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泪天堂:新华社记者直击中东真相

燃泪天堂:新华社记者直击中东真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聪 著
图书标签:
  • 中东
  • 新华社
  • 记者
  • 真相
  • 时事
  • 政治
  • 国际关系
  • 阿拉伯世界
  • 冲突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22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80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20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嗅化武》《乱世玫瑰》《天堂碎片》《巴拉达河里的阳光碎了》《冰火岛上的张无忌》……总有一个战地故事直抵你的内心,总有一份青春记忆在流年深处永恒。


内容简介

这是一卷大马士革的清明上河图;

亦是一部生灵涂炭的中东离乱史。

这是一篇美文。美得让人慨叹,美得令人窒息。

这些都出自一位1988年出生的新华社战地记者陈聪的手笔

作者坚守中东三年,亲历硝烟炮火与爆炸袭击,曾无数次地感到过被死亡吞噬般的绝望,又无数次振作起在炮火中坚守的力量。在步步危机的化学武器袭击现场,在枪林弹雨的交战前线,在炮声与蝉声交织中迎接的残夏,在彻夜写稿与停电停网中捱过的隆冬,无数个战火中的日日夜夜发生着无数或平凡或震撼、或惊天或感人的故事。

作者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本书之中,明线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增援叙利亚一个月,以及常驻一年之内的重大事件与局势进展。暗线是以一段过往恋爱始末可能经过的“相见-初识-恋爱―浴火―死亡-新生”的顺序来穿插闪回一段叙利亚情结。全书以“序、离、聚、世、人、甘、苦、征、锢、盼、舍、生”十二字分题各表。

文中各篇标题以开辟鸿濛而始,以飞鸟投林作结,暗含金玉一载,悲悼一载之意,每篇文章是约一至两千字左右的短文,既不赘述末节,又重事实故事,是以对这一段岁月的告慰。

除明暗伏线外,通过第三者视线“中东-埃及-叙利亚-中东”的转移,我尝试以中东政治格局的推演推动叙事脉络的展开,行文由整体切入部分,再由部分收束整体,最后升华主题,作为一段“燃泪时代”里青春记忆的完结。


作者简介

陈聪,1988年生,天蝎座。

大学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20岁留学,21岁毕业进入新华社工作,22岁时派驻埃及,24岁调至叙利亚任大马士革分社负责人,现在国际部从事国际评论工作。

2013年被评为新华社“新锐青年”,是新华社*年轻的“新锐青年”。2014年12月参加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报告团。

驻外两年半期间,多次采访阿盟、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高官政要。采写各类中外文稿件1000余篇,所写稿件被评为新华社精品报道、社级好稿、“清新文风”范文佳作,多次被优秀报道作品集收录。在叙利亚常驻时,深入全国三大战区前线、化学武器现场,完成报道。

陈聪作品风格另辟蹊径,新华社为其举办专题作品研讨会。主要作品有《燃泪天堂大马士革》《闻得到的死亡》,作品登载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环球》等多家媒体。


精彩书评

国际知名问题专家马骁霖作序推荐

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环球》杂志副总编辑、微信公众号“牛弹琴”创始人刘洪、新华社非洲总分社社长袁炳忠联袂推荐

埃及示威冲突前线、叙利亚战场、“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化学武器袭击现场……

坚守中东近三年,亲历硝烟炮火与爆炸袭击,来自80后战地记者的一线实录。


目录

第一章?相?见

开辟鸿濛??/?002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巴掌 / 003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覆辙轮回 / 005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暗流涌动 / 006

