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耿化敏 著
图书标签:
  • 党史
  • 青年学者
  • 论坛
  • 第五辑
  • 历史研究
  • 中国共产党
  • 学术交流
  • 理论探讨
  • 史学
  • 当代史
  • 红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06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55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字数:2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青年教师为主,并邀请校外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参加研讨,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评论人,为中共党史青年学者架设的一个制度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本辑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与现实”“中共视域下的性别与政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前沿” “中共农村治理问题研究”“中共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向”五个板块展开论述,反映了目前学界在党史研究领域的全新进展。

作者简介

耿化敏,男,1979年生,山东宁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与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1998年—2002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2002年—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法学硕士;2004年—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当代中国史专业史学博士。自2007年8月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兼职:自2008年1月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络秘书;自2013年2月起,担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前的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史、中共史学史、中共党群(工青妇)体制、文化大革命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及国家社会科基金青年项目多项。
李坤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发挥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整合校内研究资源,并得到中央有关研究单位支持、指导建设的国内一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旨在建设成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要研究基地,发挥资政育人、政策咨询作用的重要研究机构,国内外中共党史与理论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很好平台,培养一流党史党建研究人才的领军单位。

目录

第二十一期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与现实/1
  抗战时期中共与西南地方派系之关系——基于美国驻华使馆报告的研究/2
  激活与调适:刘少奇国际主义思想初探(1948~ 1955)/15
  从“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到“反帝统一战线”
    ——中美关系与中国对亚非国家的政策(1955~1965)/39
第二十二期 中共视域下的性别与政治/63
  论1910~ 1930年代知识界对贞操观念的现代诠释/6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家庭变革的探索/91
  集体化时代的婚外性关系与乡村日常生活
    ——以山西平遥双口村、路候村为考察中心/105
第二十三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前沿/124
  当前西欧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126
  “科尔宾现象”还是“科尔宾主义”?——英国工党领袖选举回顾与展望/145
  拉美地区的“新社会主义”运动
    ——以厄瓜多尔“21世纪社会主义”和玻利维亚“社群社会主义”为例/156
  劳尔主政以来的古巴改革与对外关系/168
  越南革新开放的最新动态——基于越共十二大的观察与思考/1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188
第二十四期 中共农村治理问题研究/198
  隐形的、集体的、脆弱的革命:
    战时晋西北边区乡村合作社运动述论/199
  农村革命中的身份竞合问题——一位革命者及其地主父亲的故事/222
  工商发达地区土改后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向——以苏南无锡县为中心的考察/229
  1950年代中国的农民外流与政府应对——以安徽无为县档案为中心/232
第二十五期 中共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向/248
  党代会常任制探索的历程与经验/249
  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建设突破口问题论纲/278
  国外政党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比较研究/299
后 记/315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 引言:激荡年代的青年回响 青年,永远是历史洪流中最具活力与锐气的力量。他们以求知的眼睛审视过去,以创新的思维解读现在,以坚定的脚步走向未来。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青年一代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探索、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奉献,共同构成了党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生动篇章。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系列,正是这样一个汇聚青年智慧、激荡思想火花的平台。它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包容、专业的学术交流空间,鼓励青年党史研究者以全新的视角、多元的方法、深刻的洞察,深入挖掘党史的丰富内涵,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便是这一系列活动的最新成果。本辑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优秀青年党史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党史研究的诸多重要领域,既有对经典课题的深入挖掘,也有对新兴议题的积极探索。在这里,您将看到青年学者们如何穿越历史烟云,以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触觉,捕捉那些被时间湮没却意义深远的细节;如何运用跨学科的视野,将党史研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经济语境中进行考察;又如何以饱满的热情和负责任的精神,为理解党的百年奋斗提供更具时代价值的解读。 本辑的研究,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审视。青年学者们关注的,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是其思想理论的演进与创新,是其组织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是其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他们试图通过对历史的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历史借鉴。 核心内容概览:穿越历史的时空维度 一、革命时代的曙光与探索 本辑首先将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青年学者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再停留于宏大的叙事,而是深入到那些具体的历史场景、生动的人物故事、以及重要的思想萌芽之中。 早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关注早期共产党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将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播撒中华大地。研究将深入探讨早期党的组织形态、党员的构成、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开展的革命活动。例如,对某个地区早期党组织建立过程的微观考察,或是对早期党员思想转变路径的个案分析。 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与策略: 聚焦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研究将不仅仅审视军事斗争的策略,更关注土地改革的实践、根据地建设的经验,以及在这一时期党如何应对来自内外的严峻挑战,如何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例如,对某一根据地土地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或对反“围剿”斗争中政治动员的分析。 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之路: 深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研究将关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以及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党如何保持政治上的成熟与战略上的主动。例如,对敌后战场的作用与影响的再评估,或对国共合作期间的政治博弈的微观研究。 解放战争的战略决胜: 剖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研究将深入考察战略决战的关键战役、政治攻势的作用、以及在辽阔的解放区内进行的各项社会改革。例如,对某一重大战役背后政治决策过程的还原,或对解放区经济恢复与建设的考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青年学者们在本辑中,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研究。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如何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研究将探讨在这一时期,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与面临的挑战。