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

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世平 著
图书标签:
  • 国际关系
  • 安全研究
  • 现实主义
  • 防御性现实主义
  • 战略理论
  • 国家安全
  • 地缘政治
  • 国际政治
  • 安全战略
  • 权力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41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33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632
字数:22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学者的必读之作。
  唐世平教授是当今zui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社会科学家之一,也是当今亚洲优秀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风格独特,在学者和学生中被俗称为“半个神人”。
  《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di一次为国际关系中的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提供一个一致连贯的论述,有相当的开创性。

内容简介

  《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的三大宏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中,只有进攻性现实主义有过逻辑一致的陈述,而防御性现实主义虽然追随者众多,却没有这样一个逻辑一致、相对清晰的陈述,由此给理论的和政策的讨论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本书试图填补这项空白,为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提供一个一致连贯的论述。本书被誉为“所有国际政治学者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树渠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已出版英文专著三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编著一部和中文编著一部。其中,他的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于2015年获得国际研究协会(ISA)的“年度zui佳著作”奖。他是获得该奖项的di一位中国学者和di一位亚洲学者。
  代表作品:《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

目录


目录



导论1
一、 国际政治的宏理论与大辩论2
二、 本书的目的4
三、 本书的理路7
四、 本书的结构8

奠基

第一章厘清理论混淆11
一、 厘清各种各样的现实主义12
二、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错误的划分标准19
三、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 真正的分界线28
四、 不合理的标签35
五、 迈向一个更加精准的二分法43

第二章安全困境: 一个概念性的分析51
一、 迈向一个更为缜密的安全困境定义54
二、 进一步的阐述66
三、 厘清众多的标签和说法83
四、 对于未来研究的意义92
结语106

第三章安全困境和战争再探108
一、 作为战争主要原因的安全困境: 支持者110
二、 作为战争主要原因的安全困境: 反对者117
三、 安全困境不是战争的一个主要原因:一种经验的和规范的解释125
四、 为何安全困境不是战争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个社会进化的解释137
五、 混乱的原因139
结语144

战略选择

第四章防御性现实主义的操作码146
一、 现实主义的战略阶梯147
二、 防御性现实主义论战争与和平156
三、 防御性现实主义论冲突与合作165
四、 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一般性操作码174
五、 战略制定: 进攻性现实主义对防御性现实主义187

第五章战略示善: 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合作构建理论190
一、 定义与澄清193
二、 主要错误与不足204
三、 示善努力的类型219
四、 发起、响应和成功: 条件与因素228
五、 示善的核心逻辑与实践指南232
结语235

意义与结论

第六章现实主义理论再归类238
一、 合作理论239
二、 沃尔兹之后的其他现实主义理论: 简单的分类244
三、 理解沃尔兹250
四、 古典现实主义与前沃尔兹时期的现代现实主义251
结语256

代结论 政策意义258
一、 在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里寻求安全259
二、 与一个有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超级大国相处261
三、 大致的结论264

