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的拇指:那些有趣的生命現象和生物進化的故事

熊貓的拇指:那些有趣的生命現象和生物進化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斯蒂芬·傑·古爾德 著,田洺 譯
圖書標籤:
  • 進化論
  • 生物學
  • 自然選擇
  • 適應性
  • 生命科學
  • 動物行為
  • 科學普及
  • 奇妙生物
  • 進化故事
  • 熊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南齣版社
ISBN:97875443649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475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大自然也偷懶,基因不一定自私

  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變化並不是自然界普遍的鐵律,把“進化”說成趨勢是人類中心主義演繹齣來的神話。對於某種科學理論的過多主觀臆測,實際上會阻礙我們對真知的瞭解,進化論比你預想的要有趣得多。

內容簡介

  從渺小的生命中更能窺見大自然的全貌

  《熊貓的拇指》是古爾德的又一部精彩之作,由31篇短小精練的科學隨筆組成,包括進化理論、二疊紀滅絕、幼態持續、異速生長、發育的遺傳調控、科學史等廣泛話題。億萬年的地球巨變,毫微間的存亡一瞬,都因古爾德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驚嘆之餘,不妨用一句法國名言安慰自己:變化的東西越多,就有越多的東西保持不變。

作者簡介

  斯蒂芬·傑·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進化論者、古生物學傢、科學史學傢和科學散文作傢。他和埃爾德裏奇(Niles Eldredge)在1972年共同提齣間斷平衡學說,對達爾文學說進行瞭修正。在他的著作《個體發生和種係發生》(1977)、《人智的錯誤量度》(1981)、《時間之箭、時間之環》(1987)和《奇妙的生命》(1989)等書中,他論述瞭進化生物學、智力測驗、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等學科發展史中各種爭論的來龍去脈及其意義。從1974年起,古爾德定期為《自然史》雜誌撰稿,這些稿件已經收集成幾個集子,包括《自達爾文以來》(1977)、《熊貓的拇指》(1980)、《母雞的牙齒和馬的腳趾》(1983)等。他的科學文章文風典雅,通俗易懂。

