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譯自德文第八版
· 全書無刪節
· 譯文忠實性與可讀性冠於諸版
· 將冗雜原注綴於章末,閱讀流暢
· 在必要處添加譯者注,掃清理解障礙
進口紙張,輕而不透,且易於攤展
通過對夢的剖析,提齣“潛意識”與“俄狄浦斯情結”等重要概念,標誌著精神分析體係的正式建立。深刻影響瞭人類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與《天體運行論》《物種起源》並稱思想史上三大裏程碑。無法迴避的基石巨著。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1856.5—1939.9)
奧地利心理學傢,“精神分析之父”,提齣瞭“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響不限於心理學史,且遍及哲學、美學、文學和流行文化等領域。
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等。
譯者簡介
方厚升,德語文學博士,任教於廈門大學外文學院,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皆有涉獵。
序言
第一章 有關夢的問題的科學文獻
Ⅰ 夢與清醒生活的關係
Ⅱ 夢的材料:夢中記憶
Ⅲ 夢的刺激和夢的來源
Ⅳ 為何醒來後會忘記夢
Ⅴ 夢的心理特徵
Ⅵ 夢中的道德感
Ⅶ 夢的理論和夢的功能
Ⅷ 夢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第二章 夢的解析方法:對一例夢的分析
第三章 夢是願望的達成
第四章 夢的僞裝
第五章 夢的材料和夢的來源
Ⅰ 夢中的近期及一般性材料
Ⅱ 作為夢之來源的童年期材料
Ⅲ 夢的軀體刺激來源
IV 典型的夢
第六章 夢的工作
Ⅰ 夢的濃縮工作
Ⅱ 夢的移置工作
Ⅲ 夢的錶現手段
Ⅳ 錶現力的考慮
Ⅴ 夢的象徵錶現:其他典型的夢
Ⅵ 一些例證:夢中的計算和言談
Ⅶ 荒唐的夢:夢中的理智活動
Ⅷ 夢中的情感
IX 夢的潤飾工作
第七章 做夢過程的心理學
Ⅰ 夢的遺忘
Ⅱ 迴歸現象
Ⅲ 願望的達成
Ⅳ 夢的驚醒、夢的功能、焦慮的夢
Ⅴ 原初過程和繼發過程:壓抑作用
Ⅵ 潛意識和意識:現實
Nonvixit(未曾活到)
夜裏,我去瞭布呂剋的實驗室,聽到輕輕的敲門聲後,我打開門,看到門口站著(已去世的)弗萊捨教授,他和一些人一起走進來,說瞭幾句話後,他就在自己的桌邊坐下瞭。接下來是第二個夢:我的朋友弗利斯在七月份悄悄來到瞭維也納,我在街上碰到他在和我(已去世)的朋友P聊天,然後,我就和他們一起去瞭某個地方。當時,他們兩個好像麵對麵坐在一張小桌旁,我坐在桌子狹長一側的前部。弗利斯談起瞭他的妹妹,說3刻鍾後她已死瞭,接著還說瞭一句類似“這是極限”的話。由於P並不明白他的意思,弗利斯就轉過身來,問我究竟嚮這位P朋友講過多少關於他的事情。我被某些奇特的情緒攫住瞭,想告訴弗利斯,P根本不可能知道什麼,因為他已不在人世瞭,可是我實際說齣來的卻是“Nonvixit”,而且我自己也察覺到錯誤瞭。於是,我就狠狠地盯著P看,在我犀利的目光之下,他麵色變得蒼白起來,身形也開始模糊瞭,眼睛變成瞭病態的藍色,最後就消失不見瞭。我感到非常高興,現在纔明白過來,原來恩斯特·弗萊捨也是個鬼影,一個遊魂而已。於是我就覺得,現實可能就是這樣的:隻有在人們喜歡的情況下,這樣的人纔可能存在,同樣,他也可以因其他人的願望而消失。
長著鳥嘴的人
我本人有幾十年沒做過真正的焦慮夢瞭。我記得自己七八歲時做過這樣一個夢,大約三十年後纔對它做瞭分析。這個夢很生動:我看到瞭親愛的母親,她入睡的錶情極為安詳,兩三個長著鳥嘴的人將她抬進房間,放在床上。我又哭又喊地醒過來,把正在睡覺的父母吵醒瞭。這些衣著怪異、身材奇高、長著鳥嘴(Vogelschnabel)的形象取自《菲利普遜聖經》中的插圖,我想它們肯定是古埃及墳墓上雕刻的鷹頭神祇。不過,這個分析還讓我想起瞭一個壞孩子,他是門房的兒子,經常和我們其他孩子一起在房前的草地上玩耍。需要補充的是,他的名字就叫菲利普。我記得就是從他那裏頭迴聽到這種用來描繪交尾(v?geln)的粗話--有教養的人都隻用拉丁文的“性交”(coitus)一詞代替,不過夢中選擇鷹頭,便已清楚地指嚮瞭那個髒詞--當時,透過一位閱曆豐富的老師的錶情,我肯定已猜到瞭該詞所包含的性意味。母親在夢中的錶情其實抄襲瞭祖父的神態,在他去世前的幾天,我看到他就是這樣在昏迷之中鼾聲連連。因此,必然要將夢中的潤飾解釋為母親快要死瞭,而夢中齣現的墳墓浮雕正好可以配閤。我在焦慮中醒來,情緒一時無法平息,把父母也給吵醒瞭。我記得當自己又看到母親的麵孔時,一下子就安靜下來瞭,好像我需要的就是這個安慰:原來母親並沒有死。不過,夢的這種潤飾性解釋之所以會發生,肯定是受到瞭已經産生的焦慮情緒的影響。我並不是因為夢到瞭母親生命垂危纔感到焦慮,而是在前意識的潤飾過程中對夢做瞭這樣的解釋,因為我已經處於焦慮情緒的控製之下瞭。不過,如果考慮到抑製作用的因素,這種焦慮可以追溯到一種雖然模糊但卻明顯具有性意味的欲望,而它已在夢的視覺內容中得到瞭很好的錶達。
序言
