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伦敦自然博物馆18 世纪至19 世纪的印度博物绘画藏品
32幅尺寸为185 mm *260 mm的原作复刻版画作,用画框装裱起来,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建一个异国情调的自然美术馆,体味一回当“策展人”的乐趣。
一本书犹如一场“印度博物艺术展览”。让读者欣赏到了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珍贵艺术绘画藏品,还为读者讲述了:那个时期的博物学渐成流行,博物插画,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收藏家和艺术家,独立收藏家和个人艺术家等精彩内容。
出版方将本书作为艺术品来设计,悉心选纸和印刷:黄色的瓦楞纸板制作的书匣,犹如历史久远的古卷宗,有复古的感觉;打开书匣,当你将图书和装裱画取出时,不经意间书匣背面的一幅单色印刷的植物画作便出现在了你的眼前。就像书匣外贴纸上的图章“艺术=生活”,出版方就是这想用这样一种形式和态度把书中的艺术之美带给读者,让读者把它再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打开书,享受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旅!(姊妹书:《可装裱的中国博物艺术》)
《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包含32 幅原作复刻版画作和一本精美的图书,如同为读者举办了一场“18 世纪至19 世纪印度博物艺术展览”,书中不仅让读者欣赏到了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珍贵艺术绘画藏品,而且还为读者讲述了:那个时期的博物学渐成流行,博物插画,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收藏家和艺术家,独立收藏家和个人艺术家等精彩内容。
18 世纪,西方对博物学的爱好渐渐变成富有绅士的消遣。到了19 世纪早期,这种兴趣蔚然成风,所有社会阶层都开始流行收集研究动植物。在照相机还未发明出来的年代,绘画是记录个人观察结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并能为科学研究留下自然世界的视觉记录。伦敦自然博物馆里就有一系列18 世纪至19 世纪丰富多彩、涉及广阔领域的印度绘画藏品。这些艺术品来自各种各样的渠道,有的来自独立艺术家和个人收藏家,有的源自旨在追求科学、商业或政治目的的印度博物学研究团队。书中介绍的博物藏品有一些是极少人研究,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博物艺术珍品;这些印度画作收藏也向我们展现了印度博物学美妙的多样性——不同地区壮美的植物群,整个国家中丰富多样的动物、鸟类和昆虫。
有读者肯定会问为什么叫《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正是因为书中每张画作都是那么美,像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实在不舍得让读者剪书,出版方从书中精心挑选出32幅尺寸为185 mm *260 mm的原作复刻版画作,用画框装裱起来,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建一个异国情调的自然美术馆,体味一回当“策展人”的乐趣。
《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一书,出版方将它作为艺术品来设计,悉心选纸和印刷:黄色的瓦楞纸板制作的书匣,犹如历史久远的古卷宗,有复古的感觉;打开书匣,当你将图书和装裱画取出时,不经意间书匣背面的一幅单色印刷的植物画作便出现在了你的眼前。就像书匣外贴纸上的图章“艺术=生活”,出版方就是这想用这样一种形式和态度把书中的艺术之美带给读者,让读者把它再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打开书,享受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旅!(姊妹书:《可装裱的中国博物艺术》)
朱迪斯·玛吉,伦敦自然博物馆艺术藏品部主管,著有《自然艺术》和《威廉·巴拉特的艺术与科学》,并协助创作了其他几部书籍,包括《植物探索:一位植物学家的植物探险之旅》和《伟大的博物学家》。
前 言 1
民族志与地志的艺术 1
植物学的艺术 9
动物学的艺术 51
索 引 103
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手工艺品情有独钟,所以当我在书店发现《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画册,它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带领我深入了解印度博物艺术的演变和发展。我被书中那些精美的版画所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绘画作品,更承载着那个时代科学探索的痕迹。我能想象到,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年代,每一幅版画的雕刻都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和精湛的技艺。书中对于不同主题的插画,比如药用植物、草药的根茎叶花,以及那些罕见的鸟类和爬行动物,都进行了详尽的描绘。这些插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动物习性的生动描绘,例如狩猎的场景,或者动物之间的互动,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更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宝库。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博物”二字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
评分当我翻开《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时,就被那些色彩斑斓、细节丰富的插画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印度古代博物艺术的瑰宝。我被书中描绘的各种珍稀植物所震撼,它们形态各异,色彩鲜艳,仿佛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鸟类和昆虫,它们的羽毛、翅膀、纹理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我能想象到,在过去,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重要的科学记录,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库。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动物习性的描绘,例如它们的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印度的野生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现代社会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古朴而又精致的质感,仿佛诉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当拿到《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的那一刻,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插画,它们色彩斑斓,细节丰富,每一笔都充满了艺术家的匠心独运。我尤其被那些对植物和动物的描绘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像是将大自然的生命力凝固在了纸张上。我能想象出,在过去,这些画作可能被用作教学、研究,甚至是作为皇室贵族的装饰品,承载着那个时代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与敬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印度博物艺术的介绍,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古老文明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从寺庙壁画中抽象而生动的动植物形象,到宫廷画师笔下细腻写实的飞禽走兽,再到民间艺人手中朴拙而富有生命力的图腾,都展现了印度人民对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热爱。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奇异生物,它们的形态和色彩都充满了异域风情,让我对印度的生物多样性充满了好奇。这本书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印度世界,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艺术家的才华和智慧。我发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虫,在这些画作中也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仿佛赋予了它们不朽的生命。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在现代社会中似乎越来越少见,而这本书却让我重新拾起了这份珍贵的情感。
