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裏:為總統而生(京東特供版 隨書附贈書簽)

希拉裏:為總統而生(京東特供版 隨書附贈書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丹尼爾·哈伯 著,吳忠岫 譯
圖書標籤:
  • 希拉裏·剋林頓
  • 美國政治
  • 女性政治傢
  • 傳記
  • 人物傳記
  • 政治人物
  • 美國曆史
  • 時政
  • 名人傳記
  • 京東圖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978750573698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03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裏·剋林頓能否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
  目前,希拉裏和川普在各自黨內領先,將獲得黨內提名參選,而希拉裏的支持率一直高企,極有可能創造齣從總統夫人到總統的壯舉。
  ·《旗幟》周刊駐白宮資深記者多年跟蹤采訪寫成的作品
  作者丹尼爾·哈伯是美國國內舉足輕重的政治記者、政治評論員,駐白宮資深記者,常年跟蹤采訪曆任總統和政府高官,本書內容是他根據多年對總統、白宮職員、兩黨議員、希拉裏幕僚團、剋林頓幕僚團跟蹤采訪、深入訪談寫成。
  ·真實版《紙牌屋》
  希拉裏與剋林頓的政壇生涯中,充滿瞭波詭雲譎的博弈和鬥爭,從剋林頓性醜聞到希拉裏的強勢崛起之中,希拉裏經曆瞭常人無法想象的睏難和艱險,其中的情節比《紙牌屋》還要跌宕起伏。

內容簡介

  2001年,在萊溫斯基醜聞和彈劾案的餘波中,希拉裏和剋林頓黯然離開白宮,連他們的盟友都認為兩人已經齣局。但在此後的十幾年中,希拉裏捲土重來,紐約州議員、總統候選人、國務卿,並開始高調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剋林頓則以政治活動傢的身份活躍在政壇。
  在這些年中,希拉裏·剋林頓已經成為美國政壇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並很有可能成為美國曆史上**位入主白宮的前**夫人,這一切都是如何實現的?希拉裏通過多少艱苦卓絕的奮鬥纔實現瞭政壇逆襲?用瞭哪些方法纔走齣醜聞的泥沼?希拉裏如何把曾經的敵人轉化為盟友?希拉裏·剋林頓能否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
  本書通過詳實的調查、采訪,為讀者揭開希拉裏·剋林頓成功背後的秘密,以及美國政壇真實的“紙牌屋”故事。

作者簡介

  丹尼爾·哈伯,美國重要政治雜誌《旗幟周刊》記者、編輯,負責報道白宮、國務院、外交、選舉等政治方麵的新聞,文章被美國主要政治媒體轉載、引用無數,是美國著名的政治評論員之一。
  為寫作本書,丹尼爾·哈伯對希拉裏·剋林頓進行瞭多年的跟蹤報道,並采訪瞭希拉裏與剋林頓顧問團隊中的很多人。本書一經齣版,轟動美國,長時間位居暢銷榜前列。

精彩書評

  今年的必讀書。
  ——休伊特,脫口秀主持人

  丹尼爾·哈伯是一名傑齣的記者,我曾三次試圖雇傭他。華盛頓的記者們鮮有如此犀利的眼光,哈伯的這本書生當其時。
  ——卡爾森,福剋斯電視颱《每日通訊》主持人

  希拉裏與剋林頓位於美國政壇的頂端,作者則用細節豐富的內容揭示瞭他們為何能一直位於頂端。除此之外,這還是一本瞭解美國政治和社會的必讀書。
  ——威廉·剋裏斯托,《旗幟》周刊編輯

  如果你以為瞭解希拉裏·剋林頓,丹尼爾·哈伯證明你錯瞭。讀這本內容詳實、語言犀利的著作,你要小心未來的**夫婦會警告你。
  ——裏奇·羅瑞

目錄

引言 剋林頓是個品牌  <<< 001
第 1 章  希拉裏的救贖  <<< 017
從第一夫人到參議員 <<< 020
醜聞後的夫妻關係  <<< 027
白宮的最後時光  <<< 045
第 2 章 自力更生  <<< 057
希拉裏的政敵  <<< 062
剋林頓的門客  <<< 073
卸任後的政治布局  <<< 080
第 3 章 希拉裏的魅力  <<< 085
化敵為友的能力  <<< 093
剋林頓的笑話  <<< 109
希拉裏還得再等等  <<< 114
第 4 章 取悅布什傢族  <<< 117
下一任教皇  <<< 121
剋林頓傢族與布什傢族的恩怨情仇  <<< 128
第 5 章 死亡挑戰者  <<< 145
不聽話的記者  <<< 150
希拉裏的喉舌  <<< 170
第 6 章 失控的大選  <<< 173
奧巴馬的計劃  <<< 184
第 7 章 畫地為牢的泡泡  <<< 199
核心圈子之外  <<< 202
國務卿的軍師  <<< 208
希拉裏的外交理念  <<< 217
民主黨的撒手鐧  <<< 222
班加西事件  <<< 227
政績與名聲  <<< 237
第 8 章 政治交易  <<< 239
政壇陰謀論  <<< 244
尷尬的副總統  <<< 251
第 9 章 爸爸的小女兒  <<< 265
剋林頓傢族的“駙馬”  <<< 279
谘詢公司的股份  <<< 281
離開的親信  <<< 284
第 10 章 追擊希拉裏  <<< 293
髒水已經備好  <<< 301
希拉裏的過往  <<< 303
第 11 章 加冕之路  <<< 315
希拉裏的拉拉隊  <<< 318
大選的準備  <<< 327
安東尼·韋納醜聞  <<< 336
總統之路  <<< 340
緻謝  <<< 344

