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精选中医脉学十大名著:《脉经》脉学始祖、《诊家枢要》阴阳类成、《濒湖脉学》脉学门径、《脉语》脉学精华、《脉神》脉学神位、《诊家正眼》脉学丰碑、《诊宗三昧》脉学真火、《脉确》脉学的确、《脉理会参》脉学统领、《脉说》脉学新义。
《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彰显脉学的内容:脉理:脉学产生之机理;脉法:脉学法则;脉诊:诊脉位置、方法及脏腑匹配;脉象:位、数、形、势之形象;脉名:平脉和病脉之名称。
《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集中医脉学十大名著,一是倡立脉学学科,凸显其地位和价值;二是可供研究脉学者探索其历史及演变终结,为发展脉学添翼;三是为学习中医者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
《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可供中医师、中西医师、研究生、中医文献研究者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
目录
脉经
校注说明
序
叶日增序
校定《脉经》序
卷第一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
平脉早晏法第二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持脉轻重法第六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平虚实第十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卷第二
平三关阳阴十十四气脉第一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八脉为病不在十二经,故以系此卷之末
卷第三
肝胆部第一
心小肠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肾膀胱部第五
卷第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平杂病脉第二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诊损至脉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诊百病死生决第七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卷第五
张仲景论脉第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卷第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
诊家枢要
濒湖脉学
脉语
脉神
诊家正眼
诊宗三昧
脉确
脉理会参
脉说
精彩书摘
《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
芤 芤脉者,浮大弦软,按之中空,中按虽不应指,细推仍有根气,纵指却显弦大,按之减小中空,不似虚脉之瞥瞥虚大,按之豁然无力也。芤为血虚不能濡气,故虚大如芤,然其中必显弦象。刘三点以为绝类慈葱,殊失弦大而按之减小中空之义。盖虚则阳气失职,芤则经络中空,所以有虚濡无力,弦大中空之异。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革则胃气告匮,而弦强搏指,按之无根,非芤脉中空之比。按太阳病有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本虚战汗而解者。暑病有弦细芤迟,血分受伤者。芤为失血之本脉。《经》云:脉至如搏,血温身热者死。详“如搏”二字,即是弦大而按之则减也。又云: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言浮而中空,按之旁至,似乎微曲之状,虽有瘀积阻滞,而指下柔和,是知尚有胃气,故为失血之常脉。若弦强搏指,而血温身热,为真阴槁竭,必死何疑。凡血脱脉芤,而有一部独弦,或带结促涩滞者,此为阳气不到,中挟阴邪之兆,是即瘀血所结处也。所以芤脉须辨一部两部,或一手两手,而与攻补,方为合法。
濡濡脉者,虚软少力,应指虚细,如絮浮水面,轻手乍来,重手乍去,不似虚脉之虚大无力,微脉之微细如丝,弱脉之沉细软弱也。濡为胃气不充之象,故内伤虚劳,泄泻少食,自汗喘乏,精伤痿弱之人,脉虽濡软乏力,犹堪峻补峻温。不似阴虚脱血,纯见细数弦强,欲求濡弱,绝不可得也。盖濡脉之浮软,与虚脉相类,但虚则浮大,而濡则小弱也。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脉之软弱,与微脉相类,但微则欲绝,而濡则力微也。濡脉之无力,与散脉相类,但散则从大而按之则无,濡则从小而渐至无力也。夫从小而渐至无力,气虽不充,血犹未败;从大而按之即无,则气无所统,血已伤残,阴阳离散,将何所恃,而可望其生乎!以此言之,则濡之与散,不啻霄壤矣。
动动脉者,厥厥动摇,指下滑数如珠,见于关上,不似滑脉之诸部皆滑数流利也。动为阴阳相搏之候,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是指人迎气口而言。然多有阴虚发热之脉,动于尺内,阳虚自汗之脉,动于寸口者,所谓虚者则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金匮》有云: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因其虚而旺气乘之。惟伤寒以大浮数动滑为阳,是专主邪热相搏而言,非虚劳体痛,便溺崩淋脉动之比。而妇人尺脉动甚,为有子之象。《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又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以肾藏精,心主血,故二处脉动,皆为有子。辨之之法,昔人皆以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为言。然妊娠之脉,往往有素禀一手偏大偏小者,莫若以寸动为男,尺动为女,最为有据。
伏伏脉者,隐于筋下,轻取不得,重按涩难,委曲求之,附着于骨。而有三部皆伏,一部独伏之异。不似短脉之尺寸短缩,而中部显然。沉脉之三部皆沉,而按之即得也。伏脉之病,最为叵测,长沙有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鞕;少阴脉不至,令身不仁,此为尸厥等例。详伏为阴阳潜伏之候,有邪伏幽隐而脉伏不出者,虽与短脉之象有别,而气血涩滞之义则一。故关格吐逆,不得小便之脉,非偏大倍常,即偏小隐伏,越人所谓上部有脉,下部无脉是也。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留饮,水气宿食,霍乱吐利等脉,每多沉伏,皆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所以妊娠恶阻,常有伏匿之脉,此又脉证之变耳。
……
前言/序言
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