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会议组织者、主持者 相关阅读:
内容简介
汤素素,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曾任职于BMG(管理咨询公司)、上海映姿商贸有限公司等。著作方向:引导技术类图书、剧场类图片。
作者简介
汤素素,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曾任职于BMG(管理咨询公司)、上海映姿商贸有限公司等。著作方向:引导技术类图书、剧场类图片。
目录
第1章 看见无形:汇谈很重要!
案例故事 发现“世界咖啡”:智力资本先驱会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第2章 汇谈作为一种核心流程:共创商业和社会价值
案例故事创造汇谈的文化:坦帕湾,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案例故事 一路双赢——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第3章 原则一 设定情境
案例故事 从正式会议到汇谈:墨西哥国家社会事业基金会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第4章 原则二 营造宜人好客的环境空间
案例故事 一种共同思考的系统:飞马公司系统思考行动研讨会
视角与观察
案例故事建立在传统的对话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问题的反思
第5章 原则三 探索真正重要的问题
案例故事 探索问题的世界咖啡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第6章 原则四 鼓励每个人参与贡献
案例故事 每个声音都重要,培养贡献的文化:财务规划协会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第7章 原则五 交流并连接不同的观点
案例故事 “和平咖啡馆”: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
视角与观察
案例故事事情豁然开朗:菲尔丁研究院
问题的反思
第8章 原则六 共同聆听其中的模式、见解及更深层的问题
案例故事 桌子中央有什么玄机?北欧的可持续发展论坛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第9章 原则七 收获和分享集体智慧
案例故事 改革的播种与收获:得克萨斯州立圣安东尼奥分校EMBA项目
视角与观察
案例故事部分与整体的结合:财务规划协会
问题的反思
第10章 世界咖啡流程指南:主持的艺术
案例故事 代表姐妹同胞共商大计:身残志坚的非洲妇女
视角与观察
“世界咖啡”主持指南
问题的反思
第11章 对话领导力:激发集体智慧
案例故事1 培养教育领域的对话式领导:波尔克郡学校
案例故事2 成果就在人际关系里:惠普公司
案例故事3 有生命力的战略:共同发现未来——美国质量协会
视角与观察
案例故事4 设计出有助于汇谈的基础组织架构: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问题的反思
第12章 时代的召唤:创造一种汇谈的文化
案例故事 用心是什么意思?通过对话创造一种学习的文化:新加坡
视角与观察
问题的反思
结语 我们该如何坐下来好好谈谈呢
后记 集体创造力的魔力
精彩书摘
《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
艾瑞克:大家好,我是艾瑞克·沃格特。我在国际企业学习协会担任协调工作,以前曾参加过朱安妮塔和戴维早期举办的智力资本对话。
苏珊:我是苏珊·斯科杰。我曾为纳罗帕大学的玛尔巴中心开发过领导力的课程,这种课程是将反思实践和领导技巧结合在一起的。
戴维·马辛:你们可以从桌布上看见我们有美丽的图示和涂鸦……
(他边笑边向小组展示第一轮对话中产生的图示、想法和涂鸦。新到来的客人则开始加上他们的观点。)
艾瑞克:(对绘图和笔记做评论)这太神奇了!在这桌子上出现了和我们原来那桌相同的观点。比如你们的桌布上写了,问题要更开放,同时也要和大家关心的重点有连接。与前一轮我们探索的观点不谋而合。我可以在这里画个图吗?(他拿起一支绿色的笔,在桌布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图表,上面写着“建构”、“范围”、“假设”等词语。)好了,虽然这有些粗糙,就这样开始吧。
问题的建构部分是与问题的实际结构有关,它是否以开放式的问题来建构而不是一个是非选择题或复选题呢?举个例子,如果问题是:“我们必须应该把公司搬到阿尔伯克基去吗?”