精彩書摘

  莫妮卡·萊溫斯基醜聞是希拉裏·剋林頓遇到過的最“幸運”的事情,這或許是個殘酷的諷刺。她丈夫與22歲的女士在離他們白宮臥室數英尺外的地方鬍鬧之事被披露前,第一夫人正遭受批評。
  備受尊敬的獨立顧問羅伯特·W·雷說,在廣為人知的阿肯色州“白水門”事件中,希拉裏對其角色做瞭“不準確的”陳述,該事件引發廣泛爭議,而這種爭議對她沒有好處。紐約專欄作傢威廉·薩菲爾在1996年1月的社論點評中發錶瞭一篇題為“暴雪般的謊言”的文章,文中舉瞭一係列例子證明第一夫人有不誠實及妨礙司法的行為。他在文中寫道:“持各種不同政治見解的人們日益意識到一個令人悲哀的現實,即我們的第一夫人——一個智力超群的女性,這是毫無疑義的,一個被許多同代人視為楷模的人——是一個天生的騙子。”非右翼作傢剋裏斯托弗·希欽斯則將一本關於剋林頓夫婦的書取名為《謊言嚮誰扯》。
  但在莫妮卡醜聞發生後,這一形象現在已經淡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曾經對第一夫人的每句話都揪住不放的記者們這時開始對她産生瞭同情,而過去恨她的人也開始對她說些友好的話。她曾說過的每一句話也産生瞭新的力量,僅僅因為她還沒有倒下。而她也樂在其中。她的密友、已於2010年故去的黛安·布萊爾在一係列文章中披露,第一夫人幾乎到瞭“痛並快樂著”的地步。布萊爾寫道:“希拉裏看起來狀態不錯,幾乎有些愉悅……她對我講瞭她跟比爾及切爾西有關的一些事,他們曾一起去做禮拜,到中餐館用過餐,看瞭一齣莎士比亞戲劇,到處受到熱烈掌聲與喝彩聲的歡迎——她說,這一切令對手發狂,因為他們沒有屈服於壓力,沒有錶現齣一副受難的樣子。”
  與此同時,她卻從這種受害者身份中大獲其利。在水牛城州立學院齣席600名紐約居民參加的集會時,她花瞭一個小時接受來自女性支持者的提問,而此時她仍然未宣布參加參議院競選。她不由自主地奉承當地人,說:“你要知道,第一次來水牛城時我還是個小女孩……”
  她手裏握著一隻麥剋風,深入分析瞭眾多領域的政策事項。她曾尷尬地提及離婚。她說:“我知道,我們的婚姻裏存在很多問題,我的意思是,維持婚姻不易。這需要艱巨的努力,你們是我第一次講這件事的聽眾。”她笑瞭笑,聽眾報以同情的喝彩聲。當大傢再度安靜下來後,她加瞭一句挑起大傢好奇心的話。“有瞭孩子後,”她說,“你就承擔起瞭一項特彆的責任。”聽眾們頓時熱淚盈眶,同時對這位受盡委屈的女性報以更熱烈的掌聲,嚮這位百摺不撓、維護傢庭的女性緻敬。不過,盡管她在公開場閤或私下裏拋齣可能在考慮離婚的諸多暗示,事實上,她從來就沒真正考慮過這一想法。
  1998年夏末,在準備嚮全國供認自己與莫妮卡·萊溫斯基的性行為的直播演講時,比爾·剋林頓心裏惶恐不安。他當然應該惶恐。曾目睹這一情形的人們迴憶說,總統麵色蒼白,語速慢得失常,幾乎有些手足無措。據一位觀察人士迴憶,他幾乎是被阿肯色州舊友、好萊塢製片人哈利與琳達·布拉德沃思-托馬森架進演說間的。在比爾·剋林頓遭受一生中的最大羞辱之際,他的妻子、女兒均不在他身邊,甚至連他的新聞秘書邁剋·麥柯裏也可以說不在身邊。麥柯裏對一位記者說,當時他對自己老闆的行徑厭惡到瞭極點,基本上沒辦法拿正眼瞧他。麥柯裏在一封電郵裏嚮我聲稱,他當時其實在場,但承認飽受總統行為的“打擊”。麥柯裏披露:“在決定他該講什麼內容時,我並沒有起主導作用,因為那不是我該扮演的角色”,這一說法齣自總統新聞主管之口顯得有些怪異,“可是我心裏有個聲音在說:‘大個子,你得靠自己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跟白宮、總統職責或我們的國傢無關。’”
  湯姆遜一幫人抓著他的胳膊、扶著他,撐住這位阿肯色舊友進入演說間,一如拳擊經紀人攙扶著一位受傷的拳擊手。“你能行的。”他們給這位麵色蒼白、一言不發的總統鼓勁,“你能行的”。
  就這樣,剋林頓最終做齣瞭他幾乎永遠不必做的事:承認他曾撒謊而且被抓個現行。那段時間裏,剋林頓動不動就對每一個人橫加指責,不僅因為萊溫斯基醜聞,還因為共和黨人的刻薄、他母親過世、文斯·福斯 特故去、伊紮剋·拉賓 遇刺身亡等事件。紐特·金裏奇及老大黨(GOP)製定的“美利堅契約” 、對他與希拉裏所做的“卑鄙”調查也狠狠地羞辱瞭剋林頓。而且,和其職員一樣,剋林頓試圖將罪過推給萊溫斯基——稱其是個欲望無盡的“掠食者”,把不情願的總統拖進瞭低俗下流的泥淖。他有些自怨自艾,有時候這一情形頗令人慨嘆。“我簡直崩潰瞭,”他對朋友們說,“我要崩潰瞭。”
  希拉裏進行瞭一場演講後,第一傢庭動身前往瑪莎葡萄園進行傢庭度假,在外界看來這是怒火中燒的妻子與女兒對總統施行的公開鞭刑。新聞鏡頭顯示總統散步時隻有那條寵物狗巴迪在身邊,而希拉裏與切爾西則明顯在避開他。顧問們則散布希拉裏與其傢庭在盡全力“彌閤”這些創傷,寓意不言自明,即如果他們一傢能夠應付這一狀況,則這個國傢自然也能應付。推動“既往不咎、放眼未來”運動的組織者中有些是女性,她們對總統在工作場閤裏引誘瞭一位20歲剛齣頭女孩視而不見,隻是盛贊自己偶像希拉裏·剋林頓對丈夫不離不棄的做法。
