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索辨疑难,实践以创新,治病为救人,解难必求真”是温振英教授治学、行医的原则,因这一原则,温振英教授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救人无数。本书记录了温振英教授治疗疾病的经验方法,以示后学。      
内容简介
     《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是温振英教授毕生经验的精华,书中论述了温振英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的思想及经验心得。     
作者简介
     温振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温振英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李敏,女,199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十多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及跟师科研学习成果,结合众多医家诊疗、理论之特点,逐步形成自身的中医诊治特色并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理想效果。李敏临床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并吸取现代医学新进展、结合小儿体质诊治疾病,主张“从脾调肺、整体辨治、防治结合、标本兼顾”;强调儿科重点不仅在疾病治疗,更应在预防,要让小儿少生病、不生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学术思想渊源/ 
一、研读经典/ 
二、学代名家经验/ 
第二节注重整体医疗/ 
一、整体观在中医诊病中的体现/ 
二、中医治病整体观/ 
第三节强调扶正固本/ 
一、中医理论观点/ 
二、扶正固本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关注脾胃学说/ 
一、时时不忘“小儿脾常不足”/ 
二、中医脾胃学说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第五节注重养阴/ 
一、病因病机——气阴不足,卫外不固/ 
二、防治结合——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三、重视护理——科学喂养,勿滥用药/ 第六节重视预防保健/ 
一、中西医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二、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第七节发展的观点/ 
第二章
临证心得
第一节小儿营养与喂养/ 
一、新生儿营养与喂养/ 
二、婴儿营养与喂养/ 
三、幼儿营养与喂养/ 
第二节小儿疾病的常见病因和病理特点/ 
一、常见病因/ 
二、病理特点/ 
第三节小儿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一、小儿四诊的特点/ 
二、四诊概要/ 
三、辨证要点/ 
第四节治疗方法心得/ 
一、常用内治法/ 
二、常用外治法/ 
三、饮食疗法/ 
四、其他疗法/ 
第五节用药经验/ 
一、儿科治疗用药特点/ 
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 
三、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用药/ 
四、选用药食同源类药物/ 五、选药注重“一专多能”/ 
六、关于酸味药物有无“闭门留寇”之患/ 
第六节如何“治未病”/ 
一、未病先防/ 
二、已病防变/ 
第七节饮食保健/ 
一、正确认识饮食营养和保健/ 
二、中医饮食疗法/ 
第三章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证体会
第一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一、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二、治则治法/ 
三、临证方药/ 
四、验案举例/ 
第二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精彩书摘
     温老师对于面部望诊有独到的理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1)望诊的整体观。即局部望诊必须与整体望诊相结合,对望诊所得的判断也必须与患儿的其他临床表现相结合。以往在儿科面部望诊内容中,红色代表热证。如儿科教科书中描述“若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若两颧艳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在临床上有许多医生见到小儿两颧、口唇色红,均以“肺胃蕴热”辨证治疗。
  温老师认为,临床见到小儿两颧、口唇色红,一定还要结合其他部位的望诊所见互参辨证,以确认“热”之虚实。如小儿发稀色黄,气池暗,舌质淡嫩,本是一派脾虚的表现,临床再见到两颧、口唇色红,应辨证为肺脾气阴两虚证,而不能以“肺胃蕴热”辨证治疗。温老师经多年临床研究发现,气池暗,舌质淡嫩伴有两颧、口唇色红的小儿在当今临床非常多见,多为西医学所说的过敏体质的外在表现,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临床治疗要补益气阴,一定不能苦寒清热。
  (2)过敏体质儿童的舌面望诊特点。唇黏膜薄而透明,其色泽变化较面色更为明显,易于观察。过敏体质儿童的口唇颜色为嫩红,即红而鲜嫩,如涂抹口红。
  过敏体质儿童的舌体偏瘦,舌质较嫩,给人一种鲜亮的感觉,舌色可表现为红、淡红、淡,温老师将其描述为嫩红、淡红嫩、淡嫩,有些儿童舌面上还可见到裂纹。舌苔可为光剥无苔、少苔、部分剥脱苔或正常舌苔,但以舌苔少或剥脱为多见。
  过敏体质儿童的皮肤略显干燥、粗糙,在其面颊靠近耳部皮肤处常可见针尖大小丘疹,形如鸡皮疙瘩,丘疹时多时少,不痛不痒,此为类似湿疹的一种表现,为过敏体质的一个特征。
  有些小儿因唇周皮肤瘙痒,常用舌舔,日久致口唇、口角皮肤干燥甚则皲裂,唇周肤色加深表现为明显的一圈褐色宽带环绕于口周。此外,也有面部皮肤散在斑丘疹者,这都是过敏体质的外在表现。
  (3)舌部望诊。舌诊非常重要,要细致观察。舌质,即舌的本体,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察舌质,对小儿而言,最主要的是观察舌色,即舌体的颜色。舌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五种。不同的颜色说明小儿不同的身体状况。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舌苔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而产生。由于人体的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舌苔。望舌苔主要注意苔质与苔色两方面的变化。温老师认为舌质更能体现机体在气血阴阳的虚实,而舌苔则更多地表现病邪的寒热、机体病理产物的多寡,舌质、舌苔须结合看待。
  临床常见有剥脱苔的小儿来就诊,家长诉小儿舌苔剥脱时轻时重,但不伴有身体的任何不适,温老认为这多属于小儿的先天体质,并非病理状态,无须用药治疗。但剥脱苔也说明机体阴液相对不足,这样的小儿较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因此,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少食辛燥伤阴之品,如油炸烧烤、巧克力、奶酪等,可适当多食些蔬菜及多汁的水果。
  (4)咽部望诊。温老师还十分重视小儿咽部望诊。儿科门诊诊病常检查咽部,是因为小儿多以反复感冒、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来诊。为鉴别是易感咽炎还是扁桃体炎应检查咽部。咽部扁桃体大,而且红肿,同时发热是急性扁桃体炎的表现,如果扁桃体肥大而不红肿,而咽后壁充血有细小淋巴滤泡,同时发热,说明患儿是经常患扁桃体炎引起扁桃体肥大,现病是急性病毒性咽炎。如果患儿反复感咽炎或扁桃体炎,自觉咽干咽痛,而就诊检查扁桃体不大,咽后壁光滑,则多可能是患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部分泌物刺激咽喉导致患儿的不适症状,临床常被误诊为感冒。
