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8-13岁 孩子,我想将你比作夏天
孩子问,我为什么要读莎士比亚?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拥有全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与喜好,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必读书籍。与其说孩子需要莎翁名篇的滋养,不如说莎翁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真实与赤诚,唯有孩子,才不会辜负。
早在18世纪,卢梭就发现了孩子的秘密。在《爱弥儿》中,他次指出童年是人类接近“自然状态”的阶段,认为教育儿童宛如培育一株野生植物,要让它自由而有机地生长,主张儿童的培养减少灌输和规训,回归自发性的纯真与力量。
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对于人类情感毫无保留的表达,恰好与这种本真的状态契合了。
本真是哈姆雷特王子面对弑父之仇,却反反复复地犹豫与拖延——不是每个王子都如教科书般的果断英勇,神话传说远在众神庙中,而哈姆雷特似乎就在身边。
本真是麦克白夫人双手沾满的、并不存在的鲜血,那是恐惧的投射,也是欲望占据心头时的毁灭性力量。
本真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很多人不相信世间毫无缘由的爱情,可是,他们只是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啊,哪里有什么不可能呢?
我次读到莎士比亚,是初一课外阅读册上节选的片段。
阅读册上节选的,正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夏日的窗台边,互诉衷肠的经典桥段:
“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是罗密欧?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名字吧!”
“我们叫作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月亮变化无常,每月有圆有缺,你的爱也会发生变化。”
我被那些深情而富有诗意的对白迷住了,立即与身旁的同桌假扮起了这对苦命鸳鸯,你来我往,大声念着阅读册里的台词。从深情的吻别到残酷的决斗,哪怕再拗口的词句,我们也说得不亦乐乎。
遥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从约束与禁忌的黑暗时代走出来,就好像重新回到了童年,人们积压多年的情感迸发而出,唯恐虚伪造作,唯恐神秘遮掩。而莎士比亚作品里丰沛而真切的情感,给那时干涸的大地上注满了生命力。
遗憾的是,成年以后,我重读莎士比亚的剧本原作,反而不能毫无羞赧地大声朗读出那些直指人心的句子了。心里筑起了围墙,自然也没了年少时初读莎翁的欣喜与美好。
所以我想把这些欣喜与美好介绍给孩子们。
孩子是有生命力的,像是旺盛的夏天,带着人类永不止息的炙热期待。他们天然有悟性、有灵气,无须锱铢必较,便能从莎翁看似艰深的素体诗中寻找到无尽的力量。
只是,还需要一点点技术支持。
莎士比亚的原文是剧本,对于不熟悉剧本形式的中国孩子来说,用对白来理解情节的发展与转折,总是艰涩了些。如何在保留经典台词的基础上,用故事把剧本讲述出来,同时通过有别于枯燥历史课本的介绍方式,让他们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是我非常渴望为孩子做的一件小事。
而这件小事,变成了如今的《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
当看到《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里面那些热烈的句子印刷在纸稿上,我有些意犹未尽,不甘心这些台词只是静止地存在于书本里,于是又辗转多时,找到莎剧的演员把书中的台词录了音,想让四百年前的古老情节生动起来,想让孩子们即使闭上眼睛,也能体会到四个世纪以前人类的赤子之心。
2016年,恰逢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当我们说到永恒,自然不是说长生久视,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把久远的故事,变成脑海中不时荡漾的涟漪。
内容简介
比坐飞机去欧洲更让孩子的开阔眼界文学之旅!
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特别企划
让孩子与大师同台!
