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连贯动作高清图静态分解
多重视角全方位立体精解
二维码扫描视频动态演示
局部特写图点名吉顺那点
正误对比清晰点拨关键点
三维立体分区图展示重点
1070幅超精细专业剪发标准流程操作示范
147幅三维立体分区图详细辅助分区说明
112分钟同步真人演示视频实景再现剪发步骤
内容简介
一名合格的发型师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发式造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艺,也要利用新潮 的烫发技巧打造出层次丰富、线条完美、质感与动感兼备的发式造型。
本书通过对毛发结构、烫发基本原理、烫发过程的学习,使读者掌握烫发药剂的选定和热烫、蠕 变烫发、空气烫、“双重作用”烫发的技术。并在层次发型和渐变发型基础上,打造出低层次、高层次、 短层次、前长后短、前短后长的“J”形卷发型和“W”形波浪卷发型。同时,本书对实例的解读,使发 型师不仅能了解发卷的特点、水洗的技巧,还可以从这些知识中理解烫发的形成原理,选择出适合的 烫发工具。
同时,本书配有二维码视频,扫码即可观看视频,零距离学习烫发的关键技术。 本书适合形象设计专业师生、发型师、培训学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威娜公司1880年成立于德国,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威娜公司始终是世界美发护发行业的先进水平的代表,同时也引领着国际美发时尚的 潮流,是专业、品位、时尚的代名 词。每年,威娜公司都会组织超过 10万次的培训、研讨会等活动,通 过遍布全球的100家设施先进的国际培训中心,使全球超过150万的美发师受益。
目录
第1章 烫发的化学知识(上)
1.1 头发的构造 9
1.2 烫发的基本原理 11
1.3 烫发的过程和毛发结构 12
第2章 烫发的化学知识(下)
2.1 烫发剂和烫发原料的种类 21
2.2 药剂的选定 24
2.3 热烫的过程和原理 28
2.4 蠕变烫发技术和空气烫 29
2.5“双重作用”烫发 31
第3章 低层次“J”形卷发型
3.1 分区 34
3.2 后脑区下方中央卷发束1 35
3.3 后脑区正中央卷发束2 38
3.4 后脑区下方左右侧卷发束3 ~ 6 39
3.5 后脑区上方卷发束7~9 40
3.6侧发区上段和下段卷发束10~13 41
3.7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43
3.8 水洗 44
3.9 低层次“J”形卷的完成效果 45
第4章 低层次“W”形波浪卷发型
4.1 分区 52
4.2 后脑区中央卷发束1 ~ 5 53
4.3 后脑区左右部分卷发束6 ~ 13 58
4.4侧区卷发束14~17 60
4.5后脑区左右卷发束18~19 61
4.6侧面左右卷发束20~21 62
4.7 卷头顶区发束 22 ~ 25 63
4.8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65
4.9 水洗 66
4.10 低层次“W”形波浪卷发型的完成效果 67
第5章 高层次“J”形卷发型
5.1 后脑区下方卷发束1 72
5.2 后脑区中央卷发束2 ~ 3 74
5.3 后脑区左右部分卷发束4 ~ 9 75
5.4 侧发区卷发束10~13 77
5.5 顶发区和刘海区卷发束14 ~16
5.6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82
5.7 水洗 83
5.8 高层次“J”形卷的完成效果 84
第6章 高层次“W”形波浪卷发型
6.1 后脑区下方卷发束1 ~ 3 88
6.2 后脑区正中间卷发束4 ~ 8 92
6.3 侧发区卷发束9 ~ 12 96
6.4顶区的表面卷发束13~18 98
6.5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00
6.6 水洗 101
6.7 高层次“W”形波浪卷的完成效果 102
第7章 短层次“J”形卷发型
7.1 头部纵向中心区域卷发束1 ~ 8 116
7.2 侧发区上方卷发束9 ~ 11 122
7.3 侧发区和后脑区侧面卷剩余发束 12~14 124
7.4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25
7.5水洗 126
7.6 短层次“J”形卷的完成效果 127
第8章 短层次“W”形波浪卷发型
8.1 后脑区卷发束1 ~ 9 133
8.2 头顶区卷发束10~14 136
8.3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38
