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兩次購買原著版權,曆時六年精心翻譯。
一部深入認識和研究帕斯捷爾納剋全新的專業譯作,為分析當時的曆史事件、解開諸多曆史謎團、瞭解其同時代作傢復雜和鮮為人知的背景,提供瞭第一手原始資料。
內容簡介
鮑裏斯·列昂尼德維奇·帕斯捷爾納剋(1890—1960)是二十世紀偉大的俄羅斯詩人之一,195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帕斯捷爾納剋個人命運與時代翻覆相互交錯,閱盡人世間的悲苦與歡欣。他站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界點上,以藝術傢的心靈感知這一切,並以詩和散文的形式加以呈現,從而在現實生活中chaoyue現實,在非自由中見證自由。
與復雜艱辛的人生曆程相對應,帕斯捷爾納剋的詩學風格也經曆瞭由混沌到明澈、由繁復到簡白、由嘈雜到和諧的過程。他用數十年時間終於完成瞭漫長的藝術成熟期,他的《日瓦戈醫生》即是這種生命與藝術的傳奇共同造就的獨特結果。
2005年,俄羅斯青年近衛軍齣版社推齣瞭詩人德米特裏·貝科夫撰寫的《帕斯捷爾納剋傳》。這部作品不僅一舉摘得俄羅斯2006年度熱銷書奬和“大書奬”金奬,而且一版再版,影響力經久不衰。有評論人士指齣,“這是關於詩歌與散文自身的履曆”;“創作分析與詩人作為個體的分析相得益彰,使德米特裏·貝科夫的著作成為傳記文學中極其罕見、極為齣色的現象。”閱讀這部作品,如同重溫一場期待已久的對話。
作者簡介
德米特裏·貝科夫,當代俄羅斯著名作傢、詩人,也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1967年齣生於莫斯科一個知識分子傢庭, 1984年考入莫斯科大學新聞係,攻讀文學批評專業。大學期間,已有詩作入選多種詩集。1991年大學畢業後,貝科夫在著名詩人、也是帕斯捷爾納剋生前忘年交和唯一“私淑弟子”沃茲涅先斯基舉薦下加入蘇聯作傢協會。
貝科夫是一位創造力旺盛、極其高産的作傢,主要作品包括詩集《寄語青少年》(1994)、《軍事政變》(1996)、《應徵公民》(2003)、《最後的時代》(2007)、《事實上》(2011)、《極樂》(2013),以及曆史和哲學題材的長篇小說《辯護》(2001)、《正字法》(2003)、《疏散人員》(2005)、《ЖД》(2006)、《奧斯特洛莫夫,或魔法師門徒》(2010)、《愛剋斯》 (2012)等,獲得多種文學奬項。此外,他還著有關於帕斯捷爾納剋、奧庫賈瓦、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等文化名人的多部傳記,其中廣為流傳的便是《帕斯捷爾納剋傳》(2005),這部作品榮獲瞭俄羅斯2006年度暢銷書奬和現今zui重要的文學奬之一“大書奬”(金奬),並且一版再版,在讀者中間的影響力延續至今。
精彩書評
1、帕斯捷爾納剋的名字,是刹那間幸福的刺痛。
——德米特裏·貝科夫
2、他,把自己比作馬的眼睛,/斜晲著,觀望著,注視著,分辨著。
——安娜·阿赫瑪托娃
3、在二十世紀的半途中,俄國十九世紀偉大小說又像哈姆雷特父親的鬼魂一樣迴來打擾我們瞭。這就是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剋的《日瓦戈醫生》在我們也即他的首批歐洲讀者中引起的感覺。
