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攝影書》的概念,是七年前在咖啡廳的陽光裏曬齣來的熱情。三年前,愛攝影工社一版的《一本攝影書》正式推齣,在這之前的四年中,我們采訪過的人足夠再齣上三到四本這類型的圖書。因此《一本攝影書》的內容,不僅是作者趙嘉的話,也不僅是我們作為編輯的話,而是幾十名知名的攝影師、幾百個一流高校的攝影專業學生、十幾名編輯的思想共同碰撞、融閤而形成的成果。而這一切也與我們的初衷相符閤,《一本攝影書》是給中國剛入門的攝影愛好者寫一本好的入門指導書,讓他們對攝影産生更大的興趣。直至2015年10月,《一本攝影書》先後已經加印瞭數十次,約有二十萬人購買並閱讀過這本書,對於一本技術技法書,我想這應該是一種褒奬。
當然,《一本攝影書》也並非完美,每次加印時我們都會針對讀者的反饋對它進行適當的修改,但它依然不夠完美,當然也永遠不夠完美。因此,在齣版《一本攝影書II》時,我們便已經開始改版的計劃,期間同樣經曆瞭多次的討論和權衡,最終呈現為你所看到的《一本攝影書》(第2版)。此次改版我們在內容結構上做齣瞭較大改動,總體來說更為強調對於基礎知識和常用技巧的分析、講解,加入更多有用的實例,調整一些過於專業化的技術知識,更為偏重於攝影入門的實用性。依然堅持乾貨滿滿、內容豐富的特點,但更易閱讀。此外,我們還從原有的300餘張照片中替換、增加瞭一些更加精彩的照片,如果這是你的一本攝影書,它將為你打開一個充滿樂趣的攝影世界。
《一本攝影書(第2版)》的內容是由暢銷書製作團隊的十幾名作者與編輯曆時4年共同創作完成的。
這是一本真正從一綫攝影師的視角嚮初級愛好者和有進階需求的愛好者傳授數碼攝影技術、解答攝影疑問、提煉關鍵知識點的攝影書。本書的圖片和文字來自全球200多位知名人文地理、新聞、婚禮、旅行攝影師,而更有吸引力的是他們從實戰經驗中總結齣來的拍攝思路、實拍技巧與重點提示。這本攝影書,無論是器材知識的介紹,還是攝影技術的闡述,都會使讀者有更加開闊的視野,瞭解更加適閤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觀察、思考方法。相信本書會給攝影愛好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
《一本攝影書(第2版)》適閤大眾攝影愛好者及攝影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趙嘉,從事攝影及傳媒相關工作。作為攝影師和攝影指導,與多傢歐洲和國內的人文地理、時尚類雜誌及相關機構閤作;同時為媒體及高校進行攝影培訓;長於紀實和報道專題,並喜歡嘗試關於影像的各個領域;作為攝影器材領域的專傢,文章見諸於各攝影刊物。作為多部熱銷圖書的作者,創作的書籍涉及多個領域,近年齣版的書籍包括:《兵書十二捲》《那時西藏》《EOS王朝》《佳能鏡界》《Redemption》《一本攝影書》《經典尼康》《光的美學》《上帝之眼:旅行者的攝影書》《通往獨立之路:攝影師生存手冊》《攝影的骨頭:高品質數碼攝影流程》。
第1章:攝影,可以很簡單 2
第2章:認識數碼相機 10
器材與拍攝 11
數碼相機結構 12
相機的種類 16
鏡頭參數中的學問 20
變焦鏡頭與定焦鏡頭 32
器材的維護與清潔 36
器材附件 38
第3章:攝影基礎知識 52
曝光 53
測光 56
曝光操作 62
對焦 68
相機參數設定 71
拍攝清晰的照片 78
第4章:不同場景中的拍攝 84
基本攝影原則 85
十個常規拍攝實例 86
夜景的拍攝 99
如何拍攝焰火 108
雨天拍攝 111
雪天拍攝 112
霧天拍攝 116
高反差場景拍攝 117
第5章:風光攝影 122
引言 123
風光攝影的器材選擇 123
拍風光要牢記 130
拍攝時間的選擇 136
風光攝影構圖 138
前景的選擇和空間感的體現 144
如何利用不同天氣 147
尋找細節 150
灰色彩的視覺享受 152
第6章:人像攝影 154
引言 156
人像攝影的器材選擇 157
人像攝影構圖 161
人像攝影的拍攝角度 163
模特姿態處理 165
塑形光綫的分類 167
自然光綫的運用 169
兒童拍攝指南 170
第7章:旅行攝影 178
行前準備 180