附录一 重新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冷战266

附录二 自由派、保守派、鸽派和鹰派270

参考文献274

精彩书摘

二、 与一个有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超级大国相处
尽管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世界,但是在冷战后,尤其是“9·11”后的布什政府时期,美国这个当今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或者说反而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 冷战后美国的行为无疑与进攻性现实主义更为一致,这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1992—1994年的《防务政策指导》(Defense Policy Guidance)读起来简直就像一部直接取自进攻性现实主义教材的教义。在这个文件里,迪克·切尼(Dick Cheney)、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以及他们的同事在这份《防务政策指导》里直言,美国的目标是,借助预防性手段——如果不是预防性战争的话——保持它的绝对优势,阻止其他国家崛起,从而延长单极的时间。 很显然,预防性战争的信条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的标志(Mearsheimer 2001;Tang 2008a)。
其次,尽管历经多届政府,冷战后美国的军事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遵循了上文提及的切尼-沃尔福威茨的《防务政策指导》。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的国防开支非但没有被大规模地削减,反而事实上还在不断增加。 随着北约东扩以及美国军事存在在全球范围的扩展,美国的势力范围非但没有缩减,反而已经进一步扩大(Johnson 2004)。
再次,可能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是,“9·11”后,美国政府不仅在“布什主义”中明确了预防性战争的理念【布什政府故意误导性地用“先发制人式战争”一词替换了“预防性战争”一词】,而且实际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拉克的预防性战争。“布什主义”明确支持预防性战争,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思想。
最后,美国还通过武力推进民主输出的目标。毫无疑问,当一个国家决意以武力向外输出意识形态时,它就与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逐征服和荣誉的“疯狂恺撒”没有什么区别了。它们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或者说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Wolfers 1952,492)。
总之,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尤其在小布什以及支持他的新保守主义势力掌权时期,美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式的、“革命性的”国家,或者说就是一个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Ikenberry 2002;Jervis 2003;2006;Hendrickson 2002;Cox 2004;Layne 2006b;Nelson 2005;Offner 2005;Prestowitz 2003)。 可能更加令人沮丧的是,尽管美国在遭遇重大的军事失利(例如伊拉克战争)之后有可能会有所收敛,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压倒性的权力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依然有可能是一个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
由于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是这个国际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亦即霸权国或者半霸权国),因此美国仍将有可能是一个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这一现实对于体系内其他那些试图寻求安全的国家(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单极世界中,通过军事途径与唯一的超级大国进行直接对抗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主要的地区性大国(及其他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可以设法建立一个“制约轴心”,以制约那个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于美国将几乎不可避免地需要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某些支持,因此这些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告知美国,它的一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会反过来损害到美国自己的利益。
不过,其他国家毕竟不可能在军事上制衡美国,因此最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美国自己汲取教训,意识到作一个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不再有好处,而成为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才是正途。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如果美国真的成为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那么在外部制约不再如两极结构那样强大的情况下,美国安全战略的基本指导原则就应该是自我克制(例如,Nye 2001,xii,16��17,25��26;Taliaferro 2000��2001,159��160;Jervis 2006;Walt 2005)。
为此,对于美国的那些防御性现实主义以及其他非进攻性现实主义阵营中的学者和舆论制造者来说,他们正面临着一个“令人羡慕”的任务:他们不仅需要揭露在这个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中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政策的谬误,还需要展示在这个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中采取防御性现实主义政策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和更为持久的方式接触美国公众和精英,以改变政策的进程。防御性现实主义学者应该对这一任务持欢迎的态度。毕竟,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对国际政治进行理论化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以“现实”的方式所从事的国际政治的实践。
《大国棋局:权力、秩序与世纪之辩》 书籍简介 在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间的互动如同棋局,每一步都牵动着全球的安危与未来的走向。从冷战的铁幕落下,到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再到层出不穷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人类社会始终在寻找理解和驾驭这盘大棋的钥匙。本书《大国棋局:权力、秩序与世纪之辩》并非仅仅罗列历史事件或预测未来走向,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国际关系核心的根本性力量,特别是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对安全秩序的追求,以及在这些核心动力驱动下,不同国家行为体所展开的一系列战略博弈与思想辩论。 本书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审视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权力格局及其对安全秩序的影响。我们将目光投向古希腊城邦的竞争,探究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所揭示的权力周期,追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如何重塑了国际权力分配,并细致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如何塑造了长达数十年的安全范式。进入21世纪,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和全球力量的重新洗牌,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旧有的秩序面临挑战,新的平衡尚未确立,这使得理解权力转移与安全构建的动态过程尤为重要。 本书的核心议题之一,便是国家间的权力。我们并非简单地定义权力为军事实力或经济总量,而是将其理解为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概念,它包含了硬实力(如军队、经济、科技)和软实力(如文化吸引力、外交影响力、意识形态的推广),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战略效能。我们将探讨不同理论如何解释权力的本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例如,国家是否总是追求最大化自身权力,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体系的约束?权力在维持稳定与制造冲突之间扮演着怎样的双重角色?本书将通过对历代强国的兴衰、国际联盟的形成与瓦解、以及当代大国竞争的案例分析,来揭示权力在国家行为中的驱动力,以及不同国家对权力理解的差异所带来的战略选择。 与权力紧密相连的是安全秩序的追求。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大小强弱,都将自身的安全视为首要关切。然而,如何实现这种安全,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本书深入探讨了不同的安全理念和秩序构建模式。例如,是否存在一个普适性的安全范式,还是安全本身是相对的、情境化的?