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
1)《梦的解析》——不证自明、无需辩驳的心理学巨著
作为世界上首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该书不但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该书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具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2)《梦的解析》——用理性触摸情感、欲望,用科学解密灵性的诡秘。
为什么人醒来后总是容易忘记做了什么梦?是什么刺激并导致了梦境的产生?有关梦中的记忆和梦的材料来源是什么?梦终究要揭示什么?它向人们暗示什么?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有“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梦是如何运作的……这些疑问都是本书重要的线索。这也是众多心理学派产生的“基础理论”。
3)《梦的解析》——全新译文,字字珠玑。
这是历时一年多,由众多编辑、译者、策划、设计等合力打造的经典、完整的书籍。译者带着虔诚和一颗感恩的心,在深厚和扎实的德语功底之上对原文进行编辑,出炉了这本堪称绝世经典的心理学力作,相信这本书将会带来新一轮的“梦的探讨和分析”。
4)《梦的解析》——不看《梦的解析》,不能说你了解心理学。
《梦的解析》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不仅有来自心理学家荣格的大力推崇,还伴有文学界的托马斯·曼和哲学家弗罗姆的梦境感悟。这是一部跨越宗教、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献,堪称心理学的“圣经”。
《自卑》
编辑推荐1:心理学大师经典作品
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编辑推荐2:畅销80余年的心灵成长读本
本书是阿德勒的代表作,心理学的必读书目。自初版发行已逾八十年,版本无数,本书是译者呕心沥血的新版本,译文简洁流畅,十分契合当下的读者受众。
编辑推荐3:人生对你而言有什么不同!
本书深入生活,阐释关于教育、爱情、婚姻的深刻洞见。作者以流畅清晰的思路,明白易懂的文字,启迪我们思考人生的难题,找寻生命的价值。
心理学好书推荐:
《梦的解析》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这也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作,被誉为本世纪精神分析名著。这是一本探讨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惑和恐惧、忧愁的旧有观念,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细细品读这本书,你可以从中找到有关梦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依据。《梦的解析》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自卑》
《自卑与超过: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过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过: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过》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libido)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又称下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有时前意识又被包括在无意识概念中。
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1904)、《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等。
殷世钞,女,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德语系,后赴德国耶拿大学专修心理学和哲学,并参与多个心理学学术交流项目。她曾5次重读《梦的解析》中文版,2次研读德文原著。凭借熟练的德语水平、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对精神分析的浓厚兴趣,她比较了每个中文版本的优异,找出了错译或表述不精确的内容。此后,她花费14个月,专心德译中,直接从德语原著翻译本书,在语言表述、翻译精确度上,都尽善尽美。成稿后,花费1年时间,反复修正,最终成就此完美译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梦的解析》
●第一版前言
我试图在这里展示对梦的解析,并且相信在这样做时,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畴。
因为心理学上的检验表明,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癔症性恐惧症、强迫臆想症和妄想症也属于此类,只是出于实际原因,医生必须对后几种病症采取措施。
显然,梦没有什么医学实践上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把它当作一种范例,其理论研究价值却是很大的。如果一个人不能解释梦中影像的成因,那他也无法正确理解恐惧症、强迫臆想症和妄想,给病人做出的治疗最终也将是徒劳无功的。
正是因为这点,本文将要探讨的课题就具备了现实意义,但是同时这点也造成了本文的缺陷。在阐述中,读者将发现很多断片,因为当梦的解析问题涉及更宏大的精神病理学时,叙述就必须中断。如果时间和能量允许,并且有新的材料产生,那我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专门探讨这些问题。
应用于梦的解析的材料本身的特殊性,也增加了本书中表述的难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自然会明白,为什么在文献中报道的和由不知名人士收集的梦不能被我利用,我只能从我自己的梦和来我这里寻求心理治疗的病人的梦中选择。
