣,我們不應脫掉它。”如同對於上帝的神秘一樣,對於他人靈魂的神秘,我們同樣不能像看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那樣去閱讀和認識,而隻能給予愛和信任。每個人對於彆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我們應該順應這個事實。相愛的人們也隻是“在黑暗中並肩行走”,所能做到的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並互相感受到這種努力,互相鼓勵,而“不需要注視彆人的臉和探視彆人的心靈”。
讀著這些精彩無比的議論,我無言而摺服,它們使我瞥見瞭史懷澤的“敬畏生命”倫理學的深度。凡是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心生活的人,必然會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並對之充滿敬畏之情,史懷澤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他看來,一切生命現象都是世界某種神秘的精神本質的顯現,由此他提齣瞭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張。在一切生命現象中,尤以人的心靈生活最接近世界的這種精神本質。因而,他認為對於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質的人來說,“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質”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互相理解為人際關係的鵠的,其根源就在於不懂得人的心靈生活的神秘性。按照這一思路,人們一方麵非常看重彆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開索取理解。至少在性愛中,索取理解似乎成瞭一種最正當的行為,而指責對方不理解自己則成瞭最嚴厲的譴責,有時候還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後通牒。另一方麵,人們又非常踴躍地要求理解彆人,甚至以此名義強迫彆人袒露內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絕,便斥以缺乏信任。在愛情中,在親情中,在其他較親密的交往中,這種因強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聲或無聲的戰爭,我們見得還少嗎?可是,仔細想想,我們對自己又真正理解瞭多少?一個人懂得瞭自己理解自己之睏難,他就不會強求彆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會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彆人瞭。
在最內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並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到瞭彆人的孤獨,我們內心纔會對彆人充滿最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嚮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嚮彆人甚至嚮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瞭。
1997.3
……
周國平散文精粹:各自的朝聖路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周國平散文精粹:各自的朝聖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京東商城網購真心不錯,服務好,速度快!
評分速度超快,書本很好,不錯的網購
評分京東正版全新 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在美好的日子裏多看些書
評分幫朋友買的,比外麵買便宜,買瞭好多
評分書不錯,但是發貨速度實在太慢
評分封麵印刷太差,字也看不清楚。讓人感嘆!
評分618買瞭很多書,根本沒看,還不曉得好不好,快遞特彆好
評分課外讀物
周國平散文精粹:各自的朝聖路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