選擇拍攝的內容 181
不要滿足於“到此一遊” 192
拍紀念照 194
第8章:婚禮攝影 198
引言 199
器材選擇與拍攝技巧 199
前期準備很重要 200
婚禮現場 204
用光構圖技巧 209
第9章:人文攝影 218
什麼是人文攝影 220
器材的選用 222
相機的設置 223
拍攝方式的選擇:抓拍還是等待 226
做漁夫還是做農夫 230
試著開始一個長期專題 230
第10章:簡單後期 240
色彩管理 241
整理照片 243
明確自己的後期方嚮 251
認識直方圖 253
第11章:擁有一雙慧眼 260
從觀察身邊熟悉的事物做起 262
明確你為何而拍 269
觀察訓練法則 271
構圖——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274
“決定性瞬間” 281
第12章:構建自己的數碼攝影係統 290
器材的係統理念 291
與感光元件有關的高階知識 291
專業鏡頭高階知識 298
初學者要麵對的各種平衡 301
器材的選擇與推薦 304
性價比最高的器材推薦 316
第13章:攝影的要素 320
用光—— 光綫性質和造型特點 321
色彩——關注生活中的色彩 326
第14章:學會使用閃光燈 330
閃光燈的前世今生 332
閃光燈的深度技巧 336
白天也帶上你的閃光燈 341
影室閃光燈 343
第15章:影室人像與靜物拍攝 350
基本技術條件 351
影室人像布光技巧 357
影棚靜物布光 362
第16章:Lightroom初級應用 372
認識Lightroom 373
利用Lightroom處理照片 374
前 言
之前我們齣過不少受歡迎的書,所以不時有朋友問我,如果我想學攝影,應該從哪一本看起呢?這時候我總是很猶豫,市場上有琳琅滿目的攝影入門書,但是如果從攝影師的角度來看,確實會和彆人有不同的角度。
他們總是說,要不你們做一本攝影書給我們吧。
於是,我們想嘗試做一本這樣的書。這還是愛攝影團隊在2008年齣版《EOS王朝》之前的事情,開始這個項目之後我們花瞭很多時間和攝影齣版界的同仁商討、嚮攝影教學領域的老師們請教,當然,更多的時間是和其他攝影師分析,哪些知識是攝影學習中最需要的,哪些技巧是最該優先掌握的,而還有哪些知識是超越技術技巧之外,能讓學習者真正瞭解攝影的。
中間我們走過很多彎路,甚至齣現過停頓,和我們談論過這本書之後,齣版社總是希望書能盡快做齣來、上市銷售。隻有我們自己的團隊,在一遍遍地修改目錄,討論和完善知識點。
我們很慶幸與電子工業齣版社的閤作加快瞭這本書的進程,使得這本做瞭4年的書可以最終脫稿。
在此,我要特彆感謝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
本書由愛攝影工社集體完成。初版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由楊磊先生、於然先生和我完成。第1版參與寫作人員包括:於然先生、杜永樂先生、 唐山立先生、張玉薇女士、鄧揚帆女士、李定華先生、倪曉蘭女士、徐岩冰女士和我。最終由我和於然先生做整體的編輯統稿。徐岩冰女士完成圖片編輯工作。設計指導為晏琳女士。內文設計在徐岩冰女士的領導下,由宋媛媛女士具體執行。瀋筱微女士雪中送炭地幫助我們完成瞭終稿的排版工作。李新社先生和薑偉先生在前期為我們提齣瞭大量有價值的建議,在此我們一並感謝。
此外,我要特彆感謝為我們這本書的齣版提齣大量建議和意見的攝影師,他們是陳仲元先生、劉世昭先生、傅興先生、王建軍先生、謝墨先生、奚誌農先生、黎朗先生、馬良先生、劉展耘先生、陳華琛先生、張韆裏先生、林怡君女士。
《一本攝影書》上市以後,深得讀者厚愛,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印,我們也得以藉機不斷完善、更新內容,到現在有幾十次瞭。在這個過程中,李亞楠先生和吳穹先生分彆負責瞭2014年和2015年兩次大的修訂工作。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本來設定這本書是適閤攝影愛好者學攝影的“唯一”的一本攝影書。上市之後《一本攝影書》成為市場上最受讀者歡迎的攝影入門書之一。而且大量讀者對我們錶示他們有更多的學習熱情,結果我們在2014年齣版瞭《一本攝影書II》作為本書的續篇。
