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是根據社會發展及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基於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纔的目的,依托高等工科院校本科電類專業相關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的基本實驗要求而編寫的實驗類課程教材。本書共有四篇:第一篇為電路實驗;第二篇為模擬電子技術實驗;第三篇為數字電子技術實驗;第四篇為EDA技術應用。本書可作為電氣、自動化、電子信息、通信及計算機等專業相關課程的實驗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非電類相關課程的實驗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第一篇  電 路 實 驗
實驗一  電路元件伏安特性的分析測試1
實驗二  網絡定理的測試4
實驗三  受控源的研究7
實驗四  電源等效變換及最大功率傳輸條件的研究13
實驗五  阻抗參數測量和功率因數改善18
實驗六  互感電路的研究22
實驗七  三相電路的研究26
實驗八  綫性無源二端口網絡的研究30
實驗九  變壓器特性及參數測試32
實驗十  負阻抗變換器、迴轉器的應用研究36
實驗十一 電路的時域響應分析40
實驗十二 電路的頻率特性研究47
第二篇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一  模擬信號測試及半導體管性能測試54
實驗二  模擬運算電路58
實驗三  BJT共射極電壓放大電路的分析63
實驗四  FET電壓跟隨器的應用72
實驗五  積分和電流、電壓轉換電路77
實驗六  信號産生電路83
實驗七  集成穩壓電源及應用89
實驗八  低頻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應用98
實驗九  精密整流電路103
實驗十  電平檢測器的設計應用106
實驗十一  差分放大電路108
實驗十二  通用集成運放基本參數測試114
實驗十三  負反饋放大電路118
實驗十四  有源濾波器124
第三篇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一  邏輯門功能測試及其應用研究134
實驗二  組閤電路設計和冒險現象分析138
實驗三  MSI組閤功能器件的設計應用143
實驗四  集成觸發器的設計應用148
實驗五  MSI時序功能件的設計應用(1)151
實驗六  MSI時序功能件的設計應用(2)154
實驗七  脈衝分配器及其應用159
實驗八  占空比可變方波産生電路163
實驗九  D/A、A/D轉換電路166
實驗十  數字電子技術綜閤設計實驗169
第四篇  EDA技術應用
實驗一  1位全加器原理圖輸入設計 182
實驗二  組閤邏輯3?8譯碼器的設計184
實驗三  7段數碼顯示譯碼器設計186
實驗四  4位加法計數器設計188
實驗五  簡易交通信號燈控製電路設計191
實驗六  多功能數字電子鍾設計192
實驗七  4×4陣列鍵盤控製電路設計194
實驗八  樂麯硬件演奏電路設計198
實驗九  EDA綜閤設計實驗199
附錄A  ELSOPC4000實驗係統的資源介紹210
附錄B  QuartusⅡ應用嚮導220
附錄C  USB下載綫驅動安裝238
附錄D  數字電子技術相關芯片引腳圖242
附錄E  實驗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模闆245
附錄F  實驗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撰寫說明249
參考文獻  252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實驗教學的改革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培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其特點為應用性廣、實踐性強。而實驗教學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書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纔為目的,結閤各高校實驗教學的實際要求,力求做到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相結閤;硬件實驗和計算機仿真實驗相結閤;基礎性實驗和提高性實驗相結閤。實現瞭由驗證性實驗為主到工程訓練為主的轉變。適應麵廣,且針對性強,便於教師和學生閱讀和因材施教。
本書由電路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和EDA技術應用4個部分組成。根據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實驗內容既與理論教學內容有機地銜接,又體現理論教學上未充分反映齣來的但實際工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實驗原理闡述上力求深入淺齣,對於設計性實驗均有設計舉例、思考題和多個實驗任務以供學生參考和選用。
本書由南通大學吳曉新、堵俊主編,王亞芳、林純、陳娟副主編。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欠妥之處,懇請讀者提齣寶貴意見。
編者
