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译,文笔非常优美。作者奥多耶夫采娃是白银时代的诗人、作家,她的两部文学回忆录《涅瓦河畔》和《塞纳河畔》非常有名,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译者蓝英年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他的翻译,将原文的准确、细腻和优美传达得淋漓尽致,为汉语读者带来一次文字的盛宴。
内容丰富,文史价值极高。20世纪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在20世纪总共五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中,就有三位是“侨民”作家。有关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诗人的记录不多,这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的回忆录十分珍贵难得,不容错过。
伊·奥多耶夫采娃是20世纪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长寿女作家。她既是白银时代的诗人,又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本书是一部关于白银时代侨民文学的回忆录,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亡巴黎的俄国作家们的难忘聚会、坎坷经历与浓烈乡思。这些作家一个个都个性独特、才华横溢,如著名诗人叶赛宁、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俄罗斯国宝级作家苔菲、作家夫妻吉皮乌斯与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令人掩卷难忘;其中作者对诺贝尔奖得主布宁的描写和刻划尤为细腻、深刻,展现了他在晚年时期内心的孤独和深沉。本书以其内容的优美、丰富和精彩,成为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的优秀代表。
作者简介:
伊·奥多耶夫采娃(1895~1990),俄罗斯白银时代女诗人。她的丈夫格奥尔基。伊万诺夫是阿克梅派诗人,他们同是古米廖夫领导下的诗人车间的成员。1922年,奥多耶夫采娃夫妻双双流亡巴黎,她晚年凄凉,孑然一身,栖居在法国一家孤老院里,直到91岁高龄时才重返祖国,一生历尽坎坷、漂泊。流亡期间,她写了大量诗歌、小说和散文,还有两部珍贵的文学回忆录,即《涅瓦河畔》和《塞纳河畔》。
译者简介:
蓝英年,1933年生,江苏省吴江市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曾在北京俄语学院、山东大学外语系、河北大学外语系执教,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指导研究生,1989~1991年赴苏联讲学两年。1993年离休。曾翻译出版《滨河街公寓》(与人合译)、《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日瓦戈医生》(与人合译)、《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回忆果戈理》等,著有《冷月葬诗魂》、《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从苏联到俄罗斯》(与人合著)等。2006年,获得俄罗斯颁发的“高尔基奖”。
这部作品的格局和视野,远超乎了我对一般小说的预期。它没有聚焦于某一个狭隘的个人故事,而是巧妙地将个体命运融入到更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中。我感受到了那种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脆弱与坚韧。作者对历史背景的考据可谓是严谨而又自然,它绝不是那种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故事的脉络之中,为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被拉扯,思考着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使得这本书具有了一种超越娱乐性的文学价值。它成功地在虚构与现实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那些陈旧的记忆和被遗忘的细节,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读完之后,我甚至花了好几天时间去查阅与故事背景相关的历史资料,足见其引发思考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情绪体验是极为复杂的,它并非那种让你看完后拍案叫绝、酣畅淋漓的作品,而是一种带着淡淡忧伤和深刻回味的感觉,如同品尝一杯需要时间才能理解其醇厚的陈年佳酿。它探讨了许多关于“失去”与“获得”的悖论——我们为了追求A,而不得不放弃了B,而最终发现,B或许才是生命中更宝贵的部分。这种对人性和生活本质的探究,是极其动人的。书中没有绝对的英雄或恶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德困境中挣扎,他们的选择或许不完美,但却无比真实,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局限。这种对“灰度”的接受和描摹,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合上书本后,它不会立刻从你的脑海中消失,而是会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在你偶尔的沉思中,轻轻地敲击一下你的心门,提醒你那些未曾解决的、关于存在的疑问。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实在令人着迷,它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舒缓,时而激荡,牵引着读者的心绪不断向前。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简直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却又努力挣扎着寻找自我价值的角色们,他们的每一次犹豫、每一次选择,都像是被精确地放置在了显微镜下,让我这个局外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真实感。特别是关于“时间”这个主题的处理,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标尺,而是渗透在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对话中的情感重量。有些章节读起来会让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微的情感波动,而另一些地方则会让你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充满哲思的独白,仿佛作者在与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故事的结构也很有巧思,它并非完全线性的,而是像一个不断回溯又向前推进的螺旋,每一次的回望都为前方的路途增添了新的理解和层次感。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你总觉得在翻过下一页时,会有新的线索将先前模糊的片段清晰地串联起来。
评分我得说,作者的文字功底简直是大师级的。那种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空洞美感,而是一种沉静、内敛却又力量无穷的力量。通篇读下来,你会发现那些描写景物的段落,即便是最寻常的街景、最普通的室内陈设,都被赋予了一种近乎诗意的质感。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细节,放大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比如某一个黄昏时分的侧光,或是某个角色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都暗示了深层次的心理状态或命运的转折。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处理复杂的情感冲突时,选择了克制而非煽情。他没有直接告诉你角色应该如何感受,而是通过环境的烘托、人物间微妙的张力,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解读那份纠结。这种“留白”的艺术,极大地扩展了作品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睛的阅读,更需要心灵的沉浸和思考。
评分坦白讲,刚开始翻开时,我有点担心它的阅读门槛。毕竟那种被誉为“深刻”的作品,常常伴随着晦涩难懂的风险。然而,这本书出乎意料地做到了“深刻而不失可读性”。作者仿佛是位高明的引导者,他设置了一系列精巧的谜题和线索,让你既能享受到解开谜团的智力快感,又不会因为结构过于复杂而感到迷失。特别是那些对话场景,充满了机锋和潜台词,每一句话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充满了试探与博弈。我特别喜欢那些充满地域风情的描写,那种独特的口音、特定的生活习惯,都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另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体验:既能满足对精妙文学技巧的追求,又能保持阅读过程中的畅快感,这在当代文学中是相当少见的平衡。
评分一如既往地棒!很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很有趣的一本书,有助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人。
评分第一次看得睡着了的书。
评分一如既往地棒!很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很好
评分文学读本
评分文学读本
评分好书好译
评分不冷不热的书买来开阔视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