6本莎翁经典原著改编:莎士比亚,是孩子语文课本里必读的文学家。他的原著是剧本,孩子们在没接触过戏剧的情况下阅读,难免觉得枯燥。事实上,莎翁的戏剧面向的是英国所有百姓,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白幽默,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风俗与生活,是孩子文学入门的选择。
60个趣味文化科普栏目:正文之后,孩子或是意犹未尽,或是心生困惑——所以,每本书设置了10个文化科普的栏目,重现文艺复兴场景,告诉孩子莎翁的创作心得、了解民众的生活,还有风趣的奇闻异事,让孩子捧腹大笑。
120句经典台词重现:莎士比亚的台词以优美的音韵与深刻的内涵著称,本系列用生动的插图了还原了这些台词情境,保留英文原句。并聘请莎剧演员兼同声传译张征温情献声,让孩子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戏剧氛围,学习专业发音。
2名专业翻译倾心打造: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学院常驻艺术家历史李实,青年儿童文学翻译家黄静雅协力打造。
作者简介
[英]安娜?克伯莱恩 :从宇宙黑洞到希腊神话,已出版五十多本童书,擅于将复杂的名著改编为孩子爱读的故事。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让走进莎翁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与大师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发现和分享莎翁的胸襟和视野的同时,读者得以扩大和丰富自己,建立起支撑自我的精神柱石,把对莎剧故事的阅读变成见识、智慧和品质。
——儿童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舒伟
目录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叫作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通向真爱的道路从无坦途。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暴风雨》:你微笑着,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无事生非》:静默是表示快乐的最好方法。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麦克白》:世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
前言/序言
本套图书是英国阿歇特童书打造的正统少儿莎士比亚读本,由英国儿童文学作家选取了6本最知名、孩子最容易于理解的故事,严谨地取其精华,通过幽默的写作手法、相关历史的趣味科普、经典台词的聆听赏析,把复杂的剧本改编为孩子容易接受的戏剧故事,让孩子全面了解世界文学大师,奠定丰厚的文学底蕴。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麦克白》 一次扣人心弦的苏格兰高地冒险,一场关于野心与命运的深刻追问 在苏格兰阴沉的荒原上,风卷着黑色的雨云,古老的城堡在凛冽的寒风中巍然耸立。这里是麦克白爵士的家园,一位英勇善战、深受尊敬的将军,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战场胜利的每一页。然而,命运的种子,一旦被播下,便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催生出改变一切的狂风暴雨。 故事的开端:预言的种子与野心的萌芽 故事始于一场激烈的战役,麦克白与他忠诚的战友班戈凯旋而归。当他们穿过荒凉的沼泽地时,一群神秘的、如同幽灵般的女巫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女巫们以预言的方式,向麦克白揭示了他未来的命运:他将成为卡多爵士,最终登上苏格兰王位。对于班戈,女巫们则预言他的后代将成为国王。 这些预言,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麦克白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虽然班戈对女巫的言论不以为然,但麦克白却被这些话语深深吸引。尤其是在不久后,国王邓肯的使者到来,封他为新的卡多爵士时,女巫的第一个预言竟奇迹般地应验了。这使得麦克白对第二个预言——他将成为国王——深信不疑,并开始在内心深处滋生出一股强烈的野心。 野心的膨胀:诱惑与唆使 这份野心,如同贪婪的藤蔓,迅速缠绕住麦克白的心。他渴望权力,渴望成为至高无上的君主。然而,在传统的道德观和对国王的忠诚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挣扎。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他的妻子,野心勃勃的麦克白夫人,成为了他野心的催化剂。 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比麦克白本人更具决断力和野心的人。她得知女巫的预言后,便将目光锁定在了王位上。当她察觉到丈夫的犹豫时,她用尽一切手段来激将他。她嘲笑他的胆怯,质疑他的男子气概,将他描绘成一个不够果断、无法实现宏图伟业的男人。她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穿了麦克白心中仅存的道德防线。 在麦克白夫人的唆使和鼓动下,麦克白最终被野心的火焰吞噬。他决定采取极端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女巫的预言。 弑君的黑暗:罪恶的开端 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国王邓肯带着他的儿子们, Malcolm 和 Donalbain,下榻于麦克白的城堡。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是一个令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心生恐惧的时刻。尽管内心深处有挣扎和不安,麦克白还是在妻子的怂恿下,计划了一场可怕的阴谋。 在那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夜晚,麦克白在药剂的帮助下,模糊了意识,潜入了国王的寝宫。当他走出房间时,手上沾满了鲜血,而国王邓肯,这位慈祥而英明的君主,永远地沉睡了。 