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齣版二戰德國27名*高戰功勛章獲得者的圖文傳記。
用100萬文字去瞭解27段輝煌的人生,用1500幅圖片去還原曆史摒棄成見的蕩氣迴腸。
橫掃歐洲,震動世界,軍迷心中永遠的戰神。
曆時十年,增刪八次,德國研究專傢汪冰繼《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之後又一力作。國內軍迷翹首以盼,網上爭相傳播。
《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高戰功勛章獲得者全傳》第四捲為全書收尾之捲,講述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位鑽石騎士勛章獲得者的傳奇經曆:二戰期間創下121架夜戰擊墜世界紀錄、被敵友雙方尊為“裏希特霍芬式的傳奇人物”的夜戰飛行員施瑙費爾少校;既被稱為“二戰期間擊沉擊傷敵方戰艦*多的軍人”,又被後人視作“U艇艇長高估戰果的*典型代錶”的布蘭迪海軍中校;兩次大戰期間均獲*高戰功勛章,既有“死忠納粹的魔鬼將軍”之稱,同時又是作風彪悍的防禦名將的捨爾納元帥;二戰期間憑藉齣色的戰功,三年內從中校營長躍升為裝甲兵將軍和裝甲集團軍指揮官,被李德·哈特稱為“卓越的裝甲兵領袖”、“機動與突襲藝術的大師”的曼陀菲爾;不到36歲就成為德國陸軍曆史上*年輕的中將,二戰期間先後負傷14次,因其驚人的勇敢而被稱作“瘋子托爾斯多夫”的托爾斯多夫中將;二戰期間先後隨第20摩托化步兵師,第10、第4和第7裝甲師東徵西伐,因屢立戰功獲頒鑽石騎士勛章,左腿被截肢後仍然堅持指揮作戰的牙醫博士毛斯中將;先後擔任第4裝甲師師長、第39裝甲軍和“大德意誌”裝甲軍軍長、第2集團軍和“東普魯士”集團軍指揮官,二戰歐洲戰場停火的當日被鄧尼茨授予*後一枚鑽石騎士勛章,拒絕搭乘飛機撤離,堅持與官兵們一起步入蘇軍戰俘營的裝甲戰術傢紹肯。
汪冰,男,河南信陽人,軍事曆史業餘愛好者和研究者。先後就學於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美國特拉華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現居美國費城地區,長期供職於計算機軟件開發與設計領域。業餘時間熱衷於學習和瞭解二戰中的蘇德戰爭以及普魯士-德國軍事史上的著名人物與戰役。著有《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人民日報齣版社,2012年10月)。
“一戰時期的英軍飛行員曾經大談殷麥曼、波爾剋和裏希特霍芬等人,而今人們也在栩栩如生地描繪施瑙費爾這個光彩鮮活的人物……作為德國*dingjian的夜戰飛行員,施瑙費爾在英國享有僅次於加蘭德和莫爾德斯的戰時聲譽。”
——美國空軍上校、軍事曆史學傢托利弗(R.F. Toliver)
“……布蘭迪是一位從不畏懼、從未失敗過的騎士。”
——二戰期間德軍U艇部隊wangpai艇長、雙劍騎士勛章得主祖倫(Reinhard Suhren)
“……捨爾納是一名納粹信仰根深蒂固的狂熱忠臣,堅信‘意誌力足以帶來勝利’,也認定德國陸軍需要一種精神上的革命……他是一名*能體現納粹價值觀的殘忍的將軍。”
——英國當代著名曆史學傢、謝菲爾德大學教授剋肖(Ian Kershaw)
“曼陀菲爾是機動與突襲藝術的大師……卓越的裝甲兵領袖。”
——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傢、曆史學傢李德·哈特
“……托爾斯多夫從不要求下屬做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他處處關心他人,與下屬官兵的關係十分密切,而且這種關係讓他感到很光榮。他的勇敢、紀律感和責任感讓他晉升得很快。”
——二戰期間德軍第1步兵師老兵博魯陶(Gottfried Boruttau)
“……(紹肯在1945年1月進行的作戰)是那些日子裏完成的軍事史上大師級的傑作,隻有(古希臘將軍兼史學傢)色諾芬那樣的生花妙筆,纔能將它充分地描繪齣來。”
——二戰期間德軍著名裝甲兵領袖、參謀總長古德裏安上將
第一章 “夜空幽靈”: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瑙費爾少校早年歲月:“納波拉”學校走齣的少尉飛行員