版图何处留白? / 008

埃及梦·起航 / 012

埃及梦·诅咒 / 014

埃及梦·存疑 / 016

行?走 / 018

天堂碎片·回忆 / 020

天堂碎片·突入 / 022

天堂碎片·支离 / 026

天堂碎片·浮生 / 029

燃泪天堂 / 031

解放广场的告白 / 035

燃泪天堂的再会 / 039

第二章?初?识

日常·重叠 / 042

日常·硝烟 / 044

战地游览指南·卡松山 / 046

战地游览指南·老城乡 / 048

战地游览指南·集市街 / 052

战地游览指南·博物馆 / 054

战地游览指南·难民营 / 057

附记·回家 / 060

忙音·谈妙 / 063

忙音·破空 / 064

忙音·希声 / 066

似是故人来·糖果 / 068

似是故人来·家国 / 070

哭出来的幸福 / 073

最后的离岛 / 075

答案·地中海畔的流浪 / 077

答案·日复一日的坚守 / 079

答案·凝聚汗水的真情 / 080

答案·新闻家庭的熏陶 / 081

答案·乘风之舟的港湾 / 083

答案·炮火声中的赤诚 / 084


精彩书摘

泪水,从开罗流淌到大马士革

捧读着新华社青年记者陈聪的战地纪实,我感觉到,汩汩泪水从北非开罗解放广场,一直流淌到西亚大马士革萨拉丁城堡脚下。这泪水,既是阿拉伯普通民众的苦难倾诉,更是极富人道情怀的媒体人的情感宣泄,尽管这种宣泄比较含蓄、克制、冷静。

知道陈聪,是从他发自埃及和叙利亚的一篇篇散文诗般的新闻特写,以及充满思辨的新闻分析。新闻界很久没有出现诗人了,现在有了;诗人圈很久没有出实录者了,现在有了。这就是陈聪给我的强烈印象。

当一位瘦弱而其貌不扬的青年男子,以灵光四射的文字和淡定超然的电视表达展现在我眼前时,我一度震惊:快男时代怎么还有如此低调而阳刚的青年人?外星语言流行的今天怎么还能看到如此行云流水、外美内质的典雅报道?当我应邀做新华社“新锐青年”评委,系统接触陈聪文字和电视报道集锦时才发现,我了解的他只不过是一位战地记者的冰山一角,他日常的报道大致如此,而且无不以基本事实为底色,节奏、韵律感分明得像钢琴的黑白键,又洗练得像雨水冲刷过的山石,藉此,你能嗅到战乱之地生命的短暂和平安的脆弱。

坦率地说,陈聪在驻外记者中已成另类,不仅因为其勇敢,因为其低调,更因为其震撼人心、征服读者的文字,不长的篇幅,几乎每每千字一篇,还没有来得及读够,报道已经划上句号,或戛然而止,或耐人寻味。

陈聪也创造了奇迹,我等过往之人惭愧不如。以他初生牛犊的资历,居然赢得新华社为其举办作品研讨会的殊荣,这种殊荣,不仅只有新闻泰斗才可享受,而且普通媒体人终生不敢企及,而他无论如何只是个新兵蛋子。很显然,他是靠作品征服了新华社的新闻评论人,靠灵性超越了太多的前辈,而新华社从来不是个埋没人才的地方。

当我捧读陈聪的文字时,一时感动。新华社就像一条流淌的河,貌似平静,实则流动;平时波澜不惊,每到危机总有鲤鱼跳龙门,足以证明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陈聪就是潜伏于大河之中的蛟龙之一,只要有风有雨,只要给其机遇,必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有陈聪这样的青年,新华社就会永远年轻;有陈聪这样酷爱行走与实录的记者,互联网就永远无法战胜职业记者。

关于陈聪战斗过的埃及、叙利亚,关于他经历的日夜、甘苦、得失,我无需在此赘述,因为和他的形容状物相比,和他的快意抒发相比,我自愧不如。更何况我曾熟悉的埃及和叙利亚,已今非昔比,唯有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读者,留给陈聪奇妙的文字,才显示我的真诚和对这名晚辈的敬重。

这本书,值得您仔细阅读,细细体味。至少,这是对我自己的进言。

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

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和平年代的阳光似乎正将过往的阴翳渐渐从光影中抹去;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世界上很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战争、瘟疫、动乱、冲突、暴力、赤贫、饥荒降临在一个个无辜的人们身上,他们脚踏着流着泪的土地,过着蜉蝣一般的生活。

对2011年之后的叙利亚来说,犹是如此。

叙利亚自2011年3月中旬陷入动荡,示威游行慢慢转化为暴力冲突,而后便是烽火遍野的战争。时至今日,已有二十多万叙利亚平民在战争中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我从2011年10月起赴埃及驻外,其间曾到叙利亚增援报道一个月。后来,在2013年3月叙利亚危机进入第三年的时候,我从新华社开罗分社调任大马士革分社负责人,在叙利亚驻守一年之后,于2014年4月回国。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