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聚焦中国能源转型实践
本书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系列出版物的2016年报告。本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了201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并对比了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有了一个全面的定位。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是协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行业管理的业务支持机构,主要开展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协助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示范项目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国际哈做项目管理等任务。
目录
1“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综述1
1��1发展现状3
1��2面临的挑战8
2风能11
2��1风能资源13
2��2风电发展政策19
2��3大型风电市场和产业24
2��4小型风电市场和产业39
2��5前景展望41
2��6政策建议42
3太阳能光伏发电45
3��1光伏发电资源47
3��2光伏发电政策51
3��3光伏发电市场57
3��4光伏发电产业66
3��5光伏发电展望76
4太阳能热发电83
4��1资源状况85
4��2市场规模87
4��3相关政策88
4��4产业能力89
4��5发展展望90
Ⅱ5太阳能热利用91
5��1太阳能热利用市场93
5��2太阳能热利用产业95
5��3太阳能热利用政策96
5��4太阳能热利用发展展望98
6生物质能105
6��1生物质资源现状107
6��2产业现状110
6��3发展趋势116
6��4面临的问题116
6��5政策建议117
7地热能119
7��1地热能资源121
7��2地热能发展政策122
7��3地热能开发利用125
7��4地热能产业发展展望128
8海洋能129
8��1海洋能资源131
8��2海洋能产业现状131
8��3海洋能发展展望133
9储能135
9��1储能技术137
9��2储能发展现状146
9��3储能产业政策148
Ⅲ10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155
10��1风电供暖示范项目157
10��2新能源城市建设161
10��3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园区163
11可再生能源当前热点问题分析167
11��1电力绿色革命是能源供给侧结构性变革的必由之路——以辩证思维看待新能源电力“十三五”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169
11��2深化电力改革,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消纳178
11��3以发电配额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创新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瓶颈183
11��4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配套机制,保障政策有效实施189
11��5加强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配套政策研究和机制创新,确保实现中国能源转型目标192
11��6完善政策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196
12“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及相关建议199
12��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201
12��2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仍存在问题208
12��3“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211
12��4政策建议214
附录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一览217
图1-1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4
图1-22015年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结构7
图1-3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7
图2-170米高风能资源分布17
图2-2东部海域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结果19
图2-3全国风电历年并网装机容量24
图2-42015年全国主要省(区、市)装机情况25
图2-52007—2015年并网风力发电量25
图2-62015年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26
图2-72015年全国海上风电核准情况28
图2-82015年中国风电开发企业新增装机容量28
图2-92015年中国风电开发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29
图2-102015年中国风电开发企业累计装机容量29
图2-112015年中国风电开发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30
图2-122015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新增装机容量31
图2-132015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31
图2-141991—2015年中国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32
图2-152004—2015年1��5兆瓦和2��0兆瓦机组新增装机容量33
图2-162015年中国不同功率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占比33
图2-172015年中国不同功率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比例34
图2-182008—2015年中国风电机组出口容量35
图2-192015年整机制造企业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容量36
图3-1全国水平面太阳总辐射48
图3-2全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分布49
图3-3全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55
图3-4“十二五”期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58
图3-52015年6—12月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情况58
图3-6“十二五”期间全国光伏发电量情况60
图3-7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分布情况61
图3-82015年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分布情况63
图3-9“十二五”期间全国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情况63
图3-102015年全国光伏利用小时数情况64
图3-112015年底不同性质企业光伏电站并网容量65
图3-12中国历年多晶硅产能产量情况67
图3-132015年多晶硅进口情况68
图3-142008—2015年中国硅片产能和产量69
图3-152015年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价格走势70
图3-162010—2015年中国电池片产量71
图3-17电池转换效率走势73
图3-182008—2015年中国电池组件产量73
图3-192015年组件招标价格走势75
图4-1全国太阳法相直接辐射形式分布85
图5-1太阳能热利用2006—2015年市场增长状况94
图6-1全国农作物秸秆构成比例108
图6-2全国农作物秸秆主要用途108
图6-32013—2015年全国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容量110
图6-42015年全国农林剩余物直燃发电装机容量111
图6-52015年全国垃圾并网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12
图6-62011—2015年全国生物燃料乙醇产量114
图7-1中国地热资源分布121
图9-1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137
图9-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工作原理139
图9-3飞轮储能系统构成140
图9-4中国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技术比重143
图9-5中国储能装机发展现状147
图10-1风电供暖工作原理示意图159
图11-1以服务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为核心的电力市场173
表2-1不同机构测算中国陆上风能资源的评估结果14
表2-2全国陆地50米、70米、100米高度风能资源储量(≥300瓦/平方米)16
表2-3各省(区、市)陆地70米高度风能资源储量(≥300瓦/平方米)17
表2-42015年中国主要省(区、市)的弃风情况统计27
表2-52015年中国风电机组出口情况35
表2-62015年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产业发展情况40
表2-72015年进口中国中小型风电机组量排在前十一位的国家40
表3-1全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48
表3-22015年全国主要省(区、市)光伏发电累计装机情况59
表3-32015年全国主要省区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情况62
表3-42015年全国光伏开发企业市场情况65
表3-52015年中国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情况67
表3-62015年中国主要硅片企业产能和产量情况69
表3-72015年中国主要电池片企业产能和产量情况71
表3-82015年中国主要组件生产企业产能和产量情况74
表3-92015年中国光伏组件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情况75
表4-1太阳能热发电站选址一般性条件86
表4-22015年底中国已建成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情况87
表6-1中国燃料乙醇的定点生产企业115
表7-1国家关于发展地热能的相关政策123
表7-2中国地方政府关于发展地热能的相关政策124
表9-1抽水蓄能与其他发电技术特性对比138