戰爭的頭18個月:緩慢艱難的開端
倚劍稱雄:獲頒騎士勛章
難以置信的1944:突破夜戰百勝大關
末路狂花與意外身亡
第二章 “地中海殺手”:阿爾布雷希特?布蘭迪中校
早年歲月:從掃雷艇艇長到U艇見習艇長
U-617:北大西洋一鳴驚人
最危險的水域:地中海“無畏騎士”
小型潛艇部隊指揮官
戰後歲月
第三章“魔鬼將軍”:費迪南德?捨爾納元帥
早年歲月:從一戰勇士到山地兵團長
強悍的山地兵將軍:轉戰地中海和北冰洋
一戰成名:尼科波爾橋頭堡
平步青雲:從喀爾巴阡到庫爾蘭的集團軍群指揮官
最後一位陸軍元帥:負隅頑抗與遺棄部隊
戰後歲月
第四章“二戰齊騰”:哈索?馮?曼陀菲爾裝甲兵將軍
早年歲月:少年軍校生?騎兵軍官?裝甲兵教官
初戰東綫:從維亞濟馬到亞赫羅馬
轉戰北非、烏剋蘭、羅馬尼亞、東普魯士和立陶宛
裝甲集團軍指揮官:洛林?阿登?奧得河
戰後歲月
第五章“瘋子托爾斯多夫”:特奧多爾?托爾斯多夫中將
早年歲月
列寜格勒城外的“嗜血獵犬”
“維爾紐斯雄獅”
阿登反擊戰及最後的抵抗
戰後歲月
第六章“牙醫中將”:卡爾?毛斯中將
早年歲月:最年輕的少尉?飛行員?牙醫?步兵營營長
從色當、加萊到葉利尼亞和維亞濟馬
“有誰在戰鬥中見過毛斯博士在後方呢?”
第7裝甲師的最後帶頭人
1945年及戰後
第七章“最後的貴族”:迪特裏希?馮?紹肯裝甲兵將軍
早年歲月:從騎兵連連長到摩托化步兵旅旅長
東進:隨第4裝甲師入侵蘇聯
裝甲王牌:從庫爾斯剋到科韋利
第39裝甲軍和“大德意誌”裝甲軍軍長
最後一位鑽石騎士:最後的戰鬥及戰後
注釋與參考書目
軍史傢庫羅夫斯基(Franz Kurowski)曾描繪過施瑙費爾機組的首次擊墜:“……隨著距離的拉近,他們看到瞭轟炸機的發動機的發光尾跡。突然,從敵機尾炮塔裏噴射齣一束束曳光彈。施瑙費爾本能地降低機頭,藉助俯衝躲過火舌,他在嚮上爬升的過程中再次逼近瞭這架轟炸機。敵機機身漸漸占滿瞭瞄準具,他按下瞭機炮按鈕……敵機的一側發動機立時起火,又一梭子炮彈擊中瞭翼根,轟炸機倒轉過來後,垂直俯衝著墜毀瞭。施瑙費爾試圖再尋找一架轟炸機,但沒能找到。倫佩爾哈特安慰他說:‘長官,取得首勝已足夠好瞭,或許下次我們就能多擊落幾架。’”13 然而,庫洛夫斯基的描述與倫佩爾哈特的戰後迴憶存在著較大齣入——倫佩爾哈特稱,英軍轟炸機始終沒有發現Bf-110的逼近,施瑙費爾的第一次開火即令對手的機翼起火,第二次射擊更令“哈利法剋斯”冒齣衝天的火焰,整個攻擊過程中對手根本沒有還擊。14 這架轟炸機淩晨2點左右墜落在比利時勒芬(Louvain)附近。施瑙費爾和倫佩爾哈特隨後在地麵控製颱的指引下前去追逐另一架轟炸機,其過程遠比庫洛夫斯基描述的更加驚心動魄。施瑙費爾盯上的是一架型號不明的四發轟炸機,與前次進攻一樣,他把Bf-110開至敵機下方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稍作觀察後,施瑙費爾朝敵機的右側機翼開火,不過未能命中,再次進攻也沒能得手。施瑙費爾加速拉近與敵機間的距離,最後逼近到相隔僅20米處,這時,他的Bf-110遭到猛烈的火力迴擊。施瑙費爾趕緊俯衝,改平之後他與倫佩爾哈特仍然有些驚魂不定——Bf-110機身多處中彈,左舷發動機起火,方嚮舵失靈,施瑙費爾的左腿甚至還挨瞭一顆子彈。施瑙費爾與倫佩爾哈特當時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靠著運氣和過硬的駕駛、導航技能,他們勉強飛迴瞭聖托德,但Bf-110著陸時無可避免地歪嚮一側,最後衝進一片耕地裏停瞭下來。
迅速逃離戰機之後,兩人默默對視瞭片刻,誰都說不齣話來——來之不易的首勝險些要瞭他們的命!取得首勝的興奮,顯然已被發生的一切衝淡瞭許多。雖然擊落瞭一架敵機,但飛行員受傷,戰機遭受重創(機身上有19個彈孔),顯然並非完勝,不過,令人訝異的是,這竟是施瑙費爾機組在二戰期間唯一一次有人受傷或戰機受損!信心開始在施瑙費爾和倫佩爾哈特的心中紮根,至少他們再也不提調到驅逐機部隊的事瞭。6月2日當天,施瑙費爾獲得瞭二級鐵十字勛章,他在基地裏硬扛瞭幾天後,因腿傷惡化而住進瞭醫院。在醫院裏,施瑙費爾有時間細細總結得失和經驗教訓,對夜戰的危險性有瞭更切實的體認——盡管有各種技術手段的輔助,在暗夜裏搜尋敵機和發起攻擊仍是一件令人高度緊張的睏難工作,而那些勇敢且咄咄逼人的英軍炮手們,更是德軍夜戰飛行員必須麵對的冷麵殺手。英軍炮手也深知手中的機槍實為己方唯一的防禦武器,為履行職責和保證集體的生存,他們不僅積極地尋找敵機的蹤影,更是在交戰中極富攻擊性。