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约翰·马多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杂志前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两度担任《自然》主编达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自然》杂志现任主编,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威斯特费尔学院获得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莱斯特大学获得上层天体物理博士学位,并在莱斯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版过如此大部头的《自然》杂志的科学论文精选集,这套选集将很有可能成为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史研究甚而近现代社会发展研究的一手资料。
——英国著名的科学和科普作家、《自然》杂志顾问编辑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
在《自然》上发表的是新颖的、创新的、对世界确实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章。这不仅对推动新一代的人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学科交叉中有重大的发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国外的一些出版单位合作,把《自然》一百多年来出版的论文的精选部分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可以帮助读者追踪自然科学发展的轨迹与脉络,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
经过严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译,再经过严格的审校。能帮助我们对一百多年科学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清华大学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出的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是国内一部以英汉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自然》杂志经典论文选集,荟萃了《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具开创意义和影响力的经典科学文献,并将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献原汁原味地呈献给中国读者。双语对照的形式不仅可以使读者领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于中国读者阅读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献,扩大受众群体,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
这套丛书收录的科学文献大部分是原创性的科研论文,另外也有少量综述、新闻快报和通讯评论等。通过纵览这些篇目,读者既能从微观上欣赏优秀科学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超凡智慧,又能从宏观上了解各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概貌。
此外,该丛书还特意安排了几组系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们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这些严肃的科学争辩中,读者将感受到碰撞迸发的思想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辛探索。
丛书的编者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写了简短导读,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为读者展现当时的研究背景,带领读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感受这些非凡科学研究所蕴含的价值。
——新华网
001 《自然》的宗旨
002 论冬季开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3 冬季开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4 冬季开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5 近期的日全食
006 苏伊士运河
007 苏伊士运河
008 原子论战
009 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险
010 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险
011 物种起源论战
012 通向印度的运河之路
013 关于三叠纪恐龙以及恐龙分类的研究
014 观测太阳光谱
015 观测太阳光谱
016 达尔文学说与国民生活
017 达尔文理论的一个推论
018 冰川的纹理构造
019 所有的星云都是恒星系统吗?
020 星云在哪里?
021 地质时间的测量
022 尼罗河问题的答案
023 思考的速度
024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025 关于太阳的物质组成
026 观测太阳光谱
027 长度单位
028 巴斯德对家蚕疫病的研究
029 自然发生学说
030 自然发生学说
031 天空的颜色
032 太阳能量的来源
033 太阳能量的来源
034 太阳能量的来源
035 即将到来的金星凌日
036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致词
037 数学和物理科学
038 太阳的燃料
039 巴斯蒂安博士与自然发生学说
040 日内瓦湖和地中海的色彩
041 生命的进化:赫胥黎教授在利物浦的演说
042 1870年的科学发展状况
043 人类的由来
044 泛生论
045 泛生论
046 论色觉
047 对达尔文学说的新看法
048 1870年的科普利奖章获得者
049 太阳黑子的周期
050 克拉克·麦克斯韦的气体动力学理论
051 分子
052 关于物体分子构成的动力学证据
053 风暴定律
054 电话:一种利用电流传送音符的仪器
055 麦克斯韦测量以太的计划
056 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科学工作
057 氮气的密度
058 论一种新型的射线
059 伦琴教授的发现
060 关于阴极射线的新实验
061 磁化对物质发射的光的性质的影响
062 一种尚未发现的气体
063 远程电视系统
064 原子内的电荷
065 原子结构
066 X射线的反射
067 元素的组成
068 爱因斯坦关于万有引力的相对论
069 相对论发展概述
070 原子结构
071 原子和分子的尺度
072 波与量子
073 南方古猿非洲种:南非的人猿
074 汤恩发现的类人猿化石
075 汤恩头骨的几点说明
076 汤恩头骨
077 汤恩头骨
078 亚洲的第三纪人:周口店的发现
079 导体中电的热扰动
080 镍单晶对电子的散射
081 β射线的连续谱
082 一种新型的二次辐射
083 元素周期表中的反常族
084 波动力学和放射性衰变
085 作为一项实用优生学政策的绝育术
086 无线传输的“波带”理论
087 电子和质子
