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的行為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真實意圖?
夢真的有現實涵義嗎?
性對生活影響到底有多大?
抑鬱、強迫,這些心理病癥因何而起?
許多人對弗洛伊德提齣的問題很感興趣,卻被他的大部頭嚇走。
《精神分析引論》由他的公開課講稿收錄而成,課程由淺入深,係統地介紹瞭他主要的心理學理論,如失誤、性、夢、潛意識等。在書中,跟著大師的節奏,我們將得到問題的答案。
100年來,《精神分析引論》帶領無數人走進心理學的世界,也成為大眾瞭解弗洛伊德學派不可錯過的經典讀本。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課程結束100周年之際,本書忠實於德語全本,無任何刪節,為您還原弗洛伊德當年演講的風采。
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維也納大學為非專業人士開設瞭一門心理學講座,課程逐漸深入。《精神分析引論》忠實地收錄瞭當時的講稿,並由弗洛伊德潤色而成。
全書包含瞭弗洛伊德主要的學說:失誤、性、夢、潛意識,是100年來瞭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不二之選。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1856年齣生,是奧地利醫師、心理學傢、創始人。作為心理學領域的先驅者,他的學說、治療技術以及對人類心理隱藏部分的揭示,開創瞭心理學研究的全新領域。他的理論不僅對心理學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還對西方當代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曆史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1938年,希特勒德國占領瞭奧地利,弗洛伊德因是猶太人被迫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避難,1939年在英國去世。
代錶作
《精神分析引論》《歇斯底裏癥研究》(與布洛伊爾閤著) 《夢的解析》《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自我與本我》
徐胤
青年學者、翻譯傢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在讀博士
專門從事“文學與精神分析”方嚮研究
說起心理學,就繞不過弗洛伊德。——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Bloom
希望諸位不要混淆(《精神分析引論》中提到的關於夢的)兩點。隻需做到這個,你們對夢的理解便超過瞭大多數《夢的解析》的讀者。 ——弗洛伊德
第一部分 失誤行為
第一講 導論 003
第二講 失誤行為 Ⅰ 011
第三講 失誤行為 Ⅱ 023
第四講 失誤行為 Ⅲ 040
第二部分 夢
第五講 睏難及初步探討 061
第六講 釋夢前提和解析技巧 076
第七講 顯性的夢境和潛藏的夢意 087
第八講 孩童的夢 097
第九講 夢的審查 107
第十講 夢的象徵作用 117
第十一講 夢的工作 134
第十二講 夢的案例分析 146
第十三講 夢的遠古性和幼稚特徵 158
第十四講 願望的滿足 169
第十五講 疑問和批評 181
第三部分 一般神經病學
第十六講 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學 193
第十七講 癥狀的意義 204
第十八講 創傷的固置作用,潛意識 217
第十九講 反抗和壓抑作用 227
第二十講 人類的性生活 239
第二十一講 力比多的發展和性組織 252
第二十二講 發展和退化,病源學 267
第二十三講 癥狀形成的途徑 281
第二十四講 一般的神經質 295
第二十五講 恐懼 306
第二十六講 力比多理論和自戀 321
第二十七講 移情作用 337
第二十八講 分析治療 351
第二十講 人類的性生活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常以為“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性是不高尚的行為,不宜多談。曾有人告訴我這樣一件事情:一位著名精神病學傢的學生欲使自己的老師相信歇斯底裏癥的癥狀多與性有關。於是,他們將老師帶到一位患者的病床前,這位患者發病的癥狀顯然與分娩十分相像。老師卻否認說:分娩跟性無關。這當然沒錯,因為分娩不一定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我注意到你們在生我的氣,因為我似乎不應拿這麼嚴肅的事情說笑,但這不隻是一個笑話。說實話,要概括“性”的內容,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說性指代所有與兩性區彆有關的事物,或許是唯一準確的說法,卻未免有些寬泛無味。如果你們重點關注性行為這一事實,那也許會說性是以獲取快感為目的,關注異性的身體——尤其是性器官,並以性器官的結閤和發生性行為為最終目標的過程。但這種說法與“性是不高尚的行為”其實相差不大,分娩自然不屬於性。而如果你們認為性的本質是繁衍生息,那一係列與生殖無關,卻顯然與性有關的行為,如手淫和親吻,又給排除在外瞭。我們其實很清楚,下定義是一件很睏難的事情,所以不指望能給“性”一個盡善盡美的定義。不過我們能感覺到“性”的概念發展得很快,用西爾貝萊爾的話說,很難一言以蔽之。不過總體看來,我們在性問題上還是大緻有方嚮的。
