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从整合设计的角度讨论建筑与结构的专业融合问题。《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强调从传统设计思维向整合设计的思维转换,在建筑的语境下,挖掘和拓展结构承载以外的属性,使结构以及结构技术既是单纯的建筑的骨架支撑,同时又转换为建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主要内容:建立了建筑与结构整合设计的思维逻辑,详细论述了结构与建筑的整合设计的原则、层次及技术操作路径;对结构子系统的自性整合的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面向结构一空间一界面一体化的整合设计目标,讨论了结构与建筑的功能整合,从空间整合与界面整合的角度,研究了结构属性拓展以及对建筑系统的贡献;四是在实现自性整合与功能整合的前提下,研究了结构与建筑的完形整合设计方法和策略。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可供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高等院校建筑学和结构工程专业师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戴航,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重塑与建筑造型设计研究(建筑学);结构性能与结构非线性分柝等(结构工程)。曾作为合作研究者及访问学者在美国及香港进行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专题合作研究;曾获东南大学亿利达优秀青年教师奖和东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国家863重大研究项目,香港Croucher Foundation资助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科研课题,以及江苏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四本;研究成果曾获英国工程师协会(ICE)Telford Premium年度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南京科学技术进步奖。已培养博士和硕士四十余名。
张冰,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土木方建筑工作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创。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建筑与结构整合设计方法。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建筑设计研究及实践曾获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晋级,2014WAAC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入围,以及Wienerberger Brick Award2016提名。
内页插图
目录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本书研究背景
1.1.1 西方建筑发展中的结构思维和脉动
1.1.2 国内建筑界的结构思考
1.2 问题的浮现
1.3 整合思维的介入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5 本书的脉络和逻辑框架
第二章 整合设计的思维逻辑与技术平台
2.1 整合思维逻辑
2.2 系统论与整合
2.3 工业设计的整合操作
2.3.1 工业设计整合思维
2.3.2 桌椅设计的结构与造型
2.3.3 飞机结构设计中的整合策略和工具
2.4 整合的概念提取(自性整合、功能整合、完形整合)
2.5 建筑的整合设计:思维、平台和操作
2.5.1 整合设计思维
2.5.2 技术平台与BIM
2.5.3 操作路径
2.6 小结
第三章 建筑与结构整合设计要点、操作及表现
3.1 整合设计思维中的建筑与结构
3.2 建筑与结构的整合要素
3.3 整合中的结构设计要点
3.3.1 构形
3.3.2 效能
3.3.3 清晰
3.4 整合设计的操作路径
3.4.1 空间诱导:建筑空间要素上结构的契合
3.4.2 力诱导:建筑通过力的要素建立秩序和形象
3.4.3 几何诱导:建筑和结构在共同的几何规则上的投射
3.5 整合下的结构表现:消隐与凸显
3.6 障碍和突破
3.7 小结
第四章 构件操作:结构自性整合设计
4.1 结构自性整合要素解析
4.2 结构自性要素整合
4.2.1 ∑(力+材料)(结构仿生;逆吊法轴力找形;极小曲面找形)
4.2.2 ∑(力+几何)(整体形效构形;力多边形的向量构形)
4.2.3 乏(力+几何+材料)(内力拟形;材料建造)
4.3 基于拓扑优化的结构自性整合
4.4 自性整合中的构件及组合
4.5 小结
第五章 空间与界面:建筑与结构功能整合设计
5.1 功能整合的演进
5.1.1 整合一分离一再整合
5.1.2 由厚重到轻薄
5.2 空间的整合:结构的存在
5.2.1 整合中的空间与结构
5.2.2 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的柱网操作
5.2.3 高级几何构形操作
5.3 界面的整合:结构的感知
5.3.1 结构·界面与感知
5.3.2 感知强化:材料极少
5.3.3 感知强化:几何抽象
5.3.4 感知强化:传力转换
5.4 从空间到界面:结构的渗透
5.5 小结
第六章 走向一体化:建筑与结构完形整合与涌现
6.1 完形整合:操作和控制要素→涌现
6.2 涌现/凸显
6.2.1 整合中的跨越结构与涌现
6.2.2 整合中的竖向结构及涌现
6.3 工程的实践与操作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全文总结
7.2 几点补充说明
7.3 展望与不足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人类建筑历史发展的轴线上,从经验时代的一体化营造到科学时代的专业分工协作有清晰的脉络,一体化营造曾创造出建筑的经典,专业协作也在现代愈来愈复杂的建筑系统中体现意义。注意到当今建筑设计中,一方面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另一方面结构却越来越被重视,结构的地位和角色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结构从单纯的支撑体系拓展成建筑组织中主要的构成之一,从无声无息或若隐若现的幕后又重新走到了前台。
需要指出的是,强化合适的结构选型和当今建筑设计中的对结构重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限定了结构的体系构成能力,固化了结构的从属和单一的支撑功能,而后者注重结构的潜能和开放性,钟情于与建筑属性相交叉的结构创新和重构塑形能力。结构选型的概念是与建筑关联的结构的单向思维,是结构问题,不是建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
结构表现是建筑师在建筑创作和设计中对建筑结构关注的具体体现,建筑师在视觉上挖掘结构的价值,通过强化结构的某些特征而凸显建筑的特质。建筑师对结构表现的思考和关注是对结构本能以外属性的认同,对激发结构的潜能和价值有非常大的意义,对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也是莫大的激励。但结构表现就方法和思维而言,和结构语境下的结构选型并没有质的区别,大多数结构表现都是通过部分结构构件形态在建筑表皮和空间中的选择性呈现而达成的,结构表现虽然触动了结构的某些要素,但依然是结构向建筑的单向渗透。结构表现只是思考当今建筑设计中建筑与结构关系的起点。
无论是“艺术+技术(A+T)”还是“结构成就建筑之美”的有关学术研讨,根本问题在于结构与建筑的割裂,“叠加”或“成就”一词暗示了地位,再次强化了结构的从属性。因此所有问题的展开无一例外地会变成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结构与建筑如何进行良性专业配合和协作问题。
Archi-neering是-个新造词汇,把建筑与结构工程并置到一起,旨在讨论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的融合问题。虽然Archi-neering关注建筑学与结构专业的交叉点,可是回归到现状,依然是所谓的结构师关注建筑(结构成就建筑之美),或所谓的建筑师重视结构(结构表现),这显然不是Archi-neering的要义,如果Archi-neering的核心架构和支撑是建筑与结构的交汇点,问题是这些交汇在哪里?又如何让交汇发生?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 [Structure,Space and Interface Integrated Design and Express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 [Structure,Space and Interface Integrated Design and Expressio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 [Structure,Space and Interface Integrated Design and Express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结构·空间·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 [Structure,Space and Interface Integrated Design and Expressio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