本書旨在探討夢的闡釋問題,我認為,這其實並沒有超齣神經病理學關心的範圍,因為,如果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夢在一係列精神異常現象中居於首位,這一係列現象的其他成員,如癔癥性恐怖癥、強迫癥、妄想癥,囿於實踐原因,僅限醫生去麵對。我們將會看到,夢雖不具有類似的實踐意義,然而作為一種範例,它的理論價值卻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解釋夢中形象是如何産生的,要想瞭解癔癥性恐怖癥、強迫癥、妄想癥的發病機理,並對治療施加影響,那將是徒勞的。
不過,這種聯係雖然說明瞭本書主題的重要性,卻也導緻瞭本書的一些缺陷。在本書中,人們會發現有不少討論中斷的地方,原因就在於,探討夢的形成,會涉及一些更復雜的精神病理學問題,從而在兩者之間産生許多交會的地方。可是,這些神經病理學問題並不方便在本書中展開探討,隻能留待日後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又有進一步材料時,另行討論。
我的釋夢工作所用材料的特點,也給本書的齣版帶來瞭睏難。從我書中的內容就可以看齣來:為什麼文獻中記載的夢或那些不知從何處收集來的夢,對我的釋夢工作來說全不可用。我隻能在兩者間做選擇--要麼是自己的夢,要麼是在我這裏接受精神分析治療的患者的夢。其中,後一類材料無法采用,因為這一類夢摻雜瞭神經癥的特點,從而變得復雜瞭,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可是,如果用我自己的夢,就必然要讓自己精神生活中的私密信息更多地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下,這或許會超齣我的承受能力,超齣任何一個科學研究者而非詩人的必要工作範圍。這一點讓我感到難為情,可又無法避免,因此我還是做瞭讓步,否則就隻能放棄為我的心理學研究結果提供佐證材料瞭。當然,用省略和代替的形式來避免自己最機密的隱私泄露齣去,這種誘惑我也沒能抵抗得住,可是,這樣的情況齣現得太多,就會嚴重削弱我所用材料的價值。我隻能希望,本書的讀者能理解我的睏境,從而寬容我。此外,無論是誰,如果覺得書中講到的夢在某種程度上也涉及瞭他本人,希望他至少不要剝奪他人在夢中的思想自由。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我嘗試性地讀瞭幾章節後,立刻感覺到瞭一種思維上的衝擊。它不像我過去讀過的那些“速成”讀物,直接給齣一堆象徵意義的清單,告訴你“看到蛇就是性欲,看到水就是情感”這類過於簡單粗暴的解讀。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極其細緻地探討瞭夢境産生的機製,以及夢的“工作方式”——比如凝縮、移置這些概念,聽起來有些晦澀,但一旦理解瞭它們在夢境構建中的作用,你纔能真正明白為什麼你的夢境會是那個扭麯又怪誕的樣子。我尤其欣賞作者對“願望的達成”這一核心概念的堅持。它提醒我們,夢境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心靈在努力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種未竟心願或未被承認的衝突。這種視角極其富有洞察力,它將夢從一個隨機的神經活動産物,提升到瞭一個具有高度象徵意義和個人化敘事的高度。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認知上的“考古發掘”,把那些被壓抑在潛意識泥土下的碎片,小心翼翼地重新組閤起來,試圖還原齣那個更完整的自我畫像。讀完後,我開始對自己的日常夢境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好奇心。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坦白說,並非全然的輕鬆愉快。它需要讀者投入相當的精力和專注力去跟上作者的論證步伐。特彆是那些涉及到文化、神話原型和早期臨床案例分析的部分,內容密度非常高。我經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迴放剛剛讀到的概念,努力將理論框架與我自己的經驗進行對接和印證。我發現,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夢境細節,在作者的理論體係下,竟然都能找到其存在的邏輯和功能。這就像是拼圖遊戲,當你掌握瞭遊戲規則,那些雜亂無章的碎片就有瞭歸位之處。我特彆欣賞它沒有采取一種居高臨下的“權威”口吻,而是以一種近乎科學傢的嚴謹和對人類心智的深切關懷來撰寫。這種平衡感非常難得——既保持瞭學術的深度,又沒有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它鼓勵讀者成為自己心靈的觀察者和研究者,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既定的解釋。這種賦權感,纔是閱讀一本經典著作所能帶來的最大收獲。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一定是“蛻變”。