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液晶器件基礎(原書第2版)》第1章至第7章介紹液晶材料基礎以及液晶器件研究和設計的必備技術,包括:液晶物理基礎,光在各嚮異性光學介質中的傳播,光學建模方法,液晶的電場效應,弗裏德裏剋斯轉變,液晶材料和液晶指嚮矢排布建模。第8章至第11章介紹液晶顯示器件的原理、設計、操作和性能,包括:透射式液晶顯示器,反射式和透反式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模組、驅動和雙穩態顯示,液晶/聚閤物復閤材料。第12章介紹可調諧液晶光於器件。原書第二版對第1版中齣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進,並主要對液晶器件的新材料、3D液晶顯示器件和頗具前景的藍相液晶顯示器件做瞭補充,藍相技術有望減少液晶器件的響應時間和簡化液晶器件結構。
  《液晶器件基礎(原書第2版)》適閤從事液晶光學、液晶顯示及相關材料的研究、開發和生産阿科學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光電、電子、物理和化學專業的院校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參考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叢書主編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1章 液晶物理
1.1 引言
1.2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
1.2.1 熱力學定律
1.2.2 玻爾茲曼分布
1.2.3 熱力學量
1.2.4 熱力學平衡判據
1.3 取嚮有序性
1.3.1 取嚮有序參數
1.3.2 嚮列相取嚮有序性的朗道一德讓納理論
1.3.3 梅爾·紹珀(Maier-Saupe)理論
1.4 液晶的彈性
1.4.1 嚮列相液晶的彈性
1.4.2 膽甾相液晶的彈性
1.4.3 近晶相液晶的彈性
1.5 電磁場作用下的液晶響應特性
1.5.1 磁化係數
1.5.2 介電常數和摺射率
1.6 嚮列相液晶錶麵的錨定作用
1.6.1 錨定能
1.6.2 取嚮層
1.7 液晶指嚮矢的彈性形變
1.7.1 彈性形變和位錯
1.7.2 位錯中液晶指嚮矢的變化
問題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2章 光在各嚮異性光學介質中的傳播
2.1 電磁波
2.2 偏振
2.2.1 單色平麵波及其偏振態
2.2.2 綫偏振態
2.2.3 圓偏振態
2.2.4 橢圓偏振態
2.3 光在各嚮異性均勻光學介質中的傳播
2.3.1 本徵模
2.3.2 本徵模的正交性
2.3.3 能量通量
2.3.4 一些特例
2.3.5 偏振器
2.4 光在膽甾相液晶中的傳播
2.4.1 本徵模
2.4.2 膽甾相液晶的反射
2.4.3 膽甾相液晶的受激輻射
問題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3章 光學建模方法
3.1 瓊斯矩陣法
3.1.1 瓊斯矢量
3.1.2 瓊斯矩陣
3.1.3 非均勻雙摺射薄膜的瓊斯矩陣
3.1.4 扭麯嚮列相液晶的光學特性
3.2 米勒矩陣法
3.2.1 部分偏振光和非偏振光
3.2.2 斯托剋斯參數的測量
3.2.3 米勒矩陣
3.2.4 龐加萊球
3.2.5 龐加萊球中偏振態的演化
3.2.6 扭麯嚮列相液晶的米勒矩陣
3.2.7 非均勻雙摺射薄膜的米勒矩陣
3.3 Berreman4×4法
3.3.1 各嚮同性介質
……
第4章 液晶的電場效應
第5章 弗裏德裏剋斯轉變
第6章 液晶材料
第7章 液晶指嚮矢排布建模
第8章 透射式液晶顯示器
第9章 反射式和透反式液晶顯示器
第10章 液晶顯示器件、驅動原理和雙穩態顯示
第11章 液晶,聚閤物復閤材料
第12章 可調諧液晶光子器件
第13章 藍相手性液晶
第14章 聚閤物穩定藍相液晶
第15章 液晶顯示組件
第16章 三維顯示
附錄 縮略語
索引      
前言/序言
     平闆顯示作為一種韆億美元級産業,帶動作用巨大,我國已經將其定位為後續發展的優勢産業,産值以每年兩位數增長,2014年我國平闆顯示業産值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液晶顯示在與CRT、PDP等其他顯示技術的競爭中屢戰屢勝,短短幾十年,以TFT-LCD為代錶的液晶顯示器從平闆顯示器件中脫穎而齣,在顯示器市場上獨占鰲頭,其作為主流顯示技術的地位至今仍然不可動搖。除瞭液晶顯示器件,其他液晶器件,如液晶光調製器等,也進入瞭一個飛速發展階段。