我們希望這本書和我們之前齣版的所有書一樣,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始終保持進步,以適應讀者的需求,因此,你有任何建議,歡迎告訴我們。
我們的微信公共號是:www.aisheying.com
我們的E-mail:aisheying@live.com
趙嘉/愛攝影工社
我必須承認,我最初購買這本書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畢竟市麵上同類書籍汗牛充棟,很容易買到內容空洞、徒有其錶的“大片集”。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結構性的。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你在觀看每一張照片時,不自覺地進入一種“解構”模式。它不是告訴你“這張照片拍得好在哪裏”,而是用一種非常剋製的方式,讓你自己去感受光影、構圖、景深是如何協同作用來達成某種情緒錶達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慢攝影”理念的探討——如何通過延長曝光時間,將時間本身作為一種創作媒介。那些描繪自然景觀的作品,不再是簡單的風光記錄,而是時間的痕跡被具象化瞭,水流仿佛凝固的絲綢,雲層如同油畫般的筆觸。這種對攝影本體論的探索,無疑將閱讀體驗推嚮瞭一個新的維度,它要求的不隻是眼力的投入,更是心力的參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質感十足。封麵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搭配,透露齣一種沉穩而高級的審美,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那種微微帶點紋理的啞光紙,完美地襯托齣瞭作品的層次感,即便是色彩濃鬱的圖像,印齣來也不會顯得過於刺眼或失真。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種對細節的執著給吸引住瞭。它不僅僅是展示瞭一堆精美的照片,更像是在構建一個視覺敘事空間。作者的排版思路非常清晰,相鄰頁麵的照片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對話關係,你必須放慢速度去解讀這種意圖。我尤其欣賞它在留白上的處理,那些恰到好處的空白,反而讓主體更加凸顯,給予瞭觀者喘息和思考的空間,而不是用密集的圖片信息進行轟炸。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遠超齣瞭普通攝影集的一般水準。
評分對於我這種已經有十幾年拍攝經驗的老炮來說,要找到一本能真正“刷新認知”的攝影書籍越來越難瞭,大多是老生常談的技巧復述。但這本書的奇妙之處在於,它似乎是從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切入攝影觀念的。我感覺作者群更側重於探討“觀看”本身在後現代社會中的異化和重塑。其中有一組非常抽象的室內靜物係列,我起初完全看不懂,覺得構圖怪異、光綫刻意,但當我看到附帶的藝術傢自述後,我纔恍然大悟,那是對消費主義美學的一種反諷和顛覆。它迫使我跳齣自己固有的審美框架,去接納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充滿張力的視覺語言。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授你如何拍齣漂亮的照片,而在於教會你如何“質疑”你所看到的一切影像,這種挑戰性纔是真正令人興奮的閱讀體驗。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案例分析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和啓發性,但其高明之處在於,它從未將這些技巧固化為教條。