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军迷、发烧友、历史爱好者 这是一本国内少有的完整论述日俄战争全景的专著,书中描述了110年前在中国土地上,两个帝国帝国主义强盗因利益关系大打出手的整个场景,详细剖析了新老帝国主义国家在势力扩张进程中走过的每一段历程。
对军事爱好者来说,本书中描述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对马海战都是近现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对步兵战术和海军战术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对历史爱好者来说,书中两国的一系列动作带来的历史进程演进也是尤为值得考究的,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在本书中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简介
在1904年-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腐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俄国与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陆大战。这场激烈的战争对后世的军事思想、政治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日军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后世军事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要塞攻防战术。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对马海战的胜利,也标志着日本将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而在政治局势方面,在军事上失败的俄国,陷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国内不满的声音年开始高涨,共产主义革命开始酝酿,由此引发的欧洲格局变化也即将开始。在本书中还有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当时双方主要人物的活动和举措,包括沙皇尼古拉二世、东乡平八郎等。
作者简介
查攸吟,上海人,擅长海军史、日俄战争史、美国建国史,撰写过多篇军史类文章,曾经出版过《*峰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面舰队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开战背景与海战始末》《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等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去东方
第二章 太阳帝国的兴起
第三章 战争前夜
第四章 绪战——从旅顺口到仁川湾
第五章 沉没的希望
第六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七章 远海上的战斗
第八章 兵临城下
第九章 黄海与蔚山
第十章 辽阳与沙河
第十一章 旅顺陷落
第十二章 遥远的航程
第十三章 奉天会战
第十四章 对马海战(上)
第十五章 对马海战(下)
第十六章 终战
参考书目
跋:历史是一场充满偶然和必然的连锁反应
精彩书摘
俄罗斯对清帝国的东北疆域窥觑已久,其甚至有连朝鲜也一并吞下的兴趣。所以,俄国断然不能容忍日本在南边插上一杠子。而对新皇帝尼古拉二世个人而言,他也一直希望日本能为砍在额头上的那一刀付出足够“回报”。早在清日于日本马关谈判之时,俄国就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暗示日本不得染指清国东北疆领土。而最后公布的《马关条约》中,尽赫然列出了将清国领土辽东半岛割让于日本的条款。俄国对此自不能坐视。
1895年4月23日,《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俄国即拉拢了其传统盟友德国与法国,以向日本提供“友善劝告”的形式,建议其将辽东半岛归还清国。辽东是日本几乎已吃进口中之肉,又怎肯轻易吐出?仍竭力希望能保住这一条约所得。为此,日本提出了只占领旅顺与大连湾地区的折中方案。但三国寸步不让,最终迫使日本放弃了对辽东的占领,只以白银三千万两作为补偿。这一结果使日本深感屈辱,从此对俄国充满了警惕与仇视。至此以后,俄国便取代了清帝国成为了日本国家政策中的头号假想敌。而为了对付这个远比清帝国强大得多的对手,日本举国开始了持续近10年的“卧薪尝胆”岁月。
由于干涉还辽行动的成功,俄国挟恩图报,向清国开出了价码。
1896年6月,头上还带着《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日本“爱国者”留下的新愈枪伤的李鸿章,作为清帝国特使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前往圣彼得堡。在俄期间,他与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签署了非常著名、同样也臭名昭著的《中俄密约》(正式名称当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法文本称《防御同盟条约》)。
这一条约规定“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作为代价——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条约的有效期为15年,“期满前双方可商议是否续约”。这里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至海参崴的铁路被称为“东清铁路”,也就是之后几十年内在中国东北造成一系列冲突的“中东路线”。
东清路实质上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条支线。其横穿中国东北地区,西起满洲里,东接绥芬河。以哈尔滨为中心,并修了一条支线由哈尔滨经长春到达旅顺。这一铁路的价值在于大幅度缩短了从西伯利亚腹地通向海参崴的里程,避免了绕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大圈子,且其全线基本处于有人烟的半开垦地区,便于就地吸纳劳动力迅速建成通车。这就使得俄国期望能够“在满洲大展拳脚”的愿望能够更快付诸实施。
而李鸿章之所以会签署这一条约,是其从政以来一直坚持的“以夷制夷”策略的延伸。
当时的清国,“洋务运动”数十年的成果已经毁于一旦,已经占据朝鲜的日本也必将会继续将手伸向满洲,而此时的清帝国已经无力抵御日本势力的继续侵入。所以在这个时候,李鸿章乃至清廷认为比较合乎逻辑的对策是引俄国势力进入日本试图染指的满洲地区,使这两个对自己包藏祸心的强邻在彼此争夺势力范围和控制区的冲突中相互消耗。“以夷制夷”是李鸿章一生与西人周旋的经验之谈,也是当时处境下清帝国的惟一选择。关于这份密约的主旨,李鸿章也曾和友人黄遵宪谈起过。后者在他的诗集自注中这样叙述道:“公之使俄罗斯也,遵宪谒于沪上,公见语曰:连络西洋,牵制东洋,是此行要策。及胶州密约(指中俄密约)成归,又语遵宪曰: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
