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8
看不见的手”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亚当·斯密献给人类的伟大观念,这一观念培育出来的市场经济制度,尽管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迄今为止却是以欧洲人的智慧所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成功地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巨著。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现在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后几经修订,日臻完善。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社会经济运行原理图。按照他的理论逻辑,在“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就像一部能够自我实现的“永动机”,社会财富在这部机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中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全书采用篇章结构,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明白的描述。此书出版以后,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恐怕也没有过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著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斯密出生于苏格兰菲弗郡的克科迪。1723—1740年,斯密在家乡苏格兰度过童年并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斯密完成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 Oxford 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的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一时期,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述《国富论》,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轰动,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恐怕也没有过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因此,世人尊称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斯密—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第一篇 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等级的人群中生产力
自然分布的秩序
第一章 劳动分工
第二章 导致劳动分工的缘由
第三章 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和使用
第五章 商品的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者说商品以劳动力表达的
价格以及用货币表达的价格
第六章 商品价格的各部分构成要素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劳动工资
第九章 资产利润
第十章 各行业中的劳动工资和资产利润
第十一章 地租
第二篇 资产的本质、积累以及用途
引言
第一章 资产的分工
第二章 被作为社会总资产某个特定分支部门的货币,或者作为维
系国家资本所花费的货币
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以获取利息为条件而出借的资产
第五章 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各国财富的不同发展之路
第一章 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国家对于农业的抑制
第三章 罗马帝国崩溃后,城镇的崛起进程
第四章 城镇商业如何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 政治经济体系
引言
第一章 商业体系,或者说重商主义的原则
第二章 限制从外国进口本国可以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与一些国家的贸易平衡对本国不利,对于这些国家的所有
进口商品都施加特别的限制
第四章 退税
第五章 奖励金
第六章 商业条约
第七章 殖民地
第八章 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重农主义,或者说那些主张土地产出才是每个国家收入及
