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律和商务文件英汉互译
原价:36元
作者:卢谦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2151196
字数:310000
页码:3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法律语言是一种严格的语言,其翻译难度也非一般专业语言可比。在本《法律和商务文件英汉互译》中,作者卢谦除阐明了英汉互译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外,还举了大量例句,包括我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工程施工合同的条文加以分析、对比。开卷研读,就能直接受益。
内容提要
由卢谦主编的《法律和商务文件英汉互译》系统地阐述了法律与商务文件英汉互译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语言英汉互译的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国际经贸合同的类型、基本格式与内容。并引用我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文本及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工程施工合同的有关条文为例句讨论翻译方法和技巧:商务和公务信函的文体、格式和翻译;FIDIc施工合同第三版译稿的修订与评述以及其与FIDIc施工合同第四版和1999年第一版的比较。结合著者自学外语的体会,侧重从语言学和汉英两语对比角度阐明法律和商务文件英汉互译的有关问题,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法律和商务文件英汉互译》可供法律和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及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和培训的参考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卢谦(1926~),汉族,籍贯山东德县,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会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幼年自学英、俄、德、法、日等语言,1952年提出俄语速成学习法,推广后卓有成效,克服了当时国内学习苏联建设经验遇到的“跨越俄语大山”的难关,并编著了俄语速成读本四册出版。1953年起担任清华及长春第一汽车厂工程的苏联专家翻译。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教师出国考察进修的需要,为清华大学教师开设英语速成班。任清华大学外语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参加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教育中心的创建与出国担任承包人员的培训,讲授工程施工合同等课程,并结合教学翻译了FIDIc施工合同条件第三版,于1985年出版了FIDIC合同条件的第一个汉译版本。本书是他回顾一生自学外语及参加法律和商务文件英汉互译的小结,期望对有志于此者有所裨益。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非常专业和严谨,特别是提到了“GB/T 20801-2006”这个标准号,我立刻联想到这是一套非常权威的行业规范。对于从事压力管道设计、施工或者维护的人来说,这套规范无疑是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我期待着它能清晰、详尽地阐述工业管道的各个环节要求,从材料选择到焊接工艺,再到无损检测的标准,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有据可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毕竟,管道安全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乃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规范的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我非常看重标准中对于不同压力等级、不同介质管道的分类和特殊要求,希望能看到针对高压、高温、易燃易爆介质管道的具体加固和监控措施的细则。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本教科书一样,不仅罗列条文,还能辅以恰当的图示和工程实例来解释复杂概念,那就更完美了。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随便翻阅的书籍,而是需要沉下心来,对照工程实践逐条学习和查阅的“圣经”级别参考资料。
评分我对这套规范的期望更多是建立在它作为行业基石的角色上。一套成功的国家标准,其语言表述必须是精确无误,避免歧义,这样才能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执行口径一致。我希望翻开任何一页,看到的都是逻辑严密、措辞中立的条款,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公差范围的界定,必须要有明确的数值支持。此外,鉴于工业管道涉及的领域极广,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对管道的要求不尽相同,我非常好奇这套“工业管道”的通用规范是如何平衡这些行业特性,或者在哪些方面给出了交叉引用的指导,以确保其适用性和普适性。如果能有一套完善的术语和符号定义章节,作为全书的索引,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部规范,更是一部工业领域的标准语言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还体现在它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支撑作用。仅仅拥有规范本身是不够的,企业需要将这些外部标准有效地转化为内部操作规程(SOP)。我希望这套规范的结构设计能够方便我进行内部宣贯和培训材料的编制。比如,如果它将不同部分的主题划分得井井有条,我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截取相关的章节进行专项培训。对于新入职的工程师,他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建立起对压力管道工程的全局观和规范意识。我特别关注标准中关于文件记录和可追溯性的要求,因为在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操作和检验都必须留下明确的数字足迹。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检查清单模板,那将是为我们企业的质量控制流程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外部背书和参考框架。
评分说实话,当我看到“工业管道(共六部分)”这个描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套标准体系的庞大和完整性。六个部分,这意味着它不可能只停留在基础的安全要求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变更管理和定期检验的章节,因为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老化、腐蚀或者操作不当导致的隐患是最大的威胁。一个优秀的规范应该能指导我们如何建立一个主动的风险预防机制,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事故发生后再去追溯责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检验周期建议,比如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来确定检验频率,而不是一刀切的僵硬规定。此外,对于一些新型材料和连接技术,标准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更新和兼容性说明,这一点也很关键,毕竟工业技术一直在进步,规范也不能固步自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图,让我能迅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具体章节,而非在厚厚的文本中迷失方向,那对日常工作效率的提升将是巨大的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设备打交道的工程师,我对于标准中的“细节魔鬼”之处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压力管道的安装精度,哪怕是毫米级的偏差,在长期运行中都可能被放大为安全隐患。因此,我非常期待这六个部分能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点进行地毯式的覆盖。例如,支架和吊架的设计载荷计算,管道的预应力释放方法,以及如何确保焊接接头的内部清洁度等,这些都是现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果标准中能明确指出在哪些关键节点必须进行第三方见证或专业评估,这将大大提升工程的可靠性。我希望阅读这本书时,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团队对“零缺陷”的执着追求。如果它能包含对常见不合格情况的图片对比分析和纠正措施指南,那就更具备实战价值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让施工队伍无所适从。
评分对我们非常实用
评分对我们非常实用
评分可以
评分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挺不错,对设计帮助特别大,一万个赞
评分我觉得是值得购买的正品书籍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