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泓 著
图书标签:
  • 战列巡洋舰
  • 英国海军
  • 一战
  • 二战
  • 海军历史
  • 舰船
  • 军事史
  • 英国历史
  • 战争
  • 海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330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37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指文图书-世界舰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海军史专家章骞老师作序,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绘制精美拉页线图!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枪骑兵——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荣辱。
火力与速度的结合,机械美与悲剧美的交织!
上千张舰船照片和手绘结构线图,舰艇发烧友不可错过!

海报:


内容简介

  战列巡洋舰是在世界海军史上短暂出现却又红极一时的著名舰种,它结合了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具有修长的舰体和美观的外形。作为早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国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过世界上数量多也著名的战列巡洋舰,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从“无*”号战列巡洋舰到*后的“胡德”号,本书聚焦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详细介绍了曾经装备过或出口过的各型战列巡洋舰的舰型情况和服役情况,以及福克兰之战、赫尔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之战、日德兰海战等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海上战役。

作者简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硕士,现就业于烟台市博物馆。自幼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2012年开始编写军事类书籍,现已出版《英国战列舰全史》等多部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无畏舰时代
费舍尔的超级巡洋舰
“无敌”级
“不倦”级
第二章 超无畏舰时代
“狮”级
“玛丽王后”级
英德海军战列巡洋舰竞赛(1906-1914)
福克兰之战
赫尔戈兰湾海战
多格尔沙洲之战
“虎”级
海军元帅贝蒂
日德兰海战
第三章 最后的不列颠战巡
“声望”级
“海军上将”级
G3战列巡洋舰
海军假日时代的英国战列巡洋舰
卢夫腾岛夜战
英国战列巡洋舰主炮一览
“金刚”级