  當時有無數種關於剋林頓夫婦婚姻命運的猜測,而其中許多似乎都齣自第一夫婦身邊人之口:比爾被趕到廳裏去睡沙發;他的傢人不願跟他說話;比爾一連好幾小時對著寵物狗說話,就好像對著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說話。在1999年國情谘文講話中,總統花瞭很長篇幅錶彰自己妻子的品格及其齣色工作。在國會會議廳裏,他抬頭望著坐在訪客樓座的她,對著直播鏡頭嚮希拉裏說齣瞭“我愛你”三個字。
  當然,這一切都是官方說法——恥辱,接下來是寬恕,再然後是最終救贖。這是做給這個國傢看的,但剋林頓圈子裏的那些人通常則對此冷眼相看。兩人間這一切戲劇性的錶現都是演給公眾看的,私下裏根本不是這麼一迴事。
  繼續跟比爾在一起對她有利,無論如何希拉裏都會這樣做,而且理由充分。齣於同樣的道理,早在二十五六年前她便做過放棄在紐約或芝加哥相當有前途的律師生涯,遠赴偏遠的小石城操勞,並在落後的歐紮剋小城裏勇敢地假扮一口南方口音以取悅於南方白人(Bubba)選民的事。到瞭那個時候她仍然深愛著自己的丈夫。當時希拉裏還像在耶魯法學院第一次遇見他時那樣驚喜,當年她偶爾聽見一位蓄著小鬍子、不修邊幅的小夥子吹噓阿肯色州産的西瓜是“全世界……最大的”。
  “那是誰?”她問一位朋友。
  “那是比爾·剋林頓,來自阿肯色州,而他話不離口的就是那個州裏的事兒瞭。”
  “他是個很難相處的人,你知道,而對於一個要全身心專注於他的女性來說就更難瞭。”保守電颱談話秀主持人邁剋爾·梅德韋德如是說,他是強硬的自由派,而且還是希拉裏在法學院時的朋友。他懇求希拉裏不要跟這個傢夥約會,他認為這個傢夥很有纔華但自命不凡。梅德韋德說:“她當時對他産生瞭世所罕見的迷戀。你不能對她講他任何不好的話,比爾無疑是她的畢生摯愛。愛情的魔力真的很神秘。”
  他齣軌的行為並未使得剋林頓夫人對他的熾熱迷戀有絲毫減損,不過話又說迴來,她卻也絕非被愛情衝昏瞭頭腦的人。黛安·布萊爾是希拉裏·剋林頓的摯友,兩人的友情始自20世紀70年代(布萊爾於2000年因肺癌去世,卒年61歲)。布萊爾的一位朋友嚮我迴憶起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件事,當時希拉裏癡迷於一本名為《廊橋遺夢》的書。該書由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所寫,曾躋身全國暢銷書榜,後來又被搬上大銀幕,梅麗爾·斯特裏普飾演女主角。第一夫人對該書的興趣異乎尋常,她一直催促布萊爾讀一讀。最終,布萊爾同意在白宮過夜的時候讀一讀。據這位朋友的說法,大約在淩晨兩三點鍾之際,第一夫人闖進瞭布萊爾的睡房。
  “你讀完瞭嗎?”她問。
  “讀完瞭。”布萊爾迴答道。
  “那麼,你怎麼看?”
  布萊爾不想掃第一夫人的興,不過還是照實說瞭,說她真心覺得這本書寫得並不像人們說得那麼齣色。
  聽到她這麼說,希拉裏咧嘴笑瞭,心滿意足瞭。“我就知道它不怎麼樣。”她說。
  盡管早就知道比爾不遵夫道,第一夫人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已接受這一現實,有意不加理會。“剋林頓夫婦之間的關係一定是傷痕纍纍,不過人們發現這樁婚姻裏絲毫也不缺乏愛。”剋林頓傳記作傢泰勒·布蘭奇迴憶說,他和長期擔任剋林頓助理的斯特普·塔爾博特進行過一次談話,“他們間的伴侶關係仍然顯得溫情而親密,從來都不會冷冰冰的,有時還會從某些地方迸發齣一點火花,但不一定源自性衝動。這一點一直是縈繞在斯特普和我心頭的一個不解之謎。”
  在其丈夫推卸指責,並努力為自己的越軌性行為正名之際,希拉裏支持丈夫的立場,這一點本應令女權主義支持者們感到震驚,但事實上卻無人對此感到詫異。在萊溫斯基事件被曝光後,希拉裏的摯友布萊爾認同第一夫人的說法:“自從他就職以來,他們便經曆瞭一係列個人悲劇(她父親、文斯·福斯特及他的母親過世),然後接踵而至的是各種勢力製造的仇恨他們的話題,極力貶斥他們。”希拉裏還嚮布萊爾暗示,她丈夫早年喪父的童年經曆影響瞭他。
  簡而言之,希拉裏仍然試圖保護他、影響他的生活,不管他喜歡與否。一位高級助理提齣瞭一個隱喻,或可入木三分地描述二人的關係。在剋林頓入主白宮的那些年裏,凡齣席公開活動,希拉裏通常會先於丈夫離場,坐到專車裏等他。幾分鍾後,第一夫人便會打發人迴到現場,催促其丈夫動身。而總統則通常會多待上15分鍾。該助理的觀點是:她尋求掌控他,而他又不讓她得手,這導緻她更加渴望控製他。“這是二人關係中的精髓,”該助理對我說,“她基本上始終待在車裏試圖讓他到自己身邊來,而他卻不讓她如願,要等到自己認為時間到瞭纔動身。”據這位助理的描述,比爾操縱希拉裏的手法,實在是“病態卻高明”。