例如,对某一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初期探索。 “一五”到“七五”时期的曲折与成就: 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局面,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将关注在这一时期,中国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发展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将反思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教训。例如,对某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历史考察,或对特定时期基层社会变革的研究。 改革开放前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即使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本辑的研究将关注这一时期,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的有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对某一时期经济改革的早期尝试,或对文化政策调整的分析。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伟大时期。青年学者们在本辑中,将对这一时期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推进: 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决策的时代背景、历史必然性,以及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如何一步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研究将聚焦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例如,对某一重大改革举措出台背景的微观分析,或对基层改革试验点的考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如何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克服重重阻力,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研究将涉及市场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包括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等。例如,对某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演变的分析,或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过程的研究。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逐步打开国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研究将关注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变化。例如,对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意义的再评估,或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影响分析。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聚焦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发展和实践,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发展历程。研究将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制度设计,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例如,对香港回归前后社会经济变化的对比研究,或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博彩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梳理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研究将关注理论创新背后的逻辑、其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例如,对某一重要理论提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或对某一理论如何指导具体实践的案例分析。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与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本辑的研究也积极关注这一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将关注这些战略布局的提出背景、核心要义以及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例如,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解读,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相互支撑的分析。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聚焦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研究将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科技创新、全面依法治国、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例如,对某一时期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模式的成效评估,或对新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研究将关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以及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模式研究,或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分析。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关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研究将深入探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以及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例如,对巡视制度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或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探索。 五、党史研究的方法创新与理论前沿 除了对具体历史时期的研究,本辑的青年学者们还展现了在党史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探索。 跨学科研究的视野: 许多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党史研究方法,而是积极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传播学等多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党史问题进行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考察。 微观史学与个案研究: 关注个体生命、基层社会、具体事件的微观视角,通过生动、细致的个案研究,揭示宏大历史进程中的细微之处和复杂性,以求更真切地理解历史。 数字人文与大数据分析: 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海量党史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以期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和学术观点。 国际视野下的党史研究: 积极借鉴和吸取国际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论,以开放的姿态,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和对话。 结语:青年力量,照亮党史未来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的出版,是青年一代党史研究者们勤奋耕耘、勇于探索的生动体现。他们的研究,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阐释。本辑的研究成果,无疑将为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出青年学者的智慧与力量。 我们相信,在这些青年学者们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明天,定将更加璀璨夺目,为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历史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这个书名,如同一个充满智慧的灯塔,照亮了我探索历史的航程。作为一名对国家发展历程怀有深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深信历史的意义在于启迪当下,指导未来。而“青年学者”的参与,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独特的魅力。我猜想,这批年轻的研究者们,他们可能拥有更加活跃的思想,更加开放的视野,能够以一种不受传统束缚的姿态,去审视那些曾经被赋予固定意义的历史事件。他们或许会尝试运用新的理论工具,或者从跨学科的角度,去挖掘历史的深层逻辑,揭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联系。我甚至可以期待,他们会关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大众所忽略的群体,去描绘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选择,从而使历史的画卷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的深入研究,比如,在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时,党是如何调整政策,带领国家走出困境;又比如,在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时,党又是如何坚定立场,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也期待看到他们对如何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及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能的探讨。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次学术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感受那份属于历史的厚重与属于青春的活力。