088 恒星的质量与发光度之间的关系
089 发现海外行星
090 洛威尔对海外行星的预言
091 地球的年龄
092 α粒子引发的人工衰变
093 一项关于磁暴的新理论
094 基于水下观测室的深海调查
095 恒星的结构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096 优生绝育
097 α射线的精细结构
098 优生绝育
099 质子
100 关于渐成论的问题
101 自然选择强度与死亡率的关系
102 以太与相对论
103 X射线衍射法解析毛发角蛋白的结构与弹性
104 胚胎学与进化
105 原子量的单位
106 胚胎学与进化
这本书的价值,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单纯的学术范畴,它更像是一套关于“人类理性如何运作”的案例研究集。我发现,即使是顶尖科学家,他们的推理过程也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和反复。很多我们今天认为“不证自明”的结论,在当时可是经历了一场场激烈的辩论和实验的反复验证。我尤其喜欢其中那些篇幅较短、但观点犀利的通讯或简报,它们更像是当时研究者在收到新数据后,抑制不住的兴奋而写下的快速记录。这种“未经雕琢的”原始资料,比精心整理的综述文章更具感染力。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并非如直线般平稳上升,而是充满了停顿、反复乃至方向性的急转弯。这本书让我对科学工作者这个群体,产生了更为深厚的敬意——他们是用严谨的逻辑去探索最神秘领域的探险家。
评分我一直好奇,当年那些科学大家们是如何在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下进行突破的?这套选集,特别是下册所涵盖的阶段,正好是相对论、量子力学萌芽、遗传学复兴的时期。阅读这些文献,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在期刊上向全世界“喊话”的声音。那些早期的假设和模型,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略显粗糙,但它们却是奠定后续所有伟大成就的基石。它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视角——“犯错的艺术”。今天的科研往往要求极度精确和成果可重复,但早期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其大胆的猜想和必要的试错。这本选集精妙地捕捉了这种从混沌中提炼秩序的动态过程,它教导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那种永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挑战既有权威的勇气。对于任何想在学术界有所建树的年轻人来说,这比读任何励志鸡汤都管用得多。
评分对于一个热衷于科学史的业余爱好者而言,这个时间跨度(1869-1930)的选择简直是神来之笔。1869年,达尔文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扩大,物理学的经典时代尚未完全收官;而到了1930年,量子力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现代物理学的轮廓已基本清晰。这六十多年,是人类对宇宙基本规律认知发生范式转移的时期。通过这些精选的文章,我可以看到学科之间是如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例如,物理学的新发现如何反哺了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展示各个领域的成就,而是提供了一张宏大的知识网络图谱。每一次翻阅,我都会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关联性,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让我对科学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远超我通过普通科普读物获得的知识碎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非常注重阅读的体验。我尤其欣赏它采用的英汉对照的形式,这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试想,去品读爱因斯坦或者卢瑟福早期的那些论述,如果能对照着原文和权威译文一起参阅,那种对语境和术语精确度的把握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科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微妙的含义变化,直接阅读翻译版本可能会损失掉这份细微差别。平装本的设计也让它非常便携,我经常带着它去咖啡馆,随时可以翻阅一小节,沉浸在那个年代的学术氛围中。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散发出的轻微气味,都像是时间胶囊一样,让你感觉自己真的在参与那场跨越世纪的对话。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应有敬意的,绝对不是随便拼凑的二手资料。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黄金时代的大门!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种“经典选集”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历史上的重量级文献常常晦涩难懂,阅读起来像是在啃一块又硬又冷的石头。但《Nature》这家传奇期刊的百年精粹,尤其是跨越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这个科学爆炸期(1869-1930)的精选,那种扑面而来的思想冲击力是任何后世的教科书都无法比拟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记录了人类认知边界被一次次推开的真实心路历程。看着那些早期的实验记录和理论猜想,你会清晰地感受到科学家们在面对未知时那种既敬畏又兴奋的复杂情感。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视为常识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原理,在当时是多么具有颠覆性。那些铅字后面跳动着的,是人类理性光辉最璀璨的瞬间,让人读完后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回到实验室去重现那些伟大的实验。那种对知识原始形态的追溯,带来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套书内容好,排版舒服,翻译也流畅,还是双语,超值!
评分书的装帧设计美观大气,做工精,内容充实,翻译流畅,喜欢!
评分龟龟龟龟,龟龟好,贵好贵好贵贵贵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贵不贵,贵,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
评分。京东送货的速度和大部分自营商品质量相当可靠放心,售后也比
评分较放心,有点小瑕疵也能理解,退换也方便。对于质量不错的商品
评分书的装帧设计美观大气,做工精,内容充实,翻译流畅,喜欢!
评分质量挺好的,我慢慢去看!!
评分《自然》杂志每周发表经过完善同行评审的研究。《自然》杂志的编辑是基于论文的独创性、重要性、跨学科性、及时性、易理解性和结论性等方面作出决定。《自然》杂志同时也提供及时、具权威性和有深度的新闻,以及对科学、科学家和大众有影响力的专题和未来趋势分析。
评分书的装帧设计美观大气,做工精,内容充实,翻译流畅,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