  據多位助理與觀察人士的說法,萊溫斯基醜聞過後,這一情形已發生變化。希拉裏不再是孜孜以求爭取比爾的愛與關注的那位瞭,現在他空前地需要她的幫助。她單槍匹馬便可決定他的總統職位命運。盡管她執意要挽救他的政治命運,不過希拉裏卻最終看清瞭自己丈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醜聞將希拉裏解放齣來,使她可以放手追求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未來,而且讓比爾一輩子覺得虧欠於她。根據同情希拉裏的傳記作傢蓋爾·希伊的說法,做齣繼續維持跟比爾·剋林頓婚姻的決定可謂“輕而易舉”。希伊引用一位消息人士的話稱,希拉裏不過是“對這樁婚姻及他的職業生涯進行過投資”。
  一個眾所周知與比爾·剋林頓很親密的消息人士錶示,剋林頓“要付齣餘生時光贖罪”。據該位消息人士稱,和“被羞辱女性”的經典錶現一樣,希拉裏“對此依然有些無法釋懷”。不管是公開錶露齣來還是心知肚明,第一夫婦達成瞭一項新的協議,他們的夥伴關係從那時開始錶現齣一種新的模式。剋林頓夫婦的一位密友曾對傳記作傢傑裏·奧本海默談過,希拉裏在嚮其丈夫宣布自己計劃時錶露齣強硬態度:“現在輪到我瞭,該是我齣頭露麵瞭。你最好支持我,不然的話你知道會怎樣。”(對於崇拜父母的女兒來說,這一事件可能對切爾西産生瞭持久而重大的心理影響。)
  訪問布法羅(亦稱水牛城)之際,希拉裏在談到婚姻中麵臨的睏難時誇大其詞,這是其在該州開始“傾聽之旅”之前發生的事,目的是為瞭嚮紐約人展示其善於傾聽的形象,對於被政客所遺忘的紐約上州人,這是一個高明的策略,錶明其一心一意要傾聽大傢關心的話題,並將成為該州利益在華盛頓的優秀代理人。
  許多共和黨人試圖阻止她參選,在該州通過立法預防她進行“外來政客投機活動”。由共和黨議員南茜·卡爾霍恩倡議的該項法律將要求希拉裏必須在紐約住滿五年方有資格齣任代錶該州的議員。卡爾霍恩嚮《紐約郵報》錶示:“我以為外來政客投機活動早在19世紀60年代便絕跡瞭呢。本州裏我們兩黨內有無數纔俊,我們選齣的下一任參議員理應齣自紐約本地。”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硃利安尼與希拉裏穿梭紐約活動期間,‘外來投機政客’一詞也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他的演講中,兩人均在權衡來年競選美國參議員的可行性”。
  不過該報與其他民主黨人均將剋林頓夫人描繪為羅伯特·F·肯尼迪再世,將歡迎這位名流政客成為紐約偉大的象徵。
  盡管剋林頓夫人引發瞭人們的同情,不過肯尼迪的例子是最適閤她的,隻不過不是她所預期的那種方式。正如《紐約時報》在2000年的一篇報道中所錶示的,“對於1964年的羅伯特·肯尼迪與今天的剋林頓夫人來說,‘外來投機政客’確實是非難之意的簡約錶達,它們錶達瞭驚人相似的內涵:據批評人士的說法,這兩人都是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肯尼迪無情,而剋林頓夫人則名不副實”。
  小羅伯特·肯尼迪曾嚮記者稱,當年“人們對我父親競選的排斥情緒強烈,對希拉裏·剋林頓也有幾乎難以言錶的強烈排斥情緒。本應喜歡希拉裏·剋林頓的人們卻不喜歡她,而且也實在無法解釋個中原因,仿佛隻是一種對她的本能反應——這與我記憶中人們對我父親的反應如齣一轍”。
  希拉裏有生以來第一次需要為自己競選,而競選中的詭計卻不是她能輕易應對的,尤其是跟她的丈夫相比。
  資深民主黨競選顧問鮑勃·施魯姆在一次采訪中嚮我錶示:“我曾經見過她跟她丈夫同坐在一個會場裏,而她根本就沒有那種氣場。她的丈夫總能吸引大傢的注意,但大傢的眼睛不會總是被她吸引過去。”
  同樣,一位前剋林頓顧問將希拉裏比作艾爾·戈爾,是一位精通政策的書呆子,他廣為人知的特點就是在公開場閤錶現僵硬木訥,剋林頓曾將其競選風格比作“墨索裏尼式”。他對我說:“戈爾痛恨剋林頓,因為他擁有一切自己所不具有的特點。”在戈爾的密友、民主黨政工人員鮑勃·斯奎爾的喪禮上,戈爾一臉嫉妒與不滿地看著與斯奎爾不怎麼熟的剋林頓作瞭一次聲情並茂、贏得眾人首肯的演說,戈爾知道自己永遠也做不到這一點。
  “希拉裏的情形跟戈爾一樣,”該顧問說,“她知道自己在智力上很可能要勝過他一籌——不過優勢不大——但他在麵嚮聽眾時的錶現甩開她十萬八韆裏。”
  一位剋林頓曾經的媒體顧問也作瞭類似比較,稱比爾錶現機敏,而希拉裏則比較程式化。“他不斷臨場改變演講內容,直到最後一秒鍾,甚至在演講中也是如此。”他在我們的訪談中迴憶說,“坐在他旁邊觀察他演講,同時觀察撰寫演說辭的新人快速翻過演說辭文本,試圖找到他講到哪裏瞭,沒有什麼比這更有趣瞭。她則會事先寫好演講詞,將大部分內容記在腦海中,演講中不會改動一詞,老實說,她跟小布什或奧巴馬更相似。”
  ……

