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注重为读者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方便。收词以现代汉语词汇为主,兼顾古今。释义除详列现代常见常用义和新出现的义项外,还酌列了较为常见常用的文言义项。各义项配有丰富的例词、例句。
《3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词典以收录现代汉语词语为主,兼收学生和其他读者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文言词语,尤其注意收入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及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30000条。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凡例2
音节表6
新旧字形对照表11
部首检字表12
(一)部首目录12
(二)检字表14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61
词典正文1-816
(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817
汉语拼音方案818
汉字笔画分类、名称表821
汉字笔顺规则表823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824
我国历代纪元简表826
节气表829
地质年代简表830
《3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词典以收录现代汉语词语为主,兼收学生和其他读者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文言词语,尤其注意收入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及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30000条。
词典编写中,注重贯彻语言文字规范原则。所收单字的字形,以现在通行的字形为标准处理。异形词参照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处理。有异读的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的注音,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为标准处理。个别字保留了其在文言和方言中的读音。
本词典十分注重为读者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方便。收词以现代汉语词汇为主,兼顾古今。释义除详列现代常见常用义和新出现的义项外,还酌列了较为常见常用的文言义项。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的意义和用法,词典在词条的释义之后配有十分丰富的例词、例句。其中,文言词语义项的例词、例句,多取自读者熟悉的古代诗文名著名篇。
为更好地切合读者学习、运用的需要,本词典在标注词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词类是词的语法上的分类。我们按照通常的分类标准,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把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12类。词典所收的单字,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只能做语素,但在古汉语中则是单音节词,根据本词典以收现代汉语词语为主、兼顾古今的特点,我们仍据它们在古汉语中的语法性质和在现代汉语构词中的作用,为其加上类别标志以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本词典设有“注意”栏,对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进行简要提示,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与运用。
此外,本词典设置了“备用词”栏,附列了一些以单字字头结尾的词语(含异形词),以便读者了解、掌握单字(语素)的构词能力和词汇信息,为大家选词、用词提供参考。
限于编者的水平,这部词典可能还存在一些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今后进一步修订,弥补不足,使这部词典日臻完善。
关于例句的设置,我感到十分困惑和不满。很多核心词汇的例句,读起来要么是生硬的、脱离生活实际的八股文腔调,要么就是过于简单、缺乏信息量的“充数”之作。例如,一个含义丰富的动词,给出的例句竟然是“他做了这件事”,这种“例句即释义”的做法,完全没有体现出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习惯和搭配禁忌。我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一个词的用法,但这些例句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我最终还是得回到网络上去搜索真实的语料来验证我的理解。一部优秀的词典,例句应当是点睛之笔,是承载用法和语感的最佳载体。遗憾的是,这部作品的例句部分显得敷衍了事,更像是为了凑够词条数量而硬塞进去的填充物,极大地削弱了其工具书的深度和权威性。
评分在查询某些特定语法结构或熟语时,这部词典的检索效率极低,这一点尤其让我抓狂。它的收录体系似乎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部首查字法,对于不熟悉部首笔画规则的人来说,光是确定一个不认识的字的部首就能耗费掉大把时间。即便使用了拼音索引,也常常因为同音异形字过多,而需要在大量的条目中进行大海捞针式的筛选。如果一个词语是多音字,它的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义项和用法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检索入口,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信息割裂。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更智能化的系统,比如增加更细致的语素分析或者基于词频的排序机制,而不是强迫读者去适应一套略显过时的检索逻辑。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同词典进行一场不平等的“捉迷藏”游戏。
评分作为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我发现这部词典在收录新词和网络用语方面显得异常保守和滞后。它的“现代”二字,恐怕更多是停留在上一个十年的语境中。很多当下社交媒体、新兴行业中频繁出现的高频词汇,在这里根本查不到影子,或者即使用词条存在,其释义也显得陈旧、僵硬,完全无法捕捉到这些词汇在当代语境下流动的、多重的含义。这就像是拿着一张十年前的地图去探索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很多新的地标和街道你都找不到。对于需要紧跟时代脉搏的学生或者专业人士来说,这本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我期待的“现代汉语词典”理应是活的、能呼吸的,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语言面貌的真实切片,而不是一个被封存在过去的语言化石集。
评分这部词典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厚重得让人望而生畏,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捧着一块砖头。我原本以为“全新版”会带来什么耳目一新的设计,结果却是那种非常传统的、密密麻麻的宋体字堆砌在一起,行距窄得让人心慌。查找一个词语,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马拉松。而且,装帧质量也令人堪忧,封面稍微用力一翻,就感觉快要散架了。纸张的质感也比较粗糙,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在长时间阅读下,眼睛非常容易疲劳,尤其是在光线稍暗的环境下,阅读体验直线下降。我希望能看到更现代、更清晰的字体设计,比如用一些更易读的无衬线字体作为补充,或者至少增加一些留白,让眼睛能够喘口气。光是翻阅目录和索引部分,我就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深切体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而这部词典的“器”实在是不太好用。
评分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是,即使作为一本厚达三万词的“大型”工具书,它在一些基础的、应该囊括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解释上也显得捉襟见肘。比如一些常见的历史人物名称、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术语,或者是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表达,其解释往往含糊不清,甚至直接略过。这让我不禁怀疑,编纂者在进行收录标准的时候,到底是如何界定“现代汉语”的范畴的?难道“现代汉语”仅仅局限于日常交流用语,而排斥了それ(sore)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吗?对于希望通过词典拓展文化视野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真空。我需要一本能够作为文化桥梁的工具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表面的定义上。这种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双重缺失,使得它在同类产品中竞争力显得非常不足。
评分书很轻,纸的质量差,还有很多纸粉沫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书很轻,纸的质量差,还有很多纸粉沫
评分书很轻,纸的质量差,还有很多纸粉沫
评分买错了,将错就错吧,书还可以
评分书很轻,纸的质量差,还有很多纸粉沫
评分还行
评分买错了,将错就错吧,书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