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量子理论诞生以来,量子意象和语言就像一连串无穷无尽的光子一样轰击着我们,诸如多重宇宙、量子跃迁、平行宇宙、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猫这样的说法不停地出现在漫画、电影、咖啡杯、T恤衫、小说以及哲学中,不断得到重新解释。量子理论描述的是一个科学家想象之中的怪诞世界还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在这本书中,哲学家克里斯和物理学家戈德哈伯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形象化的语言,追溯了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量子领域和传统领域的不同之处,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奇异之处及其对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许你没有必要深入学习量子理论,但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点不同。
量子这个想法于 20 世纪早期诞生在物理学的一个偏远角落里,它说能量是一份一份具有有限大小的而不是无限可分的。这在大众的想象中植入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量子意象和语言现在就像一连串无穷无尽的光子一样轰击着我们。诸如平行宇宙、量子跃迁、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猫这样的说法不断出现在漫画、电影、小说、哲学、艺术以及日常生活中,被每一代新的艺术家和作家重新解释。
量子跃迁是大还是小?不确定性原理有多不确定?这种量子词汇的密集轰击是做作古怪的,抑或是我们思考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在这本开创性的图书中,哲学家罗伯特·P. 克里斯和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沙夫·戈德哈伯把量子从科学理论到公众理解的艰难之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追溯了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量子领域和传统领域的不同之处,探讨了量子在每件事物中的表现形式,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奇异之处及其对科学和当代世界的影响。科学和人文领域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罗伯特·P. 克里斯(Robert P. Crease):美国石溪大学哲学系教授 ;《物理观察》期刊的联席主编,并为《物理世界》杂志撰写每月专栏《临界点》;英国物理学会(位于伦敦)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他撰写、合著、翻译、编辑过 10 多本图书,包括《权衡中的世界 :对绝对测量系统的历史性追寻》《伟大的方程 :科学中的突破,从毕达哥拉斯到海森堡》《棱镜和摆 :科学中 10 个精彩的实验》。他的文章和评论刊登于《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科学》《新科学家》《美国科学家》以及其他学术和大众出版物。在纪念哲学家和趣味数学家马丁·加德纳的聚会中,他喜欢和儿子扮演“矩阵博士”。
阿尔弗雷德·沙夫·戈德哈伯(Alfred Scharff Goldhaber):美国石溪大学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是他们家三代物理学家中的第二代。他与母亲合写了也许是物理学史上的首篇母子合著论文,内容有关原子核的振动 ;他与百岁高龄的父亲在《今日物理》上合写了一篇关于中微子性质的文章。戈德哈伯研究磁单极子、基本粒子、原子核、凝聚态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写过很多物理学专题研究综述文章。除了和罗伯特·P. 克里斯合写了《量子时刻 :奇妙的不确定性》之外,他还开设了一门面向本科生的课程“量子力学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他的大众讲座包括《安培、法拉第与基础物理学的方式方法》和《激进的爱因斯坦与保守的爱因斯坦》。
引 言 / 1
第1章 牛顿时刻 / 9
插节 大设计 / 28
第2章 一个像素化的世界 / 34
插节 普朗克引入量子 / 49
第3章 量子跃迁 / 57
插节 玻尔用量子跃迁让原子运转起来 / 71
第4章 随机性/ 74
插节 爱因斯坦演示上帝怎样掷骰子/ 88
第5章 全同性的问题:还没有掉的量子鞋 / 91
插节 泡利与不相容原理,玻色与玻色子 / 107
第6章 鲨鱼和老虎:矛盾体 / 116
插节 薛定谔的地图与海森堡的地图 / 139
第7章 不确定性 / 146
插节 不确定性原理 / 174
第8章 实在性破碎了:立体主义和互补性 / 177
插节 互补性、客观性以及双缝实验? /? 196
第9章 不行 / 201
插节 约翰·贝尔和他的定理 / 220
第10章 薛定谔猫 / 227
插节 边界战争 / 247
第11章 兔子洞:对平行世界的渴望 / 252
插节 多重宇宙 / 273
第12章 拯救物理 / 276
结语 现在时刻 / 296
注 释 / 305
参考文献 / 318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毕竟“量子”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高冷的气质。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其出色,它像一个技艺高超的调酒师,将那些需要深厚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理论,用恰到好处的类比和生活化的例子混合在一起。我记得其中关于“叠加态”的例子,它没有直接跳到薛定谔的猫,而是从一个非常日常的决策困境切入,让我瞬间就抓住了那种“既是A又是B”的悖论感。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牺牲科学的准确性,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个对高等数学完全不熟悉的普通读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整本书读下来,我的感受是思想的酣畅淋漓,仿佛解开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谜题,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后续知识的渴求,而非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逻辑链条紧密得像是手工编织的艺术品,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处理观察者效应时所流露出的那种近乎文学性的反思。它没有止步于描述“观察导致坍缩”这一物理事实,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现象对我们认知主体地位的冲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似乎在引导我们思考:当我们试图去定义世界时,世界是否也在反过来定义我们?书中引用了一些哲学家的观点,来佐证量子力学的某些推论,这种跨学科的对话,让整本书的厚度陡然增加,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初探洞穴的探险家,每翻过一页,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更深的层次结构。对于那些寻求深层次精神触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远超一本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真实性”和“感知边界”的沉思录。它的力量在于,它让你在理解了物理规则之后,开始怀疑你日常生活中所依赖的“常识”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流,它成功地在保持信息密度的同时,避免了读者的疲劳感。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阅读心理学,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极富启发性的设想,让你在略感吃力时得到及时的“精神补给”。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量子纠缠”的章节,它没有用过于技术性的术语去解释,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假设,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连接性”。这种描述带来了一种近乎宿命论的浪漫,仿佛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无形丝线牵引的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像坐着一艘平稳的船,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既能感受到浪花的冲击,又不会被风浪打翻。对于任何对宇宙终极奥秘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永恒敬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想回去重温一遍的冲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罕见的。它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坚韧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很多涉及前沿理论的部分,作者处理得非常坦诚,他毫不避讳地指出目前科学界存在的争议和未解之谜,而不是试图用过于简化的定论来糊弄读者。这种学术上的诚实,反而更让人信服。书中对于那些历史上的伟大物理学家的争论过程的描绘,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叙事——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天才之间的火花碰撞,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寻。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黄金时代的实验室和咖啡馆中,亲眼见证了那些划时代思想的诞生。这种代入感极强,它让冰冷的物理定律拥有了温度和人性,使人对科学史本身也产生了强烈的敬意。这种详实而又充满戏剧张力的描述,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思维的探险,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编织成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复杂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舞蹈般的优雅。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的束缚感,反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带着你穿梭于微观世界的迷宫。书中对于概率云的描述,不是冷冰冰的数学公式,而是像在描绘一团流动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彩色烟雾,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种“此处无定所”的宇宙之美。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哲学的思辨性完美地融合,每读完一章,我都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轻轻地撼动了一下,旧有的认知边界被拓宽了,那种清新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实在太过瘾了。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世界本质,却又惧怕纯粹硬核物理的人准备的一剂良药,它让你在惊叹于自然规律的精妙时,也能感受到人类心智探索未知的勇气与浪漫。
评分物流特快。书本装帧精美。
评分还行。。。。。。。
评分帮朋友买的,应该很不错,书籍一直在京东购买。
评分不错,科普读物
评分东西还不错?
评分烧脑之神作,没事看看,了解一下大趋势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内容很好,第一次在京东上买书,应该是正版吧,质量挺好的。
评分ok
评分京东自营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