——伊塔洛·卡爾維諾
4、他對生活懷著異教徒式的狂喜,以泛神論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又具有基督徒的靈性和博愛,這就是他的整個人生觀……他的詩歌可以被看作為集古典的傳統、象徵派的音樂感、未來派的口語傾嚮和超現實主義的意象之大成。
——馬剋·斯洛寜
5、他是俄羅斯文學史上所謂“白銀時代”最後一位也是其中偉大的一位代錶。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難再想齣一位在天賦、活力、無可動搖的正直品性、道德勇氣和堅定不移方麵可與之相比的人。
——以賽亞·伯林
金雁(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帕斯捷爾納剋是宏大曆史變遷當之無愧的見證者,他把個人經曆與藝術的探索結閤起來,轉化為獨具魅力的詩意,從中可以窺見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翻覆之下的順服與奮爭、哀慟與喜樂;他與周圍同時代人構成瞭一個色彩豐富的俄羅斯知識分子群體,故而也具有顯著的思想史意義。有理由相信,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傳記將給中國讀者帶來新的啓悟。
蕭瀚(學者,社會評論傢,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這部《帕斯捷爾納剋傳》以我個人閱讀之見,有三個重要特徵。一是材料詳實、宏富,考證細密,可信度高,內容廣闊、深刻,觀點持平,不溢美不偏狹。二是文字異常優美,富有詩意和想象力,與傳主身份與成就之間存在著十分般配的氣質,這在一般傳記中可能是十分罕見的,至少是我讀過的傳記中文字優美的。三是本書的譯者特彆認真,傾六年之漫長時光打磨,確實做到瞭精益求精,我不懂俄語,沒有資格評價是否翻譯得準確,但至少從中文角度讓我感受到高超的語言能力,是我見過的喜歡的俄語翻譯文字,僅以中文而言,超過我之前一直喜歡的其他諸多傑齣俄語翻譯傢的中文文字。
肖開愚(詩人,學者):在種種陡峭的變故中始終找得到本色的詩人,其經曆挖不勝挖,其傳記廣開生麵,也給閱讀者留下瞭凝神而見人的空間。
席亞兵(詩人,詩評傢《世界博覽》雜誌主編):幾首非常傑齣的詩就能感覺到一個詩人偉大的氣息。僅憑很少的作品和無限猜測,我感覺帕斯捷爾納剋的詩有古典深邃的民族文化氣質,光暈也發散得遠。他齣色勝任瞭詩人的崗位,身影在俄蘇詩人中也可能配得上他們疆土和時代的廣度。
王傢新(詩人,翻譯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帕斯捷爾納剋的名字,是刹那間幸福的刺痛”,《帕斯捷爾納剋傳》開篇的這一句,再一次閃電般擊中我。多年來,這個名字一直和我心目中的“詩人”和“詩歌精神”聯係在一起。這個名字所代錶的詩歌品質及其命運,對我來說幾乎具有某種神話般的力量。而這部傳記,我相信,會再次從我們心中喚起對一位偉大的詩性生命的哀歌兼贊歌。
蔣浩(詩人):我覺得我從未真正讀懂並受教於俄羅斯詩歌。他們普遍強烈、飽滿、直接的個人抒情帶有某種沙文主義傾嚮的ji緻放大或縮小,很好地拒絕瞭像我這樣內心虛弱的讀者。但帕斯捷爾納剋的《馬堡》卻反復感動我。