李鸿章从俄国圣彼得堡返回的时候是带着一纸密约与200万卢布巨款的,后者是俄国承诺的有关东清铁路收益和清政府的分账——“无论盈亏,年付二十五万,先行支付二百万”。也许是中国传统观念对割地赔款、出卖主权特有的憎恨,这笔缴纳给朝廷的巨款在之后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居然成为了李鸿章收受巨额贿赂出卖了东清铁路的明证。固然,从后来的史实看,李鸿章确实是小看了俄国人的野心并高估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当时清帝国的现状,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富国强兵”和“以夷制夷”曾是贯穿李鸿章政治生涯的两大“法宝”。但在甲午战败以后,既然前者已经沦为镜花水月,后者自然也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在清帝国武备具废的状态下,这一所谓的“互助条约”本质上是许可俄国军事力量任意进入满洲的特别通行证。其算盘不可谓不实惠,既利用地理上的捷径大大加速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的贯通时间,又可以使俄国的力量名正言顺地进入满洲北部。也许,俄国会在满洲和日本西进的力量发生爆发一场战争——但这绝不会是为了清帝国的利益。但是,即便过往的一切已明白无误地展示俄罗斯帝国的本性,可对于当时已处风雨飘摇状态的帝国而言,纵使这是一杯毒酒,饥渴难耐的清国政府也只能一饮而尽。
……
前言/序言
1897年12月15日上午,由海参崴方向驶来的俄国主力舰队突然出现在了旅顺港外。
战列舰“纳瓦里诺”号、“伟大的西索亚”号与巡洋舰“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在港外下了锚,随行的俄国轻型舰支则穿越旅顺口直驶港内。在俄舰黑洞洞的炮口威慑下,港内的清军只能坐视这群不请自来的瘟神恣意妄为。
尽管早就怀有染指辽东的野心和预谋,但俄国的这次入侵行动却是在仓促中发动的。
就在一个月前,利用“曹州教案”为借口,德国悍然出兵抢占了胶州湾。而这里作为俄国东方舰队的传统越冬锚地,也是俄国方面觊觎已久的。德国的单方面行动几乎酿成了俄德之间的冲突。经过紧急外交斡旋,俄国最后选择了咽下这口气,转而抢占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大地区,作为其错失去胶州湾的“补偿”。
然而,俄国在辽东的存在却损害到了英国的在华利益。早在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上,位于渤海湾最北部的牛庄就成为了被指定开放的港口之一,一直代表着英国在华利益的北部疆界。
12月29日,英国远东舰队的3艘巡洋舰突然出现在了旅顺港外。其中一艘甚至驶入港内与俄国舰队毗邻而泊,无声地宣示着的不列颠的存在。但是,英国此刻能够做出的表态也不过如此。在遥远的南部非洲,日不落帝国的军事力量正在集结,全力谋划着第二次入侵德兰士瓦的行动。此刻,英国政府无意与俄国发生直接冲突。然而为了不列颠的利益,俄国在远东的扩张是必须要遏制的。于是这个经验老道的资深列强再度祭起代理人战争这一法宝,而这一次,他们将目光落在了日本列岛之上。
《日俄战争全史:帝国的碰撞与东亚格局的重塑》 一部关于帝国雄心、战略博弈与世界格局巨变的宏大史诗。 1904年至1905年,一场席卷东亚的毁灭性战争,在当时世界上两个冉冉升起的帝国之间爆发。这场战争,既是古老东方帝国在日本新兴明治维新力量面前的惊人失利,更是欧洲老牌帝国主义触角向亚洲深处延伸的剧烈碰撞。它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民族命运、国家主权与世界秩序重塑的决定性战役。《日俄战争全史:帝国的碰撞与东亚格局的重塑》(精装版)并非仅仅记录战役的排兵布阵、攻城略地,它将目光投向战争发生的深层根源,剖析两个帝国扩张野心的逻辑,揭示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并深入探讨这场战争对二十世纪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背景:冰山下的暗流涌动 要理解日俄战争,必须回溯至十九世纪末期。日本,这个曾经闭关锁国的岛国,在明治维新后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现代化,其工业、军事力量迅速崛起。而毗邻的庞大帝国——俄罗斯,则在沙皇的统治下,怀揣着对远东辽阔土地与不冻港的渴望,不断向东推进其影响力。 在战争爆发前,东亚这片土地已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辽东半岛、旅顺口、朝鲜半岛,这些战略要地在地图上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也成为两国之间紧张关系的导火索。日本将其视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俄罗斯则将其视为通往太平洋的战略出海口。1895年的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使得它在东亚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俄国、德国、法国联合干涉还辽,则让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挫折,同时也埋下了与俄国直接对抗的隐患。沙皇俄国对旅顺口的租借,更是进一步压缩了日本的战略空间,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本书将细致梳理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解析列强在东亚的利益纠葛。从《马关条约》的签订到“三国干涉还辽”,从俄国吞并旅大租借地到日本外交上的孤立与寻求同盟,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将被深入剖析。同时,我们也将审视两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日本国内要求对外扩张的声浪,以及俄国官僚体系的腐朽与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理解战争的爆发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视角。 战争的爆发:一声惊雷,震荡世界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旅顺口和仁川的俄国舰队,战争由此拉开序幕。这并非一场蓄谋已久的全面宣战,而是一次精准打击,试图在战场上占据先机。本书将生动还原战争爆发的瞬间,从决策层的密谋,到前线的紧张对峙,再到夜幕下的炮火轰鸣,让读者身临其境。 海战篇:黄海与对马海峡的怒涛 日俄战争不仅仅是陆地上的泥泞与血战,更是近代海军力量的首次大规模较量。黄海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与俄国太平洋舰队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虽然双方都遭受损失,但日本舰队在战术上的灵活运用和官兵的英勇作战,为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是1905年5月27日至28日发生对马海峡的海战。拥有数量和吨位占优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经过万里远征抵达远东后,遭遇了由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这场海战是世界海军史上的经典战例,日本海军以其卓越的战术、精良的装备和严明的纪律,几乎全歼了俄国舰队。