精彩书摘

  节选自第三章
  12月10日凌晨,Z舰队收到了日军在关丹登陆的消息,菲利普斯立即命令舰队向关丹方向前进。2时20分,日军I-58号潜艇发现了Z舰队,其向目标发射了5枚鱼雷但是都没有命中。为了找到Z舰队,日军在天亮前向其可能存在的海域派出了11架侦察机,在西贡的机场上,第22航空队的86架轰炸机已经装上了鱼雷和炸弹准备起飞。7时55分至9时30分,59架九六陆攻(其中25架挂着91式鱼雷,另外34架挂着500千克炸弹)和26架一式陆攻(全部挂着91式鱼雷)全部起飞,这些飞机随时准备对发现的目标进行攻击。
  上午10时,Z舰队抵达关丹附近但是没有发现日军的踪影,于是菲利普斯中将命令继续向北进行搜索。10时15分,担任侦察任务的日军飞机率先发现了海面上的英国舰队,机组人员立即以无线电向周围的战机发出发现目标的电文和目标位置,杀气腾腾的日军战机开始向这里飞来。尽管早已被发现,但是Z舰队的瞭望哨直到10时40分才发现了可疑飞机,整个舰队立即将防空预警提升到最高级。
  11时,英国战舰的雷达上出现了正在靠近的日军机群,这些翼下挂着死亡的铁鸟越来越近。11时13分,第一波8架飞机开始对更快更长的“却敌”号展开围攻,这些飞机挂载的都是500千克炸弹。对于空袭,“却敌”号上的水兵回忆道:“八架日本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在一千英尺的空中径直朝着我们一头俯冲下来,而我们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第一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却敌’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湿了。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了。”
  在第一轮空袭中,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中有2枚属于近失弹,只有一枚命中了“却敌”号。这枚炸弹击中了机库并摧毁了“海象”式水上飞机,爆炸还引起了火灾。英国战舰上的高射炮向空中的目标猛烈开火,但是防空炮手们发现这些飞机比平日里训练使用的靶机飞行速度快多了。尽管没有日军飞机被击落,但有5架被击伤。
  第一轮空袭刚过,第二轮空袭就开始了,这次是20多架挂着鱼雷的轰炸机。在危急时刻,“却敌”号舰长坦南特指挥战舰灵活机动,先后躲过了19枚鱼雷的袭击。速度较慢的“威尔士亲王”号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其被2至3枚鱼雷击中,丧失了机动能力。
  就在这时,第三轮空袭开始,这次是挂着鱼雷的一式陆攻。在日机的左右夹击中,“却敌”号的好运气走到了尽头,其先后被4至5枚鱼雷击中。“却敌”号的水兵回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艘军舰触了礁。我被震得跳起来,跳出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没有摔倒,也没有感到鱼雷爆炸,我只感到受到很大震动。几乎在这同时,我感到舰身倾斜了。不到1分钟以后,我感到又一次同样性质和力度的震动,不过这一次是从舰艉左方传来的。”在激烈的战斗中,“却敌”号的防空炮发挥出色,共击落2架敌机,击伤了另外的8架。
  被鱼雷击中的“却敌”号很快就失去了控制,舰体因为进水而下沉,这个过程中还不断有鱼雷击中舰体。看到战舰已经无力回天,舰长坦南特下令弃舰。12时23分,“却敌”号最终沉没,与舰同沉的还有508名官兵。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和“吸血鬼”号靠近救起了剩下的幸存者,而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也在苦苦挣扎了一个小时之后沉没。
  日军的86架飞机在两个小时内击沉了皇家海军引以为傲的2艘大型战舰,海军中将以下834人遇难,而日军仅有3架飞机被击落,21人阵亡。就在“威尔士亲王”号沉没前不久,皇家空军的6架“水牛”式战斗机才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只能围着沉没中的战舰无奈地绕着圈子。
  12月11日早晨,日军第22航空队的1架飞机再次飞临前一天的海战上空,机组人员向满是油污和残骸的海面上投下花圈以此纪念阵亡的战友,与他们做伴的还有40倍于己的皇家海军官兵。
  “却敌”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是第一批完全由飞机在正常交战中击沉的大型战舰,这一战预示了海战模式将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家海军的报告中指出:鱼雷的攻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人员必须接受充足的防空训练才能在遇到类似的攻击时减少伤亡。
  ……

