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谥“文正”(这是清朝文官的很高谥号)。他的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李鸿章,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2月15日,谢世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领袖之一。1962年病逝于台湾。
《梁启超家书》
致思顺书
十二、十三号禀皆收。
祖父南归一行,自非得已。然乡居如何可久,且亦令吾常悬悬。望仍以吾前书之意,力请明春北来为要。前托刘子楷带各物,本有虾油、辣椒两篓(津中尤物也,北京无之),后子楷言放在车中恐有气味为人所不喜,故已抽出矣。又小说两部呈祖父消闲,有摹本缎两段,乃赏汝两妹者,人各一套。问思庄何故写信与二叔而不与我。岂至今尚未得闲耶?其外国缎一段则赏汝者也。汝三人将所赏衣服穿起照一相寄我。金器两件赏汝,汝两妹亦各一件,此次汝姊妹所得独多,汝诸弟想气不忿矣。然思成所得《四书》乃最贵之品也。可令其熟诵,明年侍我时,必须能背诵,始不辜此大赉也。吾游曲阜可令山东都督办差,张勋派兵护卫。吾亦极思挈汝行,若国内一年内无乱事,吾又一年内可以不组织内阁,则极思挈汝遍游各省。俾汝一瞻圣迹,但又不欲汝辍学耳。津村先生肯则诲汝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唯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各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试以商津村何如?经济学吾曾为汝讲生产论,故此可稍略,交通论中之银行货币既有专课尤可略,然则亦易了也。荷丈月入已八百,尚有数部,力邀彼往,其职约当前清之三品京堂。若皆应之则千余金可得。但今者报馆缺彼不可,印刷局在京非彼莫办也。而鼎父至今无着落,汝诸表兄日日来嬲我求差事,小四小八皆不自量,指缺硬索已四五次矣。吾亦无能为助甚矣,人贵自立也。
示娴儿。
饮冰十二月五日
韩集本欲留读,因濒行曾许汝,故复以赉汝。吾又得一明刻本《李杜全集》,字大寸许极可爱,姑以告汝,却不许撒娇来索。思成若解文学则吾他日赏之。
致思顺书
十四、十五号禀均收。吾前为汝计学科,竟忘却财政学,可笑之至。且法学一面亦诚不欲太简略(国际法实须一学),似此非再延数月不可,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吾决不许汝如此。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可与诸师商,每来复最多勿过十时。因自修尚费多时也,可述吾意告之,必须听言,切勿着急。)从前在大同学校以功课多致病,吾至今犹以为戚。万不容再蹈覆辙,吾在此已习安,绝无不便。汝叔沪行亦未定(此事须俟荷丈一到沪乃定),即行后吾亦能自了,得汝成学,吾愿大慰,诸师既如此相厚,尤不可负。且归后决无从得此良师。今但当以汝卒业为度,不必计。此间请商诸师,若能缩短数月固佳,否则迳如前议至明年九月亦无不可,一言蔽之,则归期以诸师之意定之。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固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前已合寄四千谓夙逋可耳,何尚需尔许耶?此间已无存(有万金存定期不能取出),本月收入须月杪乃到手,明日只得设法向人挪借,若得当电汇以救急耳。子楷带去各物已收否?祖父想已旋南耶。
示娴儿。
饮冰十二月十六夕
致思顺书
得书知添一幼弟,甚喜慰,想母子平安耶?祖父命以何名,想有书在途矣。大版《通鉴》不须汝索,已嘱擎一购寄,非久或将寄至矣。王姑娘赏品必给之,但无便人,恐难寄耳。汝母耳珰,则俟归来自置何如。读报见米价落,疑必小有所获,但兹事总极险,终以戒断为善,可仍常谏汝母也。吾昨夕因得须磨书,烦躁异常,又见国事不可收拾,种种可愤可恨之事,日接于耳目,肠如涫汤,不能自制,昨夕大雪,荷丈与汝叔皆外出游乐,吾独处不适,狂饮自遣,今宿酒未解,得汝书极慰耳。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故念汝不能去怀,昨夕酒后作一短简,今晨视之乃连呼汝名耳,可笑之至,今不复寄,以乱汝意,吾须欲汝侍我,然欲汝成学之心尤切也。几欲东渡月余,谢绝一切,以自苏息也,大抵居此五浊恶世,唯有雍乐之家庭,庶少得退步耳。吾实厌此社会,吾常念居东之乐也。汝求学不可太急,勿贻吾忧。
示娴儿。
饮冰十二月二十日
前书索全家相片,想已寄出,汝近顷照相否,吾极欲见汝近影。乡书仍寄艺新否?一禀可加封寄。
……
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对这四位历史人物的个人敬仰与好奇心。曾国藩的“拙诚”和自律,李鸿章的“经世致用”,梁启超的“家国情怀”,以及胡适的“自由思想”,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极其鲜明的标签和思想烙印。我想知道,在写给至亲的书信中,这些标签是如何被具体化的。比如,曾国藩的信里会不会有他对某个后辈屡教不改的严厉批评,那种严厉中带着的父辈的焦虑与期盼;李鸿章的信中,会不会流露出他在处理国际事务的间隙,对子侄辈如何在官场或商场立足的实际指导。我特别期待看到胡适的家书,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必然充满了对个体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与传统士大夫的教育观会产生怎样的有趣碰撞?这种跨越时代的思想交锋,正是这类汇编性书籍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教”的水平,最终会通过他留下的文字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看似随意、实则饱含深意的家书。