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以来,只有一个米开朗基罗!
继破解达芬奇、梵高之后,蒋勋再现文艺复兴巨匠,破解历史上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米开朗基罗。
蒋勋,融会贯通文学、艺术、美学之大家,是林青霞“第1套偶像”。多年来,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关于米开朗基罗,蒋勋认为:他的一生像一种殉道,是另一张形式的“哀悼基督”;而美是一种呼吸,是努力存活在剧痛与狂喜中的震动。
★文化导师余秋雨推荐美学读物:“跟着蒋勋先生徜徉欧洲艺术圣殿,是一件高雅的美事。”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破解米开朗基罗,雕刻人性的狂喜与剧痛!
米开朗基罗,苦难中的巨人,他的一生神圣而痛苦,却在人生的种种不完美中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他在痛苦中挣扎,却又在痛苦中得以永恒。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再现文艺复兴巨匠。从《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到《哀悼基督》,人性的狂喜与剧痛,在跃动的肌肉里,破石而出。
★凡是伟大的艺术,总与孤独和苦难相伴而生。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纯粹的自我与感动。
★全彩四色印刷,精选米开朗基罗40余件经典作品。附米开朗基罗年表、重要作品列表及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米开朗基罗的孤独、苦难与磅礴。
★随书附赠:代表作《创世纪》壁画大幅拉页+18页详细解读。
更多精彩图书请查看时代华语品牌店京东商城官网专卖店
为美落泪
大约在一九七三年,为了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我第一次去了意大利。
从巴黎出发,一路搭便车,经过阿尔卑斯山,第一站就到了米兰。
身上只有两件换洗的T恤,一条牛仔裤,投宿在青年民宿,有时候青年民宿也客满,就睡教堂或火车站。
随身比较重要的东西是一本笔记。
在巴黎翻了很多书,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史料的了解有一个基础。因此,我刻意不带书,搭便车,四处为家的流浪,也不适合带太多书。
我因此有机会完全直接面对一件作品,没有史料,没有评论,没有考证。
作品直接在你面前,“美”这么具体,这么真实。
载我到米兰的意大利人住威尼斯,邀我一同去威尼斯,我坚持要到米兰。
到米兰已经是夜里十点,他把我放在高速公路边,指着一大片灯火辉煌的城市说:“那就是米兰。”
我背起背包,走下高速公路,一路吹着口哨。
遇到一个南斯拉夫的工人,也在找青年流浪之家,就相约一起找路。他问我:“为什么来米兰?”
我说:“看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他看着我,好像我说的是神话。
第二天早晨我就站在《最后的晚餐》的壁画前面。教堂很暗,看不太清楚,又有很多鹰架,有人攀爬在架子上,用一些仪器测试,有时候照明的灯亮起来,一块墙壁忽然色彩夺目起来,好像五百年前的魂魄忽然复活了。
一个鹰架上的中年女人走下来,坐在鹰架最下一层,倒了咖啡,缓缓品尝。安静的教堂里没有人,她看到我,我正做笔记,她问:“这是中文?”我说:“是!”
“很美丽的文字!”她说。
她是挪威人,从大学退休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参与《最后的晚餐》的修复工作。
“我只负责一小部分,”她指着鹰架上端的一块墙壁,是刚才照明灯照着,忽然灿烂起来的那一公尺见方的区域。
“真美,不是吗?”她好像在独白,回头看着那笼罩在灰暗中其实看不清楚的一大片墙壁。
我的笔记上写的常常是这些故事,严肃的艺术史家大概不屑一顾的。
米兰的史佛萨古堡有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件《哀悼基督》,他在临终前几日还在雕刻的作品。两个人体紧紧依靠在一起,好像受了很多苦,忽然解脱了,依靠着一起飞去。
古堡里没有人,我独自坐在《哀悼基督》前,想到米开朗基罗一些美丽的诗句,歌颂死亡,觉得死亡这么安静,像辽阔的大海。
我好像听到声音,铁的凿刀敲打在岩石上的声音,石片碎裂的声音,一个男人喘息的声音……
作品像在呼吸,你不站在它面前,不知道它是会呼吸的。
史料与考证不会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呼吸。
我一直记得那么真实的作品呼吸的声音。
三十年后,那呼吸的声音还在,更清晰,也更具体。
“美”不是知识,“美”是一种存在的真实。
我到了佛罗伦萨,在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每一日擦肩而过的窄小街道,仿佛听到他们孤独的脚步渐行渐远。
我去了美术学院,看到许多游客拥挤在俊美非凡的《大卫》四周,我想避开人潮,就独自坐在一角,凝视米开朗基罗中年以后四件命名为《囚》的作品。
那呼吸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粗重的、压抑的,努力存活在剧痛与狂喜中的呼吸的声音。
看过多少次图片都没有的感觉,剎那之间,那呼吸的声音使你震动起来。
我流泪了吗?
