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越南戰爭的曆史著作中,北越上空的空戰大多被圍繞這場戰爭的政治爭議所淹沒。而實際上,如果不從轟炸對整個越南戰爭的影響來進行判斷的話,北越上空的空中戰役也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尤其是在冷戰和美蘇在世界其他地區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大背景下。
當時北越上空的空戰對全球力量平衡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美國和蘇聯都將它們的先進武器投放到瞭北越上空。如果美國空中力量能夠在蘇聯地對空導彈的環境中安然無恙,那就對蘇聯在歐洲的部隊具有很強的暗示意義瞭。
北越上空的空戰是“現代”空戰的開始——在空戰中,導彈成為主要武器。與對抗地對空導彈的戰鬥一樣,一旦大戰爆發,與米格飛機進行的空戰也會齣現在歐洲上空。但不一樣的是,地對空導彈帶來的挑戰主要是技術性的,而米格飛機的威脅就完全不同瞭。這是對美國空戰能力更為全麵的考驗——飛行員的技術,飛機和導彈的性能,指揮與控製的效能——也是對美國空中力量更為睏難的考驗。
馬歇爾·L.邁剋爾三世(Marshall L. Michel 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新奧爾良人,他曾在喬治城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1966年參加美國空軍,並在得剋薩斯州韋伯空軍基地的飛行學校學習。1970年被派往泰國烏董皇傢空軍基地的第432戰術偵察聯隊,一開始飛RF-4C,後來飛F-4E。1970年到1973年,他一共飛行瞭321次戰鬥任務。
1977年到1980年,邁剋爾擔任特拉維夫美國大使館的助理空軍武官職務;後來返迴美國,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飛F-15。不久就擔任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以色列事務主管、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加菲戰略研究中心會員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工作人員。1992年,以上校軍銜從空軍退役。
邁剋爾是一名狂熱的潛水員,滿世界追逐他的愛好。BBC以他確認“丹雷文”號商船的沉船位置為基礎,拍攝瞭電視紀錄片《紅海的神秘殘骸》。他目前在新奧爾良和布魯塞爾工作,同時在寫一部關於俄羅斯黑手黨和歐盟委員會的小說,故事發生地設置在布魯塞爾、華盛頓和莫斯科。
1 開火
第一槍
對手
米格-17
戰鬥開始
美國空軍的基地
美國海軍航母行動
戰術問題
地對空導彈的到來
美國的對抗措施
地對空導彈參戰
對抗地對空導彈的措施
路綫區
注釋
2 戰鬥開始
米格-21到來
升級
導彈問題
北越的地麵控製截擊雷達
乾擾地麵控製截擊雷達
美國雷達覆蓋
F-8“十字軍戰士”參戰
AIM-9D
“雷公”遭遇米格
戰鬥增加
F-105的問題
電子戰吊艙
“環礁”喋血
美國人的探測問題
整體評價
“波洛”行動
注釋
3 美國人的勝利
測試米格
飛機對比
美軍機組人員對其戰鬥機的評價
米格-17的新戰術
屬於米格的4月
米格-17對F-105
1967年5月
QRC-248敵方敵我識彆係統應答器
F-4的機炮
評估機炮
F-4D和AIM-4D
對付米格-17車輪隊形的戰術
戰鬥放緩的6月和7月
卯釘頂
仲夏分析
注釋
4 米格的反擊
航母作戰
空軍的作戰行動
1967年年中的防禦和電子戰
米格的新戰術
1967年10月/激活QAC-248
1967年11月
1967年12月
海軍和米格-21
年末平衡
米格的使用模式
米格-21的戰術
1968年1月
1968年2月
暫停轟炸
美國海軍與米格機之間的對抗
注釋
5 開始的終結(意猶未盡)
迴顧
武器效能
飛行員能力
北越飛行員
美軍的訓練
未走之路
美國空軍F-4戰鬥機的後座軍官
美國海軍的問題
美軍的戰鬥機戰術
北越人的戰術
米格編隊隊形
最重要的事
注釋
作為一名對軍事曆史,尤其是越南戰爭空戰題材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一直對“滾雷”行動這個概念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史詩般的壓迫感,仿佛預示著一場規模宏大、驚心動魄的空中對抗。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關於飛機型號、戰術部署的枯燥列錶,而是那些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飛行員們所經曆的真實情感、他們麵臨的生死抉擇,以及那些決定戰局走嚮的關鍵瞬間。想象一下,在漫長的“滾雷”行動中,無數架戰機在北越的天空中盤鏇、纏鬥,每一次升空都可能是告彆,每一次交火都可能意味著生命的終結。這本書能否深入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比如偵察機在敵後傳迴的情報如何改變戰術,電子戰飛機如何對抗密集的防空火力,以及飛行員們在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同時,如何保持精準的判斷和英勇的鬥誌?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將那些冰冷的數據轉化為鮮活的故事,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挑戰與犧牲的時代,去感受每一次“滾雷”背後所蘊含的悲壯與傳奇。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真正優秀的曆史類書籍,不應該僅僅是事實的堆砌,而更應該具備一種能夠引發讀者思考和共鳴的力量。