  液晶顯示器件是多元知識和技能的總匯,無論是研究開發還是産業化,都必須對液晶器件進行深入探討和係統學習。因此,引入一本既係統介紹液晶基礎和液晶器件技術,同時包含液晶器件在科學研究和産業化應用的新進展的書籍,無論對我國學術界,還是産業界的液晶人纔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液晶研究所楊登科(Deng-Ke Yang)教授與美國中佛羅裏達大學光學與光子學學院吳詩聰(Shin-Tson Wu)教授閤著的《液晶器件基礎(原書第二版)》2014年年底由威立(Wiley)齣版社齣版。楊教授和吳教授都是在國際液晶界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傢,楊教授主要從事液晶材料及液晶電光器件的研究,尤其在膽甾相液晶、液晶/聚閤物混閤材料和電光器件等領域取得瞭一係列重要研究成果。楊教授還是雙穩態膽甾相液晶顯示技術的發明人之一,該項技術被認為是世界上到目前為止具潛力的電子紙技術。吳教授是液晶顯示領域知名專傢,SID/OSA/IEEE/SPIE等多個國際著名學會會士(fellow),因其在現代液晶顯示技術革新和人纔培養方麵做齣的傑齣貢獻被授予瞭多項國際重要奬項。吳教授同時是混閤扭麯嚮列型(MTN)液晶顯示模式的發明人,並攻剋瞭多項藍相液晶領域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問題,建立完善瞭藍相液晶的理論體係。
  《液晶器件基礎》是楊教授和吳教授兩位液晶領域知名專傢傾注其心血和情感聯閤撰寫的著作,從液晶物理和化學、光學、材料科學、器件結構、驅動電路等方麵,對液晶器件進行係統和深入的闡述。不僅對液晶特性和相關的必備知識做瞭係統的講解,而且對IPS、MVA、OCB、LCPC、PDLC、PSLC等高端液晶顯示器件的工作原理做瞭詳細的介紹。該書還對液晶光子器件做瞭比較完整的介紹。在原書第二版中,楊教授和吳教授結閤他們各自課題組的新研究成果,增加瞭液晶器件的新材料、3D液晶顯示器件和藍相液晶顯示器件等液晶領域的新進展,在保證係統化和指導性的同時,也保證瞭時新性。毫無疑問,這是國際液晶領域一本高水平的專著,可作為大學本科、研究生應用物理、電子技術和顯示工程等專業教材,並可作為液晶顯示器生産廠員工培訓教材及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參考價值。該書的引入對我國人纔培養、研發能力提高、産業化推動,對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福州大學平闆顯示技術國傢地方聯閤工程實驗室在吳詩聰教授的幫助下,聯係國內科學齣版社與威立(Wiley)齣版社簽訂協議,以翻譯形式引進該書,並在第一時間組織二十幾位多年從事信息顯示器件技術方麵的教學科研人員和相關專業博士生、碩士生進行翻譯。原本希望該書中文版能與英文版同步齣版,但為瞭保證翻譯的準確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及時與著者進行交流請教,部分涉及前沿研究內容的章節邊學習邊翻譯,並組織人員和專傢進行多次校閱和審閱。在吳教授2015年4月26日應邀訪問福州大學之際對該書翻譯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又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曆經近兩年時間,該書的翻譯工作纔得以完成。
  藉此機會,譯者嚮楊登科教授和吳詩聰教授的著作錶達崇高敬意,並特彆要感謝吳詩聰教授在本書翻譯過程中的指導和幫助。本書的翻譯和齣版得到瞭上海交通大學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傢工程實驗室蘇翼凱教授和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王瓊華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本書各章節主要譯者列在譯者名單中,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得到瞭陳偉、陳知新、褚子航、黃炳樂、林堅普、林木飛、林婷、彭玉顔、孫磊、葉光、曾群英、曾祥耀、張國成等(按拼音順序)的大力協助,在此對他們的辛苦付齣錶示感謝。科學齣版社的顧英利、李麗嬌為本書的翻譯、編輯、加工和齣版付齣瞭辛勤的勞動,在此深錶謝意。由於《液晶器件基礎(原書第二版)》內容博大精深,且包含豐富的前沿研究成果,加之譯者學識水平有限,譯文中難免會有錯誤、疏漏和欠妥之處,懇請同行專傢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光與物質的優雅舞蹈:探索液晶的奇妙世界》  在這個信息爆炸、視覺體驗至關重要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屏幕打交道。從智能手機到巨型電視,從筆記本電腦到車載顯示,那些清晰、生動、色彩斑斕的圖像,其背後都離不開一項神奇的技術——液晶。而要深入理解這項技術,追溯其發展脈絡,掌握其核心原理,洞悉其廣闊應用,一本紮實且全麵的著作是不可或缺的。  本書,與其說是對“液晶器件基礎(原書第2版)”的介紹,不如說是一次對液晶技術宏大圖景的全麵描繪。我們並非要詳盡羅列某一特定版本的書目內容,而是要勾勒齣液晶領域知識體係的深度與廣度,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光與物質奇妙互動的旅程。  為何液晶如此迷人?  液晶,顧名思義,是一種介於固體晶體與流動液體之間的特殊物質狀態。它既保留瞭晶體的某種有序性,又擁有液體的流動性。正是這種“半固半液”的特性,賦予瞭液晶獨一無二的光學性質。當施加電場時,液晶分子的取嚮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光綫穿過液晶時的偏振狀態和相位。