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古书真伪常识/跟大师学国学·精装版》的介绍,我看了好几遍,感觉它像是为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却又时常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面前感到迷茫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指南针。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它没有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在一起,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娓娓道来的语气,把辨别古籍真伪的那些门道一点点剖析开来。比如,书里提到如何通过纸张的纹理、墨色的深浅变化,甚至一些细微的装订痕迹来判断一本书是不是“老物件”,这些细节的描述简直就像是侦探小说里的线索搜集,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很理解初学者的困境,总能在关键点上设置一些小小的提醒,告诉你“这里最容易被做手脚”,这种亦师亦友的感觉,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收获,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行家,在古玩市场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实战课。那种知识被拆解、被消化后,再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感觉,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的“实用主义”倾向。很多关于国学的书籍,读完之后会感觉自己“好像懂了点什么”,但真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又完全无从下手。但这本《古书真伪常识》,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直接把焦点对准了“如何辨别”。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历史时期书籍特征的对比分析,比如宋椠和明刻在雕版细节上的差异,清代不同书坊的用纸偏好等等。作者似乎把这些信息都做好了归类整理,做成了一张张清晰的思维导图,读者只需要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就能对现有藏品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它让我觉得,原来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古籍研究,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切入点和方法论,即便是我们普通爱好者,也能够参与其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进行初步鉴赏的参与者了。
评分说实话,我过去对“国学”这个词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觉得那都是深宫里的学问,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但是这套精装版的书,在装帧设计上就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厚实、有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内页的排版也非常考究,字号适中,留白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似乎不仅仅满足于传授“术”的层面,更注重“道”的引导。在讲述那些具体的鉴别技巧时,它会不经意地穿插一些关于古代文人治学态度、书籍流传的历史背景的叙述。这就像是,你本来是来学做菜的,结果顺便了解了食材的产地历史和厨师的家传秘方。这种宏观视野的构建,使得那些具体的鉴伪技巧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镶嵌在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文化脉络之中,让人在学习辨别真伪的同时,也对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理解。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非常高明。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极其扎实,用词精准,逻辑清晰,但又绝不板正。它有一种老派文人的风范,行文间自有韵味,读起来非常舒服,让人联想到旧时书斋里的对谈。我注意到作者在解释一些技术性名词时,往往会先用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白话来解释,然后再补充上标准的学术术语,这种双重解释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比如,当讨论到“避讳字”在不同朝代的处理方式时,书中引用的例子都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微妙差别。而且,这本书的论述风格相当严谨,引用的案例都有据可查,不会出现那种模棱两可、让人拿不准的结论。这种在保持可读性的同时,又坚守学术诚信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使得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入门读物,甚至在很多细节上,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藏书家来说,也是一本可以时不时翻阅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古籍鉴定的书不少,很多要么过于偏重某个朝代,要么过于侧重某一技术细节,显得非常零散。但《古书真伪常识》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平衡性”。它从纸张、墨色、雕版、校勘、题跋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鉴伪框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把那些流传有序、保存完好的善本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花了不少篇幅来分析那些“仿刻本”、“补缀本”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它们在哪些地方露出了马脚。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实体书店或小型拍卖会上接触到大量“不完美”藏品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识别“真”,更是如何理解“变”和“伪”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以一种更客观、更冷静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接触到的每一件旧书,这对于培养正确的文物保护和收藏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评分这本书挺不错的。
评分值得购买,值得拥有
评分一直信赖中华书局品质,特别是经史类书籍。这次京东活动力度不错,所以一次性凑齐跟大师学国学系列共40册精装版!全部有塑封,品相完美,可能是新品原因吧!唯一不足是要自己搬上楼,看到快递大叔的年纪也就算了,好评吧!
评分硬皮装好保存,印刷清楚,质量很好,梁先生的见解还是很独特的
评分《古书真伪常识》原名《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系根据梁启超先生1927年在燕京大学的讲义整理而成。《古书真伪常识》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有五章,作者从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谈起,总结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回顾历代辨伪学的发展情况,归纳辨伪及考证年代的方法,并阐述对不同伪书的态度。分论则依次探讨十三经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并附论五种子书。就方法论而言,《古书真伪常识》对古书辨伪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条理清晰,论证平实,适合初学者阅读。
评分值得购买,值得拥有
评分很好的国学经典,非常棒的,有趣
评分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我有一套简装本,这个精装本趁活动买全了,比简装本好很多。
评分非常经典,值得典藏,棒棒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