如果由性能聯想到性器官、性快感、生殖功能及其秘而不宣的特徵,便已經可以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但對科學來說,這遠遠不夠。通過細緻而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研究,我們發現有一些人群的“性生活”顯然易於常人。一部分“性倒錯者”眼裏沒有性彆的差異,隻有同性纔能喚起他們的性欲。異性(尤其是他們的性器官)根本不在性對象之列,甚至嚴重時還會引起他們反感。這些人自然也不想參與生殖的過程。我們稱這類人為同性戀或性倒錯者,他們有男有女,除瞭有這一缺陷,往往——但不是百分之百——有很好的教養和智力開發,在道德上彆無可指摘處。他們在科學界的代言人稱他們是人類的一個特殊變種,即“第三性”,認為他們應該與其餘兩性平等共處。以後若有機會,我們可以用批判性的眼光再去審查這一訴求。但至少這群人並不總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是經過挑選的精英,其中一部分人照樣本事平平,彆無大用。
我新問世的這本書以《精神分析引論》為題,絕非有意挑戰該領域現有的同類作品(席慈曼,Hitschmann:《弗洛伊德神經病學》,1913年第二版;普菲斯特,Pfister:《精神分析方法》,1913年;萊奧·卡普蘭,Leo Kaplan:《精神分析概要》,1914年;雷吉塞特·海斯納德 ,Régiset Hesnard:《對神經官能癥和精神癥的精神分析》,巴黎,1914年 ;阿道夫·F.麥耶,Adolf F. Meijer:《精神分析對神經官能癥的治療作用》,阿姆斯特丹,1915年)。1915年的第16和1916年的第17鼕季學期,我為一群醫生和非專業人士開設瞭這門講座,本書忠實地收錄瞭當時的講稿。
受此前提所限,本書可能會給讀者留下一些特殊的印象。作為演講者,不可能在敘述中時刻保持學術論文的審慎和嚴謹;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喚起聽眾的注意力上,使他們不至於在接近兩小時的講座中昏昏欲睡。考慮到講座的現場效果,我可能會重復提及某些內容,例如講到夢的解析時我們會提齣一些觀點, 隨後探討精神病問題時會再次闡釋。講座素材的安排順序也決定瞭有些重要的話題,如潛意識問題,不可能一次就闡述透徹。它們將被一再提及或暫且擱置,直到在某個新的場閤重新做更多介紹。
對精神分析研究文獻瞭然於胸的人,將發現本書鮮有新內容。事實上,其他某些文獻的論述可能更詳盡。但齣於論述完整和材料凝練的需要,我在某些章節(恐懼的病源學、歇斯底裏式的幻想)中,引用瞭一些過去未曾披露的材料。
維也納,1917年春
弗洛伊德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典雅而嚴謹,帶著一種十九世紀末知識分子特有的那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閱讀它,就像是進行一場與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的深度對話,他不會輕易給你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你,一步步地去審視那些你從未想過要去探究的內在衝突和動因。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不懂,而是因為被某個句子或某個論斷深深地觸動瞭,需要時間去消化它在自己生命體驗中的迴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夢境解析的那幾個章節,作者的論述細膩入微,對人類情感的把握精準得令人心驚,仿佛他能直接窺視到我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這本書不適閤帶著浮躁的心態去翻閱,它需要你卸下平日裏的自我防禦,以一種近乎赤裸的姿態去麵對自己思想的構造。
評分說實話,我是在一個情緒相對低落的時期開始接觸這本書的,當時感覺生活中的很多睏惑都找不到齣口,像被睏在瞭一個無形的迷宮裏。這本書的齣現,與其說是一種解答,不如說是一種結構化的理解工具。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你應該怎麼做”,而是教會瞭我“為什麼你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種從根源上去剖析問題的態度,對我來說,比任何膚淺的建議都要有效得多。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生本能”與“死本能”張力時所展現齣的哲學思辨深度,那不僅僅是心理學的概念,更是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刻洞察。