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2012年出版《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之“续编”,收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作者所见有铭青铜器约1511件,其中未发表的公私藏品(主要是私家藏品)742件,占到全部内容的一半,现分成四册出版。本书收录的青铜器铭文来源于考古报告、图录、期刊、书报以及作者鉴定文物时所见到的私家收藏器物,其中许多资料对古文字学和相关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第一卷
前言
凡例
01.鼎(0001-0231)
02.鬲(0232-0262)
03.甗(0263-0285)
04.簋(0286-0379)
第二卷
04.簋(0380-0462)
05.盨(0463-0475)
06.簠(0476-0519)
07.敦、盞(0520-0526)
08.豆、鋪(0527-0532)
09.盂(0533-0536)
10.盆(0537-0539)
11.匕(0540-0542)
12.爵(0543-0668)
13.角(0669)
14.觚(0670-0709)
15.觶(0710-0737)
第三卷
16.饮壺(0738-0739)
17.斝(0740-0749)
18.尊(0750-0792)
19.壺、鍾(0793-0838)
20.卣(0839-0883)
21.方彝(0884-0889)
22.觥(0890-0893)
23.罍(0894-0897)
24.瓿(0898-0899)
25.?(0900)
26.缶(0901-0911)
27.斗(0912-0914)
28.盤(0915-0952)
29.盉(0953-0981)
30.匜(0982-0997)
31.鑑、鎬(0998-1000)
32.鐘(1001-1039)
33.鎛(1040-1045)
34.鐃(1046)
35.鐸(1047-1048)
第四卷
36.戈、戟(1049-1266)
37.矛(1267-1289)
38.劍、鈹(1290-1352)
39.鉞(1353-1355)
40.刀、削(1356)
41.矢鏃(1357-1358)
42.雜兵(1359-1364)
43.工具(1365-1367)
44.度量衡(1368-1370)
45.車馬器(1371-1374)
46.符節(1375-1377)
47.其他(1378-1390)
48.金銀器(1391-1395)
49.玉石器(1396-1506)
50.雜器(1507-1509)
引用書刊目録及簡稱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做到了“集大成”——将过去零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有力的整合与补充。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礼乐制度和文字发展最直接的物证。这套书在解读铭文时,不仅考虑了字形、词义的变化,还将其置于当时的政治和祭祀语境中进行考察,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法非常深刻。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那些记载的战争、祭祀、赏赐和盟约,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它不仅是考古学家的案头必备,对于历史学、文献学乃至宗教学的研究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的内容密度非常高,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让人不得不慢下来,仔细品味,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细节。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坚实的视觉和文本基础,让我们能够跳出现有的理论框架,去重新审视商周社会的精神世界。我尤其欣赏它在图像学部分的处理方式,很多纹饰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符号对应,而是结合了当时社会结构和巫术信仰的复杂图景。比如,对某些特定神兽形象的描绘,这本书通过比对不同地域的相似器物,揭示了早期中华文明在不同区域中心发展出的精神共性与差异。这对于理解早期中国的“多元一体”格局非常有启发性。每一次翻阅,都会带来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研究资料,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古代文明史,让人对中华文明的源头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敬畏。
评分我之前在做相关课题研究的时候,经常苦于资料分散,很多重要的铭文拓片和器物照片需要跨好几个数据库和图录才能找到,效率极低。这套续编的出现,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它的编排逻辑似乎是按照器物类别和年代序列来组织的,这使得在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研究时变得异常便捷。最关键的是,它收录了大量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界最新的考证成果,这对于紧跟学术前沿的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其中一些对特定铭文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甚至修正了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观点,这本身就体现了这套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前瞻性。可以说,它是当前相关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参考书,极大地推动了对商周文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艺术史感兴趣的爱好者,我最欣赏这套书的地方在于它对图像的细致梳理。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等,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它们承载着当时社会复杂的信仰和等级观念。这本书在处理这些图像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宗教哲学。比如,对某些特定主题纹饰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别都有详尽的对比分析,这对于理解区域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提供的那种“全景式”的观察,让你能够从宏观的风格流变到微观的刻画技巧,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每一次看到那些精美的细节图,都会被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所折服,这本书无疑是打开理解那个时代审美体系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真是没得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看着就让人觉得用心。我一直在找一套能够系统梳理商周青铜器铭文和图像的资料集,市面上很多要么是侧重于铭文的释读,要么是侧重于纹饰的图像学研究,很难找到一个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著作。这套书的排版清晰,图版和文字的对应关系也很明确,尤其是那些拓片和高清晰度的器物照片,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每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特定纹饰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或者铭文中出现的特定词汇与器物造型之间的关联。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资料的汇集,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