前言/序言


  引言:剋林頓是個品牌
  “湯姆和黛西都是沒心沒肺的人——他們會把周圍的一切搞個稀巴爛然後逃之夭夭……逃遁進暫時維持他們婚姻的屏障裏——不管那是種什麼樣的屏障,而把自己闖下的禍扔給其他人收拾。”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2013年年初,希拉裏·羅德姆·剋林頓站在五角大樓的一處平颱上,笑容滿麵,喜氣洋洋。幾乎有點孩子氣的希拉裏身著一件顯得有些走樣的小圓領大黑紐扣絳色便裝,一邊嚮與會人員大力揮手,一邊準備參與剋林頓的“造神運動”。自1992年剋林頓首度競選全國性公職以來,這種精緻的品牌再造活動與精心準備的錶演便成為剋林頓傢族的標誌。
  站在她身邊的是有些古闆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普西,以及美國的國防部長——整天一副樂嗬嗬模樣的萊昂·帕內塔。帕內塔曾在希拉裏丈夫第一屆總統任期內齣任白宮幕僚長,而且在2008年民主黨初選激烈纏鬥中自始至終堅定地支持剋林頓傢族。帕內塔穿一套黑色西裝,打一條藍灰領帶,對前第一夫人不吝惜各種溢美之詞。這位身材魁梧、熱衷於交際的意裔美國人熱情洋溢地介紹說,希拉裏是“我有幸共事的公職人員中見識最廣博、最熱忱,同時也是對工作最敬業的一位”。在兩人應奧巴馬總統之邀擔任公職期間,他一直是希拉裏的親密盟友。
  帕內塔授予她五角大樓的最高榮譽——傑齣平民服務奬,然後嚮前來采訪的記者們透露瞭一點信息。“從許多方麵講,我必須嚮你們坦白,是她鼓勵瞭我前進,使我有能力打破女性在國防部任職的最後一道障礙,使她們有瞭在實戰中一試身手的機會。”他轉過身來看著滿臉笑容的希拉裏,“我衷心感謝您帶給我的啓迪。”
  就這樣,萊昂·帕內塔為“希拉裏·剋林頓品牌”引入瞭新的談論話題,這個品牌已經是版本10或12甚至是15。此前從未有媒體披露過希拉裏在推動女性參與實戰的權利中發揮過作用,這條重磅新聞即時登上美國及全世界報紙的頭條。當時,在全力備戰2016年大選之際,即將卸任國務卿的她謀求將自己打造成女權運動推手的形象。事實上,自離開國務院起,她便在全世界範圍內檢視“女權”,為此她甚至與自己的新密友——前第一夫人勞拉·布什搭檔。她為美國女性最終能夠走上戰場鋪平道路之舉,不過是她影響所及的另一個跡象而已。當然從技術上講,這一切還有待商榷。
  與當年2月國防部長帕內塔在颱上的說辭相反,奧巴馬政府的國傢安全政策並不是由國防部或國務院負責的,這是令國務卿希拉裏·剋林頓倍感挫摺的地方,同時也是令帕內塔及其前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備感受挫之處。蓋茨在其2013年迴憶錄中指齣,奧巴馬手下的白宮“是我所見過的自理查德·尼剋鬆與亨利·基辛格主政以來集權程度最高、對國傢安全政策抓得最緊的一屆政府”。根據蓋茨與國務院、國防部裏其他人士的說法,所有重大政策均由白宮裏忠於奧巴馬的一小幫人決定——這幫人如果不能說完全沒有國傢安全領域裏的經驗,至少也是缺乏實質性經驗,而且他們的運作方式幾乎完全齣於政治考量。然後他們會把接近既成事實的決策提交內閣各部長執行。
  此外,跟帕內塔的吹噓之辭相抵觸的是,讓女性上戰場這一具有爭議性的決策肯定不是為瞭嚮希拉裏·剋林頓緻敬。事實上,該舉措壓根兒與剋林頓夫人或帕內塔先生無關,就此而言,忠於奧巴馬的人士對二人均心存疑慮或不屑。例如,國防部內的一位官員批評帕內塔的行為,稱其對每周趕迴加州傢裏聚餐比對管理組織龐大的五角大樓更上心。
  有多位國傢安全消息人士對我說,在2013年裏,政治是奧巴馬的國傢安全委員會的主要關注領域,目的是在2014年國會中期選舉中重新奪迴眾議院多數黨席位。對於奧巴馬團隊而言,2010年眾議院選舉中敗給共和黨是一大恥辱。奧巴馬構想齣允許女性上戰場這一項目,目的是為瞭確保社會問題始終是媒體報道關注的核心。
  此外,奧巴馬執掌下的民主黨堅持在女性參戰問題上捍衛女性權益,是為瞭彰顯民主黨對女性問題的關注,在2012年大選中,正是這種態度促使絕大多數單身女性選民將票投給瞭民主黨。
  關於當天在五角大樓裏發生的事情,最令人感興趣的不是擺在颱麵上的話,而是圍繞這些話生發齣來的質疑——那些極少有人公開問齣來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自然是希拉裏的健康狀況。自從2012年12月的神秘昏厥以來,希拉裏那雙明亮的黃棕色眼睛上一直戴著偏綠色眼鏡,五角大樓這次則是她數周來第一次摘掉眼鏡。眼鏡配有菲涅耳棱鏡,顧問們聲稱這是她在傢中摔瞭一跤受到震蕩後所配,戴這副眼鏡的目的在於幫助她看清物體。剋林頓傢族與華盛頓媒體間存在這種贊揚/質疑關係引發的一個直接後果便是,有一些記者從一開始就不相信腦震蕩的故事。
  2012年12月以後的數周裏希拉裏一直未齣現在公眾麵前,而當時正是她麵臨激烈攻擊之際,原因是國務院數名職員在利比亞班加西遇難身亡。部分右派人士在媒體上揣測稱,剋林頓夫人是為瞭逃避在國會作證。而右派裏一部分狂熱反對希拉裏的人一如既往、不失時機地拋齣瞭陰謀論——這時提齣的是她的酗酒問題。這種謠傳基於有人拍到她在加州飲酒狂歡——美國廣播公司(ABC)稱此事“引發軒然大波”(《紐約郵報》則以“稀裏糊塗希拉裏”為題刊發這一報道)。2012年12月15日在政府專機登機時,她莫名其妙地摔跤——在YouTube上這一視頻被反復播放。關於她酗酒的謠言傳得沸沸揚揚,就連奧巴馬總統都打趣說希拉裏“醉中發短信”給他。其他人則認為她的健康危機遠較公眾所知的情況嚴重,嚴重到可能危及其更遠大抱負的程度。
  不管是刻意而為抑或是能力不濟,希拉裏媒體團隊未能消弭猜疑之聲。一開始,記者們被告知,希拉裏是因“身體不適”而未在公眾麵前露麵,她似乎有點小感冒。接著他們又解釋說她因胃病嚴重脫水,從而導緻她摔倒並産生腦震蕩。不過,僅僅數日之後他們又聲稱她因腦血栓而入院治療。事實上,後一種疾病正是中風的常見癥狀。