在采用后者时也是有阻力的,由于混杂了神经质的特点,他们的梦有种异乎寻常的错综复杂。但是在讲述我自己的梦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把我私人的精神生活暴露在陌生的目光中。
……
●第二版前言
这本难读的书在首版后不到十年就得以再版,在这里我不想感谢业内人士。因为一方面我已经在上述序言中感谢过他们了,另一方面他们到现在还对我提出的梦的新理解感到震惊,并且从未试图真正理解我的理论。
而那些职业哲学家还是把梦当作意识状态的一个附庸,并且习惯于用颠来倒去、意思相近的几句话就把这个问题打发了。他们意识不到,从梦的问题出发,可以向各个方向发散,进行推论,从而给目前的心理学研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书评界的态度让人们觉得,本书肯定会葬身于外界对其的沉默中。
我虽有一小批勇敢的追随者,他们按照我的理论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根据我的例子对梦进行解析,利用梦的解析对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但是他们也不可能把第一版的书都购买一空。因此,我觉得我必须向更广泛的、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有好奇心的读者致以谢意,他们的支持促使我在九年后重新进行这项艰巨、在很多方面仍处于开始状态的工作。
我很高兴地宣布,此书仅需要很小的改动。我只在某些地方添加了一些新材料,根据新增的经验补充了一些具体观点,在某些地方重新改写了一下。所有对梦的描述和解析,以及从中得出的心理学结论,都保持了原样。不管怎样说,从主观来说,这本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熟悉我其他作品(关于神经症的病因及机制)的人知道,我从来不会把未完成的工作当作已完成的来出版。
……
但是对于《梦的解析》,我很有信心。我那大量的学术对头也一定是出于某种显而易见的本能,而决定不在这方面找我的麻烦。
本书的大部分材料来自于我自己的梦,它们也不需要被修改。通过对它们进行分析,我阐明了释梦的方法和原则,在这之后它们显然就没什么用了。但是对我个人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我也是在完成这个工作之后才意识到这点:它是我个人分析的一部分,是对我父亲之死——一个男人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沉重失去——的反应。
……
●第三版前言
第一版和第二版相隔九年,而之后一年多就需要出第三版了。我当然为这样的变化而高兴,但是我既不把读者以前对本书的忽视当作其缺乏价值的证明,也不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书产生兴趣就表明这书特别出色。
科学的发展进步也影响到了《梦的解析》。当我1899年写这本书时,还没有“性学理论”,对精神神经症复杂形式的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梦的解析本来是为了从心理上帮助分析神经症,而从那时起在神经症上取得的进展反而反过来加深了我们对梦的理解。
在一个原版中未被强调的方向上,关于梦的解析的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我自己的经验还有斯特克尔以及其他人的工作,我更加认识到梦中(或者说是“潜意识”中的更恰当)象征的范围和意义。
经过这些年后,需要被重新考虑的就是这些。我已经试图将新的发现插入原文中,或者通过脚注附于其后。如果补充材料超出了原文的叙述框架,或者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从今日的视角加以完善,我还要请读者体谅,因为这正是我们的科学快速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我甚至敢大胆预言,如果以后还要出新的版本的话,其方向、重点必定与今日的不同。今后它们一方面须利用诗歌、神话、谚语和俗语来丰富材料,另一方面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梦与神经症和精神疾病的关系。
奥托·兰克先生在挑选补充材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并独自承担了付梓前的校对工作。我在这里要感谢他还有其他同事对本书的帮助和指正。
●第四版前言
去年(1913年)纽约的布里尔教授将此书翻译为英文(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艾伦公司,伦敦),并出版。
此次,奥托·兰克博士不但对本书进行了校对,还亲自撰写了两段,丰富了本书的内容(见第六章附录)。
●第五版前言
即使在一战期间,对《梦的解析》的兴趣也没有消退,并且在战争结束前就需要加印了。但是1914年之后就很难获得新的文献了,因为我和兰克博士压根没有接触到外文的资料。
赫罗斯博士和费伦齐博士将本书译为匈牙利语,并将很快出版。我的《精神分析导论》于1916年至1917年由海勒先生在维也纳出版,共11课,重点立足于梦,并且想论述得更精练些,使其与神经症的理论联系更为紧密些。总体来看,它像是《梦的解析》一书的节选,但是在某些地方它论述得更为详尽。
我一直不能下定决心对本书进行大改,以去除它的历史局限性,使其跟上我们现在的精神分析发展水平。其实,我认为在面世20年之后,它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
●第六版前言
由于出版商的困境,本书的新版有愧于读者的迫切需求,拖到现在才予以付印。而且本书与前一个版本一致,这是首次未予修改的情况。只是本次版本最后由奥托·兰克博士附上了参考文献的完整版本。
尽管我推断,本书在面世将近20年时,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但这一推断并未得到证实。我甚至发现,它其实还可以承担新的任务。如果说之前它是在试图解释梦的本质,那么现在它的任务同样重要,那就是去修正人们对那些解释产生的误解。