一个老年人,忽然递过手帕,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跟我说:“我二十五岁的时候,也在这里哭过!”
我的笔记里也许记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像一个陌生老人回忆起二十五岁的泪痕。
三十多年后动手写米开朗基罗,有许多笔记里的片段浮现出来。我害怕自己衰老了,老到不会为“美”落泪。
一再重复去意大利,觉得好多角落都有自己年轻时遗落在那里的记忆,特别是关于米开朗基罗的记忆。
只是我没有想到,三十年后我会把笔记里的点点滴滴一一书写下来。
要谢谢怡蓁,不是她的鼓励,也许这本书不会这么快出现。
也谢谢大哥蒋震、大姐蒋安,以及我的弟弟、妹妹一家人,他们使我在温哥华有安静的环境整理这本书。
二〇〇六年八月二十八日飞台北途中
蒋勋
这是一次令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体验。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米开朗基罗的认知仅限于“雕塑大师”和“壁画巨匠”这些标签。然而,通过蒋勋先生的解读,我才真正看到了一个鲜活、复杂、充满矛盾的米开朗基罗。他不仅仅是一位天才艺术家,更是一位在时代洪流中不断探索、挣扎的个体。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关于米开朗基罗晚年作品的分析,那些作品中流露出的对生命、对信仰的深沉思考,以及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释然。蒋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位引路人,带领我穿越米开朗基罗的人生轨迹,理解他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他没有回避艺术家的孤独和痛苦,而是将这些情感融入到对作品的解读中,使得整本书更加具有人性和深度。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凝结,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深刻回应。它让我对“伟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是一次令人沉醉的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对艺术史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艺术史的探讨应该是严肃而专业的,但蒋勋先生用一种极其温柔却又无比深刻的方式,将我带入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世界。他没有使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术语,而是用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着迷于他对作品中“线条”的解读,他如何从米开朗基罗那些遒劲有力的线条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对自由的渴望。他不仅仅是在描述线条,更是在解读线条背后的灵魂。读到关于“最后的审判”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混乱而又神圣的场景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善与恶,看到了希望与绝望的交织。蒋勋先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艺术作品。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传递,是思想的碰撞。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与伟大的灵魂对话,都能从中获得无尽的启发。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艺术史书籍的看法。此前,我总觉得艺术史是枯燥的、遥远的,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难以接近。然而,《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完全打破了我的认知。蒋勋先生以一种近乎于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将米开朗基罗那个时代的生活、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以及那些不朽的作品,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细节的关注,那些隐藏在画作和雕塑中的小故事,那些艺术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感,都被他一一挖掘出来,让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读到关于米开朗基罗与教皇朱利二世之间复杂关系的部分,我能深刻感受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与现实压力之间的挣扎,以及他如何在高压下依然保持创作的激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艺术不仅仅是关于美,更是关于生活,关于人性,关于那些永恒的困惑与追寻。它不仅仅是艺术的解读,更是一次对人生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真正领略其精髓。直到读到蒋勋的《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艺术的解读可以如此深入浅出,又如此富有情感。他不仅仅是对米开朗基罗作品的描绘,更是对他生命历程、思想情感的剖析。我特别被他对于《创世纪》壁画的解读所打动,那种从宏大叙事到个体情感的细腻描摹,让我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他如何将自己的信仰、困惑、甚至是挣扎都融入到那些神圣的画卷之中。他提到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时,是如何在高空中忍受着身体的疼痛,如何与孤独和绝望搏斗,最终留下了不朽的杰作。这种对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探索,让我觉得米开朗基罗不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只是他的才华和毅力非凡。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天才”的定义,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艺术创作背后的艰辛与伟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艺术,对生命,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所了解,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蒋勋先生的文字,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又如解剖师般细致,将米开朗基罗那些看似冰冷的作品,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他不仅仅在讲解作品的技法和历史背景,更是在探究米开朗基罗作为一个人,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挣扎。我特别喜欢他对西斯廷教堂壁画中那些人物的解读,那些在画面中或喜或悲、或沉思或呐喊的人物,在他的笔下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蒋勋先生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他能够将那些晦涩的艺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我们这些艺术的门外汉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他让我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的痛苦,看到了他的孤独,也看到了他对于美的极致追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鉴赏,更是一次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它让我对“伟大”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我必须坦诚地说,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我一直认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蒋勋先生却以一种极其人性化、极其贴近的方式,将我带入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他没有回避那些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争议和痛苦,而是将它们作为解读作品的钥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艺术家。