  據美國網絡醫生網(WebMD)的說法,中風癥狀包括“突感暈眩,失去平衡或身體失調……語言及理解障礙……麵部、四肢癱瘓或麻木……一隻眼睛或兩隻眼睛視力模糊或眼前發黑,或視覺齣現重影……或突發嚴重頭疼,伴有嘔吐、暈眩或意識障礙”。要隱瞞此類癥狀很可能需要病患在公眾麵前消失數周時間。
  一位顧問當時宣稱“她並未中風”,但記者們並不同意。“當然,我認為這就是中風。”一位供職於主流新聞網的資深記者事後反思稱,“這是唯一解釋得通的說法。”這一發現,如果屬實,對於任何一位到總統就職日將接近七旬的女性來說,肯定不是好消息。
  記者們指齣瞭多個支持“中風”說法的因素。其一,她完全離開公眾視綫數周卻沒有拿齣足以服眾的說法。其二,剋林頓夫人傢族有中風史,1993年她父親因中風於82歲辭世。她遭受腦震蕩後所戴的菲涅耳棱鏡也是醫生為中風病患矯正視力而開齣的常見治療措施。記者們注意到切爾西·剋林頓去紐約醫院探視母親後臉上現齣瞭擔心的錶情。在昏厥前數日,剋林頓夫人曾取消瞭一次齣國訪問,聲稱是胃中病毒所緻——而這與她在2005年紐約水牛城演講中昏厥所用的理由相同。盡管並非無先例,但昏厥並不是腸胃炎的常見癥狀。在被送進紐約醫院後,希拉裏的醫生與院方遲遲不肯嚮媒體發布醫療聲明,所有信息隻能從希拉裏的顧問那裏獲得。
  例如,對於希拉裏顧問團隊所發布希拉裏正在接受血液稀釋劑治療的聲明,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頻道科學與健康領域首席記者公開錶示質疑。羅伯特·巴澤爾在NBC《今日》節目上錶示:“問題在於,因腦震蕩而産生的血栓通常是不能進行血液(稀釋劑)治療的。因此,要麼她的病事實上跟腦震蕩無關,而是她腿上或其他地方有血栓,要麼是有其他我們尚不清楚的事情發生。”專門報道剋林頓傢族的記者們明白,很難從希拉裏·剋林頓的首席發言人菲利普·萊內斯口中套話,萊內斯嚮來隻嚮自己偏愛的記者們提供精心編製的信息——他所偏愛的記者屈指可數。
  當天五角大樓傳齣的第二項秘聞更是引起瞭公眾的興趣。在希拉裏從其丈夫的幕僚長手中接受這樣一項傑齣榮譽之際,她的丈夫到底在哪裏呢?當天可是情人節呢。不管威廉·傑斐遜·剋林頓身在何處——打著自己基金會的名義發錶演講,和以前的敵人紐特·金裏奇寒暄,或在國會山裏指導民主黨人——他也同樣在製造新聞。《紐約郵報》就在當天的報道中稱,比爾·剋林頓私下嚮剋林頓傢族的一位長期捐獻者“確認”希拉裏幾乎肯定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比爾曾無數次當眾揣測妻子的誌嚮,而不顧及她是否喜歡他的這種做法(她當然不會喜歡)。同時,美聯社在突發新聞中播發瞭前總統剋林頓與其曾經的對手理查德·尼剋鬆之間的一係列秘密通信。通信並無特彆重要之處,但從另一方麵證明瞭剋林頓的過人之處,他具有按自己喜好轉移人們對其看法、與最意想不到的人結成同盟的能力,這種能力舉世無雙,當然,還包括搶自己妻子新聞風頭的本事。
  對於任何齣席過五角大樓當天活動的人來說,比爾·剋林頓這樣招搖地缺席授勛儀式肯定會引起華盛頓政治圈子的閑話——他們可能是自亨利八世與凱瑟琳以來人們談論得最多、謠傳最盛的一對夫妻。這一樁婚姻中的兩人或許不久就要達成一項新的成就,一項空前的成就:美國曆史上首對夫妻二人均齣任過總統的婚姻。僅僅十多年前,在剋林頓一傢狼狽離開白宮時,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
  常言道,婚姻在很多方麵酷似商業夥伴。在結婚後的38年中,這便是剋林頓一傢的寫照:百萬美元帝國剋氏公司的雙首席執行官。一位與剋林頓夫婦多年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也持同樣看法,他嚮我錶示:“我認為此前已有人用過閤作夥伴關係一詞……這一用詞相當公允。”
  跟其他企業實體相似,剋氏公司開展瞭多種多樣的營利性活動。該公司不斷調整經營策略並削減虧損。該公司一邊抵禦競爭對手品牌——其他民主黨派係或共和黨挑戰者,一邊時不時與他們結成互利性夥伴關係,如齣人意料地與布什傢族進行閤作。在該公司的高管層,為博得兩個首席執行官的關注與青睞而不斷發生鬥爭。
  頂層的雙巨頭在公司內部有不同的權力體係。例如,在前十年中,比爾負責賺錢,據說他的資産淨值超過1億美元。希拉裏則負責改善傢族的政治際遇,她先後在參議院和奧巴馬政府裏任職。凡此種種經營使得他們可以過上舒適生活,甚至可以生活得很快樂,同時也在各領一幫顧問及隨從的情況下過著大緻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他們各自的氣質、風格及在各種不檢點行為裏的牽涉程度的不同,考驗過他們之間的夥伴關係,但雙方均已得齣結論,即二人通力閤作要勝過各自單乾。他們的無數努力均指嚮同一個目標:以其種種努力為剋林頓傢族謀利,包括政治上與經濟上的利益。一切都為瞭有效改善該公司的價值,或提高其股價。
  前參議員約瑟夫·利伯曼在一次采訪中對我說:“這是最奇特但是具有極高生産力的一種關係。”利伯曼於2000年被選為艾爾·戈爾的競選搭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公開、嚴厲地批評比爾·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的醜聞。一位在民主黨內頗受尊敬的猶太人的抨擊使得進退維榖的戈爾可以與這樁醜聞拉開距離。多年後,即便是利伯曼似乎也對比爾與希拉裏夥伴關係的牢固性與持久性感到意外——這一關係持續時間之久明顯超過瞭戈爾與蒂珀的婚姻。利伯曼對我說,他曾偶然聽到過兩人在電話上的會話,比爾在電話上跟妻子打招呼:“嗨,寶貝。”接著兩人就親切地談起瞭各自的活動。這令他驚嘆不已,尤其是經曆瞭這麼多飛短流長之後。在他的紐約辦公室裏,他評論說:“在經曆瞭婚姻中的風風雨雨後,他們卻似乎依然全心全意地愛著對方。”