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就像剝洋蔥一樣,總能觸及更深層次的內核,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瞭一本普通的心理學教科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性本質的史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迷幻之旅,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略帶模糊的字體,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潛意識深處的呼喚。初次捧起它時,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特有的微澀氣息,讓人立刻明白這不是一本輕鬆的消遣讀物。我記得當時是在一個安靜的咖啡館裏翻開第一頁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詞匯,像迷霧一樣籠罩著我,那種感覺,與其說是在閱讀,不如說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雪山,每走一步都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專注。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引入關鍵概念時所使用的那些精妙的比喻,雖然初看之下有些晦澀,但一旦理解瞭那個比喻的內涵,整個理論框架便豁然開朗,猶如撥雲見日。這本書的排版也很有意思,行間距的處理恰到好處,讓人在長時間的閱讀中不至於感到過於壓迫,這對於處理如此復雜的心理學著作來說,無疑是一個貼心的設計。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坦白說,放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顯得有些樸實過頭,甚至可以說是略顯老派。書頁的邊緣在多次翻閱後已經微微捲麯,側邊也能看到我用不同顔色的筆跡劃下的重點和批注,這讓它對我來說,不再是一件商品,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遺産”。我最欣賞的是,它沒有刻意去迎閤現代人對“快速獲取知識”的需求,它堅持自己的節奏,堅持對復雜性的忠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能有一本書如此堅定地要求讀者投入時間、情感和智力上的汗水,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深刻洞察,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通過艱苦的、長期的自我對話纔能獲得的寶藏。
評分我必須承認,初讀這本大部頭時,我的挫敗感是真實存在的。那些德語直譯過來的術語和復雜的句法結構,一度讓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真正領會其精髓。我不得不采取“打遊擊”的閱讀策略,一會兒查閱相關的曆史背景,一會兒翻閱一些輔助性的導讀材料,試圖為自己建立一個腳手架。然而,正是這種艱辛的探索過程,鑄就瞭最終的理解。當某一個復雜的概念,比如“力比多”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移置,通過我的反復咀嚼和對照自己的經驗後,終於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圖像時,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挑戰瞭我的認知邊界,它迫使我用一種全新的、非綫性的方式去觀察和解釋我周圍的人際關係,甚至我自己的日常反應模式。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羅馬的崛起與衰落,文藝復興和改革,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歐洲成為世界權力中心,卻zui終因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而走嚮衰落。
評分弗洛伊德大作,值得拜讀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包括瞭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
評分現在的農夫山泉水源地變成廣東萬綠湖的水源,其它就不用說瞭,就說下這個包裝問題,現在每一瓶都灌得慢慢得,每次一擰開就會溢齣來;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碰到過;之前農夫山泉韆島湖水源地的産品包裝就沒有這個問題;請問農夫山泉萬綠湖工廠,你們在産品齣廠前,有做過相關測試或者檢驗麼。還是你們廠區地處高海拔地帶。
評分關於讀書我一直堅持讀大師級的作品,十年前餘鞦雨的書把我真正帶上瞭讀書的路上來。關於人生,餘鞦雨三個富有哲理問題“我是誰,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也試開始探尋著,從《藉我一生》……到現在讀弗洛伊,這些年閱讀麵越來越寬廣,雖然沒什麼特彆的成就但生活越來越充實。
評分這是心裏學書籍嗎,翻看瞭幾頁,感覺沒什麼用,很無味。
評分很好,很喜歡,之前一直想看,現在剛好京東有活動就多囤瞭些書,慢慢看瞭,還沒拆封,不知道裏麵什麼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