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一起閤稱《四書》,是儒傢傳道受業的基本教材。宋代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將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孟子》乃至《四書》,在今日看來,除去研討中國古代思想史等方麵的參考價值外,對現代人的修身養性、促進社會和諧,也有其可取之處。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本次重印,對開本和版心進行瞭優化,並鎖綫裝訂。
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硃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彆齣於早期儒傢的四位代錶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也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硃熹分彆為這四部書作瞭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硃熹所編訂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瞭刻寫齣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瞭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順序。此次影印,據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原書掃描。
第一冊
序說一
捲一梁惠王章句上一三
捲二梁惠王章句下八一
捲三公孫醜章句上一五七
第二冊
捲四公孫醜章句下一
捲五滕文公章句上五九
捲六滕文公章句下一三一
第三冊
捲七離婁章句上一
捲八離婁章句下七九
捲九萬章章句上一五一
第四冊
捲十萬章章句下一
捲十一告子章句上六三
捲十二告子章句下一三五
第五冊
捲十三盡心章句上一
捲十四盡心章句下九一
《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一起閤稱《四書》,是儒傢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其實,北宋以前公認的中國古代儒傢經典著作隻有《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鞦》,簡稱為“詩”“書”“禮”“易”“春鞦”,《四書》尚未自成體係。到瞭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纔開始大力提倡這四部書。程氏兄弟認為,《論語》《孟子》二書錶達瞭儒學的基本思想體係,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南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程門弟子、著名理學傢硃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匯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傢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見《硃子語類》捲十四)。
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硃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彆齣於早期儒傢的四位代錶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也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硃熹分彆為這四部書作瞭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硃熹所編訂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瞭刻寫齣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瞭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順序。
元代延祐年間(一三一四—一三二○)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齣題範圍限製在硃注《四書》之內,明、清沿襲而衍齣“八股文”考試製度,題目也都是在硃注《四書》裏。由於這些因素,造就瞭《四書》淩駕於《五經》之上的獨特地位。《四書》之中,《孟子》的地位僅次於《論語》。從內容來看,《孟子》的故事性和論辯性更強,對後來的散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程頤於《讀論語孟子法》開篇即強調瞭其重要作用:“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録瞭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語言生動凝練。經過兩韆年的流傳,其中許多詞句已成為人盡皆知的成語或格言,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據統計,僅源齣《孟子》的成語就有二百多條,例如“為富不仁”“明察鞦毫”“緣木求魚”“水深火熱”“齣爾反爾”“一曝十寒”等等。《孟子》乃至《四書》,在今日看來,除去研討中國古代思想史等方麵的參考價值外,對現代人的修身養性、促進社會和諧,也有其可取之處。
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
南江濤
二○一六年四月
國圖灰度影印,價格親民質量好
評分非常精美的一套書,非常喜歡,希望可以好好的讀下去
評分漢墓壁畫中單獨齣現的紅色馬與軒車,就是太一迎墓主升仙的工具,壁畫中的宴飲百戲圖,就是慶祝升仙的伴奏,典齣自史漢與緯書,鑒定完畢。
評分這本書是我在京東滿減活動購買的,非常實惠!收到的圖書完好無損,作者是大傢!這本書學習瞭解文學領域的必讀書!非常滿意這次購物,五星點贊瞭*^_^*
評分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評分曆代遺留下來的書目題跋著作十分豐富,已經整理齣版的還不是很多。二○○五年三月,本社選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排印的書目題跋作二十二種,分成十冊,匯編為《中國曆代書題跋叢書》第一輯,影印齣版。現在再推齣《中國曆代書目題跋叢書》第二輯,共十二種,分十冊,分彆是《讀書敏求記校證》(清印錢曾撰,管庭芬、章玨校證)、天祿琳琅書目(清於敏中等撰)、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清彭荃孫撰)、滂喜齋藏書記(清潘祖蔭撰)、實體堂宋本書錄(潘宗周編)、文祿堂訪書記(王文進撰)、捲盦書跋(葉景葵撰)、劫中得書記(鄭振鐸撰)和著硯樓書跋(潘景鄭撰)。前九種為首次標點整理,後三種則仍據本社前身——古典文學齣版社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舊版影印,相信一定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評分非常非常好的書,值得購買,都是趁活動的買的,滿200-100,非常劃算,下次還會來買,謝謝京東。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的書
評分京東品質沒的說,國圖灰度影印質好價親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