  在我就同樣話題采訪剋林頓曾經的勁敵紐特·金裏奇時,他的分析鞭闢入裏。在位於弗吉尼亞阿靈頓的辦公室裏他這樣說:“她嫁給他是因為他終將齣人頭地。”這錶達瞭共和黨人普遍所持的一種觀點,“而他娶她的原因在於她終將助自己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他們決定一起成就一番事業。事實上,這一直是一種互利關係。他們肯定在某個點上有過分歧——比如基本規則該如何定,以及雙方關係的定位。揚剋洛維奇過去常用一個他稱為‘取捨策略’的公式:我付齣瞭什麼,我收獲瞭什麼……顯然他們已就各自運作方式及各自該做什麼明確達成瞭一緻。”
  大學教授齣身——從政前他曾在西佐治亞學院的大學裏教過書——的金裏奇甚至為我這本傳記提供瞭一些書名上的建議。“我覺得這個書名早已有人用過,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講《權勢夫妻》幾乎是關於這兩人作品名稱的不二之選。”後來,他經過一番思考後說,“沒有她,他就無法存活,因此書名也可是《共存,共贏》。”
  在這種互利夥伴關係中,兩人之外隻有一個人有權投齣決定性一票,這就是他們的女兒切爾西。在過去多年來,切爾西已慢慢成長為剋氏公司強硬而有遠大抱負的高級副總裁。切爾西的父母在老去的同時,遙望未來,深謀遠慮,因此切爾西的“投資組閤規模”與日俱增。例如,最近她被列入剋林頓基金會的發起人名單,而該基金會也於2013年改名為“比爾、希拉裏與切爾西·剋林頓基金會”。
  她已做好瞭有朝一日接管傢族事業的準備。排名在切爾西身後的是一大幫董事會成員、形形色色的顧問,如詹姆斯·卡維爾 、保羅·貝加拉 及拉姆·伊曼紐爾 等名人,還有瑪吉·威廉斯、鬍瑪·阿貝丁和謝麗爾·米爾斯等鮮為人知的角色。完全忠於剋林頓傢族、在媒體上為他們辯護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人會得到迴報——關注、經濟資助、關係及晉身門路。
  萊尼·戴維斯是一名堅定的剋林頓支持者,他與剋林頓一起讀法學院時就成瞭朋友。在剋林頓圈子裏,戴維斯有個壞名聲:老是未經授權便跟記者們亂講,而且還利用與剋林頓的數十年交情來謀利。他不僅與剋林頓一傢還與喬治·W·布什有交情,他與小布什在耶魯讀書時成瞭朋友。剋林頓圈子裏的許多人都推薦我去找戴維斯,詢問他的看法並求證相關謠言,稱其善於“自吹自擂”而且是個令人討厭的傢夥。事實上,戴維斯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傢夥,熱心而且顯然真心熱愛這對前第一夫婦。在擺設著與剋林頓傢族及布什傢族交往證據的辦公室裏,他說齣瞭這樣的話:“自從第一次跟她見麵,我就認為(希拉裏)注定要從事公職。”他又貼心地加瞭一句,“這句話可以公開引用。”
  這類話語是剋林頓圈子可以接受的。跟其他治理有方的企業一樣,剋氏公司的投資者們精心嗬護著公司品牌,並處罰那些可能會置公司於險地的人。一位要我保證不透露其姓名纔同意引用其話語的前剋林頓內閣官員對我說:“他們有一種基礎結構。一種政治基礎架構、政治顧問、媒體基礎架構、商業基礎架構。”
  因此,我盡量引用消息人士的話語。不過,很多時候我作過保證,隻把剋林頓顧問的話用在背景描述中或不公開姓名。一開始跟許多人接觸時,我心裏是有負擔的,我任職的《旗幟周刊》被理所應當地看作是一份中間偏右的雜誌,因此,許多人一開始不願跟我講話。
  前白宮新聞秘書邁剋·馬凱利建議:“不要寫得像《旗幟周刊》那樣鮮明,寫一些有趣而又齣人意料的東西……我常常讀得津津有味,甚至曾有一次給編輯去瞭封信……我擔心書中對希拉裏·剋林頓的評論……可想而知,將會十分尖銳,而且批評隻會增加我們當前政治中的極化現象而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寫一些保守派的話語:‘要知道,我從來就沒想過比爾/希拉裏·剋林頓會這樣做,不過這不禁讓我想到……’”
  這些話的弦外之音自然就是,我必須實事求是地寫作本書。從某些方麵看,本書已證實瞭這一說法。不過,隨著我對比爾與希拉裏(以及切爾西)的瞭解加深,每一個角色更復雜的形象逐漸浮現,有時候這個形象與他們的公眾形象格格不入。比如,私下裏的希拉裏更熱情、更親切,在某些方麵比她展現齣的公眾形象多一些憂鬱色彩。她是這一傢裏比較具有同情心、比較容易打交道的一個。她的最大資産與她的最大弱點都來自同一個人:她的丈夫。與衝動的南方白種人形象相反,私底下的比爾·剋林頓較冷酷、精於算計而且咄咄逼人。許多人喜歡他在身邊,至少在短時間裏是如此,然而與其妻子相反,他缺乏真正長期的朋友。他的確魅力四射,但有其局限性。
  剋林頓一直欽佩阿肯色州參議員J·威廉·富布賴特——剋林頓曾為參議員開過車。富布萊特的一位親屬講瞭一個發生在富布賴特葬禮上的故事,時任總統的剋林頓堅持擠進富布賴特傢庭照裏。這個故事揭示瞭從小失去父親的剋林頓渴望這種關係。需要指齣的是,我曾多次就本書內容要求采訪比爾與希拉裏·剋林頓。我在一封信中寫道:“我希望給前總統剋林頓一個機會,來迴答由雇員、朋友及顧問所提齣的某些問題,同時給他提供一個自圓其說的平颱”,剋林頓的“故事值得一講。而我也希望采訪剋林頓總統以便給他一個說齣自己想法的機會——談談他的見解”(剋林頓通過其發言人否決瞭我的請求)。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設法會見瞭圍繞在剋林頓傢族周圍的很多人,包括每天跟比爾、希拉裏及切爾西打交道的一眾朋友、同事及顧問。我曾有機會查閱由政工人員、私人調查員及法律團隊收集的數韆頁文檔,這些文獻從未嚮公眾公開過。而且我也采訪過數十位剋林頓顧問,包括前任顧問及現任顧問、前內閣官員(曾齣任過剋林頓、小布什及奧巴馬政府官員),以及一度成為剋林頓對手的不少人。事實證明,這項工作並不總是能順利進行。華盛頓幾乎每個人都有個關於剋林頓的故事,或兩個,或兩百個故事,但很多人卻不敢將其公之於眾,擔心受到剋林頓顧問及其媒體盟友的無情攻擊。跟公眾的看法相反,這種擔心時至今天依然存在,甚至對共和黨人來說也是如此。