前言/序言

  战列巡洋舰:兼具机械美和悲剧美的舰种
  今年恰逢日德兰海战一百周年,在整个日德兰海战中,最为引发人们争议的舰种便是英国近代海军之父费舍尔勋爵首创的战列巡洋舰了。在最初的接触战中,英国海军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接连爆炸沉没,指挥这支战列巡洋舰队的英国海军中将贝蒂还留下了“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似乎有点毛病”这样的话语。这场海战中,战列巡洋舰的开山祖“无敌”号也壮烈地走向了自己的归宿。时隔25年后,在1941年那场著名的海战之中,英国海军最后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依然逃不出命运的诅咒,和日德兰海战中轰然先行的前辈们一样,“强大的胡德”以一种战列巡洋舰最为典型的形式轰轰烈烈地粉身碎骨而去。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战列巡洋舰大约是一种比较失败的舰种吧。
  我们不妨看看什么是战列巡洋舰。首先,战列巡洋舰不是一种战列舰,而是装甲巡洋舰的发展。随着“无畏舰”的问世,巡洋舰的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单一主炮的装甲巡洋舰“无敌”号在1908年诞生,此时,简氏年鉴将其称为“无畏巡洋舰(Dreadnoughtcruiser)”,而1911年布拉希年鉴则将其放入战列舰的范畴,称“巡洋战舰(Cruiser-battleship)”,最终在1912年以后基本上统一成了“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直译当为战斗巡洋舰,根据习惯而用此名)”。人们有时候还将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并称为“主力舰(Capitalship)”,但是这个只是一种统称法,这个称呼在以后的条约时代才发生更为重要的意义。
  纵览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除了日德兰海战中有限的一段时期,英德双方建造的大量无畏战列舰并未真正进行过决战,即便在日德兰发生战斗也并未取得决定性结果,没有一艘无畏舰是被对方的舰炮所击沉。这与十年前日俄战争时期的海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原本是作为主力舰队侦察力量的战列巡洋舰却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战斗,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从德国的“戈本”号取得的战略效果,到赫尔戈兰湾、福克兰、多格尔沙洲之战,直到在日德兰的对抗。当然,在日德兰战场上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暴露出了严重的脆弱性,正如上文贝蒂本人的话“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似乎有点毛病”,三艘价格昂贵的巨舰在顷刻间便带着舰上的千余名官兵爆炸沉没。对此有人便认为战列巡洋舰是其缔造者费舍尔勋爵的严重过错的产物,但是笔者却认为不然,甚至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面舰艇中,战列巡洋舰反倒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舰艇之一。
  战列巡洋舰究其性能,拥有与无畏舰相当的炮火,并在速度上对无畏舰具有4节左右的优势。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做出牺牲,而最早被牺牲的,便是装甲防御了。
  不过,在英国完成“虎”号的建造之后,便暂时中断了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倡议下,英国建造了计划航速25节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由此揭开了高速战列舰的时代。虽然此后英国还建造了若干航速超过30节的高速战列巡洋舰,但也只是战列巡洋舰的回光返照。随着动力技术发展,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的是那些低速的战列舰,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与教训,战列巡洋舰被融合到高速战列舰这个新的范畴内。以后随着舰队航空母舰的出现,能够伴随特混舰队的,也只有战列巡洋舰或者高速战列舰。
  从这个意义而言,战列巡洋舰是通向新一代主力舰的必然阶段。
  江泓君笔耕不辍,在完成了三部巨篇《英国战列舰全史》之后,又推出了这部《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前者的完美补充。作者将从“无敌”号到“胡德”号的这段英国战列巡洋舰历史进行了非常翔实的梳理,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了这种壮美的舰种身上特有的那种兼具机械美和悲剧美的一切。
  衷心期待本书的早日付梓。
  章骞