本书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安全困境,例如,欧洲均势体系如何试图通过权力制衡来维系和平,又为何最终走向战争;冷战时期的安全困境是如何通过核威慑与阵营对抗来界定的;而当今世界,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的兴起,又对传统的国家中心安全观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我们将考察大国在构建或颠覆现有国际秩序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对安全所秉持的理念,这背后往往是其价值观、历史经验和战略利益的综合体现。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世纪之辩的梳理与呈现。在理解权力与秩序的过程中,不同思想流派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刻的辩论,这些辩论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石,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本书将着重分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脉络,但不直接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防御性理论,而是呈现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光谱。我们将审视那些强调竞争与冲突不可避免的视角,探讨国家之间是否存在永恒的利益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如何驱动着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的对抗。同时,我们也会分析那些主张合作与共同利益的观点,考察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在缓和紧张局势、促进和平发展中的作用。 本书将把这些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审视。我们将剖析19世纪欧洲的均势政治,理解俾斯麦如何通过巧妙的外交手腕来维持德国的崛起,以及这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我们将考察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军备控制、以及代理人战争中的博弈,分析双方如何通过对彼此意图的解读来调整战略,并试图构建各自的安全区。我们还将关注后冷战时期中国的崛起,以及它所面临的战略选择——是在既有体系内寻求和平发展,还是寻求改变现有秩序?这些案例分析将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并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修正和发展。 在权力分配、安全追求和思想辩论的交织影响下,本书将重点考察大国的外交战略。大国之所以为大国,不仅在于其拥有的资源,更在于其战略的视野和实施能力。我们将分析不同大国在面对国际体系的挑战时,所采取的战略选择。例如,一些大国可能倾向于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来威慑潜在对手,以确保自身安全;另一些大国则可能更侧重于构建联盟和合作网络,以分散风险。还有些大国可能试图通过改变国际规则和制度来塑造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本书将通过对不同时期大国战略的解读,揭示其背后的逻辑、目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强调这些战略选择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对国际体系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地缘政治在塑造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战略要地的控制,始终是国家安全考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分析地缘政治如何影响国家的边境安全、贸易通道的畅通、以及区域力量的平衡。例如,如何理解东欧平原的地缘重要性,以及它为何成为历史上多个帝国争夺的焦点?如何分析马六甲海峡对于区域及全球贸易和安全的影响?这些地缘政治的视角,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家为何会做出某些看似“非理性”的战略选择,因为这些选择往往是对生存环境和战略空间的长期考量。 本书将以一种叙事性与分析性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读者穿越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迷雾。我们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深入剖析,对理论模型的审慎解读,以及对大国战略的细致呈现,本书旨在提升读者对国际关系本质的理解能力,认识到权力、秩序、以及不同思想流派的辩论是如何塑造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前世界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从而在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大国棋局:权力、秩序与世纪之辩》是一部关于理解权力如何运作、安全如何构建、以及思想如何影响行动的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追求安全与秩序过程中的智慧与局限;它也是一幅地图,为我们理解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提供了宝贵的导航。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这本书,以一种极为深刻和严谨的方式,剖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国家安全困境。作者在阐释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令人赞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安全困境”的探讨,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术讨论,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残酷性的深刻洞察。作者深入分析了为何在国际体系中,即使是追求和平的国家,也可能因为他国的防御性举动而感到不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军备竞赛和不信任。这种“零和博弈”的逻辑,虽然令人沮丧,但却是理解许多国际冲突根源的关键。书中通过历史的视角,梳理了防御性现实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应用与演变,展示了理论的生命力及其面对新挑战时的自我调整。我从中领悟到,在理解国际政治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行为,更需要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结构性因素。防御性现实主义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些动机和因素的绝佳框架,帮助我们剥离表象,直抵事物本质。读完此书,我对当前世界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焦虑和选择,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看待国际安全问题的新鲜视角,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国家生存”作为首要目标的阐释印象深刻。作者认为,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下,国家最根本的驱动力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而这种生存的威胁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其他国家意图的不确定性。防御性现实主义正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逻辑展开。书中对“防御性冲动”的分析,让我理解了为何一些国家会采取扩张性的军事姿态,即使其意图并非侵略,但这种行为却可能被他国视为威胁,从而引发恶性循环。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有力地证明了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有效性。我从中领悟到,在评估一个国家的行为时,我们不应轻易地将其归结于扩张主义或野心,而更应该思考其背后的安全考量。防御性现实主义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框架,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去理解国际政治中的复杂博弈。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与一位深思熟虑的战略家进行的一场深入对话,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深化了我对国际安全本质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国际政治安全的方法论。《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作者,以其卓越的洞察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防御性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国家之间的互动简化为单纯的善意或恶意,而是强调了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激励。书中关于“力量扩散”和“均势”的分析,让我对大国崛起和衰落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通过历史上的诸多事例,生动地展现了防御性现实主义如何解释不同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为何国家会选择某些特定的安全战略。这种理论上的严谨性与案例分析的丰富性相结合,使得本书既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又具备极强的可读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有限理性”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在真实的国际政治决策中,信息的不完全、认知上的偏差以及情感因素都可能对战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防御性现实主义正是试图在承认这些复杂性的同时,找到理解国家行为的普遍规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解国际安全,需要一种更加审慎、更加注重结构性因素的视角。