财富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体系
第五篇 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第二章 一般收入或社会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三章 公共债务
第一章
劳动分工
劳动力改进的最大原因似乎是劳动分工,劳动技巧、劳动熟练度以及运用劳动的判断力能够改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要归结于劳动分工。
在整个商业社会中,如果仔细考虑在某些特定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的模式,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劳动分工的影响何在。很多人认为,在最微不足道的行业里,劳动分工执行得最彻底;然而实际情况是,不重要的行业,劳动分工执行得未必更彻底。只是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业往往只是用来满足很小一部分人的需求的,因此其从业劳动者的数量必然很小;在这些行业里工作的人可以被容纳进一个厂房内,从而让观察者一览无余。相反地,在那些重大的行业里,这些行业要满足很大一群人的需求,这种行业内每一个分支部门都要雇佣大量的工人,无法将这么多工人容纳到一个厂房里。把这个分支部门内的从业劳动者全部看到、观察到都已经很难,看到更多的人就更加几乎不可能。这些行业的构成部分可能比非重要行业的构成部分更多,但劳动分工还不是那么明显,因此也很少被观察到。
举个例子,扣针制造业是个微不足道的行业,但其劳动分工状况却被很多人注意到。一个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这是以劳动分工为前提才会产生的行当)也不熟悉相关机器操作(机器的发明本身也多半要归功于劳动分工)的工人,哪怕他再勤劳也很难在一天内制造出一枚扣针,一天造二十枚就更是天方夜谭了。不过按照该行业目前的运作方式,不但整个生产过程已经成为特定行业,而且该行业还被分为了数个分支部门,其中很多分支部门本身也成了特定行业。一个人负责拉铁线,另一个负责将铁线拉直,第三个人负责截断,第四个人负责将铁线的一端削尖,第五个人负责磨铁线的另一头以便能装上圆头。而制造这种圆头也需要两到三个区别明显的步骤,把它装上去是一个特定职业,将它涂白则是另一个。甚至于将它们放入包装纸内也是一个特定职业。扣针制造业中重要的工序由此被分成了大约18个区别明显的步骤,在一些制造厂内由不同的人完成,当然,在另一些制造厂里,一个人有时候可以参与两到三个步骤。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家小制造厂,只雇用了十个人,一些人不得不同时参与两到三个生产步骤。他们很穷,必要的机器设备也相对简陋,但他们竭尽全力一天也能生产12磅扣针。中型的扣针1磅大约是4000枚。因此这10个工人每天最多能制造出4.8万枚扣针。每个工人每天的产量就是4.8万枚扣针的1/10,也就是4800枚。但如果他们各自为战,并且没有接受过相关领域的培训,他们每个人每天的产量不会超过20枚扣针,甚至一天都做不了一枚。也就是说,没有劳动分工和分工后的整合,这10个人的产量将是目前的1/240,甚至于1/4800。
其他所有领域受到劳动分工的影响,与扣针制造这种微不足道的行业所受到劳动分工的影响是相似的。当然,这些领域中有很多无法像扣针制造业那样可以把生产过程拆分得那么细。然而在每一个行业里,劳动分工还是导致了劳动生产力相当程度的提升。由于这种优势的存在,才使得许多不同的行业和职业互相剥离了出来。这种剥离在那些产业化程度最高、最为发达的国家执行得最彻底,未开化国家中一个人担任的工作,在发达国家中往往由几个人分别从事。在所有发达国家的社会中,农民只是一个农民;产业工人只是一个产业工人。制造一件完整商品的劳动则会被分解到许多双手上完成。从亚麻和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者呢绒的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有多少行业和产业分支部门的人要参与其中!农业的本质决定了它不需要进行如此细密的劳动分工,也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一个行业与另一个行业进行如此彻底的剥离。放牧人与谷物种植者不可能分得如此清楚,木匠和铁匠则通常是两个差别明显的工种。纺工和织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锄地、耙掘、播种和收割这些活却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在农业上,一年中不同的季节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只从事其中一种劳动。这导致农业中的各个不同分支总是无法完全互相剥离。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总是及不上制造业生产力的提升。最为富裕的国家无论在农业上还是在制造业上,往往都要超越周边国家,但通常它们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它们的土地得到更好的开垦,在这些土地上所投入的劳动力和费用也更多,在同样的土地广阔度和自然肥沃度等客观条件下,产出也更高。但这种优势与其所花费的劳动和费用相比,几乎不成比例。