弑君的罪行,如同一个巨大的污点,永远地烙印在了麦克白的灵魂上。国王的儿子们, Malcolm 和 Donalbain,察觉到危险,惊恐地逃离苏格兰,这反而为麦克白登上王位提供了便利。 权力的代价:恐惧与猜忌 麦克白登上了王位,实现了女巫的预言,但他的王国,却笼罩在恐惧和不安之中。成为国王并没有带给他平静和满足,反而使他更加焦虑和多疑。他害怕自己成为国王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尤其担心班戈的后代会继承王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麦克白再次听从了女巫的建议,并雇佣了刺客,企图将班戈和他的儿子 Fleance 杀害。虽然班戈被刺客杀死,但 Fleance 却在混乱中逃脱了。这次失败的刺杀,更加深了麦克白的猜忌和恐惧。 他开始在宴会上看到班戈的鬼魂,这个鬼魂是班戈被杀后,他内心罪恶感和恐惧的具象化。麦克白的疯狂和失常,逐渐在朝臣中引起了怀疑和不满。 权力的倾覆:疯狂与灭亡 麦克白为了寻求更多的安全感,再次前往沼泽地,寻找女巫。女巫们用新的预言来“欺骗”他:他将受到挑战,但不会被任何人所生的女人所伤害;他将在大森林“化为”移山倒海之势,威胁到他的生命时,才会灭亡。 这些新的预言,让麦克白感到一丝安慰,他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预言并非真正的承诺,而是他内心恐惧和罪恶的扭曲解读。 与此同时,逃亡的 Malcolm 和 Donalbain 在英格兰集结了一支军队,并得到了英格兰国王的支持。他们决心为被杀害的父亲报仇,夺回属于他们的王位。 在战场上,麦克白与 Malcolm 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当麦克白的士兵们纷纷倒戈,加入了 Malcolm 的队伍时,麦克白陷入了绝境。他依旧相信女巫的预言,认为没有人能伤害他。 最终,在与 Malcolm 的决斗中,麦克白被 Macduff 所杀。Macduff 揭示了他并非由女人所生,而是从他母亲的腹中被剖腹取出(即剖腹产),这正是女巫预言的真相。 麦克白的统治,以血腥和恐怖为开端,也以血腥和恐怖为终结。他曾是备受尊敬的将军,却被野心吞噬,最终走向了灭亡。 深刻的寓意:野心的陷阱与命运的拷问 《麦克白》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和阴谋的故事,它更是对人类内心深处最黑暗欲望的一次深刻剖析。故事通过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的悲剧,揭示了以下几个深刻的寓意: 野心的腐蚀性: 野心本身并非邪恶,但当它脱离了道德的约束,成为唯一的驱动力时,便会像毒药一样腐蚀人的灵魂,让人失去理智,走向罪恶的深渊。麦克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对权力的渴望,最终让他失去了所有。 命运与自由意志的辩证: 女巫的预言,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决定了麦克白的命运。然而,是麦克白的选择,他内心的欲望,以及他采取的行动,才最终将他引向了悲剧。这引发了关于我们是否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思考,以及在已知(或预言)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能做出不同的选择。 罪恶的循环: 一旦踏上罪恶的道路,便很难回头。麦克白的第一个罪行——弑君——迫使他犯下更多的罪行来掩盖和巩固,从而形成了一个罪恶的恶性循环,最终将他推向了毁灭。 权力对人性的考验: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故事展现了权力是如何改变麦克白,让他从一个正直的将军变成了一个暴君,失去了他曾经拥有的所有美好品质。 真相的模糊性: 女巫的预言,虽然在表面上似乎指明了方向,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模糊和误导。这提醒我们,在面对模糊不清的信息时,需要保持警惕和批判性思维,不要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为何选择《麦克白》? 《麦克白》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成为莎士比亚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悲剧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苏格兰高地传奇的故事,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寓言,能够引起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共鸣。 对于8-13岁的孩子们来说,《麦克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接触和理解文学经典。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描写,他们将能够: 认识文学的魅力: 体验莎士比亚戏剧的独特魅力,了解经典戏剧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习道德辨别: 在麦克白的选择和后果中,学习区分善恶,理解诚实、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 培养批判性思维: 思考预言、命运和自由意志的关系,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激发想象力: 沉浸在苏格兰高地的神秘氛围中,想象那个古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 理解人性的复杂: 认识到人并非非黑即白,人性中存在着光明与黑暗,而选择的力量至关重要。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麦克白》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莎士比亚这部伟大的作品呈现在年轻读者的面前。它是一次扣人心弦的苏格兰高地冒险,也是一场关于野心、命运与人性的深刻追问,必将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奇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