海上的巨兽,帝国的荣光与阴影:探寻那些不为《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所涵盖的海洋霸主传奇 长久以来,人类对海洋的征服从未停止,而在这片浩瀚的蓝色疆域上,一类名为“战列巡洋舰”的舰船,以其强大的火力、惊人的速度以及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作用,书写了一部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它们是钢铁与烈焰的化身,是国家意志的延伸,更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海洋力量的象征。虽然《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详尽地梳理了英国在此领域的辉煌与得失,但海洋的史诗远不止于此。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探寻那些不曾被《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全然纳入的,关于其他国家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发展、战略运用以及其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将聚焦那些同样令人瞩目的海上巨兽,它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铭记和讲述。 一、 德国:严谨的军事哲学催生的“大巡洋舰” 当英国凭借其卓越的造船技术和无可匹敌的海军实力,在“无畏舰时代”占据主导地位时,德国海军也在悄然崛起。面对强大的皇家海军,德国人的战略选择是发展一种能够与英国战列舰在炮战中抗衡,但又拥有更高速度以规避劣势的舰型。这催生了德国海军独特的“大巡洋舰”(Großer Kreuzer)概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定位存在微妙差异。 德国的第一代大巡洋舰,如“施泰恩梅茨”号、“卡尔·吕特延”号等,虽然在设计上强调了速度和续航力,但其火力依然逊于同期战列舰。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战略构想的演变,德国海军在战列巡洋舰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以“冯·德·坦恩”号、“毛奇”号、“德弗林格尔”号、“塞德利茨”号以及“兴登堡”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战列巡洋舰的诞生,标志着德国海军在这一领域达到了顶峰。 这些德国战列巡洋舰,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火力与速度的完美结合。例如,“冯·德·坦恩”号装备了与当时一些战列舰相当的280毫米主炮,但其航速却达到了惊人的27节,远超同期的战列舰。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德国战列巡洋舰在战场上拥有极大的战术灵活性。它们可以深入敌后,挑战敌方的巡洋舰部队,或者在主力舰队决战中,充当快速的侧翼掩护,牵制敌方战列舰,为己方主力舰队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际作战中,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诸如多格兰浅滩海战(Battle of Dogger Bank)和日德兰海战(Battle of Jutland)中,德国战列巡洋舰展现了其惊人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虽然在日德兰海战中,由于防护设计上的一些不足,部分德国战列巡洋舰遭受重创,甚至发生爆炸沉没,但它们在与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炮战中,依然给英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一度占据上风。这些海战的细节,以及德国战列巡洋舰在技术上的革新,如更先进的火炮控制系统、更优化的船体设计等,都是《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可能无法详尽涵盖的宝贵历史资料。 二、 日本:亚洲的崛起者与“八八舰队”的雄心 在20世纪初,日本海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海军强国。为了实现其称霸东亚的战略目标,日本海军制定了宏伟的“八八舰队”计划,而战列巡洋舰在其舰队构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日本的战列巡洋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海军强国,尤其是英国海军的影响。早期的日本战列巡洋舰,如“筑波”号、“生駒”号等,虽然是当时世界领先的舰艇,但在性能上与英国的“无畏舰”及后来的战列巡洋舰存在一定差距。然而,随着日本海军对舰船技术的吸收和创新,其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水平迅速提升。 “扶桑”级战列舰的出现,虽然属于战列舰范畴,但其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续的战列巡洋舰发展。而真正代表日本战列巡洋舰巅峰的作品,当属“天城”级(或称“八八舰队”的战列巡洋舰)的设计。该级舰计划装备16英寸(406毫米)主炮,航速高达30节,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之一。如果“八八舰队”计划得以完全实施,日本海军的实力将足以挑战任何海上强国。 “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的诞生,不仅代表了日本在造船技术上的突破,更反映了其日益增长的海洋野心。这些舰艇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日本海军对速度、火力以及远程作战能力的重视。它们被设想用于执行远洋侦察、封锁以及在舰队决战中充当快速突击力量。 然而,命运的齿轮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八八舰队”计划的终止,包括已经开工建造的“天城”级在内的多艘战列巡洋舰被取消或拆毁。这一事件,无疑是日本海军战列巡洋舰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也使得本应叱咤风云的巨兽,最终未能展现其全部的威力和潜力。日本在条约后转向建造“摩耶”级重巡洋舰,虽然也是优秀的设计,但与战列巡洋舰的定义和定位已有所不同。因此,《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可能不会深入探讨日本战列巡洋舰的“未竟篇章”,但这段历史同样是理解20世纪海权格局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美国:从“无畏舰时代”到“条约巡洋舰”的演变 美国海军在20世纪初也开始了其大规模扩张的步伐,并在战列巡洋舰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早期,美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设计,如“列克星敦”级和“萨拉托加”级,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火力,装备了16英寸(406毫米)主炮。