精彩書評

  古爾德通過熊貓的拇指展示瞭進化的奇跡:一個微小的生物體利用地球的磁場尋找食物和安居之所。這個不可思議的生物形狀並不是一個……這是科普作品。

  古爾德是一位嚴肅而纔華橫溢的博物學傢,擅長講述觀念的來由以及科學發現的文化背景……《熊貓的拇指》生動有趣,令人興奮。

  ——紐約城市大學教授H.J.蓋革

目錄

目錄


譯者序 有趣的生物故事

自序 奇妙而不可預測的生命 / 5

第一部分

完美與不完美:有關熊貓拇指的三部麯

1 熊貓的拇指

2 無使用意義的曆史標記

3 雙重麻煩

第二部分

關於達爾文

4 自然選擇與人類的腦:達爾文與華萊士

5 達爾文的中間道路

6 未生先死,或一種蟎蟲的西麵頌

7 拉馬剋的影子

8 相互關心的群體與自私的基因

第三部分

人類的進化

9 從生物學的角度嚮米老鼠緻敬

10 闢爾唐人迴顧

11 我們進化中最偉大的一步

12 在生命中間

第四部分

人類差異的科學與政治學

13 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

14 女人的腦

15 唐式綜閤徵

16 維多利亞時代麵紗下的瑕疵

第五部分

變化的節奏

17 進化變化的幕式性

18 有希望畸形的歸來

19 關於貧瘠地的著名爭論

20 簾蛤是簾蛤

第六部分

早期生命

21 初始

22 老瘋子倫道夫?柯剋帕特裏剋

23 深海蟲與始動物

24 我們的祖先是一個海綿細胞嗎

第七部分

它們曾被衊視和拋棄

25 恐龍愚蠢嗎

26 泄露內情的如願骨

27 自然中奇特的伴侶

28 為有袋類申辯

第八部分

大小與時間

29 我們的命數已定

30 自然的吸引:細菌、鳥和蜂

31 時間的漫長

參考文獻 / 288

前言/序言

unll
探索生命的奇妙旅程:從微觀奧秘到宏觀演進 這本名為《熊貓的拇指》的書,並非僅僅停留在對一隻憨態可掬的動物的簡單描繪,而是一次橫跨生命史的宏大探索。它邀請您深入生命的肌理,觸摸進化的脈搏,理解那些塑造瞭地球生命的多姿多彩的奇跡。我們將從最微小的細胞世界齣發,一層層剝開生命的奧秘,最終站上時間的製高點,迴溯那波瀾壯闊的演化長河。 微觀世界的奇跡:生命基石的探索 本書將帶您走進細胞這個看不見的宇宙。我們首先會揭示構成一切生命的細胞是如何運作的。這不僅僅是關於細胞膜、細胞核這些抽象名詞的堆砌,而是關於生命最基本活動的生動展現。您將瞭解到,我們賴以生存的能量是如何在細胞內部被高效地轉化和利用的,就像一個設計精巧的微型工廠,每時每刻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我們會深入探究DNA——生命的藍圖,瞭解它如何儲存著億萬年的遺傳信息,以及這些信息是如何被精確地復製和傳遞,確保生命的延續。從簡單的細菌到復雜的哺乳動物,DNA都是那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生命綫。 此外,本書還將關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它們卻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目光投嚮土壤中的微生物,它們是分解者,是養分循環的工程師,沒有它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肥沃土地和勃勃生機。您會驚嘆於那些無處不在的細菌和古菌,它們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能力,挑戰著我們對生命極限的認知。我們也會探討病毒,這個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奇特存在,理解它們如何通過寄生復製來延續自身,以及它們與宿主之間的微妙博弈,這場博弈在漫長的演化中塑造瞭無數物種的命運。 形形色色的生存策略:生命的智慧與適應 生命在地球上蓬勃發展,離不開其韆姿百態的生存策略。本書將為您展現各種生物為瞭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所演化齣的令人贊嘆的智慧和適應性。 您將瞭解到,僞裝不僅僅是一種躲避捕食者的手段,更是一種精妙的生存藝術。我們會深入剖析那些能夠完美融入環境的生物,它們如何利用色彩、圖案甚至形態來欺騙敵人或獵物。從變色龍的瞬息萬變,到枯葉蝶的以假亂真,再到深海魚類的發光僞裝,每一個例子都充滿瞭自然的巧思。 聲音在生命世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探索生物是如何利用聲音來交流、求偶、警戒,甚至捕獵的。您會聽到鯨魚悠揚的歌聲穿越深海,昆蟲振翅的鳴叫聲充斥著夏夜,而蝙蝠的超聲波則在黑暗中繪製齣世界的輪廓。這些聲音不僅僅是簡單的信號,更是承載著豐富信息的生命語言。 遷徙,是無數生物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將帶您追隨候鳥跨越大陸的漫漫徵途,探尋它們為何能夠精確地導航,穿越韆山萬水,隻為尋找適宜的繁殖地或越鼕地。我們還將關注那些在陸地上、海洋中,甚至地下進行大規模遷徙的生物,理解它們遷徙的驅動力以及它們所麵臨的挑戰。 繁殖,是生命延續的根本。我們將審視生物界中那些令人驚嘆的繁殖策略,從無性繁殖的效率到有性繁殖的復雜。您將瞭解到,有些生物為瞭繁衍後代,能夠付齣巨大的代價,甚至犧牲生命。而有些生物則演化齣瞭奇特的繁殖方式,例如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甚至是寄生繁殖,這些都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生命多樣性的理解。 演化的長河:塑造萬物的力量 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驅動生命不斷演化的強大力量。我們將擺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簡單論調,深入探討演化的復雜機製。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無疑是演化的基石,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案例來解讀這一理論。從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雀鳥喙形演變,到工業革命時期樺尺蛾的顔色變化,您將直觀地看到環境壓力如何塑造物種的命運。但演化並非隻有選擇,突變——基因的隨機變異,是演化中最原始的原材料,它為自然選擇提供瞭多樣化的選擇基礎。我們會解釋突變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對物種演化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 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關鍵。本書將詳述地理障礙如何將同一物種分隔開來,導緻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中獨立演化,最終形成新的物種。我們會聚焦於那些因為大陸漂移、山脈隆起或河流改道而産生的生物多樣性“熱點”,理解隔離如何催生齣獨特的生命形式。 共演化,是生命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的過程。我們將探究捕食者與獵物之間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被子植物與傳粉者之間精妙的閤作關係,以及寄生生物與宿主之間的生存博弈。這些共演化關係,往往能産生令人驚嘆的生物適應性,也構成瞭生態係統中復雜而動態的聯係。 本書還將觸及演化的一些“意外”和“捷徑”。我們會討論趨同演化,即在相似的環境壓力下,不同起源的生物演化齣相似的形態或功能,例如鳥類、蝙蝠和翼龍都演化齣瞭翅膀,盡管它們的翅膀結構和起源截然不同。我們也會探討“廢棄”的演化痕跡,如鯨魚的後肢殘餘,它們是物種演化曆史的活化石,證明著生命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的。 生命的起源與未來:未解之謎的追尋 生命並非一蹴而就,它的起源是一個古老而迷人的謎團。本書將帶領您迴顧關於生命起源的科學假說,從原始地球的化學演化,到第一個自我復製分子的誕生。我們會探討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極端環境,如深海熱泉或早期海洋,以及它們在生命起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當我們審視生命的過去,也必然會思考它的未來。我們將討論當今地球上麵臨的重大挑戰,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如何威脅著生命的延續,並呼籲我們以更深遠的視角來理解生命與環境的關係。 最後,我們將展望生命可能的發展方嚮。從地球生命的演化,到對宇宙其他生命形式存在的猜想,生命的故事遠未結束。它是一個充滿驚喜、不斷演變、永無止境的宏大敘事。 《熊貓的拇指》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生命世界的大門,讓您以全新的視角去認識我們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它將激發您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培養您對生命的熱愛,並引導您思考生命本身的意義。這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思想旅行,一次對生命奇跡的深情緻敬。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抓人瞭!那隻憨態可掬的熊貓,配上那個略帶神秘感的“拇指”標題,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勾瞭起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科普讀物,但翻開第一頁我就知道自己想多瞭。作者的文筆非常靈動,就像是在聽一位知識淵博的朋友娓娓道來那些關於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奇聞異事。特彆是關於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如何一步步進化齣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形態的描述,簡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詩電影在腦海中上演。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所使用的那些生動的比喻,它們不再是教科書上乾巴巴的公式和定義,而是變成瞭可以觸摸、可以想象的畫麵。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生命這個宏大的議題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加敬畏的認識,它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學事實,而是一連串充滿偶然與必然交織的精彩故事。這本書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走進生物學的深邃殿堂,感受到自然選擇的鬼斧神工。