评分阅读《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发现,这本书中的插画,尤其是那些关于植物和动物的描绘,都极其生动逼真,仿佛触手可及。我被书中对于一些稀有植物的细节描绘所震撼,它们的形态、颜色,甚至连叶片的纹理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还在书中看到了一些关于传说中生物的描绘,它们的形象充满了想象力,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品欣赏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印度古代科学和文化史的百科全书。我了解到,在那个时代,艺术和科学是紧密相连的,博物插画的创作,往往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研究。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探索精神的国度。我还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关于草药和传统医学的知识,这让我对古代印度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当我翻开《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时,就被那些色彩斑斓、细节丰富的插画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印度古代博物艺术的瑰宝。我被书中描绘的各种珍稀植物所震撼,它们形态各异,色彩鲜艳,仿佛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鸟类和昆虫,它们的羽毛、翅膀、纹理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我能想象到,在过去,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重要的科学记录,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库。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动物习性的描绘,例如它们的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印度的野生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现代社会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我对《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这本书的喜爱,源于它所呈现出的那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书中那些描绘植物的插画,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植物百科全书。我被那些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深深吸引,它们不仅展现了植物的美丽形态,更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我仿佛能闻到那些花草的芬芳,感受到它们在阳光下的脉动。而那些关于动物的描绘,更是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无论是展翅翱翔的飞鸟,还是静卧丛林的猛兽,都在画师的笔下活灵活现,仿佛随时会从纸页中跃出。我还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关于古代印度人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的细节,这让我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读物,更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人文的百科全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印度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国度,也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古朴而又精致的质感,仿佛诉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当拿到《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的那一刻,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插画,它们色彩斑斓,细节丰富,每一笔都充满了艺术家的匠心独运。我尤其被那些对植物和动物的描绘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像是将大自然的生命力凝固在了纸张上。我能想象出,在过去,这些画作可能被用作教学、研究,甚至是作为皇室贵族的装饰品,承载着那个时代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与敬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印度博物艺术的介绍,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古老文明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从寺庙壁画中抽象而生动的动植物形象,到宫廷画师笔下细腻写实的飞禽走兽,再到民间艺人手中朴拙而富有生命力的图腾,都展现了印度人民对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热爱。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奇异生物,它们的形态和色彩都充满了异域风情,让我对印度的生物多样性充满了好奇。这本书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印度世界,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艺术家的才华和智慧。
评分《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被书中那些精美的植物插画所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绘画,更像是科学的图谱,详细地描绘了植物的每一个细节,从根茎到花叶,无一不精。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它们的形象充满了想象力,色彩也极其鲜艳,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更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探索精神的国度。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传统医学的知识,这让我对古代印度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阅读《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发现,这本书中的插画,尤其是那些关于植物和动物的描绘,都极其生动逼真,仿佛触手可及。我被书中对于一些稀有植物的细节描绘所震撼,它们的形态、颜色,甚至连叶片的纹理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奇异生物,它们的形象充满了想象力,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品欣赏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印度古代科学和文化史的百科全书。我了解到,在那个时代,艺术和科学是紧密相连的,博物插画的创作,往往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研究。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探索精神的国度。我还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关于草药和传统医学的知识,这让我对古代印度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手工艺品情有独钟,所以当我在书店发现《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画册,它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带领我深入了解印度博物艺术的演变和发展。我被书中那些精美的版画所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绘画作品,更承载着那个时代科学探索的痕迹。我能想象到,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年代,每一幅版画的雕刻都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和精湛的技艺。书中对于不同主题的插画,比如药用植物、草药的根茎叶花,以及那些罕见的鸟类和爬行动物,都进行了详尽的描绘。这些插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动物习性的生动描绘,例如狩猎的场景,或者动物之间的互动,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更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宝库。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博物”二字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
评分还没看,包装送货都很快,很精美的书
评分还没看,包装送货都很快,很精美的书
评分促销的时候,竟然没有可装裱的中国,而且价格比价贵
评分送来的时候脏脏的,外盒也撞皱了。幸好里面的画和书没事。
评分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里面很多插画
评分还没看,包装送货都很快,很精美的书
评分送来的时候脏脏的,外盒也撞皱了。幸好里面的画和书没事。
评分还没看,包装送货都很快,很精美的书
评分送来的时候脏脏的,外盒也撞皱了。幸好里面的画和书没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