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構,第一個案例 1
1.1 起點 1
1.2 重構的第一步 7
1.3 分解並重組statement() 8
1.4 運用多態取代與價格相關的條件邏輯 34
1.5 結語 52
第2章 重構原則 53
2.1 何謂重構 53
2.2 為何重構 55
2.3 何時重構 57
2.4 怎麼對經理說 60
2.5 重構的難題 62
2.6 重構與設計 66
2.7 重構與性能 69
2.8 重構起源何處 71
第3章 代碼的壞味道 75
3.1 Duplicated Code(重復代碼) 76
3.2 Long Method(過長函數) 76
3.3 Large Class(過大的類) 78
3.4 Long Parameter List(過長參數列) 78
3.5 Divergent Change(發散式變化) 79
3.6 Shotgun Surgery(霰彈式修改) 80
3.7 Feature Envy(依戀情結) 80
3.8 Data Clumps(數據泥團) 81
3.9 Primitive Obsession(基本類型偏執) 81
3.10 Switch Statements(switch驚悚現身) 82
3.11 Parallel InheritanceHierarchies(平行繼承體係) 83
3.12 Lazy Class(冗贅類) 83
3.13 Speculative Generality(誇誇其談未來性) 83
3.14 Temporary Field(令人迷惑的暫時字段) 84
3.15 Message Chains(過度耦閤的消息鏈) 84
3.16 Middle Man(中間人) 85
3.17 Inappropriate Intimacy(狎昵關係) 85
3.18 Alternative Classe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異麯同工的類) 85
3.19 Incomplete Library Class(不完美的庫類) 86
3.20 Data Class(純稚的數據類) 86
3.21 Refused Bequest(被拒絕的遺贈) 87
3.22 Comments(過多的注釋) 87
第4章 構築測試體係 89
4.1 自測試代碼的價值 89
4.2 JUnit測試框架 91
4.3 添加更多測試 97
第5章 重構列錶 103
5.1 重構的記錄格式 103
5.2 尋找引用點 105
5.3 這些重構手法有多成熟 106
第6章 重新組織函數 109
6.1 Extract Method(提煉函數) 110
6.2 Inline Method(內聯函數) 117
6.3 Inline Temp(內聯臨時變量) 119
6.4 Replace Temp with Query(以查詢取代臨時變量) 120
6.5 Introduce Explaining Variable(引入解釋性變量) 124
6.6 Split Temporary Variable(分解臨時變量) 128
6.7 Remove Assignments to Parameters(移除對參數的賦值) 131
6.8 Replace Method with Method Object(以函數對象取代函數) 135
6.9 Substitute Algorithm(替換算法) 139
第7章 在對象之間搬移特性 141
7.1 Move Method(搬移函數) 142
7.2 Move Field(搬移字段) 146
7.3 Extract Class(提煉類) 149
7.4 Inline Class(將類內聯化) 154
7.5 Hide Delegate(隱藏“委托關係”) 157
7.6 Remove Middle Man(移除中間人) 160
7.7 Introduce Foreign Method(引入外加函數) 162
7.8 Introduce Local Extension(引入本地擴展) 164
第8章 重新組織數據 169
8.1 Self Encapsulate Field(自封裝字段) 171
8.2 Replace Data Value with Object(以對象取代數據值) 175
8.3 Change Value to Reference(將值對象改為引用對象) 179
8.4 Change Reference to Value(將引用對象改為值對象) 183
8.5 Replace Array with Object(以對象取代數組) 186
8.6 Duplicate Observed Data(復製“被監視數據”) 189
8.7 Change 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to Bidirectional(將單嚮關聯改為雙嚮關聯) 197
8.8 Change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to Unidirectional(將雙嚮關聯改為單嚮關聯) 200
8.9 Replace Magic Number with Symbolic Constant(以字麵常量取代魔法數) 204
8.10 Encapsulate Field(封裝字段) 206
8.11 Encapsulate Collection(封裝集閤) 208
8.12 Replace Record with Data Class(以數據類取代記錄) 217
8.13 Replace Type Code with Class(以類取代類型碼) 218
8.14 Replace Type Code with Subclasses(以子類取代類型碼) 223
8.15 Replace Type Code with State/Strategy(以State/Strategy取代類型碼) 227
8.16 Replace Subclass with Fields(以字段取代子類) 232
第9章 簡化條件錶達式 237
9.1 Decompose Conditional(分解條件錶達式) 238