8.4 水洗 139
8.5 短层次“W”形波浪卷的完成效果 140
第 9 章 前短后长渐变 “J”形卷发型
9.1 后脑区卷发束1 ~ 10 147
9.2侧发区和后脑区卷发束11~16 151
9.3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53
9.4 水洗 154
9.5 前短后长渐变“J”形卷的完成效果 155
第 10 章 前短后长渐变“W”形波浪卷发型
10.1 后脑区下方卷发束1~4 162
10.2 后脑区正中间和侧发区卷发束5 ~11 164
10.3 头顶区卷发束12~19 167
10.4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70
10.5 水洗 171
10.6前短后长渐变“W”形波浪卷的完成效果 172
第11章 前长后短渐变“J”形卷发型
11.1 后脑区卷发束1~10 180
11.2 侧发区卷发束11 ~14 184
11.3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85
11.4 水洗 186
11.5 前长后短渐变“J”形卷的完成效果 187
第 12 章 前长后短渐变“W”形波浪卷发型
12.1 后脑区和侧发区卷发束1~10 192
12.2 头顶区卷发束11~19 195
12.3 卷完卷发棒的状态 198
12.4 水洗 199
12.5 前长后短渐变“W”形波浪卷的完成效果 200
前言/序言
《发型设计与造型艺术:从基础到创新的全面指南》图书简介 本书导读: 在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中,发型作为个体形象表达的核心元素,其设计与造型艺术的精进是专业发型师永恒的追求。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聚焦于单一技术(如烫发)的教科书,而是一部立足于系统性理论构建、深入剖析美学原理、并全面覆盖发型设计流程与创新实践的综合性工具书。我们致力于为有志于在美发行业深耕的专业人士、进阶学员以及寻求突破的资深造型师,提供一套坚实、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框架。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严谨与实用并重,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旨在构建一个从宏观审美到微观操作的完整知识体系。 --- 第一部分:美发造型的理论基石与美学构建 (Foundational Theory and Aesthetic Construction) 本部分是理解所有发型技术的基础,强调“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我们摒弃了纯粹的操作流程堆砌,转而深入探讨支撑美发艺术的核心理论。 1. 头部与面部结构解析(Craniofacial Anatomy for Stylists): 详细剖析人类头骨、五官比例(如“三庭五眼”在发型设计中的应用与调整)、颈部与肩部的关系。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发型的轮廓、层次和长度来修饰和平衡不同脸型(心形、方形、圆形、长形等)的视觉效果,确保设计的第一步是基于科学的比例分析而非盲目的跟风。 2. 色彩心理学与发色设计(Color Psychology and Formulation): 深入探讨色彩理论在发型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涵盖色轮、色相、明度、彩度的基础知识,更侧重于色彩心理学——不同颜色带给观者的情感联想与文化内涵。内容包括如何根据客户的肤色冷暖调性(冷暖调、自然调)精准调配染膏,以及探讨前沿的“光影染”、“空灵染”等概念对发型立体感的塑造作用。 3. 纹理与动感的美学表达(Texture and Movement Aesthetics): 发型的灵魂在于其纹理和动态。本章详细区分了粗硬发、细软发、自然卷等不同发质的物理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剪裁和造型手法(如拉扯、梳理、加热)来控制和增强发型的自然纹理。引入“视觉重量”的概念,解释如何利用不同密度的发束来引导视线,创造出轻盈感或厚重感。 --- 第二部分:精修剪裁的几何学与空间艺术 (Geometric Precision in Cutting) 剪裁是塑造发型骨架的关键。本书的剪裁章节,着重于几何学原理在发型构建中的精确应用,超越基础的“角度与层次”。 1. 