《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和代表。个体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相比,最突出显要的一点在于,它对人的研究是以个体为始,即首先关注个体本身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历程。有趣的是,如果你对阿德勒本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学说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其人的发展轨迹恰好印证了他所秉持的观点和理论。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与此相印证的是,阿德勒本人就是一个“先天发展不足”、一开始就存在着极为强烈自卑感的人。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这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本书中,也在阿德勒所有的理论观点中,自卑与超越都是能作为代表的一个核心词组,而这也是与他整个的克服自卑、不断超越的生活风格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阿德勒在他的学说里,还尤其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总是追寻生命的意义,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对于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病症的成因的解释。他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没有培养出一种对于他人的兴趣和奉献合作的精神,或者人们只专注于目标,却使用了错误的达成目标的方式。这也是导致作为弗洛伊德学生的他与精神分析学最终决裂的最大的分歧。精神分析学以性驱力解释和说明一切,而在阿德勒的学说里,追求内在价值、拓展社会兴趣本身作为一种内驱力与一个人的情绪、认知、生活风格相统一。另外,关于对梦的解释和对童年记忆的探讨,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发现他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不同之处。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现代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教会孩子自立并为他人着想。应该教他们关于文学、科学和艺术的知识,让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只是习得工作技能而已。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平等、尊重、和平的境况下共同创造人类的文明。”这对于现代的家长、老师包括教育家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和考虑的。
类似地,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并且,爱和婚姻都需要合作,这不单单是为了双方的幸福,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
于是在阿德勒自己的婚姻里,他也竭力实践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阿德勒的妻子是来自俄国留学生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这使得他们的婚姻最初常有摩擦。阿德勒在回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这大概与医学博士特有的耐心、细腻的引导有关吧!他们生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其中老二亚历山德拉和老三库尔特后来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另外,如果我们耐心考察阿德勒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他在本书中所阐释的理论的印证。比如,在有6个兄弟姊妹的家中排行老二的他对于孩子的出生顺序与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就有着一套颇有启发性的观点。阿德勒的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相处融洽。成年后的阿德勒在思考家庭教育的问题时,一定着重考虑了自身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由此他反对父母对个别孩子的偏爱,认为父母无论在何时,都要尽其所能对每个子女给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骄纵和忽视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毕生发展正是对其理论观点的最好的印证。这样一个肯努力修正错误人生信念的人,一个不肯服输坚持追求卓越的人,一个具有奉献合作精神的人,所把握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哈哈哈哈哈哈还好还好哈很好休息休息查查休息休息休息休息?
评分经典书籍,值得看。。。
评分和很多理论书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不同,为解决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提供理论分析、形成解决方法,应该是它畅销不衰的一个原因
评分书很好 快递过程没有坏 快递员很好
评分第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
评分还没看
评分很好,物流快,有图有文字,赞(≧▽≦)/
评分很好,物流快,有图有文字,赞(≧▽≦)/
评分还好吧,挑选了好久,结果买了不到7天,三本套装的书就特价27块钱了,这次买亏了!不过书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