9.2 Consolidate Conditional Expression(閤並條件錶達式) 240
9.3 Consolidate Duplicate Conditional Fragments(閤並重復的條件片段) 243
9.4 Remove Control Flag(移除控製標記) 245
9.5 Replace Nested Conditional with Guard Clauses(以衛語句取代嵌套條件錶達式) 250
9.6 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以多態取代條件錶達式) 255
9.7 Introduce Null Object(引入Null對象) 260
9.8 Introduce Assertion(引入斷言) 267
第10章 簡化函數調用 271
10.1 Rename Method(函數改名) 273
10.2 Add Parameter(添加參數) 275
10.3 Remove Parameter(移除參數) 277
10.4 Separate Query from Modifier(將查詢函數和修改函數分離) 279
10.5 Parameterize Method(令函數攜帶參數) 283
10.6 Replace Parameter with Explicit Methods(以明確函數取代參數) 285
10.7 Preserve Whole Object(保持對象完整) 288
10.8 Replace Parameter with Methods(以函數取代參數) 292
10.9 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引入參數對象) 295
10.10 Remove Setting Method(移除設值函數) 300
10.11 Hide Method(隱藏函數) 303
10.12 Replace Constructor with Factory Method(以工廠函數取代構造函數) 304
10.13 Encapsulate Downcast(封裝嚮下轉型) 308
10.14 Replace Error Code with Exception(以異常取代錯誤碼) 310
10.15 Replace Exception with Test(以測試取代異常) 315
第11章 處理概括關係 319
11.1 Pull Up Field(字段上移) 320
11.2 Pull Up Method(函數上移) 322
11.3 Pull Up Constructor Body(構造函數本體上移) 325
11.4 Push Down Method(函數下移) 328
11.5 Push Down Field(字段下移) 329
11.6 Extract Subclass(提煉子類) 330
11.7 Extract Superclass(提煉超類) 336
11.8 Extract Interface(提煉接口) 341
11.9 Collapse Hierarchy(摺疊繼承體係) 344
11.10 Form Tem Plate Method(塑造模闆函數) 345
11.11 Replace Inheritance with Delegation(以委托取代繼承) 352
11.12 Replace Delegation with Inheritance(以繼承取代委托) 355
第12章 大型重構 359
12.1 Tease Apart Inheritance(梳理並分解繼承體係) 362
12.2 Convert Procedural Design to Objects(將過程化設計轉化為對象設計) 368
12.3 Separate Domain from Presentation(將領域和錶述/顯示分離) 370
12.4 Extract Hierarchy(提煉繼承體係) 375
第13章 重構,復用與現實 379
13.1 現實的檢驗 380
13.2 為什麼開發者不願意重構他們的程序 381
13.3 再論現實的檢驗 394
13.4 重構的資源和參考資料 394
13.5 從重構聯想到軟件復用和技術傳播 395
13.6 小結 397
13.7 參考文獻 397
第14章 重構工具 401
14.1 使用工具進行重構 401
14.2 重構工具的技術標準 403
14.3 重構工具的實用標準 405
14.4 小結 407
第15章 總結 409
參考書目 413
要點列錶 417
索引 419
我是一個剛入行不久的開發者,麵對公司裏那些龐大且復雜的遺留係統,常常感到束手無策。這本書就像一座燈塔,為我指明瞭方嚮。它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易懂的方式,將重構的要領一一呈現。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保持行為不變”的原則,這讓我明白瞭重構的本質不是為瞭“創造”,而是為瞭“優化”。通過書中的例子,我學會瞭如何在不改變程序功能的前提下,一點點地改進代碼結構,讓它變得更加清晰和易於理解。那些關於“提取超類”、“隱藏委托”等章節,讓我對如何組織和管理代碼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給瞭我麵對復雜代碼的勇氣和信心。感覺現在即使麵對一個陌生的項目,我也能從中找到切入點,進行有效的代碼改進。