……
前言/序言
《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 开启一场关于深度联结与共创未来的对话 在信息洪流与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能够汇聚多元视角、激发出创新火花、并最终形成强大集体智慧的有效途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理解、真诚连接,以及由此产生的能够应对复杂挑战、塑造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正是应运而生,它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富有魅力的框架,旨在革新我们组织集体对话、促进深度协作以及共同创造的方式。 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而是一份邀请,邀请读者踏上一场发现与实践的旅程,去探索如何构建能够真正释放个体与群体潜能的汇谈空间。它深刻洞察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从组织内部的沟通壁垒到全球性的复杂议题,从个人在团队中的疏离感再到社会群体间的隔阂。《世界咖啡》的核心在于,它认识到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便是我们通过有目的的、有结构的对话而产生的集体智慧。这种智慧并非简单累加,而是通过碰撞、融合、升华,最终孕育出超越个体想象的解决方案和崭新的视角。 汇谈的力量:连接、创造与转化 书名中的“世界咖啡”并非指一家咖啡店,而是一种革命性的汇谈模式。它巧妙地借鉴了咖啡馆那种轻松、非正式却充满交流活力的氛围,将其转化为一种结构化、却又充满自发性和创造性的集体对话过程。想象一下,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空间里,人们围坐在小型圆桌旁,每一桌都由一位“桌主”引导,大家自由地讨论一个核心议题的不同侧面。当一组人完成了一轮讨论后,他们会轮换到新的桌子,继续与新的伙伴交流,并带着上一轮的思考和新的见解。这种“流动”与“重组”,正是“世界咖啡”模式的精髓所在。 它强调的“集体智慧”,指的是群体通过协作与互动所产生的、超越个体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洞察和创造力。这种智慧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生成和不断迭代的。通过“世界咖啡”的汇谈方法,我们能够: 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深度连接: 在传统会议中,人们往往各自为政,信息流动受限。而“世界咖啡”则鼓励参与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不同背景、不同立场的人进行直接、坦诚的交流。这种跨越部门、层级、甚至文化界限的连接,能够极大地促进理解和信任的建立。 激发多角度思考,孕育创新火花: 每一个小圆桌都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单元,参与者得以深入探讨议题的不同层面。当人们轮换桌次时,他们会将前一轮的思考带入新的讨论,与新的视角碰撞,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对议题的理解,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法。 赋能个体声音,实现参与式共创: “世界咖啡”的模式精心设计,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并且他们的观点能够被认真倾听和记录。这种高度的参与性,能够极大地提升个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更愿意为共同的决策和行动贡献力量。 应对复杂挑战,形成清晰行动路径: 面对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单一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奏效。“世界咖啡”能够在一个汇谈过程中,汇聚多方的洞察,识别问题的本质,并逐步梳理出可行的行动方向。这是一种从混沌到清晰、从思考到行动的有力转化。 “世界咖啡”的哲学基石:尊重、好奇与信任 《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一种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深刻的哲学。它认为,任何有效的汇谈都必须建立在以下几个关键基石之上: 对每个人的尊重: 承认并珍视每个参与者的独特经验、视角和知识。无论其职位高低、背景如何,每个人的声音都同样重要,都应受到倾听和尊重。 强烈的好奇心: 鼓励参与者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未知,去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去发现事物隐藏的联系。好奇心是连接不同思想的桥梁,是创新的驱动力。 深度的信任: 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人们能够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可能不成熟、不完善,甚至与主流观点相悖。信任是坦诚交流的前提,是集体智慧产生的土壤。 编织汇谈的艺术:从准备到收尾的细节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世界咖啡”的完整运作流程,从前期精心的准备工作,到汇谈过程中的巧妙引导,再到后续的成果梳理与行动转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智慧和匠心。 精心设计议题: 一个好的“世界咖啡”始于一个能够激发思考、连接个体与群体利益的核心议题。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提炼出既具挑战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构建汇谈空间: 物理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它需要营造出既舒适又利于交流的氛围。书将提供关于场地布置、桌椅摆放、以及如何运用道具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遴选与培训桌主: 桌主是“世界咖啡”成功的关键人物,他们需要具备引导能力、同理心和对议题的理解。本书将详述桌主的职责、应有的品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 汇谈过程的引导: 如何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话的焦点?如何在不同轮次的讨论中,有效衔接并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引导技巧,帮助组织者顺利推进汇谈。 捕捉与呈现洞察: 汇谈的成果需要被有效地记录、梳理和可视化。本书将介绍多种方法,帮助组织者捕捉那些闪烁着集体智慧的火花,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洞察和可执行的方案。 后续行动与整合: “世界咖啡”的价值不仅在于汇谈本身,更在于其能够驱动实际的改变。书将探讨如何将汇谈成果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确保其在组织内部得到有效落地。 超越会议,连接未来 《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是一份对人类协作模式的深刻反思和一次充满希望的实践指南。它适用于各种场景:企业内部的战略规划、社区的公共议题讨论、非营利组织的募款活动、教育机构的课程设计、甚至是个体家庭的重大决策。任何需要汇聚多方智慧、寻求共识、并驱动行动的组织或社群,都能从中受益。 这本书不仅仅教授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点亮了一种可能性——一种通过有意识、有结构的对话,去连接彼此,去理解世界,去共同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可能性。它鼓励我们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敞开心扉,拥抱多元,相信当我们愿意坐下来,带着真诚和好奇去倾听和交流时,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将随之涌现。 阅读这本书,就像参加一场精心设计的“世界咖啡”汇谈。你将被邀请进入一个充满可能性与启发性的空间,去探索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的沟通者、一个更有力的协作者、以及一个更积极的创造者。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门,让你能够看到并亲手去构建那个由集体智慧驱动的、充满活力的、连接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