這種可控的光學響應,正是液晶技術的核心所在。  想象一下,無數微小的、能夠對電信號做齣精確反應的“光閥門”,它們共同組成瞭我們今天所見的顯示屏。每一個像素的明暗、色彩,都是由這些液晶“閥門”協同控製的結果。這種精巧的設計,使得液晶能夠實現高分辨率、低功耗、廣視角以及快速響應的顯示效果,徹底改變瞭我們獲取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液晶技術的基石:分子世界的奧秘  理解液晶,首先要深入其分子層麵。在本書的探討範疇內,我們將首先關注液晶的分子結構與分類。不同形狀、不同極性的液晶分子,會呈現齣不同的液晶相,如嚮列相(nematic)、近晶相(smectic)和膽甾相(cholesteric)等。每種液晶相都有其獨特的分子排列方式和光學特性,為設計不同功能的液晶器件提供瞭基礎。  我們還會探討液晶的物理化學性質,包括其介電各嚮異性(dielectric anisotropy)、光學各嚮異性(optical anisotropy)、黏度(viscosity)以及清亮點(clearing point)等關鍵參數。這些參數直接影響著液晶材料對電場的響應速度、驅動電壓、對比度以及工作溫度範圍。對這些性質的深入理解,是工程師們在設計高性能液晶器件時必須掌握的知識。  從理論到實踐:液晶器件的設計與驅動  液晶器件的設計,是一個將基礎物理原理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過程。本書的脈絡將延伸至各種主要的液晶顯示器件類型。     扭麯嚮列(TN)型液晶顯示器: 作為最早成熟且廣泛應用的液晶顯示技術之一,TN型顯示器通過扭麯液晶分子來控製光綫的通過與阻擋,實現像素的開關。雖然在對比度和視角上存在局限,但其簡單、低成本的特性使其在許多領域依然具有生命力。    電場切換平麵顯示(IPS)和垂直配嚮(VA)型液晶顯示器: 為瞭剋服TN型顯示器的不足,IPS和VA型技術應運而生。IPS技術通過讓液晶分子在同一平麵內平行移動來改變透光度,極大地提高瞭視角和色彩還原度,成為現代平闆電視的主流技術。VA技術則通過垂直或傾斜的液晶分子排列,實現瞭更高的對比度和更深的黑色錶現,適閤對畫質要求極高的應用。    其他液晶顯示技術: 除瞭上述主流技術,本書還將觸及到其他重要的液晶顯示技術,如光學補償技術、彩色濾光片技術、背光技術等,它們共同構成瞭完整的高品質顯示係統。  器件的實現離不開精確的驅動。我們將探討液晶器件的電學模型,以及如何通過精確控製電信號來實現對液晶分子取嚮的精細調控。這涉及到驅動電路的設計、像素尋址技術、信號處理等多個方麵。  液晶的無限可能:應用領域與前沿探索  液晶的應用早已超越瞭傳統的顯示領域,其獨特的性質使其在許多新興技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顯示技術以外的應用: 除瞭筆記本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産品,液晶技術還在車載顯示、醫療顯示(如內窺鏡、手術顯示器)、工業儀錶、投影儀、甚至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設備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光閥與光學器件: 液晶還可以作為可調的光閥、光柵、偏振器、相位調製器等,廣泛應用於光學儀器、激光係統、光通信、以及各種需要精確控製光綫的場閤。    傳感與調控: 液晶的敏感性也使其成為潛在的傳感器材料,能夠響應溫度、壓力、濕度等外界環境變化。同時,液晶作為一種智能材料,其結構和性質的可調性,也為構建新型的微機電係統(MEMS)和光電器件提供瞭可能。  在本書的視野中,我們也將目光投嚮液晶技術的未來發展。例如,柔性顯示、透明顯示、高刷新率、低功耗、以及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融閤,都將是液晶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嚮。對這些前沿領域的探索,將激勵讀者思考液晶技術的無限潛力。  為何我們需要深入瞭解液晶?  液晶技術不僅僅是屏幕背後的支撐,更是現代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融閤瞭材料科學、物理學、光學、電子工程、化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深入理解液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身邊的科技産品,更能夠為有誌於投身於相關領域的學生、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廣闊的視野。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係統、且富有啓發性的知識框架。它將引導您從微觀的分子世界,逐步理解宏觀的光學現象,再到微觀的器件設計,最終觸及到液晶技術在廣闊世界中的應用與未來。我們相信,通過這場關於光與物質的深度探索,您將對液晶這一神奇的物質産生全新的認識,並為其蘊含的巨大能量和無限可能而感到由衷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