  ……      
前言/序言
       
				 
				
				
					《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  内容梗概:  《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并非一本简单的医案汇编,它更像是一部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结晶,一场跨越时空的师徒对话,一次对生命最深切的关怀。本书以温振英老中医数十载临床实践为根基,精选其在儿科领域,尤其是在疑难杂症、危急重症诊疗中的真实案例,辅以详实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药方剂运用,以及温老独特的治疗理念和经验体会。全书洋溢着温老仁心仁术的光辉,展现了一位真正的大医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精进,并将所学倾囊相授的。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收录的众多珍贵病案,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温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技艺。他不仅擅长运用经典方剂,更能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化裁,随证施治,常常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疗效。温老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系统而又实用的儿科诊疗体系。  本书特色与亮点:  一、 真实案例,鲜活生动:  本书所收录的案例,均来自温振英老中医亲身诊治的病患,涵盖了小儿发热、咳嗽、泄泻、疳证、惊风、紫癜、川崎病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更有不少被他成功治愈的疑难杂症。每一个案例都详实地记录了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以及温老细致入微的诊断过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的状态,以及治疗后的转归,都清晰可见。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诊室之中,亲眼见证温老如何层层剥茧,直击病灶。  二、 辨证精准,方剂精妙:  温老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善于从患儿的神情、面色、啼哭声、食欲、睡眠等细微之处,洞察病情。对于复杂的病情,他能迅速抓住病机,进行精准辨证,然后依据辨证结果,遣方用药。书中对每一个病例的方剂组成、剂量、加减变化,以及药物的配伍用意,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到温老如何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经方、时方,甚至自拟方剂,达到“一人一方,对症下药”的疗效。  三、 理念深邃,医者仁心:  《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医德的彰显。温老在案例分析中,常常会穿插他对儿科疾病发生原因的深刻思考,对生命健康的珍视,以及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关怀。他强调“治病必求其本”,注重从整体观念出发,调理患儿的脏腑功能,增强其自身免疫力。他反对过度医疗,提倡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书中流露出的,是一位老中医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患者的无限慈悲。  四、 经验传授,学以致用:  本书是温振英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和传承。它不仅为中医儿科的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中医儿科诊疗的绝佳途径。温老在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领略到中医儿科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本书鼓励读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在临床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中医。  五、 传承之作,时代意义: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儿科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治疗一些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疾病,以及对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时,中医的优势愈加凸显。《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的问世,恰逢其时,它不仅是对温振英老中医学术思想的致敬,更是对中医儿科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推动。通过本书,温老的学术思想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他的医术和医德将激励更多后学者,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繁荣贡献力量。  本书适合读者群体:     中医儿科医生: 学习温振英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辨证思路和用药技巧,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内科医生: 借鉴温老在儿科领域的诊疗方法,拓展医学视野,提升整体诊疗能力。    中医药院校师生: 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了解中医儿科的临床实践,深化理论学习。    中医爱好者: 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了解如何通过中医调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注儿童健康的家长: 了解中医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学习一些基础的家庭保健知识。  结语:  《温振英儿科诊疗传真》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传承性于一体的优秀中医儿科著作。它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温振英老中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它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后学者在探索中医儿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实用的诊疗技术,更能感受到中医那份深沉的生命关怀和人文情怀。它是一部值得所有关注儿科健康的人们细细品读的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