本书将以翔实的资料,还原这场海战的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东乡平八郎的“Z字旗”,“丁字形战术”的威力,以及俄国舰队的悲壮结局。我们将深入分析双方海军的优劣势,探讨造成这场海战巨大悬殊比分的原因,从而理解为何这场海战会成为改变日本国运的关键一役。 陆战篇:旅顺的炮火与奉天的血色 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迅速集结,对俄军在旅顺港的据点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围攻。旅顺攻防战是日俄战争中最惨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才最终攻克了被俄军视为“陆上要塞”的旅顺。本书将详尽描述这场攻坚战的残酷性,从日军的“肉弹战术”到俄军顽强的防守,从坑道战到山地攻坚,每一个细节都将力求真实。我们将考察战役双方的指挥官,分析他们的战术决策,以及这场战役对参战士兵身心的摧残。 随后,在辽宁奉天(今沈阳)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中最规模最大的一次陆战——奉天会战。这场战役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战线绵延数百里。在冰天雪地中,双方展开了拉锯式的残酷搏拼。本书将描绘这场战役的宏大场面,从战略部署到战术演变,从前线的炮火轰鸣到后方的补给线,力图展现这场战役的全局。我们将分析双方的战略意图,评估各自的兵力部署,并探讨在这场消耗战中,日本军队如何凭借其更强的组织性和战斗意志,最终迫使俄军溃败。 战争的影响:重塑东亚的棋局 1905年9月,《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俄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其影响远超两国边境,深刻地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的格局。 对于日本而言,日俄战争的胜利是其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标志。它不仅巩固了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更极大地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声望。日本的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为之后其更加激进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本书将分析这场胜利如何改变了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催生了军国主义思潮,并对其未来的对外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场战争的失败是其帝国统治的重大打击。它暴露了俄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落后,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直接促成了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本书将探讨这场失败如何动摇了沙皇的统治,为十月革命埋下伏笔,并使其在东亚的扩张步伐被迫后退。 对于东亚及世界而言,日俄战争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它是亚洲民族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首次大规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这场战争也标志着新的帝国主义力量——日本,在东亚的崛起,为之后亚洲的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变数。西方列强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远东地区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焦点。本书将深入探讨这场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以及它如何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使二十世纪的历史轨迹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史料的挖掘与叙事的深度 《日俄战争全史:帝国的碰撞与东亚格局的重塑》并非一部简单的军事史,它力求以宏大的视角、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叙事,为读者呈现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书的资料来源广泛,涵盖了两国政府档案、军事报告、外交电报、私人信件、报刊杂志、回忆录以及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在梳理大量一手和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力求还原历史真相,避免片面解读。 在叙事上,本书注重人物的塑造,从沙皇尼古拉二世、伊藤博文、乃木希典、东乡平八郎,到普通士兵、外交官、战地记者,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他们的决策、情感与命运,共同构成了这场战争的血肉。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背后的人道主义灾难,使读者在了解宏大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重量。 精装版的价值 《日俄战争全史:帝国的碰撞与东亚格局的重塑》(精装版)不仅在内容上力求详实与深刻,更在装帧设计上追求卓越。精美的硬封面,优质的纸张,以及精心排版的文字,都将为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书中可能包含的珍贵历史照片、地图、图表,将进一步增强本书的文献价值和阅读的直观性。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将带领你穿越历史的长河,去理解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去感悟帝国碰撞的震撼,去审视东亚格局重塑的深远意义。 结语 日俄战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以血与火的方式,改写了东亚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通过《日俄战争全史:帝国的碰撞与东亚格局的重塑》(精装版),我们不仅能回顾一场战争的始末,更能洞察帝国主义的逻辑、民族奋斗的艰辛、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日俄战争全史》将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索,一场关于权力、野心、牺牲与变革的宏大叙事,献给每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读者。