这些舰艇的设计速度极快,高达30.5节,旨在以速度弥补其相对较弱的防护,并能与主力舰队协同作战。 “列克星敦”级和“萨拉托加”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是美国海军在“无畏舰时代”追求技术领先和战略优势的体现。它们被寄予厚望,能够承担侦察、炮击岸上目标以及在主力舰队决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与日本类似,美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发展也受到了国际海军条约的深刻影响。 《华盛顿海军条约》以及后来的《伦敦海军条约》,对各国海军的舰艇吨位和数量进行了严格限制。尽管美国在条约中保留了一部分战列巡洋舰的吨位,但为了遵守条约,许多原有的战列巡洋舰计划被取消或修改。最终,美国海军的两艘“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CV-2“列克星敦”号和CV-3“萨拉托加”号)被改装为航空母舰,这标志着美国海军在战列巡洋舰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向。 这种将战列巡洋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决策,虽然是历史的偶然,但也预示着未来海战的趋势。这两艘舰在二战中的表现,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证明了航空母舰的战略价值远超传统战列巡洋舰。尽管如此,美国海军在条约时期未能完全实现其战列巡洋舰的全部设想,其原有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积累,以及这些舰艇在改装后的角色转变,都构成了战列巡洋舰历史中一段独特的篇章,可能在《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的叙述中,仅作为背景或对比出现。 四、 其他国家的尝试与探索 除了英、德、日、美这些主要的海军强国,一些其他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战列巡洋舰的尝试和探索,虽然其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如上述国家。 例如,法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也建造了一些大型巡洋舰,如“诺尔芒底”级和“傅尔布雷”级,它们在设计上兼顾了速度和火力,可以被视为战列巡洋舰的早期雏形。在战间期,法国海军也曾考虑建造新型战列巡洋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型。 意大利海军也曾有过建造装备重型火炮的快速舰艇的设想,例如“特伦托”级重巡洋舰,虽然被归类为重巡洋舰,但其速度和火力配置,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思路。 这些国家在战列巡洋舰领域的探索,虽然规模和影响力有限,但它们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各国对海洋霸权和舰队设计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这些零散但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尝试,构成了战列巡洋舰发展史的另一侧面,可能不属于《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的重点叙述范围。 五、 战略与战术的反思 战列巡洋舰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海战的战术和战略。它们模糊了战列舰与巡洋舰的界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舰种,能够执行多种多样的任务。然而,其设计的固有矛盾——即试图在火力、装甲和速度之间取得平衡——也注定了其命运的复杂性。 英国战列巡洋舰在设计上,往往将速度置于防护之上,这在很多时候为其带来了战术上的优势,但也导致了在炮战中容易受到重创,尤其是在防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例如,日德兰海战中,英国多艘战列巡洋舰的沉没,就是对其设计理念进行残酷检验的例证。 德国战列巡洋舰则在防护上相对更重视,但其总体数量以及在战争后期面临的资源限制,也限制了其最终的战略作用。 而日本和美国,虽然雄心勃勃,但国际条约的限制以及后来海战模式的转变,使得它们未能充分发挥其战列巡洋舰的潜力。 对这些不同国家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实战表现以及战略定位的深入研究,能够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视角来理解战列巡洋舰在20世纪海军史上的作用。这些研究不仅关注“英国”这一特定国家,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域,去探寻那些同样伟岸的身影,去理解它们各自的辉煌与遗憾,以及它们共同书写的海洋霸权时代的史诗。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无疑是一部深入且权威的著作,但海洋的浩瀚并非仅由一国的舰船所能尽述。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唤起读者对其他国家战列巡洋舰的关注,去发掘那些同样引人入胜的海上巨兽的故事,去理解一个时代海权竞争的复杂图景,以及人类在征服海洋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勇气与代价。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舰船模型爱好者,我对战列巡洋舰一直有着特别的情感。它们那种修长的舰体,巨大的主炮塔,以及独特的造型,总能激起我创作的欲望。而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宝藏”。书中对每一艘战列巡洋舰的介绍,都提供了极其详尽的侧视图、俯视图以及关键部位的特写,这对于我进行模型制作时的细节还原至关重要。更难得的是,书中不仅包含了建造年代、尺寸、排水量、武器配置等基本数据,还对它们的装甲布置、动力系统、炮塔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皇家橡树”号、“虎”号等经典战列巡洋舰的介绍,它们在设计上的诸多创新和独特之处,让我对舰船工程的智慧赞叹不已。