基础几何体在发型中的转化: 系统讲解方形、圆形、三角形(楔形)等基础几何形状如何转化为脸部周围的发型轮廓。通过高清图解,展示如何利用基准线、引导线和升降角的细微变化,实现从经典鲍勃(Bob)到现代层次剪裁的无缝过渡。 2. 层次的维度控制与功能划分: 深入解析外轮廓层次(Exterior Layering)与内在层次(Interior Layering)的功能差异。探讨重量转移技术(Weight Distribution),如何通过点剪、滑剪、点切等精细手法,在不破坏整体长度的情况下,创造出可控的发束弹性和支撑力,使发型在自然风干后依然保持造型感。 3. 针对不同发质的剪裁策略: 专设章节讨论如何处理亚洲人常见的扁塌发质、以及欧美系卷曲发质。例如,如何通过“空心剪裁”减轻厚重感,或如何利用“反向分层”为细软发提供向上支撑力。 --- 第三部分:造型赋能与形态固化技术 (Styling Empowerment and Form Setting Techniques) 此部分聚焦于如何将“设计图”转化为“现实形态”,涵盖所有辅助造型工具和产品的科学应用。 1. 热工具的温度管理与损伤控制: 详尽分析不同加热工具(直板夹、卷发棒、热风吹风机)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重点阐述“热塑曲线”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根据发丝角质层受热的临界点,设定最适宜的温度,从而在达到造型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头发健康。 2. 吹风塑形的科学流程: 系统化“吹风”动作的分解,从基础的根部抬高、中段定型到尾部内扣外翻的完整流程。引入“定向气流控制法”,确保风向与发丝生长方向的协调一致,实现发型的自然蓬松度与持久性。 3. 造型产品的功能矩阵与选择: 并非简单罗列产品,而是建立产品功能矩阵。区分定型喷雾、造型膏、发蜡、纤维的发力点和作用范围。指导造型师如何根据“目标纹理”(如湿润感、哑光感、光泽感)和“目标强度”,进行产品的复合叠加与精准定位。 --- 第四部分:高级发型构造与适应性设计 (Advanced Construction and Adaptive Styling) 本部分是本书的亮点,旨在提升造型师应对复杂需求和高难度发型的能力。 1. 现代编发与结构美学: 超越基础的三股辫,深入解析法式、荷兰式、鱼骨、瀑布式等复杂编发的底层逻辑。重点讲解如何将编发作为结构支撑,而非单纯的装饰,用于提升盘发或半盘发的支撑力与持久性。 2. 假发与发片的使用艺术(Integration of Extensions): 详细介绍各种接发技术(粘合、辫接、打蜡、卡片式)的优缺点、操作流程及售后维护。强调“无痕融合”的原则,即如何通过巧妙的裁剪和分区,使增发部分的重量与自然发融为一体,达到视觉上的自然增长。 3. 庆典发型与特定场合造型(Bridal and Occasion Styling): 针对新娘、走秀模特等特定需求,构建“抗汗性”、“抗重力性”和“多场景适应性”的造型方案。解析如何根据光线、服装、妆容进行“三位一体”的造型协调。 --- 第五部分:造型项目的管理与客户沟通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lient Communication) 成功的造型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服务与沟通的体现。 1. 客户需求深度挖掘技术: 提供一套结构化的“风格访谈问卷”模板,帮助造型师从客户的职业、生活习惯、衣着风格中,提取出其潜意识中对发型的期待。教授如何区分客户的“想要”和“适合”。 2.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针对烫发、染发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如颜色偏差、过度受损、卷度不足),提供快速诊断与补救方案。例如,如何通过局部冷烫、精准补色或使用特定护理产品进行即时干预。 3. 个人品牌建设与作品集打造: 指导造型师如何系统化地记录、拍摄自己的作品,从灯光选择、背景布置到后期修图的专业标准,帮助造型师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形象。 结语: 本书旨在成为造型师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尺子”和“棱镜”——前者保证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与结构性;后者则帮助造型师看到并创造出光影、动感与美学的无限可能。我们相信,真正的发型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