評分

我是在一個連續加班後的深夜,偶然在書店角落裏發現瞭這本書,隨手翻瞭幾頁便被其中對“奇特適應性”的探討深深吸引住瞭。作者對於那些在極端環境中生存下來的物種的描繪,簡直令人嘆為觀止。比如,書中提到某種生活在深海熱泉口的微生物,它們完全不依賴陽光,而是依靠化學能生存,這種生命形式的韌性和多樣性,徹底顛覆瞭我對“活著”的傳統定義。讀到此處,我甚至忍不住停下來,上網去搜索瞭相關的圖片和紀錄片,那種求知欲是被徹底激發齣來的。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它總是在你快要覺得知識點有些密集的時候,突然插入一個讓你拍案叫絕的案例研究,有效地緩解瞭閱讀疲勞。它不隻是在羅列事實,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如果生命可以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存活,那麼宇宙中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著我們無法想象的生命形態?這種由內而外散發的、對生命廣闊邊界的好奇心,是這本書最寶貴的收獲。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總能將宏大的尺度拉迴到微觀的細節上,讓人在驚嘆於整個地球生命演化的波瀾壯闊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每一個生命體自身的精妙構造。特彆是關於基因和遺傳變異的部分,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來解釋“隨機突變”如何成為進化的驅動力。我以前總覺得基因就像是寫死的程序代碼,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那其實是一本充滿著錯彆字和臨時注釋的、正在不斷被重寫的手稿,正是這些“錯誤”,纔催生瞭生物界無窮無盡的美麗。這本書的插圖和圖錶處理得也非常到位,它們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配圖,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視覺輔助工具,恰到好處地填補瞭文字描述可能留下的空白。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自己身體裏的每一個細胞和每一個遺傳標記,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跨越億萬年的傢族旅行,對自身存在有瞭更深的連接感。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生物進化史一直抱有敬畏但又有點畏懼的讀者,總覺得那些年代跨度太大的內容難以把握。然而,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和主題選擇非常巧妙,它沒有采取嚴格的時間綫敘事,而是圍繞一個個有趣的核心主題來展開討論,這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流暢和個性化。比如,它花瞭不少篇幅來討論那些“進化上的死鬍同”——那些曾經輝煌一時,最終卻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變化而消失的物種。這種對比性的敘事手法,反而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適者生存”背後的殘酷與必然。作者的語言風格在這裏顯得尤為剋製而富有哲思,它沒有過度渲染悲劇色彩,而是冷靜地分析瞭環境變化與物種命運之間的復雜互動關係。讀完這部分,我不僅學到瞭知識,更獲得瞭一種麵對變化時應有的理性態度:生存,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不斷的自我革新。

評分

坦白講,我買這本書最初是想找點輕鬆的睡前讀物,沒想到它竟然具備瞭如此強的思辨性。它不僅僅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在不斷地拋齣“為什麼會這樣”的終極追問。其中探討到關於復雜器官(比如眼睛、翅膀)的趨同演化現象時,作者提齣瞭幾種截然不同的解釋模型,並且沒有給齣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權衡各種證據的強度。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拿起筆,在書頁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疑問和推測,這已經遠遠超齣瞭被動接收信息的閱讀體驗,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跨越時空的學術對話。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教給我的不是特定的生物知識點,而是一套觀察和解讀自然規律的思維框架,這是任何一本純粹的知識羅列型書籍都無法比擬的寶貴財富。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書,值得購買,用來學習,放著看

評分

買來給女兒寒假閱讀的,送貨很及時

評分

京東送就是快!還沒有看呢

評分

早就被推薦,心水很久的書

評分

朋友推薦的一本書,性價比高

評分

還不錯 收藏用的 活動湊起一套書真心不容易啊 到處缺貨!

評分

得過大奬

評分

孩他爸看的,興趣比較雜,還沒看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