书中穿插的珍贵历史照片和工程图纸,更是为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对战列巡洋舰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的模型制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这绝对是一本每一个对舰船模型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拥有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我一直觉得,战列巡洋舰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与悲剧色彩。它们是矛盾的集合体:拥有足以撼动战列舰防御的巨炮,却往往身披相对单薄的装甲;以追求速度为代价,却常常在关键时刻成为敌人炮火下的牺牲品。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独特舰种的深深好奇。作者不仅仅罗列了舰船的数据和战绩,更深入地挖掘了设计者们在速度与防护之间进行的痛苦权衡,以及战术思想如何引导了这种舰型的出现与演变。读到早期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海军将领们渴望在海上建立绝对优势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们对速度的极致追求。然而,当读到日德兰海战中“无敌”号、“不屈”号等战列巡洋舰是如何在德军战列巡洋舰的炮火下分崩离析时,我又深切体会到了这种设计的残酷现实。书中对这些悲壮时刻的描绘,并非流于表面,而是通过对技术细节和战术部署的细致梳理,让我们理解了为何悲剧会发生。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堆砌,更是一部充满人性挣扎和技术博弈的史诗。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战列巡洋舰这个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它在海战史上的独特地位。它并非是战列舰的简单替代品,也不是巡洋舰的简单升级版,而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战略需求下催生出的独特产物。书中对战列巡洋舰战略定位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海军对这一舰种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例如,英国海军将其视为进攻的利器,用于侦察、支援主力舰队,甚至进行独立的反击;而德国海军则倾向于将其用于破交作战,利用其速度和火力优势在广阔的海面上游弋。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次重要海战的战术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战列巡洋舰在实际战斗中的作用和局限。从“多格滩海战”的辉煌,到“日德兰海战”的惨痛,每一个案例都充满了令人深思的教训。这本书让我不仅了解了战列巡洋舰的“是什么”,更深入理解了它们“为什么会存在”以及“在战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海战迷的福音!我一直对那些庞大而致命的钢铁巨兽着迷,尤其是那些介于战列舰的速度和巡洋舰的火力之间、独树一帜的战列巡洋舰。从“无畏”号时代的先驱,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炮战场面,再到战间期各强国对其概念的反复推敲和改进,这本书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将这些海上霸主的兴衰历程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战列巡洋舰设计理念演变的深入剖析,从最初的“牺牲装甲换取速度”的激进思想,到日德兰海战中暴露出的致命弱点,再到后续改进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技术难题,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每一艘代表性战列巡洋舰的详细介绍,包括其设计特点、服役生涯、重要战役以及最终的结局,都充满了翔实的资料和精彩的叙述,仿佛能将我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海上战场,亲眼目睹那些巨舰的身影。对于那些对军事史、舰船工程或者仅仅是对那个时代宏大叙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列巡洋舰的史书,更是一部关于技术、战略和国家命运的宏大画卷。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军事爱好者来说,战列巡洋舰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英雄史诗,充满了荣耀与悲壮。这本书以其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将这些海上巨兽的生命轨迹展现在我面前。我被那些关于设计理念的争论所吸引,被那些在炮火中浴血奋战的舰船所震撼,也被它们最终的命运所唏嘘。书中对“无敌”号、“声望”号、“戈本”号等战列巡洋舰的详细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亲眼目睹了它们的辉煌与沉沦。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战列巡洋舰的致命弱点,反而深入剖析了装甲防护不足、易受炮弹引爆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战列巡洋舰的故事更加真实而引人入胜。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报告,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历史画卷,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追求强大海上力量过程中的智慧、勇气,以及不可避免的代价。对于任何热爱军事历史,尤其是对海战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评分

搞活动时买的,性价比很高

评分

书写的不错里面也有不少难找的配图,总的来说算是物有所值

评分

从“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到最后的“胡德”号,本书聚焦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详细介绍了曾经装备过或出口过的各型战列巡洋舰的舰型情况和服役情况,以及福克兰之战、赫尔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之战、日德兰海战等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海上战役。

评分

还不错,提价再优惠!

评分

指文的新书,买了好多,只能慢慢看了。

评分

孩子很喜欢,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可以

评分

不错,正版!

评分

很详细的书籍,干货满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