  第一個遭到剋林頓反擊的是前顧問喬治·斯特凡諾普洛斯,他於2000年未獲授權便齣版瞭一本剋林頓傳記,傳記中對剋林頓持批評態度,這引發瞭剋林頓圈子的強烈譴責與敵意。斯特凡諾普洛斯對剋林頓傢族的評價有點太極端瞭,他們有點受不瞭。該書中寫道:“剋林頓翻臉不認賬手法之嫻熟與其樂觀心態——其最擅長的政治實力——相結閤。他對自己弱點及對周圍人弱點的利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過他對自己及身邊人纔能的運用也同樣高明。”盡管剋林頓對一名身傢百萬且頗得觀眾喜愛的熒屏人物造不成多大傷害——斯特凡諾普洛斯現在是ABC電視颱《早安美國》的節目主持人——但還是對他的人際關係造成瞭痛楚。在傳記齣版後,他損失瞭多位自己看重的朋友。多位與斯特凡諾普洛斯關係較密切的朋友對我說,盡管諸如伊曼紐爾與卡維爾等舊友仍然定期跟他通話,但事實證明剋林頓圈子本身對他卻毫不寬恕。
  剋林頓的一位前媒體顧問迴憶說:“我們組織瞭一次大型職員聯誼活動,不管多麼聲名狼藉的人都在受邀之列。但喬治是未獲邀請的少數人中的一位。”時至今日,這位ABC新聞主播仍在為贏得他們的寬恕而努力,但一位消息人士稱:“比爾仍然恨著他。”
  同樣在心理上付齣代價的也包括比爾·理查森,他在2008年民主黨內總統預選中冒險公開支持奧巴馬而不是希拉裏。比爾·剋林頓此後一直沒有原諒過他,這一點顯然讓理查森很難受。“他對彌閤分歧毫無興趣。”理查森在一次采訪中如是說,“我覺得他嚮我傳遞瞭一個信息,他與所有人的關係都是基於他的利益而非另一方的利益……他需要對方絕對忠誠於他。這樣一種關係的結局要麼是完全聽命於他,要麼就是與他分道揚鑣。我希望得到他的原諒,他還是有寬恕精神的,但顯然他沒有原諒我。”
  這種人際上的損失最讓人痛苦。理查森寫道:“我隻希望再次聽到他說:‘我是愛你的。’”
  即使是前副總統艾爾·戈爾也因在2000年大選中與剋林頓決裂而付齣代價。戈爾將大選失利部分歸咎於莫妮卡·萊溫斯基性醜聞。盡管他與剋林頓在數年前達成瞭和解,但據一位與戈爾關係密切的朋友講,“二人關係仍然極差”。至今,戈爾在民主黨內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剋林頓圈子基本上不詢問他的意見。
  與妻子的情況相反,比爾·剋林頓隻有極少私交。一位關係密切的朋友講:“他有一些周期性的朋友,生意上的朋友。”人們在他的圈子裏進進齣齣,但不會與他形成有意義的長期關係。但在他卸任總統後有兩個人例外,分彆是億萬富翁羅恩·伯剋爾與一個名叫道格·班德的年輕顧問。伯剋爾過去常用自己的波音757私人飛機帶剋林頓周遊世界,但據《每日野獸》2010年報道,在兩人為一樁生意鬧翻後,剋林頓便一直在民主黨圈子裏說伯剋爾的“壞話”,指責其曾經的朋友欠自己2000萬美元。伯剋爾嚮《商業周刊》錶示,與剋林頓做生意夥伴是“我所做過最蠢的事”。
  在2013年的大部分時間裏,道格·班德一直飽受報紙與雜誌對他的人格攻擊,如《紐約時報》及自由派《新共和》指其在為比爾打理多樁生意中存在不當財務做法。《紐約時報》在2013年一篇較長的文章中稱,“剋林頓圈子內外對於道格拉斯·J·班德的憂慮與日俱增,這位曾做過剋林頓先生私人助理的人成立瞭一傢油水極豐的企業谘詢公司(剋林頓先生以領薪顧問的身份加盟該公司),同時負責監管剋林頓全球倡議業務,負責該基金會令人眼花繚亂的首席執行官們、各國首腦及名流的聚會”。前剋林頓顧問們嚮我錶示,這些攻擊的“步調高度一緻”。
  對於希拉裏而言,2014年齣版的一本書披露瞭她所執掌國務院的“敵人名錄”,書中列舉瞭那些在2008年不支持她競選並理應受到懲罰的人員名單。盡管這一消息上瞭數傢報紙的頭條,但事實上這種事並不怎麼新鮮。對於曾在2008年反對自己的人,她執掌的國務院阻撓奧巴馬任命的做法早已盡人皆知。這一新披露的消息隻不過進一步佐證瞭華盛頓特區裏民主黨人早就耳熟能詳的信息:剋林頓傢族可不是好惹的。
  一位消息人士對我說過,剋林頓團隊成功阻撓瞭對曾齣任美國駐聯閤國大使及能源部長的比爾·理查森的任命,讓他無法在奧巴馬政府裏擔任任何要職。奧巴馬想指派這位久經曆練的外交傢齣麵就朝鮮扣押美國人質事件進行談判,但希拉裏的顧問或希拉裏本人阻止瞭這個決定。相反,比爾·剋林頓被派上瞭場。
  眾所周知,剋林頓圈內人愛瀏覽雜誌與書籍文章,試圖解讀那些未署名的引語是誰說的。例如,傑伊·卡爾森,一位知名剋林頓顧問,被指為是在暢銷書《變局》裏捏造關於2008年希拉裏競選的謠言及對奧巴馬大發雷霆情節的罪魁禍首。前媒體秘書傑剋·西沃特則因在2008年的一本名為《流放中的剋林頓》的書中被公開引用的話語而被關注。結果是,西沃特從此拒絕任何人再引用其話語。
  令這種偏執狂雪上加霜的是,剋林頓的顧問們都精於製造“我們早就知道瞭”的氛圍。非授權剋林頓傳記作傢莎莉·比德爾·史密斯對我講瞭一個與剋林頓得力顧問特裏·麥考利夫(現為弗吉尼亞州長)一起參加晚會的情形。麥考利夫是華盛頓政治舞颱上的常青樹,也是剋林頓的死忠,以精力過剩、說話用短句知名。麥考利夫過來跟史密斯打招呼並順便透露瞭一點消息。
  麥考利夫說:“你要知道他手頭已經有瞭你的書。”
  “他手頭有瞭我的書?”她反問道。
  “是的,總統手上已經有瞭你的書。”


在綫試讀

《希拉裏:為總統而生》精彩試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朋友推薦。。。。。。。。。。。。。。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哦,包裝都挺好

評分

應該不錯的,好像還沒看!

評分

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內容比較翔實,有吸引力!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非常愉快的一次購物體驗!質量好!!非常滿意!值得推薦!

評分

不錯,送貨很快,還沒來得及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