許多夜戰飛行員曾稱,即便轟炸機正在墜落,那些炮手們仍攥著機槍不停地射擊,直到完全墜落或淩空爆炸為止。夜戰飛行員們無一例外地對英軍轟炸機炮手抱有由衷的敬意。此外,英軍的護航戰鬥機也是德軍的一大強敵,尤其是戰爭後期的“蚊”式戰鬥機的速度和高度優勢,曾給德軍帶來過無盡的煩惱和損失。在“天床”夜戰係統指引下作戰的夜戰飛行員們還麵臨著另一個威脅,即己方的高射炮,這些立功心切的部隊有時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誤擊己方戰鬥機。不僅德軍自己非常清楚夜戰的風險和難度,就連英軍轟炸機飛行員們也一樣心知肚明,他們對對手的膽量和勇氣也都錶示過由衷的欽佩。
……
對於《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勛章獲得者全傳(第4捲)》,我必須說,它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是一種從純粹的知識獲取到深刻情感共鳴的轉變。我過去對德軍的瞭解,更多是基於宏大的戰略和戰術分析,對個體士兵的關注相對較少,更不用說那些被授予最高榮譽的佼佼者瞭。然而,這第四捲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深入挖掘瞭每一位“帝國騎士”的背景故事,他們的成長經曆,他們為何會踏上戰場,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最終鑄就瞭那份至高無上的榮耀。我被那些關於勇氣、犧牲、以及有時甚至是運氣的故事深深打動。某些章節中,那種在絕望中爆發齣的驚人戰鬥力,那種為瞭戰友、為瞭國傢(即便是在當時那個特定的曆史語境下)而赴湯蹈火的精神,讀來令人肅然起敬,同時又不禁思考戰爭的本質和人性的復雜。它不是歌頌,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客觀而又飽含深情的記錄,將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以最耀眼的光芒定格。
評分這套《帝國騎士》係列,尤其是第四捲,簡直就是打開瞭二戰曆史的一個全新維度。作為一名軍事史愛好者,我一直以來都對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星辰——那些獲得最高戰功勛章的戰士們——充滿瞭好奇。而這本第四捲,更是將這份好奇心推嚮瞭極緻。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名單和事跡,而是通過極其詳盡的考證,將這些“帝國騎士”們的人生軌跡、戰場英勇、甚至是在戰火紛飛年代的個人掙紮,都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深度挖掘,他沒有止步於官方記錄,而是深入到各種檔案、迴憶錄、甚至是幸存者後代的訪談中,力圖還原一個最真實、最立體的人物群像。那些看似冰冷勛章背後,是無數個驚心動魄的瞬間,是血與火的洗禮,是人性最深處的閃光。讀完第四捲,我感覺自己仿佛親曆瞭那些決定性的戰役,那些決定命運的時刻,那些“帝國騎士”們以血肉之軀鑄就的傳奇。它提供瞭一種無與倫比的沉浸感,讓曆史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燃燒的戰魂。
評分作為一名嚴謹的曆史研究者,我一直以來都對二戰時期的軍事記錄非常關注。《帝國騎士》係列,特彆是第四捲,是我近年來閱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之一。它所展現齣的考證的細緻程度,以及對史料的駕馭能力,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作者並沒有滿足於簡單的二手資料,而是廣泛地查閱瞭大量原始檔案,包括軍事報告、日記、信件,甚至是官方頒奬的審批記錄。這一點對於任何對二戰軍事史有深入瞭解的讀者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每一個“帝國騎士”的戰績時,所進行的詳細戰術還原和背景分析,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下,這些英雄們是如何做齣那些非凡的舉動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瞭一份詳實的名單和事跡,更在於它通過對個體案例的深入剖析,為我們理解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作戰模式、指揮體係,以及士兵的心理狀態,提供瞭獨特的視角。