2016年8月
拿到這本《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教程(第2版)》時,我本來是抱著學習基礎電路知識和動手實踐的目的來的。畢竟,理論知識再紮實,也比不過親手搭建、測量、分析來得透徹。翻開目錄,看到那些熟悉的實驗名稱,比如“歐姆定律驗證”、“基爾霍夫定律應用”、“RC電路暫態響應”等等,心裏還是挺踏實的。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實驗設計雖然覆蓋瞭基礎,但在某些細節的處理上,就顯得有些……嗯,怎麼說呢,不夠“貼心”吧。比如,某個實驗在講解如何連接電容時,隻是簡單地說“連接到電路中”,但對於電容極性正負的判斷和如何避免接反造成的損壞,並沒有給齣明確的警示或者詳細的解釋,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增加瞭齣錯的風險。
評分我購買《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教程(第2版)》的初衷,是希望能夠通過實踐來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並培養實際動手能力。這本書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確實下瞭功夫,從電阻、電容、電感的基本特性驗證,到二極管、三極管、運算放大器的應用,都安排瞭相應的實驗。而且,作者在解釋實驗原理時,也嘗試融入瞭一些更深入的理論分析,比如在講到“穩壓電路”時,會提及不同穩壓IC的工作特性和影響因素。這對於想要“知其所以然”的讀者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實驗步驟編寫,有時過於簡略,對於關鍵的儀器連接、參數設置,以及數據采集和分析的方法,並沒有給齣足夠清晰的指導。這使得我在進行實驗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摸索,甚至因為操作不當而導緻實驗結果不準確,或者儀器損壞。
評分對於《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教程(第2版)》這本書,我可以說是有喜有憂。喜的是,它確實涵蓋瞭相當廣泛的電路和電子技術實驗項目,從最基本的直流電路分析,到稍微復雜一些的放大電路、振蕩電路,基本都涉及到瞭。而且,書中在某些實驗的設計上,還是非常有思考空間的,比如關於“傳感器信號調理”的實驗,它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電路,而是鼓勵讀者去分析不同傳感器的特性,並根據需求自行設計匹配的放大和濾波電路。這無疑鍛煉瞭讀者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憂的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難度麯綫顯得有些陡峭。很多實驗在理論背景介紹和實際操作指導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導緻我在實際動手時,常常會因為對某個概念理解不深,或者不清楚某個操作步驟的原理,而感到睏惑和沮喪。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在某些章節的講解深度上,確實超齣瞭我預期的“教程”範疇。尤其是關於半導體器件特性麯綫的繪製和分析部分,作者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推導過程和理論鋪墊,這對於想要深入理解晶體管、場效應管等器件工作原理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寶藏。但是,這種理論的深度,也恰恰讓我在進行實際實驗操作時,感到瞭一絲脫節。書中的實驗步驟,更多的是圍繞著“驗證”理論展開,比如“驗證二極管的正嚮壓降”,操作步驟本身並不復雜,但讀完理論部分,你會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如何根據這些麯綫來選擇閤適的器件,如何根據理論參數來設計更復雜的電路。這本書在這方麵的信息就顯得比較零散,更像是對理論知識的“證明”,而不是對實際工程應用的“指導”。
評分剛開始接觸《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教程(第2版)》時,我以為它會像市麵上很多實驗書一樣,提供一套循序漸進、清晰易懂的實驗流程。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更偏嚮於一種“學術研究”的風格。例如,在介紹“濾波電路”實驗時,作者花瞭很多篇幅去講解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不同濾波器類型背後的數學公式和設計思路,這對於已經具備一定理論基礎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好的拓展。但是,對於我這樣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這些概念時,往往會覺得有點“雲裏霧裏”。實驗部分的步驟描述,也顯得有些跳躍,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完成硬件的搭建和儀器的使用。很多關鍵的連接細節,或者操作技巧,都需要我自行去查閱其他資料,或者反復嘗試纔能掌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