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南宋理學大傢硃熹解讀《詩經》之作,宋代詩經學之集大成,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和思想研究不可不讀之名作。
★存世二部元代刻本之一,承襲宋刻遺風,為版本研究及校勘提供極大的參考價值。
★原版影印,工藝精湛,宣紙綫裝、磁青封麵、純棉函套,收藏的上乘之選。
《詩集傳》,為硃熹解詩之作,釋義簡潔,明白易曉,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常多新解。硃熹以後,說《詩》者多以《詩集傳》為宗,元明以後科舉取士也以《詩集傳》為準,對後世影響深遠。
此本為元刻本,十捲,有彆於八捲通行本和二十捲宋刻本。框高二十·八厘米,寬十三·二厘米。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邊。此書曾經汪士鍾及其族人汪振勛遞藏,後為袁剋文珍藏,又輾轉為周叔弢購得。周叔弢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將其捐贈中國國傢圖書館。
硃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彆稱紫陽,晚年號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生於南國劍州尤溪(今屬福建),晚年徙居考亭(今屬福建建陽),學者稱考亭先生。宋朝著名的理學傢、思想傢、哲學傢、教育傢、詩人,世尊稱為硃子。
硃熹主張窮理緻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持誌為主,其學齣李侗等人,盡得二程精髓,世稱程硃學派。著有《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等。
《詩集傳》,宋硃熹(1130—1200)撰。為硃熹解詩之作,釋義簡潔,明白易曉,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常多新解。硃熹以後,說《詩》者多以《詩集傳》為宗,元明以後科舉取士也以《詩集傳》為準,對後世影響深遠。
硃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彆稱紫陽,晚年號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生於南國劍州尤溪(今屬福建),晚年徙居考亭(今屬福建建陽),學者稱考亭先生。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授泉州同安簿,官拜江西提刑、煥章閣待製等職。曆經高、孝、光、寜四朝,為官遵循正心、誠意、修齊、治平之道。遍注群經,終生緻力於講學。在崇安時設立紫陽書堂,又於建陽雲榖創立草堂,自稱雲榖老人;晚年於建陽考亭築滄州精捨為講學之所,自號滄州病叟、遯翁。因考亭為講學之所,故人稱考亭學派。硃熹主張窮理緻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持誌為主,其學齣李侗等人,盡得二程精髓,世稱程硃學派。著有《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等。
此本為元刻本,框高二十·八厘米,寬十三·二厘米。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邊。
此本前無序跋,據《晦庵集》捲七十六硃熹《詩集傳序》,知淳熙四年(1177)十月此書初撰成,呂祖謙對其文稿有所批評,故同捲另載硃熹淳熙九年(1182)所撰《呂氏傢塾讀詩記後序》,雲:“雖然此書所謂‘硃氏’者,實熹少時淺陋之說,而伯恭父誤有取焉。其後曆時既久,自知其說有所未安,如雅鄭、邪正之雲者,或不免有所更定,則伯恭父反不能不置疑於其間,熹竊惑之。方將相與反復其說,以求真是之歸,而伯恭父已下世矣。”知《詩集傳》初稿成書之後,硃熹曾經再做刪改,約於淳熙九年之前定稿。
《宋史·藝文誌》、晁公武《郡齋讀書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皆著錄硃熹《詩集傳》為二十捲,今國傢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捲數與《宋誌》同,《皕宋樓藏書誌》捲五亦著錄二十捲宋刻本。此元本作十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詩集傳》為八捲,八捲本通行,或為後世歸並。
此本曾經汪士鍾及其族人汪振勛遞藏,書中有“三十五峰園主人”、“汪士鍾讀書”、“平陽汪氏藏書印”等藏章。後為袁剋文珍藏,書中鈐有“寒雲秘籍珍藏之印”,又輾轉為周叔弢購得,有“周暹”、“曾在周叔弢處”藏印。周叔弢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將所藏善本捐贈中國國傢圖書館,此書即其中之一。(陳紅彥)
詩集傳(套裝共8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詩集傳(套裝共8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詩集傳(套裝共8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