評分不得不說,《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勛章獲得者全傳(第4捲)》是一部充滿瞭力量感的作品。它不是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是會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沉重的曆史分量,以及那些曾經存在過的、鮮活的生命。我尤其被書中描述的那些極端環境下,普通人如何蛻變成英雄的故事所吸引。例如,在一些關鍵戰役的危急時刻,明明已經彈盡糧絕,卻依然能夠憑藉驚人的意誌和戰術素養,扭轉戰局的那些片段,讀來讓人熱血沸騰,又心生敬畏。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仿佛能夠將讀者帶到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親眼目睹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同時,書中對於戰爭帶來的傷痛和代價的描繪,也同樣真實而深刻,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英雄贊歌,更是一份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反思。它讓我思考,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這些“帝國騎士”們身上所承載的究竟是什麼,他們的選擇又意味著什麼。
評分這本《帝國騎士:二戰時期德國最高戰功勛章獲得者全傳(第4捲)》,真的可以說是滿足瞭我對那段曆史最深層次的探索欲望。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突破極限、在戰場上創造奇跡的個體故事著迷,而這第四捲,簡直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它讓我看到瞭,在高層戰略和宏大戰爭敘事之下,那些具體的、充滿人性光輝的個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這些“帝國騎士”的戰鬥經曆時,所呈現齣的那種細膩和寫實。不是簡單地描述“英勇”,而是深入到他們的戰術選擇、他們如何剋服恐懼、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與戰友配閤等等。這些細節,對於理解戰爭的真實麵貌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去思考那位士兵在當時的情境下,會麵臨怎樣的壓力,會做齣怎樣的抉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那些曾經存在過的、偉大的個體,從曆史的迷霧中打撈齣來,讓他們再次閃耀。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二戰曆史、對軍事人物傳記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前段時間買的,還可以,支持下
評分圖書日,滿減加用捲,買書就在京東。
評分不錯,講述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位鑽石騎士勛章獲得者的傳奇經曆。
評分618活動給力,800減600超劃算,後麵接著買,書也不錯
評分非常優秀的書,優秀的作者,給力的活動
評分寫的很詳細,國內還沒這樣的書。
評分好書推薦,活動期間購買。是正版的。
評分好書推薦,活動期間購買。是正版的。
評分非常優秀的書,優秀的作者,給力的活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