在农业方面,富裕国家花费相应劳动所得到的产出未必比穷国为多,或者说,与制造业相比,富国在农业上相对于穷国能够获取的优势比较有限。在质量同样优良的情况下,富国出产的谷物进入市场时其售价未必比穷国出产的谷物便宜。在质量一样优良的情况下,波兰产的谷物就和法国产的一样便宜,尽管法国在富裕程度和发展程度上都相对于波兰具有优势。法国谷物产出省生产出来的谷物,其质量与英格兰的谷物一样优良,而且在大多数年份中其售价与英格兰产的谷物一样,而法国不如英格兰富裕,也不如英格兰发达。英格兰的谷田或许比法国得到了更好的开垦,法国的谷田据说比波兰得到了更好的开垦。穷国尽管在耕种技术上具备劣势,但其谷物的质量和售价相对于富国仍有竞争力,不过在制造业上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至少在土地、气候和其他情况都适合的、富国的制造行业中是这样的。法国的丝绸就比英格兰的丝绸质量好、价格低,因为丝绸制造业更适合法国的气候条件而不是英格兰的气候条件,至少在目前对于生丝进口要收重税的情况下是这样的。不列颠的铁器和毛织物半成品相对于法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同等质量条件下便宜很多。在波兰,据说几乎没有这一类的制造业,只有一些更为粗糙的家庭制造业,勉强生产一些丝绸以维持国家最低限度的需求。
劳动分工使得在劳动者数量恒定的情况下,劳动者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劳动者的劳动技巧因为业务专门化而日益增进;第二,调换工作通常会导致劳动者损失不少时间,劳动分工使得上述损失得以避免;第三,许多机械产生了,使得劳动可以简化,劳动量得以缩减,这样一来一个人就可以做大量的工作。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精进必然增加其能够完成的工作量;而劳动分工将每个人的工作缩减到一个工序,将这个工序变成这个人终身从事的工作,这样势必增加这名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一个铁匠如果熟悉了操作锤子,永远不会去制造铁钉,如果在特定条件下他被迫去制造铁钉,我确信他几乎不可能每天制造超过300枚铁钉,而且质量肯定也非常拙劣。即便他开始习惯于制造铁钉,但如果不以此作为其主业或专业,就算是竭尽全力,他也不可能在一天里制造出800枚或1000枚以上的铁钉。我曾经看见过几个不满20岁的青年人,他们以制造铁钉为其专业,当他们竭尽全力时每人每天可以制造出2300多枚的铁钉。然而,制造铁钉绝对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要鼓吹火炉、根据情况调节火力、烧铁,锻造铁钉的每一个部分,在打造铁钉的头部时还要更换工具。制造扣针或者金属纽扣的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不同的步骤,所有的这些步骤都相对简单了很多,而从业者一生就只做这么一件事情,其熟练程度自然更高。这些制造工人从事其生产步骤的速度是那些没有经历过劳动分工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从一个工种转换到另一个工种,其中所损失的时间是我们无法凭借最初的印象所能够想象的,因此如果能节省下这些时间,所能获得的优势也不是我们凭借最初的印象所能够想象的。不同的工作往往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作间的转化不可能十分迅速。一个乡村织工如果还同时经营一个座小型农场,那从纺织机来到田野就要花费他很多时间,从田野来到纺织机旁也要花费许多时间。如果两种工作能够在同一个厂房内完成,那么时间的损失无疑会大大减少。而且在这个例子中,这种时间损失的减少也是巨大的。通常而言,当一个人从一个工作转化到另一个工作时,他肯定会荒废一段时间。当他刚开始从事新工作时,他几乎不可能十分热忱;他的精神状态还没有为新工作准备好,肯定会虚度一段光阴。那些乡村工人每半个小时就被迫更换自己的工作和工具,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从事20种不同的工作,这必然使得他们变得懒散,养成了虚度光阴、无所事事的习惯,即便工作上遇到紧急情况,他也没有办法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除了熟练度的缺乏,这也会大大减少他能够完成的工作量。
再次,我们必须清楚,适当地使用机器能够给我们的劳动带来多大的便利和提升。这方面无须举例。我要说明的是,这些提升劳动生产力的机器之所以能够被发明,似乎从一开始也要归功于劳动分工。只有当人们将其注意力紧盯在一个单一的目标时,他才能更容易地发现办法来更简单、更有效地达到目标。而正是由于劳动分工,每个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朝向一个非常简单、单一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期待,那些从事单一产业分支部门的劳动者会发现更简单、更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前提是只要他们的工作方式还有改进的余地。在上述制造业中,劳动过程已经被极大地分解了,而它们所使用的许多机器都是普通工人的发明。这些工人都从事一个十分简单的工序,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试图找出更简单、更有效的办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经常观察这种制造业的人肯定时不时会看到十分精巧的机器,这些机器都是普通工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更为便捷地完成他们特定部分的工作。蒸汽机在刚刚问世时,必须雇用一个男孩根据活塞的升降,不停地开合蒸汽壶和汽筒之间的通道。在那些男孩中,有一个经常和玩伴们一同玩耍的男孩注意到,在开闭通道的阀门的把手处系一根绳子,把这个阀门把手与机器的另一部分连接起来,阀门就可以自动开合而无需他的照管,这样他就可以与朋友们一起去玩了。蒸汽机最重大的改进之一就这样诞生于一个试图偷懒的男孩手上。