汪劍釗(詩人,翻譯傢,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本書傳主帕斯捷爾納剋是二十世紀俄羅斯在詩歌、小說和翻譯領域均作齣瞭貢獻的文化人物。他的創作發端於群星璀璨的白銀時代,由於在抒情詩和敘事文學中取得的傑齣成就而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奬。他在晚年依然作為一麵藝術和人格的旗幟飄揚於俄語文學的上空。作者貝科夫是當代俄羅斯著名作傢、詩人,其在本書的材料梳理和文字錶達上均顯示瞭獨特的個性,因此,這部著作堪稱一個文學晚輩對自己前輩所錶達的一份好的敬意。更值得一提的是,譯者王嘎有很好的藝術感覺,且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齣色的語言能力。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譯著。
陳舸(詩人):帕斯捷爾納剋的心靈是稀罕的激情和睿智、奇崛和明澈的混閤體,洞察抓捕的自然色彩和社會綫條,融糅繪製瞭煥新的世界圖樣,斑駁深邃,緊迫體貼,統一於謹嚴的韻律。在自我的拓宕和傳統的滋潤裏囊括幽微廣闊,他是一個臒勁綿延的詩人,神經末梢般的語言觸激時代不可抑遏的轟響。
目錄
序幕
第一章 幸福的人
第一部 六月 姐妹
第二章 童年
第三章 愛慕
第四章 鏡中人:奧麗嘉?弗萊登伯格
第五章 文學小組“謝爾達爾達”
第六章 哲學研究
第七章 探索之路
第八章 “離心機”。《跨越障礙》。烏拉爾
第九章 《生活,我的姐妹》
第十章 1918—1921:《柳維爾斯的童年》 《主題與變奏麯》
第十一章 1921—1923:葉甫蓋尼雅?盧裏耶
第十二章 1923—1928:《崇高的疾病》 動亂時期的寫照
第十三章 《空中道路》
第十四章 1923—1925年
第十五章 1926—1927:《施密特中尉》 春天與苦役的廣度
第十六章 鏡中人:馬雅可夫斯基
第十七章 鏡中人:茨維塔耶娃
第十八章 《斯佩剋托爾斯基》 《中篇故事》
第十九章 鏡中人:勃洛剋
第二十章 《斯佩剋托爾斯基》 《中篇故事》 結局
第二十一章 《安全保護證》 詩人的最後一年
第二部 七月 誘惑
第二十二章 濟娜伊達?尼古拉耶夫娜
第二十三章 《第二次降生》
第二十四章 時代的音調
第二十五章 “詩人的空缺”
第二十六章 鏡中人:曼德爾施塔姆
第二十七章 第一次代錶大會 《格魯吉亞抒情麯》
第二十八章 鏡中人:斯大林
第二十九章 1935:非創作危機
第三十章 彆列捷爾金諾
第三十一章 《日烏利特筆記》
第三十二章 《哈姆雷特》 恐怖劇
第三十三章 魔怪圓舞麯
第三部 八月 變容
第三十四章 戰爭
第三十五章 此時
第三十六章 契斯托波爾
第三十七章 《霞光》 勝利
第三十八章 沉寂的時刻
第三十九章 奧麗嘉?伊文斯卡婭
第四十章 《浮士德》
第四十一章 第六次降生
第四十二章 《日瓦戈醫生》
第四十三章 解凍
第四十四章 1956:拒絕選擇
第四十五章 迫害
第四十六章 鏡中人:阿赫瑪托娃
第四十七章 鏡中人:沃茲涅先斯基
第四十八章 《雨霽》
第四十九章 《盲美人》
第五十章 告彆
尾聲 死後的生命
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剋生平與創作年錶
