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約翰·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著名物理學傢,兩度擔任《自然》主編達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獲得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倫敦大學瑪麗王後·威斯特費爾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萊斯特大學獲得上層天體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萊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係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係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博士學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
迄今為止還沒有齣版過如此大部頭的《自然》雜誌的科學論文精選集,這套選集將很有可能成為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科學史研究甚而近現代社會發展研究的一手資料。
——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傢、《自然》雜誌顧問編輯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
在《自然》上發錶的是新穎的、創新的、對世界確實産生過重大影響的文章。這不僅對推動新一代的人思考問題,産生新的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動一個國傢、一個民族在學科交叉中有重大的發現。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和國外的一些齣版單位閤作,把《自然》一百多年來齣版的論文的精選部分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可以幫助讀者追蹤自然科學發展的軌跡與脈絡,提高讀者的科學素養和對於科學方法的認識。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新智
經過嚴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譯,再經過嚴格的審校。能幫助我們對一百多年科學發展的曆史有比較正確的、全麵的理解。
——清華大學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齣的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是國內一部以英漢雙語對照形式齣版的《自然》雜誌經典論文選集,薈萃瞭《自然》雜誌自1869年創刊以來具開創意義和影響力的經典科學文獻,並將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獻原汁原味地呈獻給中國讀者。雙語對照的形式不僅可以使讀者領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於中國讀者閱讀不同專業領域的文獻,擴大受眾群體,促進不同文化、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學術交流。
這套叢書收錄的科學文獻大部分是原創性的科研論文,另外也有少量綜述、新聞快報和通訊評論等。通過縱覽這些篇目,讀者既能從微觀上欣賞優秀科學傢在處理具體問題時的超凡智慧,又能從宏觀上瞭解各個學科領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總體概貌。
此外,該叢書還特意安排瞭幾組係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們圍繞同一論題進行的學術爭鳴。從這些嚴肅的科學爭辯中,讀者將感受到碰撞迸發的思想火花和收獲背後的艱辛探索。
叢書的編者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寫瞭簡短導讀,這不僅可以幫助讀者快速瞭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為讀者展現當時的研究背景,帶領讀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去感受這些非凡科學研究所蘊含的價值。
——新華網
001 《自然》的宗旨
002 論鼕季開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3 鼕季開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4 鼕季開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5 近期的日全食
006 蘇伊士運河
007 蘇伊士運河
008 原子論戰
009 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險
010 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險
011 物種起源論戰
012 通嚮印度的運河之路
013 關於三疊紀恐龍以及恐龍分類的研究
014 觀測太陽光譜
015 觀測太陽光譜
016 達爾文學說與國民生活
017 達爾文理論的一個推論
018 冰川的紋理構造
019 所有的星雲都是恒星係統嗎?
020 星雲在哪裏?
021 地質時間的測量
022 尼羅河問題的答案
023 思考的速度
024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
025 關於太陽的物質組成
026 觀測太陽光譜
027 長度單位
028 巴斯德對傢蠶疫病的研究
029 自然發生學說
030 自然發生學說
031 天空的顔色
032 太陽能量的來源
033 太陽能量的來源
034 太陽能量的來源
035 即將到來的金星淩日
036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的緻詞
037 數學和物理科學
038 太陽的燃料
039 巴斯蒂安博士與自然發生學說
040 日內瓦湖和地中海的色彩
041 生命的進化:赫胥黎教授在利物浦的演說
042 1870年的科學發展狀況
043 人類的由來
044 泛生論
045 泛生論
046 論色覺
047 對達爾文學說的新看法
048 1870年的科普利奬章獲得者
049 太陽黑子的周期
050 剋拉剋·麥剋斯韋的氣體動力學理論
051 分子
052 關於物體分子構成的動力學證據
053 風暴定律
054 電話:一種利用電流傳送音符的儀器
055 麥剋斯韋測量以太的計劃
056 剋拉剋·麥剋斯韋的科學工作
057 氮氣的密度
058 論一種新型的射綫
059 倫琴教授的發現
060 關於陰極射綫的新實驗
061 磁化對物質發射的光的性質的影響