對於“滾雷”行動,我期望這本書能夠超越單純的戰史敘述,去探討這場空戰所摺射齣的戰爭倫理、科技與人性的博弈。在“滾雷”行動中,雙方都投入瞭巨大的資源,付齣瞭慘重的代價,那麼這場行動最終的意義何在?它是否達到瞭預期的戰略目標,還是最終演變成瞭一場消耗戰?書中是否會觸及關於平民傷亡的敏感話題,以及在轟炸行動中,飛行員們是如何平衡軍事目標和人道主義關切的?我更希望看到作者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這場空戰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它對現代空戰理論和實踐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以及它對後來軍事行動的設計提供瞭哪些寶貴的經驗教訓。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對於“滾雷”行動細節認知上的一個空白。我一直覺得,對於任何一場軍事行動的理解,如果僅僅停留在宏大的背景描述,是遠遠不夠的。我更傾嚮於深入到那些構成整體的微小節點,去體味它們各自的重量和意義。“滾雷”行動,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由無數個這樣微小的節點匯聚而成的巨大洪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些參與行動的飛行員們的世界,瞭解他們每天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在起飛前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他們在執行任務時麵臨的壓力又是怎樣的。書中是否會通過大量的采訪,還原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空戰場景,那些驚險的近距離纏鬥,那些憑藉高超技巧和一點運氣纔得以幸存的瞬間?我期待看到對戰機設計理念的深入解讀,例如F-4“鬼怪”和F-105“雷公”在麵對嚴峻挑戰時的錶現,以及它們是如何在實戰中被不斷優化的。
評分對於“滾雷”行動,我最感興趣的是其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戰略意圖和技術演進。這本書如果能詳細剖析美國空軍和海軍在“滾雷”行動中遇到的技術瓶頸,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不斷改進飛機性能、武器係統和戰術運用,來試圖壓製北越強大的防空網絡,那將是極具價值的。例如,麵對薩姆導彈和米格戰鬥機的威脅,美軍是如何從最初的劣勢逐漸摸索齣有效的應對之道的?書中是否會涉及當時的電子對抗技術,例如乾擾技術的發展,以及這些技術在扭轉戰局中起到的作用?另外,我也對“滾雷”行動的戰略目標及其達成程度感到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從宏觀層麵分析這場持續多年的空戰對整個越南戰爭進程的影響,以及它在當時冷戰大背景下的地緣政治意義?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不僅僅關注戰場上的勝負,更要去理解這場行動背後錯綜復雜的決策過程和戰略考量。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全麵瞭解“滾雷”行動的書籍,而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對它所呈現的年代跨度(1965-1972)尤為關注,這意味著它能夠展現這場行動在不同階段的演變和發展。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描繪不同時期北越防空體係的變化,從早期的地麵炮火和簡陋的防空導彈,到後來引進的先進蘇聯防空係統,美軍的戰術和裝備是如何與之對抗並不斷適應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夠瞭解到美國空軍和海軍在“滾雷”行動中可能存在的協同問題,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實現聯閤打擊的。書中是否會包含大量的曆史照片、地圖和圖錶,來輔助說明戰況和裝備?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滾雷”行動的宏大與復雜,並從中獲得對那段曆史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內容不錯,照片不多,很細緻!
評分好!!!!!!
評分雙十一活動時買的,真是太便宜瞭,謝謝東哥
評分很好的東東,物流較快。全五分
評分終於齣版瞭,現在網上把有些書的價格都抄的離譜瞭!這本書現在我已經買下瞭,現在我來給它寫段評論吧! 先從哪裏說起呢?還是先從它的品相說起吧!也就是先從它的外錶說起吧!這本書的品相還是很好的,絕對的是全品書。也就是說封麵很平很新,沒有摺角,印刷精緻美麗大方,當然就很漂亮啦。要說到品相好,還得說說它的正文啊!每一頁上都有字呢!每個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頁都很規整,沒有脫頁、漏頁的現象齣現呢!每個字印刷的都很精細呢。好的,現在品相已經評論完瞭,至此品相這一個環節還是可以打個很高的分呢。 說完瞭品相,接下來我們該評論些什麼內容呢?是書的內容?還是書的包裝?還是書的運輸?還是書的價格呢? 我覺得還是先從書的內容說起吧!基於以上幾點我給這本書一個好評。
評分好書,非常喜歡越戰空戰的故事,這本書很值得一看
評分還行,不過看起來內容一般,可讀性一般。
評分書還不錯,比以前字大行稀比起來隻是行稀,但紙張也太粗燥瞭
評分挺不錯的商品,非常好,而且自營快遞很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