原著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幸福的人
1
帕斯捷爾納剋的名字,是刹那間幸福的刺痛。道齣這種感受的人,閱曆與信念各不相同——從臉膛紅潤的共青團員,到功成名就的異見人士,從執著的樂天派,到清高的厭世者。帕斯捷爾納剋的人生,尤其在二十世紀俄羅斯詩歌的映襯下,仿佛凱鏇一般,這並非因為他死於天年,而後重新成為蘇聯作協會員——1989年的那場錶決,正如三十一年前他被掃地齣門,同樣是一緻的贊成。問題不在於正義的完勝。俄羅斯文學不習慣追認一個人身後的名譽。像自己的作品一樣,帕斯捷爾納剋的生平也是和諧的奇跡,他置身其外,並為之驕傲。對天命的順服與高於自我意識的創作意識,正是帕斯捷爾納剋世界觀的基礎:“你攥住我,/像攥住一件製品,/你收存時,像把戒指放迴匣子。”一件成功的製品。帕斯捷爾納剋沒有妨礙那造物主。
“生命美好”,臨終前,諸病纏身的他在病痛來襲時如是說。當時他正躺在彆列捷爾金諾,孤絕無助:救護車無法駛齣莫斯科城外,而政府醫院和作傢醫院也不再收治他。“想做的事,我都做過瞭。”去世前三天,例行的輸血暫時給瞭他力量。“假如就這樣死去,也沒什麼可怕的”,他說道。即便在彌留之際,他懷著傷慟,承認自己被人世間的庸俗所戰勝,卻仍然對妻子說:“我快樂。”說完這句話,他神誌清醒地離去瞭。
“多麼精彩的葬禮!”聽到彆人講述送彆帕斯捷爾納剋時的情形,阿赫瑪托娃說道。她自己未能與他道彆,由於心肌梗塞,她還躺在醫院裏。利季婭?金茲堡這位迴憶錄作者的記述,道齣瞭“對一個幸福之人最終的幸福所懷有的妒意。”作為虔誠的教徒,阿赫瑪托娃不能不贊賞葬禮的妥善安排。帕斯捷爾納剋下葬那天,正值明媚的初夏時節,盛開著蘋果花、丁香花以及他喜愛的野花;八個帕斯捷爾納剋的“男孩”——他晚年的朋友與對話者,抬著靈柩,而他則漂在人群之上,其中沒有偶遇的路人。後來,眾人纔蜂擁而至,他們的爭相參與使葬禮更像某種示威而不僅是追薦儀式。不過,也就在此時,與帕斯捷爾納剋的道彆纔最具純淨的動機,不是為瞭製造騷亂,而隻為悼念他。人們感覺像是參加一齣神秘劇的最後一幕,在這齣戲劇中,詩人的生命發生瞭蛻變;1960年6月2日,彆列捷爾金諾帶給人的萬端感觸,遠遠超乎一位天纔文學傢的生平履曆。毋庸贅言,這是一個幸福之人最終的幸福。
這樣的幸福伴隨他整個一生。誠然,任何人的一生,假如不是病得無可救藥或者生來背負著枷鎖,都不妨稱之為幸福的人生;問題取決於關注的視角。夢幻般的機遇和眩目的成功曾經不止一次降臨於阿赫瑪托娃,但自始至終的悲劇情結更符閤她的氣質:每每遭遇新的挫摺,她便念念有詞:“是我命該如此。”相形之下,帕斯捷爾納剋的一生似乎毫不缺乏悲劇色彩:同父母的離散、妻子的疾病與繼子的夭亡、情人的被捕、日復一日苦役般的勞作、嚴酷的迫害。然而,他卻有另一種情懷:他全身心嚮往著幸福,嚮往著節日,他的生命之花綻放在眾人的愛戴中,對於不幸,則報之以平靜的忍耐。正因如此,個人經曆中那些傷感的糾葛,無論在1917、1930還是1947年,他一律視若在所難免的“意外事件”,而勃洛剋也曾經聲稱要將它們消除殆盡。然而,如果說這種心緒對勃洛剋實屬罕見——在他一貫的憂鬱情懷中,不過是偶然現象而已(“善與光的産兒”是多麼奇妙!),那麼帕斯捷爾納剋則為幸福而沉醉,並且與之融為一體:
落在床前的一縷微光,
為我帶來甜美的感知:
我和我的命運,
皆為你無價的恩賜!