评分

这本《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当今复杂国际政治格局的全新视角。在翻阅过程中,我被作者对“安全”这一概念的深度挖掘所深深吸引。他没有将安全简单地等同于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互动以及意识形态竞争的框架下进行考察。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辨析的部分,这让我意识到,在评估一个国家安全状况时,仅仅关注其自身军事实力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其置于动态的、与其他行为体相对比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作者巧妙地将这一理论框架应用于分析当今世界发生的诸多安全困境,例如地区冲突的根源、大国博弈的内在逻辑,甚至是技术扩散带来的新型安全挑战。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试图通过防御性现实主义这一理论工具,揭示出这些现象背后更为深层、更具普适性的驱动因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新闻中的零碎信息,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具结构性、更有深度的方式去理解国际事件的演变。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富有洞察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战略家,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穿越迷雾,看清国际政治的本质。

评分

不得不说,《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这本书的论述方式,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作者在探讨防御性现实主义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本身的陈述,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让我得以窥见这一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演变、调整,并不断回应新的挑战的。书中对冷战时期以及后冷战时期国际安全秩序的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安全困境,阐释了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解释大国行为、理解联盟形成以及预测冲突爆发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从中领悟到,尽管国际政治的面貌不断变化,但某些深层的结构性力量却始终在发挥着作用。防御性现实主义恰恰捕捉到了这些核心要素,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些力量运作机制的有力工具。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从地缘政治的经典理论到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事件,都得到了细致的解读。这些案例的引入,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象化,易于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理论概念如何映射到我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深度。

评分

正版五分哈

评分

书有点脏了,内容比较宏观

评分

书的质量非常好,包装和配送也很棒

评分

正版五分哈

评分

有收藏价值

评分

书有点脏了,内容比较宏观

评分

还不错的书。

评分

书的质量非常好,包装和配送也很棒

评分

有收藏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