评分

在无数的书籍中,《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这个书名,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我驻足。我并非历史研究的科班出身,更多的是一名对国家发展脉络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社会观察者。历史,在我看来,从来不是静止的陈列品,而是不断流淌的江河,是塑造我们当下、影响我们未来的活态存在。而“青年学者”的身份,则赋予了这本书一种特别的意义。我期待他们能够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更加前沿的研究方法,去解构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他们是否会挑战一些过于宏大、过于程式化的结论?是否会从更加微观的视角,去呈现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内心挣扎、情感波动,以及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起伏?我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可能会在某个被忽视的角落,发现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细节,并通过严谨的考证,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历史维度。我期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的探讨,不仅仅是简单的歌颂,而是对其时代背景、实践意义以及在新时代下的转化和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我也期待看到他们对一些历史决策背后复杂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前瞻性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能激发我思考、拓展我视野的重要窗口,我渴望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我们走过的道路。

评分

偶然瞥见《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的书名,立刻引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我并非科班出身的历史研究者,更像是一个对国家发展轨迹充满探究欲的时代旁观者。在我看来,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复杂性,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启示。而“青年学者”的参与,则让这本书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我期待着,这些年轻的研究者们,能够以一种更加灵活、更加不受传统学术窠臼束缚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中国近现代史。他们是否会关注那些被历史宏大叙事所遮蔽的个体命运?是否会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呈现历史事件的多面性?我甚至可以设想,他们或许会大胆地提出一些挑战性的观点,鼓励我们重新审视一些既有的认知,从而激发出新的思考。我期望书中能够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应对重大挑战,如何做出关键决策的深入分析,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是如何凝聚人心,最终取得胜利;又或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又是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我也期待看到他们对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革命文化,以及如何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应对未来挑战的探讨。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迫不及待地想跨越它,去领略那份属于历史的厚重,和属于青春的锐气。

评分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寻寻觅觅,渴望找到那能点燃思想火花、激荡青春热血的读物。《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这个书名,如同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召唤,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探寻。我并非党史的专业研究者,甚至可以说,我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的了解,多半停留在教科书和通俗读物的浅层。然而,正是这种“浅层”,才让我越发渴望深入。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那些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其中蕴含的时代脉搏、人物精神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闪耀的思想火光。第五辑这个数字,又暗示着一种传承与发展,它可能汇聚了青年一代学者们最新、最锐意的研究成果,他们的视角或许能打破固有的藩篱,用更加鲜活、更加贴近时代的语言,重新解读那些耳熟能详的事件。我甚至可以想象,那些论文的标题,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它们或许在挑战着某种既有的认知,又或许在填补着某种历史的空白。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他们对于那些关键历史节点,如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进、革命先辈的伟大牺牲等,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同时,我也期待那些充满激情的学术辩论,那些年轻学者们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火花,为我们这些旁观者带来一场智力与精神的盛宴。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透过它,我希望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理解更深邃的逻辑,最终,也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的书页,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历史的画卷,那些曾经在书本上、在影像里、在长辈口中描绘的场景,仿佛都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我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更多的是一位对国家发展历程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当下思考的镜子,是未来前行的罗盘。而“青年学者”这个标签,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些年轻的头脑,他们或许没有承袭太多陈旧的学术框架,更能以一种全新的、不受拘束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早已被定义过的事件。他们可能会关注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细节,挖掘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体故事,从而让历史更加生动、更加有温度。也许,他们会探讨在特定历史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是如何共同构成了历史的肌理。又或许,他们会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对某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跨学科的解读,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模式。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一些关键历史转折点的深入剖析,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敢于打破常规的探索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引向一条崭新的道路;又比如,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时,党是如何展现出其坚韧的生命力,带领国家走向复兴。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邀约,我迫不及待地想听听这些年轻的学者们,他们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和启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