彆忘瞭這是病中的詩行,當大麵積的心肌梗塞發作之後,構思於“惡心及嘔吐的間隙,”地點是鮑特金醫院的走廊——病房裏找不到空位。在他最後一次患病期間為他治病的大夫們,仍然記得七十歲的帕斯捷爾納剋“健美的肌肉組織”和“富有彈性的皮膚”,不必說四十四歲的帕斯捷爾納剋,如何滿懷詩意的激情,用雙手托起肥胖的格魯吉亞客人;也不必說五十歲的他,如何饒有興緻地在田園耕鋤:
我甩掉衣衫,
在地裏乾活。
熱浪衝刷我的脊背,
如同灼烤著陶土。
哪兒酷熱難耐,陽光刺目,
我就站在哪兒,
從頭到腳
裹上燒陶的釉彩。
如果說他在五十歲甚至六十歲的年紀依然顯得像是一個青年,關於二十七歲的帕斯捷爾納剋以及少年帕斯捷爾納剋,我們又能說些什麼:
青春隨幸福漂流,有如
童年的微鼾中
一隻睡癟的枕套。
這種幸福的元素也會傳遞給讀者,對他們來說,帕斯捷爾納剋的抒情,好比節日的禮單、璀璨的煙花和湧濺著奇思妙想的瀑布;從普希金時代起,還沒有一位俄羅斯詩人(或許除瞭費特之外。但費特哪能有帕斯捷爾納剋式的陶醉!)放散齣如此單純質樸的快樂。有關仁愛、饋贈和獻禮的主題,在帕斯捷爾納剋那裏——是透明的:
生命終究隻是一瞬,
唯有把我們自己
融化於他人,纔算是
對於他們的惠贈。
他預先做好瞭迎接幸福的準備,命運果真報之以慷慨的饋贈:在自己的時代的一連串噩夢中,他安然無損,既沒有被帝國戰爭吞噬,也沒有在國內戰爭中受傷……他平生持久而幸福地愛過三次,對方也一樣愛著他。最終,充斥著迫害、國傢監控與人人彼此撕咬的時代過去瞭,取而代之的是被阿赫瑪托娃及後來許多人所稱的“素食主義”時代……
……
前言/序言
序
本書的責編張福生編審和譯者王嘎不約而同地期望筆者能為他們多年心血的結晶寫個序,但當我麵對這部由俄羅斯著名詩人德米特裏?貝科夫撰寫的厚重專著時,竟忐忑不安起來。不錯,筆者有緣接觸過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剋,特彆是他的詩,也曾為“集藝術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和翻譯的難度於一體”的《帕斯捷爾納剋詩全集》寫過前言,但那隻是從衝破語言的障礙的角度引導讀者去“循著獨特的藝術邏輯解讀帕詩”。如今擺在我麵前的卻是一位俄羅斯詩人洞悉一位天纔詩人的心路曆程而得的精深感悟,我隻是長年沾“與高人為伍”的光對帕詩的難與美略有所感而已,自知不夠為如此高端的詩歌論著寫序的分量。在我很不自信的關頭,福生編審卻鼓勵我說,這是論俄文詩的專著,也是論俄文詩的譯著,期望我憑多年譯帕詩的經驗能為本書把一把關,王嘎還特地為我提供瞭一份由他精心翻譯的珍貴資料,即俄裔旅美文學評論傢伊琳娜?柴科夫斯卡婭對《帕斯捷爾納剋傳》的書評《善與光的産兒》(刊載於俄羅斯《海鷗》雜誌2006年12月第24期)供我參考,並且給我提供瞭一個信息:《帕斯捷爾納剋詩全集》前言在我國詩歌界受到普遍好評,被認為是國內學界對帕詩本體的重要研究成果,並建議我適當予以引用以饗我國讀者。
筆者擬從藉鑒先行者,即伊琳娜?柴科夫斯卡婭的視角切入,先梳理一下她對本書總的評價、對作者研究方法的剖析、對書中獨特閃光點的捕捉以及她所看到的不足之處或瑕疵。誠然,伊琳娜?柴科夫斯卡婭憑著她精通作為母語的俄語、俄羅斯文化和曆史等學術優勢和在本論題上的厚積薄發,值得作為外國研究者的筆者藉鑒之處肯定很多;但是,在學術領域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的。何況詩無國界,對於帕氏這樣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各國學者的研究無疑是相得益彰的。“縱觀帕斯捷爾納剋詩歌創作的漫長道路,他以藝術傢多維觸覺的敏感、普通人的真誠和哲人的深邃畢生遵循著三條藝術邏輯:瞬間中的永恒、變形中的真實和繁復中的單純。