表9-2各类电池技术高倍率、深度充放电寿命影响142
表9-3金属燃料电池特性145
表9-4几种储热方式的比较146
表9-5国内储能相关政策149
表9-6储能间接支持政策152
表10-1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试点交易模式166
收到这本《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6》,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要了解中国在那个年份,到底在绿色能源的道路上迈出了多大的一步。2016年,意味着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都来自于一个相对完整的过去,能够帮助我回顾和评估。我设想,报告会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梳理出201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格局。这可能包括对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发电量、技术应用水平、成本效益等关键指标的详细统计和解读。我特别希望看到,报告能够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和市场层面,比如,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各自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技术成熟度、产业链构成以及面临的竞争态势。是否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展现某个企业或某个项目在2016年是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实现发展的?另外,作为一份“发展报告”,其核心价值在于展现“发展”的全貌,这意味着它不仅要关注“量”的增长,更要关注“质”的提升。报告是否能够对技术创新、成本下降、政策支持、市场化改革等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勾勒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与阻碍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同时又不失微观的细节,让我能够构建起一个清晰、全面的产业图景。
评分拿到《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6》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那个蓬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份。2016年,是中国在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可再生能源产业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对于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份详实、专业的产业“体检报告”。我设想,报告会首先描绘出201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整体宏观图景,包括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的贡献等。接着,我期望报告能够深入到各个细分领域,详细解读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等主要可再生能源在当年的发展状况。这其中,数据的量化分析必不可少,比如新增装机量、发电总量、技术进步、成本效益的演变等等。此外,我也非常关心政策层面的动向,期待报告能梳理出2016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当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希望报告也能客观地分析当年产业面临的挑战,例如技术瓶颈、市场准入、投资回报、以及与其他能源形式的竞争等,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有价值的预判。
评分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应该是一本能够让我感受到中国能源领域变革前沿气息的读物。2016年,全球对清洁能源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作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因此,我希望这本《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6》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那些纵横交错的数据和政策文本,直抵产业发展的核心。它或许会从宏观经济背景出发,阐述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趋势,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随后,报告可能会聚焦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例如“十三五”规划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目标设定,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情况,这对于理解政策导向至关重要。我尤其期待报告能详尽地剖析各个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比如光伏发电在度电成本上的进步,风电技术在叶片长度、塔筒高度上的突破,以及储能技术作为关键支撑如何逐步成熟。此外,报告能否触及到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弃风弃光现象的根源分析、电网接入的瓶颈、以及本土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变化,这些都是关乎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议题。对我而言,一本优秀的报告,不仅在于展现成就,更在于揭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6》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期。2016年,无疑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也是可再生能源产业蓄力腾飞的年代。因此,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像一台精密的显微镜,为我揭示当时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猜想,报告的开篇很可能会回顾2016年全球能源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以及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然后逐步聚焦到国内的产业现状。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各个可再生能源领域,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水电、生物质能等,在2016年的具体发展数据,例如新增装机容量、发电量、市场份额、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报告能够深入探讨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支持措施,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以及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完善程度。当然,一个全面的发展报告,也必然会包含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瓶颈,例如电网消纳能力、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等。我渴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分析,帮助我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2016年是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的。
评分一本关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年度报告,这样的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时代感和前瞻性。2016年,正是中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彼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崛起,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一本详实的报告,能够帮助我梳理出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在那个特定年份的脉络。我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国家在政策层面是如何引导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比如是否有新的补贴政策出台,是否有技术研发上的突破性进展,亦或是市场化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和机遇。同时,产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成熟度、成本下降趋势,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变化,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切入点。更进一步,报告能否深入分析不同细分领域,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的具体发展状况,它们各自的市场份额、技术优势、区域分布特点,以及面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将会使报告的内容更加立体和生动。一个合格的报告,不仅仅是数据和事实的堆砌,更应该包含对产业趋势的洞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判,以及对潜在风险的提示。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这样的深度分析,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2016年的真实图景,为我理解这个宏大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不错,建议大家都来买,试一试
评分非常好
评分还可以,看着用用还行
评分还不错,方便,也不用跑书店了
评分还可以,看着用用还行
评分还不错,方便,也不用跑书店了
评分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