這不是一本讀完後就能立刻“解決問題”的書,它更像是一個漫長的、需要耐心的、與自己的內心進行深度協商的過程。我發現自己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乃至對他人的言行舉止,都開始多瞭一層“潛意識過濾鏡”去觀察。比如,原本隻是隨口一句的抱怨,現在我可能會反思,這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這種對日常細微之處的敏感度提高,是這本書帶給我最持久的影響。它對夢境的係統性梳理和對象徵語言的深入剖析,為我建立瞭一套內在的參照坐標係。它沒有提供輕鬆的捷徑,而是提供瞭一條充滿挑戰但極其豐厚的探索之路。對於任何一位希望深入理解人類心智運作機製,特彆是那些渴望與自己潛意識進行更有效、更有建設性對話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就像是一張詳盡的、關於我們自身心靈地圖的早期測繪圖。
評分我過去閱讀過一些流傳較廣的“入門”版本,它們往往為瞭追求易讀性而犧牲瞭原著的深度和復雜性,結果就是給讀者一種“我似乎明白瞭,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明白”的虛浮感。拿到這個“直譯無刪節版”後,我立刻感受到瞭那種原汁原味的力量。它保留瞭大量的原始語境和一些在後續修訂中可能被弱化的早期理論探索。這對於想真正理解該領域發展脈絡的人來說,是無價之寶。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在提齣某個論斷時的時代背景和學術環境,這讓閱讀體驗更加立體。我發現,許多我曾認為是“常識”的解夢理論,在這本書裏有著非常精妙和謹慎的鋪墊,而不是草率地拋齣結論。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潛意識”這個概念的理解深度。這本書更像是提供瞭一套嚴密的邏輯工具箱,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答案庫。它教會的不是“這個夢是什麼意思”,而是“你應該如何係統地去探究你的夢境對你意味著什麼”。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裏的時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那種帶著曆史沉澱感的封麵設計給吸引住瞭。我是一個對心理學領域,尤其是潛意識探索非常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市麵上關於“解夢”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讀進去、並且感受到那種學術嚴謹性的卻寥寥無幾。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沒有太多花哨修飾的直譯版本名稱,反而透著一股子“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自信。我翻開目錄的時候,那種感覺就更強烈瞭——它不是那種為瞭迎閤大眾市場而簡化的讀物,而是真正力求呈現原著的精髓與脈絡。初讀時,我發現作者在構建理論體係上的那種步步為營,絕非那種隨意的臆測,而是建立在一套相當紮實的觀察和分類係統之上的。這讓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教人如何“翻譯”自己夢境的指南,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自我對話邀請。那種感覺就像是,你終於拿到瞭一把鑰匙,可以開啓一扇一直緊閉的、通往自身內心深處房間的大門。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也相當考究,長時間閱讀下來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這種需要深度專注的文本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它讓人願意沉下心來,去細細品味那些復雜的概念和層層遞進的論證過程,而不是浮光掠影地瀏覽。
評分受讀者歡迎的100首海子詩歌中經典性、代錶性的詩歌。
評分塑封無汙損~~軟皮平裝,618活動時買的,三摺還是很良心的。就是這五百多頁~~~
評分紙質很好,很精美。滿減活動非常劃算,已經在京東買瞭好幾批書瞭。
評分幫同事買的,京東方便快捷並且正版保證,好評
評分世界讀書日時,在京東買瞭大量的書,由於太實惠,導緻有的書都賣不齣,不是無貨就是下架瞭。東西都挺好,就不一一評價瞭。
評分趁著活動買的床頭書,拿來治愈我失眠頑疾,其實未必都讀的進去,也不願思考太深,更不一定能理解記住。有時隻是喜歡書的質感,摸起來讓人安心。
評分受讀者歡迎的100首海子詩歌中經典性、代錶性的詩歌。
評分評論說是經典,買來看看,對心理學挺感興趣的,有好書歡迎推薦啊
評分厚厚的一本,紙張有點透,讀書讓人無知,越來越自覺無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