評分這本書是一次關於“代碼優化”的哲學之旅。它讓我從更深層次去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重構。很多時候,我們沉浸在功能的實現中,而忽略瞭代碼長期的健康。這本書提醒我,代碼不僅僅是機器執行的指令,更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那些“魔術數字”、“全局變量”等“壞味道”,在書中得到瞭細緻的剖析,讓我意識到它們是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代碼質量的。書中提供的“代碼氣味列錶”就像一個診斷手冊,我可以在工作中對照,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理解瞭重構是一種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任務。它鼓勵我們保持敏銳的“代碼嗅覺”,並不斷追求更優的設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碼農,更是一個有追求的“代碼工匠”,時刻關注著代碼的“身心健康”,緻力於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軟件。
評分如果說編程是一門藝術,那麼重構就是讓這門藝術更加精湛的畫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領略到瞭代碼之美。它不僅僅是講授技術,更是在傳遞一種“工程師的思維方式”。我曾經以為,寫好代碼隻需要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框架,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優秀的代碼設計和長期的可維護性纔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書中對“意圖錶達”的強調,讓我開始思考如何讓代碼本身就能“說話”,讓其他開發者(或者未來的自己)能夠快速理解代碼的意圖。我嘗試著在自己的項目中應用書中介紹的一些重構模式,比如“移動方法”、“替換繼承為組閤”,效果立竿見影。代碼的可讀性大大提高,bug也明顯減少。這本書就像一本“秘籍”,裏麵藏著讓代碼“返老還童”的絕世武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代碼的“品味”都提升瞭,不再滿足於僅僅實現功能,而是開始追求代碼的“美感”和“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代碼的“整容手術”,讓我對“重構”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前覺得重構就是改改名字、挪挪位置,讓代碼看起來順眼一點,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如何係統性地、有策略地對現有代碼進行改進,而不僅僅是錶麵上的修飾。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小步快跑”原則,每一次小的重構都能帶來明確的改進,而且風險極低,讓我這種對大規模改動心存畏懼的開發者感到無比安心。書中列舉的各種重構手法,比如“提取方法”、“閤並字段”、“替換條件錶達式為多態”等等,每一個都配有清晰的圖示和代碼示例,讓人一學就會。而且,它不僅僅是告訴“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讓我理解瞭每種重構背後的設計思想和收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學會瞭幾個技巧,更是提升瞭對代碼質量和設計原則的深刻理解,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優雅代碼”的大門。感覺以後麵對那些“遺留代碼”不再頭疼,而是充滿信心去“拯救”它們。
評分我一直認為,寫齣能工作的代碼隻是第一步,讓代碼易於理解、易於維護,這纔是真正考驗開發者功力的環節。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沒有那種虛無縹緲的理論,而是從實際開發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齣發,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書中對“壞味道”的診斷和治理,簡直是開發者福音。我常常會遇到那種“意大利麵條式”的代碼,邏輯糾纏不清,改動任何一點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讀瞭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識彆這些“壞味道”,並有條不紊地運用各種重構技巧去“淨化”它們。特彆是關於“封裝”、“組閤”等概念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如何將復雜的邏輯解耦,讓代碼模塊化、可復用性更強。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指導我如何寫齣更清晰、更健壯、更有彈性的代碼。我尤其欣賞書中強調的“測試先行”的重構理念,這保證瞭重構過程的安全性,讓我敢於大膽地去優化代碼。
評分非常喜歡這本書,是京東促銷時買的,性價比高,作為程序員來說,此書必備,希望自己能啃透,提升技術能力,好評~~
評分網上不少牛人推薦過這本書,內容沒的說,包裝也不錯。
評分書都好的,都有塑封包裝,然後物流也挺快,隔天就到瞭。書的包裝是一個箱子,箱子保存的也很完整。書在裏麵,所以就沒有受到嚴重的磕碰或損壞。這幾本書都挺經典的,也是彆人推薦的。對於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很有幫助。這次618活動,還是挺優惠。總體給好評吧!
評分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
評分正品好書,知識就是力量!
評分經典書籍,還是買本紙質的,可以多翻一翻
評分同事很推崇的一本書,看過clean code和代碼不朽,現在藉鑒下這本大作。
評分同事很推崇的一本書,看過clean code和代碼不朽,現在藉鑒下這本大作。
評分久仰大作,仔細閱讀琢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