它们是检验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的试金石。我们往往在书本上读到这些名人的宏大抱负,但很少有机会看到他们如何具体地去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我希望通过这四套家书的对比阅读,能够建立起一个多维度的“成功家风”模型。曾李二人的务实、严苛,梁启超的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感,胡适对个体成长的尊重与引导,这四种看似不同的教育哲学,背后共同指向的“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想要找到的答案,不是如何复制他们的成功,而是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优秀的教育者是如何应对人性的复杂性、如何用最朴素的文字传递最深刻的道理,这对于我们今天面对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借鉴和参照。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丰富背景资料和详尽注释的版本。毕竟,家书的语境往往是私密的,涉及到当时特定的历史事件、人际关系和典故,如果缺乏必要的解释,很多精妙之处就会被现代读者所忽略。我希望这套书在收录原文的同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校注工作,比如对信中提到的某位幕僚、某次战役、某本推荐阅读的书籍,都能有清晰的标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读懂”而不是“读完”。如果排版上能考虑到不同书信的风格差异,比如对李鸿章那种外交辞令式的、略显克制的笔法和曾国藩那种力透纸背的、直抒胸臆的文风,能有不同的字体或格式区分,那就更好了,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的心境变化。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深得我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书籍内容呈现上的用心,比如对一些重要段落的加粗或者注释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引导阅读、加深理解的作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整个阅读体验从翻开书本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愉悦感。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深知家书的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墨迹和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切片,是智者人生智慧的结晶。我期待着通过这些家书,能窥见这些晚清民国重量级人物在私密场合是如何为人处世、教育后代的,那种未经修饰的真情流露,远比官方记载来得更具穿透力。可以说,光是这份精美的外在包装和装帧工艺,就足以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仪式。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触及“家风”与“家教”核心精髓的书籍,市面上同类主题的读物汗牛充 বুকে,但大多流于表面,无非是泛泛而谈一些大道理。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往往蕴藏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之中,而家书正是这种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我希望能从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的“中流砥柱”身上,学习到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保持内心的定力和对家族子弟的严格要求;同时,梁启超和胡适的家书想必会带来更多现代视角下的思考,毕竟他们身处新旧交替的时代,对教育的理解必然更为开阔和前卫。我希望看到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他们面对具体困境时,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因材施教的真实记录。阅读这些家书,对我个人而言,更像是一场与古今智者的深度对话,去探寻何为真正的“立身之本”和“持家之道”,希望能从中汲取力量,反思和改进自己对家庭和后辈的教育方式。
评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本书,值得买!
评分妙计2?给孩子些小差事,从小磨炼其细心度
评分是很好,搞活动的时候囤了一大堆,先收藏,慢慢看吧,呵呵。
评分京东服务好,效率快!服务人员态度好!
评分书不错。搞活动的囤货,下了2单,一单给自己。一单给孩子。慢慢看吧,总之挺划算的!
评分东西不错,同超市买的一样,价格美丽
评分妙计8?少责怪粗心处,多肯定细心面
评分不错不错,整体感觉很划算
评分多看看书希望可以更好的做一个妈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