這也就是帕詩的純詩意境、帕詩的意象結構和帕詩的風格特徵,它們共同組成瞭帕氏與眾不同的詩美體係。在這個詩美體係中,瞬間中的永恒是主體,變形中的真實和繁復中的單純是兩翼,兩翼是主體衍生齣來又為補充主體而不斷完善的。……在號稱“抒情史詩”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中,如果沒有作者對近半個世紀的俄羅斯社會各層麵藝術信息海綿般的繁復汲取,怎麼可能齣現日瓦戈坎坷人生詩情的清泉般的單純噴湧呢?……帕斯捷爾納剋的詩是新的和美的,但不是一目瞭然的。帕斯捷爾納剋的詩是深邃隱晦的,但不是無法解讀的。帕斯捷爾納剋的詩美需要通過恰當的解讀步驟不斷加以發現。所謂恰當的解讀步驟,既包括認知詩人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曆,更包括詩人與眾不同的形象思維模式,即藝術邏輯。他的詩是思想的詩,更是藝術的詩,是用藝術闡述深刻思想的詩。他的詩是冷峻的詩,更是熾熱的詩,他在對世界的各個瞬間感受中不斷傾吐對大自然、人類和宇宙的永恒的摯愛”(參見顧蘊璞:《帕斯捷爾納剋詩全集》前言,上海譯文齣版社2014年版)。
伊琳娜?柴科夫斯卡婭在書評一開頭先說:“德米特裏?貝科夫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文字我以前讀過……為瞭完成這部881頁的厚重著作,根據標記的日期判斷,貝科夫起碼耗用瞭8個月的寫作時間,而且據一檔電視節目介紹,他把所有材料都放在書中。毋庸置疑,這一鴻篇巨製的主人公——鮑裏斯?列昂尼德維奇?帕斯捷爾納剋——值得作者將大好時光消耗在書桌前,正如他在俄羅斯曆史襯托之下所呈現的人生起伏和作傢的命運,值得人們進行嚴肅而不失時代感的探討。”在末尾又說:“在有關帕斯捷爾納剋的作品中,德米特裏?貝科夫的書將會占據應有的位置。這是一本智慧的、材料豐富的、具有現代感的書。還可以說是一本詩人寫的書,其中充滿新奇和深邃的隱喻……當古典藝術遇到基督,它便復活瞭——於是人們稱之為‘文藝復興’。”
接著,她還說,貝科夫的作品……具有長篇小說與藝術研究相結閤的自由文體……從序言到尾聲,日期都不連貫——貫穿始終的隻有時間的斷麵。序言截取瞭1890年1月29日《莫斯科消息報》和1960年5月30日《真理報》上刊登的幾則報道。一打開書,讀者會驚異於這兩個時代的如此不同,如此生疏,甚至相互敵對,而作品的主人公居然就生活在它們的疆界之內。尾聲則以“死後的生命”為標題,詳盡列舉瞭帕斯捷爾納剋去世之後著作齣版的日期、親友去世的日期、電影開拍及劇作上演的日期、博物館揭幕的日期等等。主人公的生命,從這些慧眼卓識所發現的時代界綫當中倏忽而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生,在貝科夫看來?這個人活著,不顧世道滄桑和它的可怕誘惑,不顧時常齣現在周圍的難以承受的重壓——詩中嚮往著節日與光明。他善於發現它們,更重要的是,他善於將它們帶給身邊的人——不僅通過詩歌和散文,而且還藉助於自身在世界的存在。沒有田園詩。貝科夫充分展示著詩人的‘苦難曆程’,從青年時期的彷徨失措到當局構陷和他身陷其中的絕境,接踵而來的是因肺癌猝然發作而過早降臨的死亡。然而,當你在記述中聽到帕斯捷爾納剋閱讀自己翻譯的劇作時發齣的笑聲,當你讀到那位莉季婭?楚科夫斯卡婭對他的迴憶——你就會明白,強加於他生命盡頭的悲劇角色並非適閤於他,也並非齣自他的某一劇目……”
伊琳娜?楚科夫斯卡婭在德米特裏?貝科夫所著《帕斯捷爾納剋傳》中捕捉到的第一個獨特閃光點就是她在自己的書評一開頭引用的那句話:“我快樂”——這是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剋留給世界的最後
漢譯傳記 帕斯捷爾納剋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