然而,不是所有的机器改进都诞生于机器使用者之手。许多改进是那些天才的机器制造者所做出的,对于这些人来说,制造机器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职业;还有一些改进是那些被称作“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的人所做出的,这些人的职业不是做事情,而是观察事情,他们也因此经常能够将互相距离很远,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给联系起来。随着社会进步,哲学家或者思想家和其他职业一样,成为特定阶层公民所从事的主要职业或唯一职业。和其他许多职业一样,它被分成很多不同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都由一个特定群体或阶层的哲学家从事,哲学家职业的这种分解分工与其他职业一样,增进了职业技术熟练度,节省了时间。每一个个体对其所从事的分支部门更专,整个行当所获得的劳动量因此更多,知识总量也因此极大地增长了。
在一个被良好管理的社会里,由于劳动分工使得各种生产工艺大大地丰富了起来,总体的富裕程度也使得最底层的人民受益。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每一个工人都有大量的劳动成果可以自行处置;由于其他的每一个工人也处于同样的情况中,因此他能够将大量自己的财物与其他人大量的财物进行交换,也就是通过它们的价格进行交换。他可以充分地向其他人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东西,而其他人也可以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这样整体财富就可以惠及社会各个阶层了。
在一个文明昌盛的国度里,如果观察一个最普通的工匠或者日常劳动者,你就会发现其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物品都是来历非凡:为了生产出它们,都有无数人参与到相关产业中。比如日佣劳工身上所穿的毛织外套看上去已经够粗劣的了,但它仍是许多劳动者分别劳动最后得到的产品。为了完成这种并不算高级的产品,必然有许多人要参与劳动,联手打造这样一件产品,包括牧羊人、拣羊毛工、羊毛梳理工、染工、粗梳理工、纺工、织工、漂白工以及裁缝,等等。还要考虑到的是,上述这些劳动者居住的地方之间往往隔着很远的距离,把原材料从这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需要多少商人和运输者参与其中!染工所使用的药料通常要从世界上各个距离很远的地方采购,把这些药料从各个距离极远的角落搜集起来运到染工所在的地方,商业和航运业必然要参与这一工程,船工、水手、帆布制造工以及绳索制造工的雇佣量也必然惊人。为了生产出这些最普通劳动者手上使用的工具,多少种类的劳动又要牵扯其中!姑且不论那些复杂的机械(比如水手操作的船只、漂白工人使用的水车或者织工所使用的织机),纵然是那些简单的器械(比如牧羊人剪羊毛时所要使用的剪刀),为了制造它们就需要经过许多种类的劳动。矿工、熔铁炉制造者、伐木工、熔铁厂的烧炭工人、制砖工、泥水匠、照料熔铁炉的工人、机械安装工、磨坊技师、锻造师和铁匠,都会以自己的技艺参与到生产这把极简单的剪刀的过程中。同样地,如果我们考察某个劳动者的服装和家具,比如身上穿的粗麻衬衣、脚上穿的鞋子、睡觉用的床和床上的各种物品、烹制食物的炉子,炉子里的煤炭(需要从地下采掘出来,然后经过水陆运输送到劳动者的手上)、厨房中一切其他工具、餐桌上的一切工具,刀叉,盛放食物和分装食物的陶制和锡蜡制器皿,制造面包和麦酒供其饮食的各类工人,能够让热气和光线透入但同时又遮蔽风雨的玻璃窗,还有那些使得世界的北部成为非常舒适的居住地的伟大发明背后的一切知识和技术,以及制造这一切便利品所要雇佣的所有工人。总之,当我们考察上述一切东西,并且将投在这些东西上的各种劳动纳入考量时,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互助与合作,一个文明国度里微不足道的人是无法取得其日用必需品供给的,哪怕他想过的仅仅是一般性的、简单的生活(这也往往是我们极错误地想象出来的)。和大人物的奢侈享受相比,这些人的生活毫无疑问是简朴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欧洲王室的生活固然优于普通勤劳农民的生活,而普通勤劳的欧洲农民的生活,也要优于非洲列国的国王,那些国王只不过能对万把个裸体野蛮人生杀予夺。
……
国富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富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国富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