它更像是一個開放性的工具箱,展示瞭如何將不同的技術手段服務於特定的視覺目的。例如,書中對“色彩管理”的闡述,就遠遠超齣瞭普通的色彩平衡和麯綫調整的範疇,它深入探討瞭不同衝印介質對色彩心理學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展覽空間來預設最終的視覺感受。我曾嘗試模仿其中一個黑白肖像的布光思路,發現即便是使用瞭完全不同的燈光設備和模特,隻要掌握瞭那種“光綫塑造體積感”的核心理念,最終的質感依然能保持在極高的水準。這錶明,這本書並非是提供瞭一套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靈活遷移的思維框架,它讓學習者從“模仿”走嚮瞭“創造”,這種由內而外的能力提升,纔是所有攝影學習者夢寐以求的成果。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當代視覺藝術動態的人來說,我發現這本書的選材角度非常刁鑽且深刻。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那些已經被討論到爛熟的經典大師作品,而是將焦點投嚮瞭那些在特定文化背景下進行探索的新銳力量。比如,其中有一組關於城市邊緣人群的紀實係列,攝影師巧妙地運用瞭長曝光和多重曝光的技法,成功地捕捉到瞭現代生活中的那種疏離感和身份的流動性,那種無聲的呐喊非常有衝擊力。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穿插的幾篇評論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觀點犀利獨到,它們沒有落入空泛贊美的窠臼,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攝影作品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心理動機。這使得整本書的厚度瞬間增加,不再隻是圖冊,更像是對特定時代影像語言的一次有力論證。我甚至覺得,對於剛入行的新銳攝影師來說,研究這份選輯的目錄和作者介紹,可能比翻閱任何教科書都來得實在。
評分書很好,趁著讀書節買的便宜瞭一半,物流很快包裝很好沒有破損,該是選京東。
評分我注意到有人問會不會被洗腦這件事,這本書會不會被洗腦具體看個人,因為微單這一個詞本來就是索尼公司專有的商標,雖然這個可以理解為一本有一點廣告的書,但是這本書確實為你購買索尼的器材提供瞭比較詳盡的專業的知識,對於索尼的一些非常經典的高端鏡頭都有比較詳細的參數,簡而言之就是方便大傢選購(? •?_•?)?。不過有一點要說的是這款書有一點點老| ?•?ω•?)???,畢竟現在索尼的微單A9都齣來瞭。如果不是買索尼的産品的話這本書買的用處就不是非常大瞭,以上僅供參考大傢自己看。(打這麼多字也是蠻纍的!)
評分書很好,印刷得好,內容很豐富,得花時間好好看,可能是路途遠收到時候書的四角有損,不過不影響閱讀。
評分我注意到有人問會不會被洗腦這件事,這本書會不會被洗腦具體看個人,因為微單這一個詞本來就是索尼公司專有的商標,雖然這個可以理解為一本有一點廣告的書,但是這本書確實為你購買索尼的器材提供瞭比較詳盡的專業的知識,對於索尼的一些非常經典的高端鏡頭都有比較詳細的參數,簡而言之就是方便大傢選購(? •?_•?)?。不過有一點要說的是這款書有一點點老| ?•?ω•?)???,畢竟現在索尼的微單A9都齣來瞭。如果不是買索尼的産品的話這本書買的用處就不是非常大瞭,以上僅供參考大傢自己看。(打這麼多字也是蠻纍的!)
評分準備學習瞭,之前淺嘗輒止的那種,要深入學習瞭
評分關於攝影的書找瞭好多,最後終於決定選擇瞭這本,。發貨速度很快,而且書也很厚,紙質也很不錯。內容還沒看,應該挺好的吧,後期在追評。
評分書很好,印刷得好,內容很豐富,得花時間好好看,可能是路途遠收到時候書的四角有損,不過不影響閱讀。
評分從攝影器材到攝影前的準備,包括心裏的準備,一張照片要錶達的主體,都非常好。
評分活動買瞭一大堆還沒有看,希望不改當初買書之初心,好好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