我特别被他对“圣母怜子”雕塑的解读所打动,那种母子之间的爱,那种牺牲的悲伤,那种超越世俗的圣洁,都被米开朗基罗刻画得淋漓尽致。蒋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将这些冰冷的石头赋予了温度和情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他不仅仅是在介绍作品,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体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其形式上的完美,更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它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人”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真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沉闷枯燥的艺术史分析,结果却被蒋勋先生的文字深深吸引。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学术语言,而是像一位娓娓道来的朋友,带领我一点点走进米开朗基罗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作品背后故事的挖掘,那些鲜活的人物、复杂的历史背景,让那些看似遥远的作品瞬间变得触手可及。读到关于“大卫”的章节时,我仿佛能亲眼看到米开朗基罗是如何在冰冷的大理石中雕刻出生命的脉动,如何捕捉到那股少年英雄的桀骜不驯与神圣力量的融合。他不仅仅在介绍作品,更是在解读米开朗基罗的灵魂,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思考的、所追求的。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那些画面,甚至会去找一些高清的图片对照着看,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在任何其他艺术史书籍中都难以获得的。蒋勋先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够唤醒我对美的感知,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艺术品,发现它们内在的深邃与动人。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理解。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新的探索,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心灵之旅。原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艺术理论著作,结果却被蒋勋先生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所深深吸引。他以一种极其温和却又洞察力十足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世界。我尤为喜欢他对作品中“人体”的描绘,他如何从米开朗基罗那些充满力量和张力的人体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神性的追寻。他不仅仅是在赞美技艺,更是在解读米开朗基罗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读到关于“达娜伊德”的章节时,我仿佛能看到米开朗基罗如何从女性的身体中,捕捉到那种古典的美丽和内敛的忧伤。蒋勋先生的解读,就像是在为我们一一解读这些雕塑的“沉默”,让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考。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不仅仅是外在的呈现,更是内在的挖掘,是对人性最深处的探索。
评分我必须说,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的书。原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艺术理论堆砌,结果却被蒋勋先生温暖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所征服。他以一种极其亲切和深入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米开朗基罗那复杂而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我尤为欣赏他对作品细节的捕捉,不仅仅是宏观的构图和色彩,更是那些隐藏在人物表情、肢体动作中的情感张力。读到关于“摩西”雕塑的章节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源自内心的力量,那种沉思、那种力量、那种近乎于愤怒的情绪,都被米开朗基罗巧妙地刻画在了这尊大理石像上。蒋勋先生的解读,就像是在为我们一一解读这些雕塑的“内心独白”,让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他没有回避那些关于艺术家的争议和痛苦,而是将它们融入到对作品的分析中,使得整本书更加真实和立体。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评论不仅仅是鉴赏,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让我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深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启蒙。我一直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着迷,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蒋勋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那扇通往米开朗基罗内心深处的大门。他没有使用那些冰冷、程式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米开朗基罗那些宏大而又细腻的作品,一一呈现在我眼前。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最后的审判》中人物表情的解读,那些或惊恐、或虔诚、或绝望的人物,在他的笔下都鲜活起来,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命运。蒋勋先生的解读,不仅仅是对作品技法的分析,更是对艺术家创作初衷、情感表达的深入挖掘,让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喜悦与痛苦。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次对艺术的鉴赏,更是一次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评分京东活动购买,虽然比不上上次力度大,也还不错啦。书还没看,朋友推荐,应该是不错了。书到的时候包装有损坏,外壳烂了,里面没受影响,懒得退换了。
评分活动价买入,还是比较满意的,发货也很迅速。
评分不错的书,没说的。
评分买了一套蒋勋的书 很不错 大师风范
评分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评分美学入门书,蒋勋的书都收齐了,赞赞赞。。。
评分活到老,学到老。拜读一下。
评分一直在忙,还没机会看这些书,先晒单。
评分终于买了这一套书,给孩子买的,赶上便宜可以用券就买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