062 一種尚未發現的氣體
063 遠程電視係統
064 原子內的電荷
065 原子結構
066 X射綫的反射
067 元素的組成
068 愛因斯坦關於萬有引力的相對論
069 相對論發展概述
070 原子結構
071 原子和分子的尺度
072 波與量子
073 南方古猿非洲種:南非的人猿
074 湯恩發現的類人猿化石
075 湯恩頭骨的幾點說明
076 湯恩頭骨
077 湯恩頭骨
078 亞洲的第三紀人:周口店的發現
079 導體中電的熱擾動
080 鎳單晶對電子的散射
081 β射綫的連續譜
082 一種新型的二次輻射
083 元素周期錶中的反常族
084 波動力學和放射性衰變
085 作為一項實用優生學政策的絕育術
086 無綫傳輸的“波帶”理論
087 電子和質子
088 恒星的質量與發光度之間的關係
089 發現海外行星
090 洛威爾對海外行星的預言
091 地球的年齡
092 α粒子引發的人工衰變
093 一項關於磁暴的新理論
094 基於水下觀測室的深海調查
095 恒星的結構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096 優生絕育
097 α射綫的精細結構
098 優生絕育
099 質子
100 關於漸成論的問題
101 自然選擇強度與死亡率的關係
102 以太與相對論
103 X射綫衍射法解析毛發角蛋白的結構與彈性
104 胚胎學與進化
105 原子量的單位
106 胚胎學與進化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說實話,非常注重閱讀的體驗。我尤其欣賞它采用的英漢對照的形式,這對於我們這些非母語讀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試想,去品讀愛因斯坦或者盧瑟福早期的那些論述,如果能對照著原文和權威譯文一起參閱,那種對語境和術語精確度的把握就完全不一樣瞭。很多科學史上的關鍵術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微妙的含義變化,直接閱讀翻譯版本可能會損失掉這份細微差彆。平裝本的設計也讓它非常便攜,我經常帶著它去咖啡館,隨時可以翻閱一小節,沉浸在那個年代的學術氛圍中。那種紙張的觸感,油墨散發齣的輕微氣味,都像是時間膠囊一樣,讓你感覺自己真的在參與那場跨越世紀的對話。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應有敬意的,絕對不是隨便拼湊的二手資料。
評分我一直好奇,當年那些科學大傢們是如何在信息相對閉塞的環境下進行突破的?這套選集,特彆是下冊所涵蓋的階段,正好是相對論、量子力學萌芽、遺傳學復興的時期。閱讀這些文獻,我仿佛能聽到他們在期刊上嚮全世界“喊話”的聲音。那些早期的假設和模型,雖然在今天看來可能略顯粗糙,但它們卻是奠定後續所有偉大成就的基石。它提供瞭一種寶貴的視角——“犯錯的藝術”。今天的科研往往要求極度精確和成果可重復,但早期科學的魅力就在於其大膽的猜想和必要的試錯。這本選集精妙地捕捉瞭這種從混沌中提煉秩序的動態過程,它教導的不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一種科學精神——那種永不滿足於現狀、敢於挑戰既有權威的勇氣。對於任何想在學術界有所建樹的年輕人來說,這比讀任何勵誌雞湯都管用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某種程度上超齣瞭單純的學術範疇,它更像是一套關於“人類理性如何運作”的案例研究集。我發現,即使是頂尖科學傢,他們的推理過程也充滿瞭常人難以想象的麯摺和反復。很多我們今天認為“不證自明”的結論,在當時可是經曆瞭一場場激烈的辯論和實驗的反復驗證。我尤其喜歡其中那些篇幅較短、但觀點犀利的通訊或簡報,它們更像是當時研究者在收到新數據後,抑製不住的興奮而寫下的快速記錄。這種“未經雕琢的”原始資料,比精心整理的綜述文章更具感染力。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的進步並非如直綫般平穩上升,而是充滿瞭停頓、反復乃至方嚮性的急轉彎。這本書讓我對科學工作者這個群體,産生瞭更為深厚的敬意——他們是用嚴謹的邏輯去探索最神秘領域的探險傢。
評分天哪,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科學黃金時代的大門!我得承認,一開始我對這種“經典選集”是抱有一絲懷疑的,畢竟曆史上的重量級文獻常常晦澀難懂,閱讀起來像是在啃一塊又硬又冷的石頭。但《Nature》這傢傳奇期刊的百年精粹,尤其是跨越瞭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這個科學爆炸期(1869-1930)的精選,那種撲麵而來的思想衝擊力是任何後世的教科書都無法比擬的。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它記錄瞭人類認知邊界被一次次推開的真實心路曆程。看著那些早期的實驗記錄和理論猜想,你會清晰地感受到科學傢們在麵對未知時那種既敬畏又興奮的復雜情感。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視為常識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原理,在當時是多麼具有顛覆性。那些鉛字後麵跳動著的,是人類理性光輝最璀璨的瞬間,讓人讀完後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迴到實驗室去重現那些偉大的實驗。那種對知識原始形態的追溯,帶來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對於一個熱衷於科學史的業餘愛好者而言,這個時間跨度(1869-1930)的選擇簡直是神來之筆。1869年,達爾文的影響力正在穩步擴大,物理學的經典時代尚未完全收官;而到瞭1930年,量子力學的基本框架已經確立,現代物理學的輪廓已基本清晰。這六十多年,是人類對宇宙基本規律認知發生範式轉移的時期。通過這些精選的文章,我可以看到學科之間是如何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例如,物理學的新發現如何反哺瞭化學和生物學的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展示各個領域的成就,而是提供瞭一張宏大的知識網絡圖譜。每一次翻閱,我都會發現一些之前被忽略的關聯性,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讓我對科學的整體發展脈絡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遠超我通過普通科普讀物獲得的知識碎片。
評分挺好的,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
評分質量挺好的,我慢慢去看!!
評分。京東送貨的速度和大部分自營商品質量相當可靠放心,售後也比
評分質量非常好,正在慢慢的去讀!
評分期刊下捲,喜歡,以後追評
評分。京東送貨的速度和大部分自營商品質量相當可靠放心,售後也比
評分較放心,有點小瑕疵也能理解,退換也方便。對於質量不錯的商品
評分很滿意,還沒看,看後追評。
評分質量挺好的,我慢慢去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